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时间·第320日。
曙光基地的晨光依旧淡红,
薄薄的尘雾漂浮在低空,
像极了一层沉默的海。
而在地下三层的新工区内,
机器的轰鸣已经响起。
这里,是伍思辰亲自批准的新工程计划——
“火星自主制造计划”。
【火星制造纪元·开启】
伍思辰在太空城指挥中心宣布:
“从今天起,我们不再依赖地球的补给。
我们要在火星,用自己的矿,用自己的技术,
造出属于火星的第一件工具。”
幕布缓缓拉开,
投影上浮现出计划标题——
《火星3d打印与资源再造系统(F-RIS)》
几个关键词在全息光屏上闪烁:
火星矿物提炼系统
3d打印多功能制造舱
自循环材料回收单元
AI辅助设计与成型
伍思辰一字一句地说道:
“火星不只是资源的荒原,
它是一座沉睡的工厂。”
【地表采矿车群出动】
红色沙海中,
十几辆无人采矿车缓缓驶入峡谷。
它们的雷达波在地表下穿透数十米,
精确锁定矿脉成分。
“检测到铁、镁、钛,比例理想!”
挖掘臂展开,
火星尘土被高压气流轻柔地吹散,
露出闪烁金属光泽的岩层。
采矿车的机械臂伸入岩层,
切割、分离、吸附——
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
“火星第一批原矿装载完成。”
【地下冶炼区·零重力熔炉】
火星基地内部,
“低重力磁悬冶炼炉”首次点火。
磁束环闪烁,
微重力环境下的熔融金属在空中悬浮成球,
像一颗颗小型的流动行星。
AI监控系统播报:
“温度稳定在1830摄氏度,
杂质提取率达98%。”
几分钟后,
液态金属被引入成型槽内,
冷却、凝固,化为一块标准合金锭。
负责冶炼的工程师激动地喊:
“这是火星第一块冶炼合金!”
【3d打印制造舱启动】
“火星制造中心”正式启动。
那是一座巨大的银灰色舱体,
内部布满机械臂与多轴打印喷头。
AI控制台播报:
“目标:基础结构组件打印。
材料:火星镁钛合金+硅基复合物。
打印进度——1%……10%……47%……”
金属雾状颗粒在舱内弥漫,
随后慢慢凝聚成形——
工具、支架、零件、管道,
一件件成品从打印槽中被机械臂托出。
那声音,不再是实验的轰鸣,
而是生产的节奏。
工程师笑着说道:
“地球给我们模具,
火星给我们原料。
我们给它——未来。”
【首批成品下线】
当天傍晚,
第一批火星制造组件正式出炉。
它们被整齐码放在展台上:
扳手、螺栓、仪器外壳、压力阀、能量接口……
这些不起眼的小零件,
却代表着一个星球的“工业心跳”。
伍思辰通过视频连线,
看到画面时,微微一笑。
“从此以后,
火星的任何一颗螺丝,
都不需要从地球发货。”
【AI辅助建造·火星新建筑群】
随着零件与材料的自给,
建筑工程组重新启动地表项目。
自动建筑臂沿着坐标延伸,
一层层打印出坚固的弧形舱壁,
结构中掺入火星矿粉与纳米纤维,
既能防辐射,又能耐沙暴侵蚀。
第一座全火星原料建造的建筑落成,
被命名为——
“晨星工坊”。
舱门上镌刻着一句话:
“made on mars.”
【鹰酱·白宫·全球战略危机会议】
凌晨三点,白宫的灯火通明。
总统神情阴沉,
会议室的大屏幕上,
正在播放来自火星的实时画面——
机械臂在红色尘土中运作,
金属光泽的构件一件件从打印舱中浮现。
“确认了吗?”总统沙哑地问。
航天局长艰难点头:
“确认。他们用火星矿产——镁、钛、硅,
冶炼出合金,再通过AI打印系统,
制造出完整的建筑部件与工具。
火星制造系统,已经闭环运行。”
国防部长面色铁青:
“他们在火星……建工厂了?”
能源顾问叹息:“不止是工厂。
他们在建文明的复制机。”
会议室一片死寂。
总统缓缓吐出一口气:
“他们造的不只是零件,
是未来。”
【纽约·《经济学人》头版】
封面是一张来自火星的照片——
红色沙丘之上,
银灰色打印舱喷射出微光。
标题只有一句:
《他们在火星造东西了》
副标题则更像一记重锤:
“当我们为地球供应链焦虑,
他们在另一颗星球重建工业。”
文章写道:
“火星制造的意义,
不在于3d打印的精度,
而在于他们不再需要地球。
能源、空气、水、粮食、工具——
大夏已拥有‘行星级自足文明结构’。
他们不是在火星生活,
他们在火星——生存、繁衍、生产。”
【布鲁塞尔·欧联航天与防务理事会】
会议现场一片混乱。
屏幕上,火星冶炼炉的温度曲线闪烁着橙光。
法国代表猛地一拍桌子:“他们能冶炼金属?在火星?!”
德国代表低声道:“是的,AI操作,能耗极低。
他们已经生产出钛合金与复合结构件。”
意大利部长脸色发白:
“也就是说,他们能自己造飞船?”
空气瞬间凝固。
所有人都明白,那句话的含义。
主席团代表喃喃道:
“他们在重建工业体系……在火星。”
“而我们,”
英国代表苦笑,
“还在地球上争论电价。”
【东京·防卫航天厅】
部长把文件摔在桌上,
纸页散落一地。
“他们在火星打印出建筑群?!
自己提炼矿石?!”
副官点头:“是的,先生。
他们的AI冶炼炉利用太阳能聚光,
实现完全封闭生产链。
打印舱能制造工具、支架、甚至航天部件。”
部长的嘴唇抖了抖:
“他们的火星,不再是实验基地。
那是一座工厂。”
【巴黎·《世界报》专栏】
专栏标题——
《当火星开始制造,地球就失去了垄断》
文中写道:
“大夏在火星实现了能源、粮食、材料的全面自给。
他们不再仰望蓝色星球的援助,
而是俯视红色星球的资源。
如果他们能在火星冶炼、建造、繁衍——
那么,他们已经从‘地球文明’毕业。”
【伦敦·bbc国际焦点节目】
主持人面色僵硬,
背景大屏幕正循环播放“晨星工坊”的落成画面。
舱门上,清晰地印着:“made on mars”。
嘉宾苦笑:“这三个词,
宣告了全球供应体系的终结。”
另一位评论员声音发颤:
“那不仅是一座建筑,
那是一面文明的旗帜。
他们在告诉宇宙——
我们可以独立生存。”
【华尔街·金融圈会议】
投资人死死盯着数据。
航天产业指数暴跌,
矿产出口期货一夜蒸发40%。
有人咬牙切齿:
“他们在火星造材料,
那我们的出口线怎么办?”
分析师沉声道:
“这不是市场问题,
这是物种分岔。”
【罗马·联合国特别会议】
秘书长在会场宣布:
“大夏已实现火星工业独立与能源循环。
火星具备长期居住与生产能力。”
美方代表攥紧拳头。
法国代表低声说:
“他们的下一步,就是自治。”
会议陷入死一般的沉默。
【社交媒体狂潮】
#火星制造
#madeonmars
#他们不再需要地球
三大标签连续十天霸榜。
网友评论:
“他们造的不只是工具,是未来的钥匙。”
“我们在讨论产线,他们在讨论行星。”
“地球制造已成过去式,
火星制造,才是未来时。”
【白宫深夜】
总统独自坐在办公桌前。
窗外,夜色沉寂。
他盯着那行闪烁的标题——
“火星制造系统:自给率97.3%”
喃喃道:
“他们让重工业脱离地球重力……
而我们,还困在地球的阴影里。”
与此同时,
火星的夜空泛着红光。
“晨星工坊”内灯火通明,
机械臂不停运作,
打印机喷吐着银色微光,
新的建筑模块缓缓成形。
伍思辰站在监控台前,
低声说道:
“我们不只是造工具,
我们在造一个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