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债清算师”的身份赋予地球文明新的权责,但张帅帅的跨维度传感器很快捕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威胁模式——一种能够自我隐藏的“逆模因”信息病毒,正沿着文明间的认知连接渠道悄然传播。这种病毒不直接散播谎言,而是系统性地抹除文明对其自身历史上关键道德教训的感知与记忆。
(一) “记忆褪色”的瘟疫
第一个异常报告来自刚与地球建立初步联系的“辉石”文明。在一次常规的文化交流数据包中,沈舟团队检测到一段异常的冗余代码。深入解析后震惊地发现,这段代码会在宿主文明的集体潜意识中,主动削弱其对某个标志性历史罪恶事件的记忆清晰度和情感共鸣。在“辉石”文明的案例中,其历史上一次因特权腐败导致的大衰退正被快速“背景化”,从惨痛教训变成教科书上轻描淡写的注脚。
“这不是篡改历史,”曹荣荣感到毛骨悚然,“这是让历史‘失焦’,让教训‘失效’。它在制造一种道德健忘症!”
更可怕的是,这种逆模因病毒具备极强的适应性。当它探测到文明开始采取防御措施(如加强历史教育)时,会主动变异,转而攻击与该核心记忆相关的逻辑推导能力,使民众即使记得事件,也无法理解其与当下现实的关联。
孙鹏飞立刻意识到其危害:“如果银行大厅事件在我们文明中被如此‘褪色’,那么‘危暐’将仅仅是一个过去的名字,而非永恒的警钟。KK园区的教训也会变成与我无关的古老故事。我们赖以生存的道德免疫系统将彻底失灵。”
(二) “零号病人”溯源与危暐的“幽灵”
魏超协调银河联盟的信息网络,对逆模因病毒进行溯源。所有线索都指向一个已被物理摧毁的、代号“湮灭之影”的古老文明废墟。该文明在自我毁灭前,将其最恶毒的遗产——这套“记忆淡化武器”发射到了宇宙中,作为一种迟来的、对所有光明文明的报复。
而在分析病毒的最新变种时,张帅帅捕捉到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模式:病毒在针对地球文明进行适应性调整时,其变异路径,竟与危暐在KK园区优化诈骗脚本的思维模式存在结构相似性——都擅长寻找认知盲区,利用心理弱点,追求最大的破坏效率。
“危暐的‘幽灵’…”鲍玉佳声音低沉,“他的那种罪恶‘天赋’,或者说那种扭曲的‘智慧’,被这种宇宙级的恶意武器学习并吸收了。它现在用类似的方式,来攻击所有文明的记忆防线。”
(三) “记忆接种”升级与“认知锚”加固
面对这种直接攻击文明记忆根基的武器,陶成文下令启动“记忆堡垒”计划。目标不再是简单的“抗体”接种,而是要为文明的核心记忆建立绝对可靠的“认知锚”,并对抗这种系统性的“记忆淡化”效应。
团队再次集结,任务是为银行大厅事件、KK园区教训等核心道德记忆,构建无法被“褪色”的防御工事。
(集体构筑——锻造“不朽记忆”)
鲍玉佳的“情感永固”:
她意识到,逆模因病毒攻击的是记忆的“有效性”而非“存在性”。她贡献出自己记忆中那份最原始、最强烈的情感冲击——面对不公时的愤怒、看到老赵被推倒时的惊骇、自己站出来时的恐惧与决心。“病毒可以模糊日期、混淆细节,但它很难彻底抹去这种刻骨铭心的情感烙印。”她尝试将这种情感能量提取并编码,作为记忆的“情感骨架”。
张帅帅\/沈舟的(多维嵌入):
他们不再满足于将记忆存储在历史数据库或意识层面。他们开始将银行大厅事件的核心叙事编码进数学公理的美学中、嵌入基础物理常数的科普故事里、编织进流行文化的基因内。让这份记忆如同空气般弥散在文明的各个认知维度,使其无法被单独隔离和“淡化”。
陶成文\/魏超的(制度性记忆):
他们将核心教训直接转化为不可轻易更改的法律条文、社会治理的基本算法、乃至星际外交的核心原则。让记忆不再是需要回忆的过去,而是当下运行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曹荣荣的(仪式化强化):
她设计了一系列覆盖全球的、定期举行的“记忆唤醒”仪式。这些仪式并非简单纪念,而是通过高度沉浸的体验,让每一代人都能近乎亲身地重新感受一次银行大厅的抉择、KK园区的黑暗,将历史教训转化为肌肉记忆般的集体本能。
孙鹏飞\/程俊杰的(跨代叙事链):
他们创立“跨代对话”机制,让历史亲历者与年轻一代建立持续的、深入的情感与思想连接,确保教训在代际传递中不失真、不降温。
梁露的(永恒悖论叙事):
她创作了一系列“如果记忆消失”的悖论故事,生动描绘了文明失去核心道德记忆后迅速堕落的可怕图景,以此反向强化守护记忆的决心。
马强的(记忆图腾):
他不再满足于画面,开始设计大型的、互动的“记忆图腾”雕塑。这些雕塑分散在全球各地,其形态会随着公众对相关历史事件的关注度和理解度而变化,成为一个可视化的、关于记忆健康度的公共警示器。他的新作《铭刻》是一个巨大的、表面不断流动着银行大厅和KK园区关键场景的黑色方尖碑,触摸它的人会感受到一股微弱但清晰的情感脉冲。
林奉超\/付书云的(记忆权法):
他们推动立法,将“核心道德记忆不受恶意篡改和淡化”定义为一项基本文明权利,并设立了对应的司法追责机制。
(四) 病毒的反扑与“记忆”的共鸣
“记忆堡垒”计划激怒了逆模因病毒。它发动了更猛烈的攻击,试图在全球范围内制造“历史虚无主义”的浪潮,诋毁鲍玉佳等亲历者的动机,将KK园区淡化为“时代产物”。
然而,这一次,病毒的攻势撞上了铁壁。
弥散在各领域的“多维嵌入”记忆,使得攻击无法聚焦。
“制度性记忆”保证了即使集体叙述出现波动,系统运行的基本逻辑依然稳固。
“仪式化强化”一次次重新点燃公众的情感共鸣。
“记忆图腾”直观地显示了攻击带来的波动,引发了社会自我修复机制。
更重要的是,当病毒试图利用危暐的思维模式时,它所模仿的那份“扭曲智慧”,恰恰与银行大厅事件所代表的“朴素正义”形成了最极致的对立。这种对立本身,反而强化了原始记忆的鲜明度和辨识度。
(五) “记忆”成为武器
在防御成功的基础上,团队迈出了下一步。他们提取了成功抵御逆模因病毒的核心代码——那份基于银行大厅事件的、无法被彻底淡化的“情感烙印”与“逻辑基石”,将其转化为一种防御性信息武器:“记忆锋刃”。
“记忆锋刃”不攻击他人,而是作为一种“认知疫苗”,可以帮助其他文明加固其自身的核心道德记忆,抵抗逆模因病毒的侵蚀。地球文明,从“熵债清算师”又增添了一个身份——“记忆防疫员”。
(六) 永不停止的防疫
在打退了逆模因病毒的又一轮进攻后,陶成文对团队说:“我们曾经以为,记住历史就够了。后来发现,需要理解历史。现在我们知道,在最坏的情况下,我们甚至需要为‘记住’和‘理解’这件事本身而战。这场防疫战,没有终点。”
鲍玉佳站在一座“记忆图腾”下,看着上面稳定流淌的历史画面,轻声道:“只要还有人记得为什么站出来,为什么而战,银行的灯光就永远不会熄灭。哪怕有人想给这光罩上毛玻璃,我们也知道灯在哪儿,知道它有多亮。”
马强开始构思他的下一系列作品,《记忆长城》。他想象在文明的认知边界上,由无数这样的“记忆图腾”和“情感烙印”连接成一道无形的、守护着文明灵魂的宏伟防线。
第七百九十二章,引入了“逆模因”病毒这一概念,它不直接伪造记忆,而是系统性地淡化历史教训的感知有效性。团队通过构建“记忆堡垒”,从情感、制度、文化、法律等多维度加固核心道德记忆,成功抵御了攻击,并由此发展出“记忆防疫”的新能力。银行的灯光,在经历了被守护、被传播、被镜鉴、被量化后,如今面临着被“遗忘”的终极威胁,而守护者的使命,也随之进入了扞卫“记忆”本身的新维度。在这永恒的防疫中,每一次对历史的重温与坚守,都是对文明灵魂的再次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