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

动荡不安的桓玄

首页 >> 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 >> 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重回八零:我家拆迁分了半条街 明末边军一小兵 萌妻难养,腹黑老公有代沟 重生追美记 我把白莲花女主逼疯了 离婚后,所有人都开始爱她 女配修仙记 重生之悍妻 师娘,别玩火 死神:我的斩魄刀是整个地府 
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 动荡不安的桓玄 - 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全文阅读 - 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txt下载 - 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623章 蒙学教材推广,实用知识进校园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景和三年暮春,江南草长莺飞,京城繁花似锦。全国千所官办蒙学与三十座女子蒙学的校园里,传来阵阵清脆的读书声,与往年不同的是,这读书声中多了几分鲜活的烟火气——孩子们不再只埋头背诵《三字经》《百家姓》,手中还多了两本崭新的教材:《蒙学算术》与《蒙学医理》。这是苏清鸢历时半年,牵头太医院、农桑司与翰林院官员共同编撰的实用蒙学教材,旨在让孩子们在启蒙阶段,学到能落地、能应用的生活知识与技能,让蒙学教育真正服务于民生。

自官办蒙学与女子蒙学推广以来,苏清鸢始终关注着教学内容的优化。“启蒙教育,不仅要教孩子们读书识字、明辨是非,更要教他们实用的知识,让他们将来能立足社会、帮衬家庭。”长乐宫暖阁内,苏清鸢翻阅着各地蒙学的教学汇报,对翰林院学士周崇文说道,“如今蒙学多以经史子集为主,虽能涵养品德,但对寻常百姓家的孩子而言,缺乏实操性。农户家的孩子需要会算术,才能核算粮食产量与赋税;寻常人家的孩子需要懂医理,才能应对日常小病小痛。”

周崇文深表赞同:“皇后娘娘所言极是。前朝蒙学多为贵族子弟所设,教学内容脱离民生,如今我大靖蒙学惠及寒门子弟,确实需要编撰一套贴合生活、浅显易懂的实用教材。”

随后,苏清鸢组建了教材编撰团队:邀请太医院御医编撰《蒙学医理》,农桑司官员与算术能手编撰《蒙学算术》,翰林院官员负责文字润色与排版,确保教材既实用又符合蒙学孩童的认知水平。

编撰《蒙学算术》时,团队摒弃了传统算术教材中晦涩难懂的术语与复杂的算题,转而以生活场景为切入点。“孩子们对抽象的数字不敏感,但对‘买卖粮食’‘丈量土地’‘分家产’这些日常事务却很熟悉。”农桑司员外郎陈默,出身佃农家庭,深知寒门子弟的学习需求,“我们要把算术知识融入这些场景中,让孩子们在学算术的同时,也能明白其中的生活道理。”

经过反复打磨,《蒙学算术》最终确定了十个章节,涵盖加减乘除、比例换算、面积体积计算等核心内容。开篇第一章“粮食买卖”,便以“农户卖麦,一石麦价银五钱,卖三石麦可得银多少?”“买二斗米需银三钱,买五斗米需银多少?”等实际问题,教孩子们学习乘法与比例换算;“丈量土地”章节,通过“长方形田地长三丈、宽两丈,面积是多少?”“三角形菜地底四丈、高两丈,可种多少株玉米?”等问题,教孩子们计算面积,并结合农桑知识,让算术与生产生活紧密结合。

教材中还穿插了许多趣味算题,如“一群孩童分苹果,每人分三个多两个,每人分四个少一个,问有多少孩童、多少苹果?”,以故事形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教材配有插图,用简单的线条画出粮食、田地、钱币等,帮助孩子们理解题意,让枯燥的算术变得生动有趣。

而《蒙学医理》的编撰,则以“预防为主、简易治疗”为核心。太医院御医们筛选了乡村常见的感冒、咳嗽、腹泻、蚊虫叮咬、外伤出血等病症,详细介绍了病因、症状、预防方法与简易治疗手段。“蒙学孩童年纪尚小,无法掌握复杂的医术,我们重点教他们识别常见草药、简单的急救方法与日常保健知识。”太医院院判李御医说道。

教材中,每一种草药都配有清晰的插图与简单的文字描述,如“艾草:叶呈羽状分裂,表面有白色绒毛,性温,可驱蚊、艾灸治关节痛”“薄荷:叶对生,有清凉香气,性凉,可泡茶治感冒、提神醒脑”“蒲公英:花呈黄色,种子有白色绒毛,可清热解毒、治咽喉肿痛”。同时,介绍了许多实用的小妙招,如“感冒初期,用生姜+红糖煮水喝,可驱寒解表”“腹泻时,用炒米煮水喝,能健脾止泻”“蚊虫叮咬后,用薄荷汁涂抹,可止痒消肿”。

苏清鸢特别关注女子蒙学的需求,在《蒙学医理》中增设了“妇幼保健”章节,介绍了儿童常见疾病的护理与女性日常保健知识,如“小儿积食,可顺时针按摩腹部”“经期腹痛,可用热水袋热敷小腹”等,让女孩子们学到能照顾自己与家人的实用技能。

教材编撰完成后,苏清鸢亲自审阅,逐字逐句修改,确保语言浅显易懂、内容准确实用。“这两本教材,要让七岁孩童能看懂,十岁孩童能应用。”她强调道。随后,朝廷下令国子监刊印,首批印刷十万套,通过驿站系统,迅速发放至全国所有官办蒙学与女子蒙学。

教材抵达各地蒙学后,立刻引发了轰动。老师们捧着崭新的教材,爱不释手;孩子们看着插图生动的课本,好奇不已。

江南苏州府的女子蒙学内,先生沈若薇正拿着《蒙学医理》,给女孩子们上第一堂医理课。“今日我们学‘驱蚊香囊的制作方法’。”沈若薇翻开教材,指着插图中的艾草与薄荷,“夏天蚊虫多,叮咬后又红又痒,还可能传播疾病。这香囊用艾草、薄荷、丁香等草药制成,既能驱蚊,又能提神醒脑,做法很简单。”

她按照教材中的步骤,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先把艾草、薄荷晒干,切成碎末;再加入少量丁香、陈皮,混合均匀;最后用彩布缝一个小袋子,把混合好的草药装进去,系上丝带,一个驱蚊香囊就做好了。”

女孩子们听得兴致勃勃,纷纷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材料,跟着沈若薇动手制作。十二岁的林阿媛,是农户家的女儿,以前夏天总被蚊虫叮咬得满身是包,得知香囊能驱蚊,学得格外认真。她小心翼翼地裁剪布料,缝制袋子,再将草药碎末一点点装进去,动作虽略显笨拙,却格外专注。

“阿媛,你这香囊缝得真好看!”旁边的同学忍不住称赞道。

林阿媛脸上露出羞涩的笑容:“等做好了,我要给爹娘和弟弟各做一个,让他们夏天再也不被蚊子咬了。”

一节课下来,女孩子们都制成了属于自己的驱蚊香囊。教室里弥漫着艾草与薄荷的清香,女孩子们拿着香囊互相炫耀,脸上满是成就感。沈若薇看着眼前的景象,欣慰地说道:“以前女子蒙学多教女红、诗词,虽能陶冶情操,但对寻常百姓家的女儿而言,实用性不强。如今学这些医理知识,不仅能让孩子们保护自己,将来嫁人生子后,还能照顾家人、帮衬家里,比只教女红有用多了!”

除了驱蚊香囊,女孩子们还跟着教材学习了许多实用技能。她们学会了识别蒲公英、金银花等常见草药,知道了感冒时可以用这些草药泡茶喝;学会了简单的急救方法,如外伤出血时如何止血、中暑时如何急救;还学会了日常保健知识,如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勤换衣物等,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苏州府的官办蒙学里,《蒙学算术》的课堂同样热闹非凡。先生王夫子正在讲解“粮食买卖”章节,他问道:“同学们,若是你们家有五石小麦,每石卖银六钱,一共能卖多少银?买三斗大米需要银四钱,买八斗大米需要多少银?”

孩子们纷纷举手回答,有的用手指比划,有的在纸上演算。农户家的儿子王小虎,以前跟着父亲去集市卖粮,总被粮商克扣斤两,却不知如何核算。如今学了算术,他很快算出答案:“五石小麦能卖三十钱,也就是三两银;八斗大米需要银十一钱三分三厘!”

王夫子赞许地点点头:“小虎算得很对!学好算术,将来你们去集市买卖东西,就不会被人欺负;家里丈量土地、核算收成,也能自己算清楚,不用再求人。”

王小虎听了,学习劲头更足了。他把教材上的算题都抄下来,反复练习,还把学到的算术知识用到生活中。有一次,父亲让他去集市卖玉米,粮商想按每斗三钱银收购,王小虎立刻算出,自家玉米有三斗五升,应该得银十钱五分,粮商想少给一钱,被王小虎当场点破,粮商只好按实价付款。回家后,父亲高兴地说:“我家小虎学了算术,真是派上大用场了!”

《蒙学算术》还成为了农桑技术推广的助力。在河南的一所蒙学里,先生结合《蒙学算术》中的“面积计算”章节,教孩子们如何根据田地面积,计算种子用量与肥料需求。“一块长四丈、宽三丈的田地,面积是十二平方丈,每亩可种玉米两千株,这块地能种多少株玉米?”先生问道。

孩子们通过计算得知,十二平方丈等于零点二亩,能种四百株玉米。先生又接着说:“每株玉米需要肥料半斤,这块地一共需要肥料两百斤。大家把这些知识告诉爹娘,让他们科学耕种,才能多收粮食。”

孩子们纷纷把学到的知识带回家,不少农户按照孩子所说的方法计算种子与肥料用量,避免了浪费,提高了粮食产量。农户王大爷感慨道:“以前种地全凭经验,种子撒多了浪费,撒少了减产。现在孩子学了算术,帮我们算得明明白白,真是帮了大忙!”

教材推广后,全国各地的蒙学课堂都变得生动起来。老师们不再是单一的讲授,而是结合教材内容,开展实践活动:算术课上,组织孩子们模拟集市买卖;医理课上,带着孩子们辨认校园里的草药,动手制作香囊、药包;还组织孩子们开展知识竞赛,如算术抢答、草药识别比赛等,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大幅提高。以前,有些孩子觉得读书枯燥,总想逃课;如今,他们发现书本上的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变得主动好学。江南女子蒙学的林阿媛,以前最不喜欢读书,现在每天都早早来到学堂,认真学习《蒙学医理》,还把教材上的知识讲给家人听,成为了家里的“小医生”;河南蒙学的王小虎,不仅自己认真学习,还主动帮助其他同学,成为了先生的小助手。

家长们对这两本教材也赞不绝口。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学了《蒙学算术》后,变得会算账了,家里买卖东西、丈量土地都能帮上忙;学了《蒙学医理》后,孩子知道了如何预防感冒、腹泻,还能提醒家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了生病的次数。

“以前送孩子去蒙学,只是希望他能认识几个字,将来不至于被骗。”苏州府的农户林大叔说道,“没想到现在蒙学还教算术、医理这些实用知识,孩子学了能帮衬家里,真是太好了!皇后娘娘为我们百姓想得太周到了!”

随着教材的推广,蒙学教育的成效日益显现。越来越多的孩子在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学到了实用技能,为他们将来立足社会、改善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教材中蕴含的生活智慧与劳动精神,也让孩子们更加体恤父母的辛劳,养成了勤俭节约、务实肯干的良好品德。

苏清鸢收到各地蒙学的反馈后,心中十分欣慰。她与萧玦在御书房翻阅着孩子们的作业与实践报告,看到孩子们工整的算术演算、认真绘制的草药图谱,以及家长们的感谢信,萧玦笑着说:“清鸢,你编撰的这两本教材,真是惠及万民。让孩子们学到实用知识,比单纯背诵经文更有意义,这才是真正的启蒙教育。”

苏清鸢点点头:“教育的本质,是让孩子成为更好的人,能自食其力,能造福家庭与社会。这两本教材只是开始,未来,我们还可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编撰更多实用的教材,如《蒙学农桑》《蒙学手工》等,让蒙学教育更加多元化、实用化。”

萧玦深表赞同:“朕支持你。教育是国之根本,只有让更多的孩子学到实用知识,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实干之才,大靖的未来才能更有希望。”

此后,苏清鸢又组织编撰团队,根据各地的气候与产业特点,编撰了《蒙学农桑》《蒙学手工》等补充教材。《蒙学农桑》介绍了常见农作物的种植方法与病虫害防治知识,适合农业发达地区的蒙学使用;《蒙学手工》则教孩子们制作简单的农具、生活用品与手工艺品,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这些教材的推广,让大靖的蒙学教育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校园里,孩子们不仅读书声朗朗,还多了实践操作的欢声笑语;乡村中,孩子们成为了实用知识的传播者,带动家人与邻里学习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景和三年年末,吏部与礼部联合开展的蒙学教育评估显示,推广实用教材后,蒙学的入学率较去年提升了两成,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实践能力显着提高,家长与百姓的满意度达到了九成以上。越来越多的百姓认识到,读书不仅能涵养品德,还能学到真本事,纷纷送孩子进入蒙学读书,形成了“人人向学、户户重教”的良好风气。

冬日的阳光洒在蒙学的校园里,孩子们捧着崭新的教材,认真学习着实用知识。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对知识的渴望,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这些教材,如同播撒在孩子们心中的种子,不仅教会了他们实用的技能,更点燃了他们改变命运、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而苏清鸢推动的蒙学教材改革,也成为了景和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大靖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实干之才,为景和盛世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玄鉴仙族 娱乐人生从三十而已开始 寻常书 四合院之车门已焊死 误惹豪门:强娶迷糊小甜妻 独醉天涯 我家沈少爷第一凶 快穿之反派大人是病娇 大佬今天要立遗嘱了吗 甜蜜隐婚:影后恃宠而娇 漫游五界 盗笔之主打一个陪伴 被迫嫁给前未婚夫世子之后 国民导演 我的贴身老板娘 偷听心声后贝吉塔逆转绝望未来 海贼:草帽团中的最强辅助 相师 战双帕弥什之渡鸦 起猛了,求生木筏怎么多了个女人 
经典收藏聚宝仙盆 辞凤阙 重生:知识它格外迷人 闺蜜嫁一家,我是儿媳她是婆妈 大齐魔人传 做饭太好吃,被整个修仙界团宠了 夫人孕肚藏不住,禁欲总裁找上门 高纬游戏 渣男白月光回国后,豪门千金她不装了 重返1987 凤命凰谋 四合院:开局一等功 套路玩的妙,总裁跑不掉 一睡万年 凤凰谋之吸血凰后 宝可梦:重生小智,只想弥补遗憾 星耀香江 二次元心愿旅行 九零:你攀高枝我另嫁,后悔啥 穿越八零:糙汉厂长把我举高高 
最近更新我吞!我吞吞吞!我吞吞吞吞吞! 诨名鬼眼 换嫁换出个疯批儿子乖乖夫君 娱乐:综艺直播!拐走一众女星! 双修邪神:开局捡漏宗门圣女 穿越大明之我是首辅 吸血鬼在名柯的一百种死法 我的私房照模特竟然是老板娘 洪荒:我,三清首徒,道祖徒孙 诸天从江湖开始 浴血山河:我的抗战征途 吞天记:女神让我榨干诸天 蝉鸣里的向阳处 重生后我靠写歌爆火全网 美漫超英:赛博术士 我在金瓶梅世界当邪修 仙界杂役的生活 港片:激活咸鱼系统后开始无敌 大荒纵横:从捕获第一只异兽开始 霸道总裁把假死的我骨灰吃了? 
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 动荡不安的桓玄 - 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txt下载 - 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最新章节 - 锦绣空间:农门医女携宝闯古代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