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当李定国在东南战场势如破竹之时,西线的北伐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挫折。朱及第将地图切换到四川地区,语气变得沉重,这场发生在保宁的战役,本不该输得如此惨烈。
画面定格在四川阆中的地形图上,嘉陵江蜿蜒而过,保宁城依山傍水,地势险要。
刘文秀率领的五万北伐军,在战术层面其实并没有犯太大错误。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调出当时的兵力部署图,他的问题出在战略预判上——严重低估了吴三桂部队的战斗力。
碳水教父指着保宁城外的地形补充道:最关键的是,刘文秀没有充分利用嘉陵江这个天然屏障。他太急于求成,想要速战速决,结果给了吴三桂可乘之机。
这里有个细节很能说明问题,叶赫那拉大贝勒插话,当时吴三桂故意示弱,佯装要放弃保宁撤退。刘文秀信以为真,下令全军追击,结果在城外中了埋伏。
画面中重现了当时的战况:大西军追出城门,突然伏兵四起,吴三桂的精锐骑兵从两翼包抄。
最令人痛心的是副将王复臣的牺牲。朱及第的声音带着惋惜,他为了掩护主力撤退,亲率三千死士断后,最终力战而亡。这位老将是张献忠时期的宿将,他的死对军心打击极大。
网友【蜀道难】评论:这就是轻敌的代价啊!
其实吴三桂也是险中求胜,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分析道,他的兵力并不占优势,完全是靠精准的情报和出色的战术指挥才取得胜利。
朱及第总结道:保宁之败,与其说是输在战场上,不如说是输在心态上。刘文秀被之前的连胜冲昏了头脑,忘记了骄兵必败这个最朴素的道理。
这时直播间有网友提问:如果当时是李定国在西路,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历史没有如果,朱及第摇头道,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失利给整个抗清大局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老铁们,咱们接着说孙可望干的那些糊涂事。朱及第语气中带着明显的愤慨,刘文秀在保宁兵败后,孙可望的处理方式简直可以说是自毁长城的教科书级反面案例。
他调出当时大西军的兵力部署图:刘文秀的部队虽然战败,但主力尚存。按照常理,应该让他在前线戴罪立功,重整旗鼓。可孙可望是怎么做的呢?
碳水教父插话道:他先是削去了刘文秀的爵号,这已经够伤将士心的了。更离谱的是,他竟然把刘文秀的部队给拆散了!这可是打仗时最忌讳的事啊!
没错,朱及第接着说,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将士之间的默契和信任。孙可望这么一搞,等于是把一支精锐部队的魂给打散了。
这时直播间网友【带团队不易】评论:这老板当得,简直是在给对手送人头啊!
更让人看不下去的是孙可望对李定国的态度。朱及第摇头叹息,李定国在前线浴血奋战,连斩清军两位亲王,这是多大的功劳?可孙可望不仅扣发了该给的犒赏银两,还千方百计阻挠永历帝封李定国为西宁王。
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补充了一个细节:据史料记载,当时永历帝确实有意封赏李定国,连诏书都拟好了。但孙可望愣是找各种理由拖延,最后这事就不了了之。
孙可望这么做的动机很明显,朱及第分析道,他就是嫉妒李定国的战功,害怕李定国的威望超过自己。但他忘了,这时候大西军正处在抗清的关键时期,将帅失和的后果有多严重!
叶赫那拉大贝勒从军事角度分析:孙可望这一系列昏招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大西军内部人心涣散。将领们都在观望,谁还敢在前线拼命?打赢了要受猜忌,打输了更要受罚,这仗还怎么打?
朱及第最后总结道:所以说,孙可望的这些做法,看似是在巩固自己的权力,实际上是在动摇大西军的根基。一个团队最怕的就是领导者的猜忌和短视,孙可望把这两点都占全了。
老铁们,接下来要说的这个场景,简直比任何宫斗剧都要惊心动魄。朱及第压低声音,仿佛在讲述一个秘密,那是1653年正月,李定国正在宝庆筹划一次奇袭,他侦察到清军在湘江东岸放牧战马,已经布下天罗地网准备夺取这些珍贵的战马资源。
就在这时,画面切换到孙可望的军营,显示他正在奋笔疾书。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孙可望在三天内连发七封急信,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插话道,这个频率极不寻常,明显是在制造紧张气氛,逼李定国立即放弃军事行动前去议事。
碳水教父指着地图上的紫阳渡位置:李定国被迫中止了精心布置的奇袭计划,带着少数亲兵赶往沅州。当他行至紫阳渡时,一场改变历史的相遇发生了。
画面中,一个神秘人物在渡口拦住了李定国的队伍。
来人是刘文秀之子的心腹,叶赫那拉大贝勒压低声音,他带来的消息石破天惊:孙可望让你回去就是想杀了你
朱及第神情凝重地描述:想象一下那个场景:寒冬的渡口,江水呜咽,李定国听到这个消息时,这个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猛将,竟然当场泪流满面。他说了一句令人心碎的话:孙可望仍有盗贼的心态,不可和他共事,但是我还是要真诚对他。
直播间顿时被弹幕淹没:
这也太忠义了吧!
看得我好心疼!
这就是典型的以德报怨啊!
更令人感动的是,我的理想是星辰大海补充道,即便到了这个地步,李定国仍然试图挽回。他亲自写信给孙可望,信中的措辞极其诚恳,几乎是在哀求对方以大局为重。
碳水教父摇头叹息:可惜这份忠义之心,最终换来的是孙可望的恼羞成怒。这就是典型的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朱及第最后总结道:紫阳渡的这个瞬间,成为了南明历史的转折点。一位名将的忠诚与理想,就在这里被自己人的猜忌彻底击碎。而这场内部危机,很快就会让整个抗清大局付出惨重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