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小环却与有荣焉地抬起了下巴,带着点小骄傲插话道:
“那可是我家少夫人和阿依小姐,两人在仁心堂熬了不知多少个日夜,人都熬瘦了好几圈,才精心研制出来的方子。”
花娘子连忙附和,语气充满了感激:“正是,正是!两位女神医真是菩萨心肠,医术又高明。”
“可惜就是山高路远,不然呐,我说什么也得带着我们楼里这些受过恩惠的姑娘们,亲自到石城去,给两位神医磕个头。她们开的药,可是救了好些姑娘的苦楚呢。”
这话倒是不假,秦瑶带来的那些出自仁心堂的成药和方子,在这烟花之地,确实颇受欢迎。
说完这番感谢的话,花娘子话锋一转,左右看了看,问道:
“秦老大,这次怎么没见安禾老大跟您一块来?往日里您二位可是形影不离的。”
秦瑶端起酒杯又抿了一口,答道:
“临出发前,她查出来有了身子,路上奔波不便,就留在石城安胎了。这次就我和小环两人带队过来。”
花娘子一听,立刻双手合十,脸上笑开了花:
“哎呦!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好事,大好事!恭喜安禾老大了!等小公子或者小姐出世,我可一定要备份厚礼!”
又陪着秦瑶说了一会儿闲话,花娘子便被门外的小丫鬟叫走,说是另有贵客需要她亲自去招呼。
花娘子起身告退前,脸上露出一个笑容,对秦瑶说:
“秦老大,您稍坐,我这儿失陪一会儿。不过您放心,我早就给您安排好了‘好节目’,这就让他们上来,给您解解闷?”
她特意在“好节目”三个字上加重了语气。
秦瑶挑了挑眉,随后点了点头。
花娘子这才满意地扭着腰肢出去了。
她前脚刚走,小环立刻从随身携带的小包袱里掏出一块干净的素色手帕,整整齐齐地铺在膝上,又理了理衣襟,一副严阵以待的模样。
秦瑶看着她那副紧张又期待的样子,不由得笑出声:
“瞧你这点出息!这‘好节目’都看过多少回了,每次还都跟头一遭似的?”
小环摇了摇头,脸颊微微泛红,没理会秦瑶的调侃,眼睛紧紧盯着门口,满怀期待地等着。
没过多久,包间的门再次被轻轻推开。
只见几名男子鱼贯而入。
这些男子个个容貌昳丽,气质不俗,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们上身仅披着一层薄如蝉翼的轻纱,肌理分明的胸膛和紧窄的腰身若隐若现,充满了诱惑力。
他们不仅容貌出众,显然还经过严格的训练,或抱琴,或执笛,举止优雅。
几人进来后,无需吩咐,便自动分成两拨,有两人一左一右,柔顺地侍奉在小环身侧。
有人为她斟酒,有人为她布菜,还有人用那双含情目脉脉地看着她。
小环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但每次都觉得脑袋“嗡”的一声,热血上涌。
她赶紧拿起膝上的手帕捂住鼻子,生怕不争气地流出鼻血来,心中拼命默念: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阿弥陀佛……”
秦瑶看着小环那副如临大敌又羞窘难当的模样,只觉得好笑至极,又给自己倒了一杯酒,慢悠悠地品着,欣赏着眼前这活色生香的场面。
就这样,秦瑶在春风阁里过了几天逍遥快活的日子。
她带来的货物,也在这几天里通过熟悉的渠道出手得差不多了,换回了厚厚一大叠银票。
这天一早,天色微亮,秦瑶和小环便已起身。
两人换下了在妓院穿的略显招摇的衣衫,穿回了骑装,头发也梳理得整整齐齐,洗尽了铅华,仿佛那个一掷千金、风流不羁的“秦老大”只是幻影。
收拾妥当,两人便离开了春风阁,前往孙府。
孙知言终于请下了假期,可以带着夏婉清,与秦瑶一同返回石城。
孙大人和王夫人年事已高,经不起长途跋涉,依旧留在京城府中。
孙府门口,马车早已备好。
孙知言仔细地叮嘱着须发皆白的孙大人和王夫人:
“祖父,祖母,我们此行大约需半年才能返回。恒儿就劳烦二老多加看顾了。”
孙大人拄着拐杖,笑着点点头:
“放心去吧。恒儿懂事,学业上也勤奋,不会出什么岔子。你们路上小心,注意安全,早去早回。”
王夫人则拉着秦瑶的手,上下打量着她,眼中满是慈爱和一丝无奈。
她轻轻拍着秦瑶的手背,絮絮叨叨地说:
“你这丫头,眼看着岁数也不小了,总不能一直这么漂游浪荡的。姑娘家,终究还是要有个归宿。”
“这次回去,若遇到合适的就该考虑成婚的事了,记住了吗?”
这些年来,每次秦瑶来京城,王夫人见到她,总要这样念叨一番。
秦瑶早已习惯,脸上堆起乖巧的笑容,连连点头,打着哈哈:
“是是是,夫人说得对,我记下了,一定留心,一定留心。”
王夫人看着她这副明显是敷衍的模样,知道这丫头嘴上答应得痛快,心里压根没当回事,只能无奈地伸出手指,轻轻点了点她的额头,叹道:
“你呀你……就是个让人操心的命!”
秦瑶笑嘻嘻地受了,反手挽住王夫人的胳膊,撒娇道:“知道夫人疼我嘛。”
一番告别后,孙知言和夏婉清带着几个贴身仆从,与秦瑶、小环一起,踏上了回石城的路。
车队辘辘启程,离开了繁华喧嚣的京城,一路向南。
路途迢迢,但有秦瑶这个活宝在,倒也不觉枯燥。
她见识广博,口才又好,沿途的风土人情、奇闻异事信手拈来,常常逗得夏婉清掩口轻笑,连一向沉稳的孙知言也时常被她逗得摇头失笑。
经过一段时日的行程,车队终于抵达了熟悉的石城。
城门口依旧喧闹。
秦瑶安排小环先带着孙知言和夏婉清去学堂找周荔夫妻,让他们与家人团聚。
她自己则没有立刻回家或酒楼,而是直奔岩桑家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