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间里算完帐的沈依依听到外面几人的讨论声,将账本收回空间后开门出来。
“爹,我看就下月初一吧!置办东西也费不了多少时间!我们紧着些置办也就是了!刚才张婶子不是说了嘛,礼节章程上凑到一处也是可的!”
沈依依知晓古代人成亲讲究三媒六聘,既婚姻中出现的三个媒人,主要有男方家庭的媒人、女方家庭的媒人和为双方搭线牵桥的媒人。
六聘指古代结婚时必备的六个程序,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
纳采等同于现代的提亲,男方若想和女方成亲,需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并将纳采礼送至女家以表诚意。
问名既是女方家长接纳提亲后,媒人会将女孩的生辰八字带返男家,以便日后占卜吉凶。
纳吉则是男方找人测算两人的生辰八字,查看是否相冲相克,如若没有,男方开始准备结婚的相关礼品和事宜。
纳征指男方向女方家送聘礼,纳征的聘礼由礼金和其他物品组成,具体视男方经济条件而定。
请期是男家择定合婚的良辰吉日,并征求女家的同意,如果没有异议,就正式定下结婚日期。
亲迎指的是在成亲当日,新郎需带着迎书,偕同媒人、亲友至女家迎娶新娘,表示对女方的尊重和诚意。
只有经过三媒六聘,才算得上是正式合法的婚姻。
不过因着农家人条件不允许铺张浪费,很多都是把几个流程归到一起走完,若是遇到特殊情况,别说三媒六聘了,就是连个像样的婚礼都没有,一袋小米或是两只鸡就能结下一门亲,有诚意的新郎亲自上门接回新娘,要是没诚意的,甚至于媒婆领着新娘自己到男方家的也有,也只有大户人家会按照礼仪流程全部走完。
郑氏几人一听笑着打趣:“哟,你们瞧,咱们大丫这是比她爹还着急呢!”
“可不是!大山兄弟,要说就听大丫的,咱们也急着喝你的喜酒咧!”
沈大山看着沈依依眉眼弯弯,不好意思开口:
“大丫说下月初一那就下月初一!”
“哎哟,那敢情好!得了,事情定了我们几个先回去了!”
“婶子们在家吃了午饭再走吧!”
“是啊嫂子,都快午时了,你们吃完饭再回去!”
沈依依和沈春兰开口留人。
“不了不了,家里还有一堆的事儿呢!咱们又不是外人用不着客气!”
“你郑婶子说得是!你们也有不少的事要忙,咱们呐就等着喝喜酒看新妇了!”
现下几人倒是可以安安心心回家和其他人说这个好消息了,便是乐颠颠地一同离去。
待几人出了院子,沈依依才看向沈大山和沈春兰说道:
“爹,明日张婶子肯定会上门,你让她转告李叔我们这边定下的日子,想来他们是同意的!至于嫁衣我们这边会提前给李姑姑送去的,让她不用自己准备了,时间是有些赶,只怕她赶不出来!
姑姑,明日我们就去镇上一趟,把该买的东西都买一买!家里的事就让小环姐和郑婶子她们先做着就行了,后日该是村里分钱的日子了,到时候只怕家里还得热闹一番离不了人!”
沈大山憨憨一笑:“好!等明日张媒婆上门我就和她说!”
沈春兰也笑着说道:“那明日咱们早些去,少不得要多花些时间,买好东西咱们也好早些回来!”
沈依依点头,确实是的早些去才行,既是聘礼那就马虎不得。
在家清闲了半日,第二天一早,姑侄俩天刚蒙蒙亮就赶着牛车出了门。
因着村里卖炭和去镇上卖豆腐的也都是这个时间出发,沈依依便让他们把东西都放在牛车上。
同行的沈旺田已经知道沈大山即将成亲的消息,心里也是真心为他高兴,不过因着昨晚张婆子又在家中发牢骚,他心中实在觉得羞愧难当,在看到侄女和大姐时只是打了一声招呼便没再说话。
沈依依心里对这个三叔倒是没什么意见,沈春兰心里就复杂了许多,自己已经和那边断了亲,看着眼前一同长大的兄弟,素知他性格的沈春兰不免觉得不是滋味儿。
众人一路上说说笑笑,聊着沈大山的亲事,卖炭的事,卖豆腐的事,分钱的事,汉子们虽是走路,不过脚程很快,不多时就来到了城里。
“春兰,大丫,一会儿你们买完东西来城门口,我们在那里等你们一道儿回村!”沈向南看了一眼一直没说话的沈旺田后开口,在镇上卖豆腐也见过不少事了,心中有些担心遂才如此说道,毕竟两人既是为着聘礼而来,少不得要买不少东西,就怕有些个地痞看到两人都是女子,不仅赶着牛车还拉着许多东西,万一生出什么心思就不好了。
听沈向南这样说,沈旺田才回过神来一般赶紧说道:
“对!大姐,大丫,你们一会儿和我们一同回去!”
同行之人也纷纷开口:“你们也不用着急慢慢买,反正咱们回去也没啥事儿!”
沈依依知晓众人的意思,心里暖洋洋的,不过对于安全方面她是不担心的,如果真遇上不长眼的,吃亏的还不知道是谁呢。
“向南叔你们不用担心,不会有事的!你们卖完豆腐和炭就早些回去,不用等我们!”
沈春兰倒是没想那么多,往常来镇上也没遇到过什么事,便是点点头说道:“大丫说得是,你们卖完就早些回去吧,出来这么早,一会儿都该是累了,我们还不知道啥时候才能买好,没得让你们一直等着!”
见姑侄俩都这么说,众人看向为首的沈向南,他思忖片刻方才说道:“也好!那你们买完东西就早些回去!”
“好!”
沈依依点头应下,众人这才将牛车上的东西都搬了下来,等沈依依赶着牛车朝着东市而去之后,沈向南才和众人说道:“近来镇上事儿多,一会儿你们卖完要是早的话就去东市寻一寻她们,迟的话就去城门口等大家伙儿,我们一道儿回村!”
“这样最好!那咱们也抓紧时间早些卖完!”前来卖炭的沈长义看向一同卖炭的几人嘱咐。
众人尽都点头应下,谁都没说什么,不过都明白什么意思。
别说沈向南担忧,就是后来卖炭的几人也都明白两个女子带着东西走街串巷是何等惹眼,他们来镇上卖炭也曾遇到过地痞索要钱财,不过仗着都是些大老粗,且他们卖完炭都是等在城门口一同回村,人多势众自然也就没啥问题,就怕单独行动在半路遇到居心不良的,怀里可都揣着卖炭所得,半点不敢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