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陈宫战略眼光极高,目光深远,有着识人之能。
他性格刚直,同样不满董卓专权暴政。
曹操敢于行刺董卓,故而他十分欣赏曹操的才华和抱负,英雄相惜之下,最终选择弃官追随,一起逃亡。
一路之上,二人共同患难。
在陈宫的谨慎和智谋下,二人屡次逃脱官兵的追查,感情也越发深厚,犹如度蜜月一般。
不过这段蜜月期很快就结束了,两人逃亡途中借宿吕伯奢家,曹操因疑心太重,误杀了吕伯奢的家人。
这也就罢了,逃走时遇到吕伯奢买酒归来,曹操更是再次拔剑,杀死吕伯奢。
陈宫见状顿时大惊。
“适才误耳,今何为也?”
“伯奢到家,见吾杀死这么多家人,安肯干休?若率众来追,必遭其祸矣。”
“知而故杀,大不义也!”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陈宫闻言顿时大为震撼,无比失望。
最终逃脱夜宿客店时,陈宫经过一番思想斗争,趁曹操熟睡之际,本想杀之。
不过思虑再三,最终还是放弃了刺杀曹操的念头,独自离开了他,自投东郡而去。
曹操醒来不见陈宫,心中遗憾的同时也没有太多犹豫,立即返回陈留,找到父亲商议,欲散家资,招募义兵。
最终得豪商卫弘和太守张邈支持,发矫诏,得以起兵,豫州人杰地灵,不过数日时间,应募之士,络绎不绝。
不仅有乐进,李典等在野壮士相投,还有夏侯惇和夏侯渊,曹仁,曹洪等族弟各自引兵相助。
曹操势力得以壮大,矫诏也传遍天下。
并州,晋阳城。
“呵呵,历史的车轮终究还是来到了诸侯讨董这一步,史阿,这枚特制玉玺,便由你亲自前往洛阳,放于井中。”
刘晁拿出一枚仿照传国玉玺制作的,交给史阿,郑重的吩咐道。
真正的传国玉玺,已然在上次洛阳之行中被穆桂英找到并亲自献给了他。
但若没了传国玉玺,孙坚,袁术等人的命运,肯定会有所改变,进而影响到整个历史发展的轨迹,这和他的初衷不符。
而且袁术不称帝,说不定还真能拥有一番基业,作为敌人,他可不想看到袁术好过。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袁术不称帝,天下不乱,他便无法消除汉室余威。
他想三兴汉室,肯定也会困难重重,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任何希望。
唯有引导群雄互相消耗,让袁术去做那出头之鸟,他慢慢躲在背后韬光养晦,根据先知先觉暗暗发展势力,才能最终做到破而后立,从而定三国,平乱世,三兴汉室。
因此这仿制的传国玉玺,他弄的也是无比逼真,乃是他利用指定类型神兵机会,让系统指定生成的传国玉玺,材质和真正的传国玉玺几乎相同。
就连缺少的那一角,都一模一样。
唯一缺少的便是传国玉玺中蕴含的国运和庞大能量。
“是。”
史阿没有去问为什么,他知道伴君如伴虎,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
刘晁若是想让他知道,那他自然会知道。
不想让他知道,他问了,也只会引起刘晁不快。
随着史阿退去,刘晁也开始思考起了诸侯讨董的事情。
去,肯定是要去的。
别人都去,他如果不去,那无异于是将自己置于群雄的对立面,明摆着告诉世人他心怀异心。
白白错过诸侯讨董带来的名声好处。
因此,该怎么去,才是问题的关键。
并州三分之一的兵力,都需要时刻防备鲜卑乌桓等异族的入侵,不能轻离并州。
如此一来,他的可用兵马,满打满算也才不过五万左右。
虽然这个兵力在众多诸侯之中,已然属于佼佼者,但他却不可能为了一个明知结果的诸侯讨董,将自己的家当全部压上。
若是损失惨重,他哭都没地方哭。
起兵容易,发展难。
他在并州韬光养晦这么久,也才供起十万兵马,可不想这点家底就这么霍霍了。
韬光养晦才是并州发展的正确方向。
但若是并州兵力去的太少,又难以达到提升名望的程度。
这倒是让他颇为头疼。
好在有着徐庶顾雍为他出谋划策。
“此去讨董,多为攻城掠地,天下响应诸侯众多,骑兵不擅攻城,攻城之时也用不到骑兵,我并州铁骑数量仅次于凉州,主公可派大部骑兵前往,定能减少伤亡。”
徐庶闻言不由笑着说道。
“这……如此做法,会不会惹人非议?”
刘晁闻言,顿时眼前一亮,不过随即便又想到了平日里,以袁家为首的世家,暗中对自己的针对,不由迟疑道。
徐庶笑而不语,只是将目光看向顾雍。
“呵呵,主公可兵分两路,一路屯兵在上党境内,壶口关,牵制河内董卓兵力,无主令不可出关,只作为威慑,董卓定然需要重兵与我军对持,如此一来,谁人敢乱嚼主公舌根?”
顾雍显然也在提前为此事操心,见状不由在一旁笑着补充道。
刘晁见二人相处如此和睦,心中也很是欣慰。
显然,刚刚徐庶是故意留下这个问题不说,等待顾雍的补充,深谙同僚和睦相处之道。
“哈哈哈,此计甚妙,那你们觉得两方各派多少兵力比较合适?”
刘晁扶掌大笑道。
“我军有精锐骑兵三万,除了需要防止异族趁机南下的兵种外,主公可率两万骑兵亲自前往酸枣会盟。”
“我军有弓盾枪弩等核心兵种七万,除了需要镇守各地的守军外,可用兵马总共三万,可全令一心腹大将,屯兵坐镇壶口关一带,威胁河内董卓。”
徐庶顾雍一人一句,瞬间便给刘晁提出了意见。
并州五万可用之兵全部出动,任谁也挑不出毛病来。
“好,张辽灭羯屠胡,素有威名,那便令他和军师一起统兵,坐镇壶口。
本侯领赵云,关羽,张飞,胡车儿,典韦等将前往酸枣会盟。”
刘晁微微颔首,随即做下决定道。
“主公还需留一猛将坐镇晋阳,注意晋阳城内的弘农王,防止其趁机起兵作乱。”
徐庶见状,不由提醒道。
“军师放心,由高顺率一千陷阵营,两千黄巾力士亲自镇守晋阳即可,谅他也翻不起什么浪来。”
刘晁闻言不由笑着说道。
当然,这些只是他在表面的布置。
暗中锦衣卫更是遍布晋阳全城,晋阳城内,但有风吹草动,都会第一时间被锦衣卫知晓。
同时,他在穆桂英的军中,还安插了不少背嵬军心腹将士,刘辩即便有冉闵秦琼相助,也翻不起什么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