赵攸抬眸,笑道:齐公子自是极好的。只是今日相见,不妨当作是各自陪着家中兄嫂出来一会。
这话说得委婉,意思却已分明。
齐咏志眼中微黯,却仍维持着翩翩风度,赵姑娘说得是,在下告辞。
此时赵惊弦与玉娘已走近,齐咏志强压下心头失落,礼数周到地与二人作别,转身返回茶楼。
玉娘与赵惊弦见他如此神情,便知结果。
茶楼雅间内,方氏面上镇定地品着茶,心中却焦急。
待齐咏志返回,告知女方无意结亲,她的心这才落了下来。
不过她脸上神情却与心中所想截然相反,方才的笑意尽数敛去,换上十足的遗憾:这可真是......赵姑娘一看就是个好的,怎么就没成呢?
齐咏谦却是真真切切地感到惋惜。对齐家而言,赵家实在是上佳的姻亲之选。
不过他很快便笑着安抚地拍了拍幼弟的肩膀:无妨,缘分未到罢了。好姑娘多的是。
回去他定要好生劝劝母亲。
只要合小弟的眼缘,家世清白即可,若再这般挑剔下去,只怕真要耽误了咏志的终身大事。
齐咏志对着向来疼爱自己的长兄勉强扯出笑容:大哥,我没事。
行驶在繁华街道的青顶马车内,玉娘看着赵攸平静的神情,好几次欲言又止。
小攸,她还是柔声开口,相看本就是你情我愿的事,成与不成都是常理。
赵攸虽是她自小带大的,可因着小姑子总是将情绪深藏心底,从不轻易表露,她一时也摸不透小姑子真实的心绪。
嫂子,我明白的,我并未觉得有什么。赵攸知嫂子担忧自己,转过头来,对着玉娘扬起笑脸。
见她神情坦然,目光清明,玉娘这才稍稍安心。
赵攸自幼性子内向,长大后虽不再怯生,却依然保持着内敛沉静的性情。
这般性情原也没什么不好,只是玉娘总怕她太过压抑自己,若能多表露些真实想法,或许能活得更轻松些。
赵惊弦温声开口:小攸是个有主意的,娘子不必总把她当孩子般呵护。
二哥说得是。赵攸附和,难得露出几分俏皮,嫂子放心,我怎会为这种事心情不好?再说了,今日是我婉拒了人家,该难过的该是齐公子才对。
玉娘见兄妹二人都这般说,便也不再多言,只握住赵攸的手,笑了笑。
赵攸确实不曾为这次相看未成而感到失落。
她很清楚,寻觅一个能相濡以沫、举案齐眉的夫君,对女子而言几乎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
既然关乎终身幸福,自然要慎之又慎。
今日初见齐家公子,她本是怀着一份期待的。
齐咏志样貌端正,家世不错,又有官身,这般条件即使在京城对普通女子来说已称得上难得的良配。
单论这些,赵攸是满意的。
可随着叙话深入,她渐觉不对。
方才二哥与齐家兄弟交谈时,她一直留意着那边的动静。
齐大嫂没说他在家中如何受宠时,她便留意到他和他大哥还有自家二哥交谈时,是没有什么主见的,都要他大哥引导着。
那时她便觉着此人非良配。
后边听了齐家嫂子那番意味不明的话,她更加确信自己的判断。
齐公子这般纯良的性子,若遇上通情达理的家人倒也罢了。
可单就她见过的齐家人而言,齐老夫人过分溺爱幼子、齐家嫂子精于算计,她就知自己若嫁入齐家,是很难过得顺心的。
她虽不好强,却也不是想任人拿捏的。
若要她日后在这样复杂的家庭中周旋,还要时时照料一个毫无主见的夫君,这绝非她想要的姻缘。
赵攸心中一片清明。
马车向前,车厢内一时安静下来。
“寒瓜--”
“又甜又脆的寒瓜--不甜不爱情--”
车窗外忽然传来摊贩悠长的吆喝声。
赵惊弦稍稍提高声音道:虎子,停一下,我去买个寒瓜。
虎子利落地应了声,靠到路边,稳稳勒住缰绳。
赵二哥你坐着,让我去吧,挑寒瓜我最在行。
说完,他直接跳下了马车。
不过片刻功夫,他便抱着两个圆滚滚的寒瓜回来了。
他用自己的银钱付了钱,没动赵惊弦放在他那里的银钱。
打算一个瓜给家里,另一个送去给李家。
马车驶回赵家门前时,已是日落西山。
虎子抱着一个寒瓜往李家去了,月盈牵着马车进了院门。
赵母早已在院中翘首以盼。
赵母自从赵攸出门后,便一直坐立不安,满心盼着这次相看能成。
因着下午家中只剩她一个大人,她破例没有像往常一样出去串门,就一直守在家里。
此刻见儿女回来,她急急迎上前,步子都比平日快了几分。
怎么样?相看得如何?赵母热切地拉住赵攸的手,眼神十分殷切。
赵攸摇头,面上平和:娘,不太合适。
这话像一盆冷水浇在赵母心上。
她急得声音都拔高,语速又快又急:怎么就不合适了?是不是那齐公子没瞧上你?
“娘,没有的事。”赵惊弦温声解围,“小攸又不差,是她没相中齐家公子。”
“怎么就没相中呢!”赵母急得直跺脚,“那齐家多好的条件啊!是他长得不行,还是品行不好?”
她看着安静的赵攸,很是不解:“你倒是说个明白话。”
赵惊弦将她扶到堂屋坐下,耐心解释:都挺好的。只是没合心意,再加之齐家人看着不是很好相与,便作罢。
“哪有初次见面就合心意的?”赵母急声道,眉头拧成一个结,“人好就成,管他家人做什么?”
赵惊弦叹了口气,“娘,小攸若是嫁过去,定是要和婆家人朝夕相处的。若是相处不来,日日受气,日子怎能顺心?您就忍心看她受委屈?”
……
看着母子二人交谈,玉娘拍了拍围在身边的小鲤和团团的肩膀,柔声对赵攸道:累了吧,先回房歇歇,待会儿出来用晚食。
赵攸朝嫂子一笑,便转身回房。
还是让二哥和娘说去罢。
比起她,娘更能听进去二哥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