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东方朔有要事求见。”用过午膳后,正在和扶苏等人闲聊的刘彻就听到了侍从的禀报。
“这家伙怎么过来了,让他进来。”
“东方朔?!”正在和小刘据一起玩闹的素素听到这名字,瞪圆眼睛一脸惊奇的看向刘彻:“是那个写自荐信写了三千片竹简,让你读了两个月的东方朔吗?”
刘彻听到素素提起这事,本来正疑惑东方朔过来什么事的表情僵住了,为什么素素总是提起一些让自己不开心的事情来。
“你居然看完了这么长的自荐信?”扶苏惊讶的看向刘彻,让他更惊讶的是刘彻居然还真花时间看完了这自荐信。
刘彻看到扶苏这惊讶的表情,有些不自在的摸了摸鼻子,他能说当初自己是以为东方朔这家伙给自己上书了什么有用的政策,才会愿意花时间去看的吗。
他也没想到读了两个月,居然全是夸夸其谈的自我介绍,当时要不是看他这自我介绍的文章写的好,自己不打他一顿都对不起自己浪费的时间。
“其实他还是有些本事的。”刘彻没想到自己还有一天要帮自己的臣子和人解释。
“确实,在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是博学广识、能言善辩,兼具治国理政才能与辞赋文学成就,不过因为性格诙谐常被你视作弄臣,政治上从未获得重用。”
刘彻听到素素这话,诧异道:“他在史书上记载这么厉害?”
刘彻对东方朔最多的印象就是能说会道,闲暇时能说些趣话给自己取乐,政治上的他还真没看出对方有什么本事。
“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不过我也不知道他在国家大事上的本事是怎么样的。”素素看刘彻一脸沉思的样子,赶紧打个预防针,毕竟历史上也没记录过他有什么出色的政绩,要是因为自己一句话,让刘彻重用他,要是出乱子可就麻烦了。
“行,朕知道了。”
随着东方朔的到来,众人也纷纷把目光转移到他的身上,毕竟他们现在很好奇这位奇才有什么要事要编报。
“东方朔,你有什么要事这么着急找朕?”
“陛下,臣今写得一篇策论,特献与陛下。”东方朔说着就拿出了放在衣袖中的书籍。
素素等人错愕的看着那厚厚的书籍,良久素素才出声道:“这一本都是?”
东方朔看着素素这惊讶的表情,笑道:“正是。”
“居然能用文言文写出一整本书的文章,难怪被说成知识渊博。”李源硕佩服的看着东方朔,自己用白话文写作文800字都要憋个半天,更不用说一本书了,这东方朔在这方面简直比唐僧还唐僧。
刘彻表情僵硬的看着这厚厚的书籍,心中不由吐槽,自从这纸发明出来后,这东方朔的写作才能也越发厉害了啊。
“东方朔,这书……”刘彻看了眼手中的书,怎么也说不出口这是一篇策论:“朕会好好看的。”
东方朔笑着点头,他也不在乎陛下什么时候能看完,他会这时候过来,就是想赌一把,如果自己在历史上有留名,能让素素他们在陛下面前提一嘴,说不定能让自己提前得到重用,要是没有,在他们面前露下脸,展示下自己才华,让后人知道有自己这人也不是什么坏事。
至于会不会在历史上留下什么不好的名声,东方朔对自己的口才和能力还是很有自信的,他不觉得自己会在历史上留下什么不好名声。
而且看素素他们对自己好奇的表情,看来自己这次没赌错。
东方朔见目的达到了也没多做停留,毕竟陛下现在想来更喜欢和素素他们相处。
素素看着向刘彻告退要离开的东方朔,还是忍不住的出声道:“那个,东方先生。”
东方朔看着素素这一脸别扭的样子,问道:“素素姑娘可是有事要和在下说?”
“你以后上朝前还是少喝点酒吧。”素素想起历史上东方朔在喝醉酒后,进入殿中并在殿上小便,之后又被免去其官职,被贬为庶人的记载,还是委婉的提了一句。
对于东方朔,素素还是蛮喜欢的,毕竟是相声祖师爷,而且在历史上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名声,反正也只是随口的事。
“谢谢姑娘的提点。”虽然素素没有说出全部,但东方朔也猜到应该是自己喝酒在朝堂上做了什么出格的事,东方朔认真的向素素谢道。
“不客气,不客气,只是随口的事。”
刘彻看着东方朔离开不见的身影,好奇的看向素素:“这家伙以后干了什么?”
“没干什么。”
“说说看,朕保证不会计较。”
“保证没用,发誓。”素素一点都不信这些皇帝的保证。
“你!算了,朕还不听了。”刘彻对于素素这油盐不进的样子也是无可奈何。
汉朝
“好小子,这耐心不错啊,这样都没生气。”刘邦看到刘彻居然花了两个月时间去看一份自荐信,惊讶的瞪大了眼睛。
要是自己,花两个月时间去看一份长篇大论,自己不亲自动手揍一顿这家伙都难泄心头的郁闷。
唐朝
李世民看着刘彻的遭遇,一脸庆幸的看着自己的左右手,道:“玄龄,克明,幸好有你们在。”
要不是他们两个帮自己处理了大部分的政务,自己都不知道要忙成什么样了。
也不知道自己手下有没有这样喜欢长篇大论的臣子,要是有,那玄龄和克明真是太辛苦了。
房玄龄和杜如晦对陛下的夸奖实在说不出推辞的话,毕竟这确实有自己俩,陛下才能逃过一劫,虽然陛下也有看,但也不会每本都看,大部分还是自己俩看完和陛下简要说明的。
明朝
朱元璋听着素素他们谈论着关于东方朔的行为时,脸色格外的难看,因为他想起了自家朝堂上也有一个这样的人才。
小朱棣拉了拉自家大哥的衣袖道:“原来这样的人不止茹大人一人啊。”
朱标听到四弟这话,看着脸色又黑上一层的父皇,干笑了两声。
对于这茹太素,他也是很头疼,偏偏这家伙死不悔改,每次奏折都是长篇大论,而且还特别喜欢写的晦涩,自家父皇本来文化水平就不是很高,每次听完还要想,父皇不揍他才怪。
朱元璋咬牙切齿道:“那家伙就是欠揍。”
想起自己第一次看这家伙的奏折时,自己还耐心的看完全篇,还画了重点,甚至还特意提醒他下次直接写重点就可以了,这家伙倒好,不改就算了,还更加变本加厉,写了整整字的奏折,自己让人念,自己居然听了整整3小时都没听出这家伙要表达什么,还是第二天自己消气后继续看,才在最后500字内看到了他所提的建议。
朱标听到这话,一脸的尴尬,这位大人可是出了名的犟种,被自家父皇揍了,还敢上长篇奏折,顺便在奏折中对自家父皇因为挨揍一事一顿数落,幸好这人有些本事,不然不被父皇砍了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