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静知回过神,有些诧异这么晚还有人来。“请进。”
门被推开,站在门口的竟是余夏。他穿着件羽绒外套,风尘仆仆的样子,眼神却亮得惊人。
“我一猜你就在这里。”他走进来,语气笃定。
江静知迅速收敛起脸上的迷茫,恢复了平时的冷静:“嗯。是‘璧途’的内容运营出什么问题了吗?”她下意识地以为他是为项目而来。
“不,跟项目无关。”余夏摇了摇头,走到她身边,目光扫过她电脑屏幕上那些令人眼花的图像,
“我今天来,是想正式跟你谈谈我的本科毕业论文。”
“你的论文?”江静知有些意外,“你之前提过的,那个关于深度学习的课题?”
“对。”余夏拿出手机,快速操作了几下,“这是最终确定的论文题目和框架,我刚发到你微信了。”
江静知疑惑地点开消息,轻声念了出来:“《基于多任务深度学习的斑马鱼心脏再生图像分析与细胞命运追踪算法研究》……”
当她念到“斑马鱼”三个字时,声音戛然而止。
她猛地抬起头,睁大眼睛看向余夏,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等等!斑马鱼?!你的论文是……是做这个的?!”
“没错。”余夏看着她震惊的表情,嘴角难以抑制地向上扬起,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
“所以,江静知同学,你什么时候能把你的图像资源库开放给我?我的算法框架、算力资源已经就位,相当于灶台砌好了,锅也洗干净了。”
他顿了顿,用一种半是玩笑半是威胁的口吻说:
“现在就等你手里的‘米’下锅了。你别说你没有这些图像,要是没有,我这论文可就没法完成,到时候延毕的,可就是我了。”
一瞬间,压在心头的巨石仿佛被猛地移开。
江静知看着眼前这个眼神灼灼、仿佛能解决一切难题的“救星”,又惊又喜的情绪如暖流般瞬间涌遍全身,冲散了所有的焦虑和阴霾。
她甚至忍不住轻笑出声,眼眶却有些微微发热。
原来,她独自焦虑的绝境,早在他规划的未来蓝图中,悄然预留了解答的密钥。
看着江静知脸上瞬间迸发出的惊喜和难以置信,余夏反而笑了,语气带着点理所当然的反问:
“我说,你这么激动干嘛?这难道不是骆老师和我们叉院的吴老师早就商量好的?当时我还征求过你的意见,你说让我先做经管学院的项目。”
他靠在旁边的实验台上,双手插在外套口袋里:“然后用你们生科院的前沿课题,给我们这边做交叉学科的毕业设计范本,一举两得。”
“可……那都是好早之前的事情了。”江静知喃喃道,心里快速闪过之前余夏打过的电话,当时她并未深想。
“所以啊,”余夏向前倾了倾身,目光直视着她,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责备和更多的关切,
“你就宁可自己一个人对着这些海量图像发愁,甚至担心延毕,也不愿意主动开口问一句,或者……找我帮忙?”
江静知被问得一怔,下意识地避开他的目光,低声说:“我……看你最近也挺忙的,‘璧途’那边千头万绪,事情那么多……”
“再忙,‘璧途’的项目再重要,”余夏打断她,声音沉稳而清晰,“也比不上咱俩顺利毕业重要,对不对?这是主业。”
他顿了顿,给她吃了一颗定心丸:“那边我已经安排好了,王双和褚星野盯着,出不了大乱子,你可以放心。”
“可他们毕竟不懂生物学,核心的数据理解和结果解读……”江静知依然有些顾虑。
“你说巧不巧?”余夏嘴角勾起一抹“一切尽在掌握”的笑意,“王双的妈妈正好是医生,有深厚的医学背景。
“他主动提出,可以请他妈妈帮忙做医学相关内容的初步审核和把关,确保专业性。我审核过了,确实身份资格都没问题。当然,最核心的生物学分析和最终判断,肯定还是我们俩自己来。”
“有这么好的事?”江静知只觉得压在心头的阴云被一阵强风吹散,瞬间天光大亮,刚才的焦虑和阴郁一扫而空。
困扰她许久的难题,竟然在余夏三言两语间就找到了如此完美的解决方案。
她甚至有点过意不去:“那……我们是不是应该给王双开两份工资?一份他的,一份算是请他妈妈做顾问的?”
余夏被她这突如其来的“财务建议”逗乐了,从善如流地点头:“是个好主意,下个月就给他涨薪。算是团队的特殊人才引进津贴。”
这个玩笑般的提议,却让江静知心里最后一丝疑虑悄然消散了。
如果王双愿意把自己的母亲也引入项目帮忙,那至少说明,他这个人是坦诚的,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吧?
一直隐隐盘踞在她心头关于“王双”身份的那点古怪感,在这一刻,似乎也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还有一件巧合的事,王双妈妈也叫王靖,不过是立青靖。”余夏笑道。
“那是因为姓王的人太多了。”江静知也笑了,仿佛见惯不怪。
她看着眼前这个似乎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搭档,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许久未见的、轻松而真实的笑容:“那……我们什么时候开始?我的‘米仓’,随时可以开放。”
余夏也笑了,眼神明亮:“现在就可以开始。我的‘灶台’,已经预热好了。”
这一刻,余夏忽然想到了吴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交叉学科的魅力在于能产生“1 1>2”的效应。
现在他有点明白了。这种效应不只发生在学术上。
当她因为实验图像数据处理愁眉不展,而他恰好能提供一个算法思路帮她破局时;
或者当他困在一个技术细节里,她一句来自生物视角的提醒让豁他然开朗时——
那种相互成就的瞬间,带来的满足感是纯粹的、加倍的。
或许,最好的项目合作,不是简单的分工,而是像现在这样——在两个独立的进程之间,建立了一条高带宽、低延迟的私有通道。
? ?余夏日记
?
今天晚上,我们并肩站在实验室黑板前,讨论图像识别的问题。
?
争论到关键处,她拿过我手里的粉笔笔,直接在白板上画起了对比图。
?
那一刻,她眼睛发亮,语速很快,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专注。
?
我看着她,突然走神了零点几秒——我意识到,我享受这种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激烈讨论、甚至争执的过程。
?
这种智力上的碰撞和共鸣,比单纯解出一道难题带来的多巴胺奖励要持续得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