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

这木瓜真润

首页 >> 开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 >> 开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男儿行 三国之召唤猛将 贞观憨婿 铁十字 红楼春 凤临天下:一后千宠 至尊特工 兵锋无双 重生之大清逍遥亲王 崛起之第三帝国 
开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 这木瓜真润 - 开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全文阅读 - 开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txt下载 - 开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9章 格物之理,亦是天理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州衙堂会上的激烈交锋,如同在泉州本就暗流涌动的舆论深潭中又投入了一块烧红的烙铁,瞬间蒸腾起漫天的争议与喧嚣。“华夷之辨” versus “实用之利”,王审知与郑珏代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理念,第一次在公开场合如此尖锐、如此直白地碰撞在一起,其冲击力远超此前关于堆肥的争论。

支持郑珏的传统士绅和学社门生们,愤慨于王审知“数典忘祖”、“混淆华夷”的“危险”言论,纷纷撰文作诗,引经据典,极力扞卫“华夏正统”的纯洁性与神圣性,将王审知描绘成一个被蛮夷奇巧蛊惑、即将祸乱天下的狂徒。他们的声音高昂而充满道德优越感,在士林圈层和守旧势力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然而,这一次,舆论并未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

王审知在堂会上那番“海纳百川,取其精华”的论述,尤其是那句“岂能因出身而拒活命之粮”的反问,经过在场胥吏、官员的口耳相传,竟出乎意料地在更广泛的阶层中激起了涟漪。

寒门士子中,一些务实者开始反思:空谈义理固然清高,但若能有一种稻米真能在荒年多活数人性命,难道仅仅因为它来自海外,就罪该万死吗?

市井商贾们则更直接:能赚钱、能吃饱饭才是硬道理,管它来自哪里?王司马能带来新商机、新粮种,那就是好官!

而那些底层的农户,虽然被“蛮夷”、“污地”等说法吓住,不敢明确支持,但内心天平却已因堆肥的成功而悄然倾斜:司马大人弄出来的东西,虽然听着吓人,但好像……真的有用?

更重要的是,王审知意识到,不能总是被动地等待对方发难,然后才去辩解。他必须主动出击,更清晰、更系统地阐明自己的理念,争夺话语权,尤其是争取那些中间派和沉默的大多数。

数日后,一场由王审知授意、陈褚具体操办的“泉州民生座谈会”,在修缮一新的州学明伦堂内举行。与会的除了官员胥吏,更有大量受邀而来的泉州各界代表:有名望的乡老、出色的工匠、颇负信誉的商贾、甚至还有几位在堆肥中获益、胆子稍大的农户代表。当然,也向“正理学社”发出了邀请,尽管郑珏本人称病未至,却也有几位门生代表板着脸坐在了角落,显然是来“听其言观其行”的。

座谈会伊始,陈褚先简要介绍了近期泉州在安民、促工、兴农方面的举措与成效,尤其是流民安置和堆肥推广带来的积极变化。数据详实,事例生动,让许多与会者频频点头。

然而,当话题不可避免地引向敏感的“占城稻种”及背后的理念之争时,会场气氛顿时紧张起来。一位学社门生迫不及待地起身,重复起了郑珏那套“华夏正统,蛮夷秽物,污损地力,乱我阴阳”的陈词滥调。

这一次,王审知没有立刻反驳。他耐心地等对方说完,然后才缓缓站起身,走到明伦堂前方。他没有看那位门生,而是目光平和地扫视全场,声音沉稳而清晰,仿佛不是在辩论,而是在阐述一个再自然不过的道理。

“方才这位兄台所言,王某听到了。”他开口,语气中没有丝毫火气,“忧心农本,顾虑源流,此心可鉴。”

先礼后兵,他肯定了对方的出发点,这让原本准备迎接疾风骤雨的人们稍稍一愣。

“然,”王审知话锋一转,却并非咄咄逼人,而是带着一种探求真理的恳切,“王某始终有一惑,萦绕于心,今日愿求教于诸位贤达。”

他顿了顿,抛出了一个看似简单却直指核心的问题:“我等皆言‘天理’。敢问,何为天理?是凝固于竹简之上、千年不变的某句圣人之言?还是……运行于天地万物之间,亘古常在的客观法则?”

这个问题,让在场许多人都陷入了沉思。即便是那些学社门生,一时也难以作答。

王审知没有等待答案,继续自问自答,声音逐渐变得有力:“王某浅见,圣人之言,乃先贤体察天理、教化世人之智慧结晶,吾辈自当敬仰学习。然,天理本身,绝非僵死之教条!它蕴藏于日月星辰之运行,四季寒暑之更迭,草木生长之枯荣,乃至一器一物之机理之中!”

他的目光变得明亮而深邃,仿佛穿透了明伦堂的屋顶,看向了无垠的宇宙:“《大学》有云:‘致知在格物’。何谓格物?便是穷究事物之理!探究万物之所以然!这稻种为何能早熟?这堆肥为何能增产?这水车为何能提灌?这海船为何能御风?这背后,皆有道理存焉!此理,即是格物之理!”

他猛地将手臂挥向窗外,指向那广阔的世界:“此格物之理,森罗万象,至大至微,它可存在于华夏典籍,又如何不能存在于海外异邦?蛮夷或有不化之处,然其地所生之物,所蕴之理,岂因出自蛮夷,便不再是理?便不再是天理之一部分?”

这一连串的追问,如同重锤,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坎上。许多工匠、农人听得似懂非懂,却莫名觉得热血沸腾,仿佛自己平日琢磨的那些“手艺”、“诀窍”,突然被提升到了与圣贤之道并列的“天理”高度!

王审知的声音愈发激昂,他掷地有声,说出了那句准备已久、必将流传深远的话:

“故,王某坚信:格物之理,亦是天理;利民之器,方为神器!”

“能厚生利民者,便是好物事!能强国安邦者,便是好法子!何必拘泥于出自华夷,何必执着于古今之别?”

他环视全场,目光最后落在那几位脸色发白的学社门生身上,语气沉静下来,却带着无可辩驳的力量:“引进占城稻种,并非崇洋媚外,而是格其物,究其理,试其效!若其果能耐旱早熟,于民有利,我便取之!若其果真耗地伤田,于民有害,我必弃之!一切判断,基于事实,基于是否利于我泉州生民,利于我华夏百姓!此方是真正的‘经世致用’,此方是对‘天理’最大的敬畏与践行!”

“而非……抱残守缺,固步自封,空谈误国!”

最后四个字,他说得极重,如同惊雷,炸响在明伦堂内。

寂静!

死一般的寂静!

随后,人群中爆发出一片压抑不住的喝彩声!尤其是那些工匠、商贾和寒门出身的吏员,激动得脸色通红!王审知的话,为他们平日所从事的、“士大夫”所轻视的“末业”、“小道”,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正当性和崇高意义!

格物之理,亦是天理!利民之器,方为神器!

这说法,太提气!太透彻了!

那几位学社门生,面如死灰,张口结舌,再也说不出一句反驳的话来。对方已然将行为拔高到了“探究天理”、“厚生利民”的层面,占据了道德和理性的双重制高点,任何基于“华夷”出身而进行的攻击,都显得那么狭隘和苍白。

陈褚激动地看着王审知,他知道,大人这番话,不仅仅是一次成功的辩论,更是为未来所有的新政、所有技术的引进和革新,奠定了一块坚实的理论基石!

座谈会结束后,王审知的这番话,尤其是“格物之理,亦是天理;利民之器,方为神器”这十八个字,以比争论本身更快的速度,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泉州的大街小巷。

它在士子中引发深思和分裂,在工匠中激发自豪与热情,在农人中播撒希望与期待,在商贾中强化信心与认同。

它依然无法立刻消除所有守旧派的敌意,郑珏在府中听闻后,气得摔了茶杯,大骂“歪理邪说,蛊惑人心”!但它成功地撕开了一道口子,让一种新的、更具包容性和实用性的价值观,得以公开宣扬,并获得了广泛的认同。

一种新的风气,开始在泉州慢慢形成。人们开始更加坦然地讨论技术,关注实效,甚至敢于质疑一些相沿成习的“老规矩”。

王审知站在明伦堂外,看着散去的人群,心中并无多少胜利的喜悦,只有更沉甸甸的责任。

他知道,口号易喊,道路难行。将理念转化为现实,依旧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面对无数的挑战。

但至少,他已经点亮了一盏灯,指明了一个方向。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格物堂的方向,也投向那藏着占城稻种的试验田。

理论的基石已初步奠定,接下来,更需要事实的累累硕果,来将其夯实。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玄鉴仙族 新白蛇问仙 娱乐人生从三十而已开始 为奴 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 误惹豪门:强娶迷糊小甜妻 独醉天涯 快穿之反派大人是病娇 大佬今天要立遗嘱了吗 我真是大明星 漫游五界 盗笔之主打一个陪伴 一胎三宝,总裁爹地求复合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修真界第一女悍匪 偷听心声后贝吉塔逆转绝望未来 海贼:草帽团中的最强辅助 纵横古今南洋豪门的大唐风云录 老婆比我先重生了 战双帕弥什之渡鸦 
经典收藏我在大唐有块田 大宋小农民 穿到荒年,我靠两文钱起家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唐枭 皇叔威武:霸宠小娇妃 我与那位尚书大人 唐晟春秋 钢铁界 deepseek 开局:大唐万里一孤城 开局撕婚书,我成就最强镇国公! 三国之重振北疆 玄宇宙 毒后妖娆:腹黑王爷宠上瘾 大汉咸鱼王:刘禅的全球征服日记 三国之一马平川 陛下,臣只想吃软饭 刀镇寰宇 红楼情种 
最近更新弱宋铁血郎 带着八位嫂嫂流放 奇葩皇帝合集 铁骑朔风:我在汉匈当战神 全家天生神力,我靠脑子科举 八百铁骑,镇万界 穿成农夫,从神箭手到大楚国公 本想混口饭,科举连中六元惊陛下 敕封一品公侯 诗仙,神医,商圣,镇国公! 白话文讲资治通鉴 大明第一会所:海天宴! 天朝魂 晚明从关中田亩开始 时空霸主:从宋末开始打造全球帝 从胡椒到蒸汽机的大唐传奇 幽州铁骑:开局替刘备结拜了 三国无双:开局召唤霍去病 在汉武帝手下当官,我只想摆烂 穿越古代,靠卖猪头肉养活儿女 
开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 这木瓜真润 - 开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txt下载 - 开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最新章节 - 开局穿越,我在晚唐搞基建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