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把终端屏幕上的数据框放大,指尖在键盘上敲下回车。主控台前方的投影墙亮起,整场决赛的时间轴被切割成无数片段,整齐排列。
“开始吧。”他说。
林悦坐直了身子,手指不自觉地碰了碰耳机边缘。小舟靠在椅背上,手里转着一支笔。星语站在角落,目光落在屏幕左侧的一段标记红点上。
“先从你开始。”沈逸看向林悦,“第三局开场的减速符文,释放时机比计划早了零点六秒。说说原因。”
林悦点头:“当时对方刺客往左路压得很快,我怕他抢到视野优势。提前布控是为了封锁路线。”
“结果是对的。”沈逸调出系统记录,“但你的技能冷却因此错开了两秒,导致第二轮控场出现空档。如果对手抓住这个时间点反打,我们前排会吃满伤害。”
小舟插话:“可他们没打啊,咱们直接推过去了。”
“问题是。”沈逸声音没变,“我们不能指望每一支队伍都犯错。下次遇到‘铁幕’这样的团队,他们不会犹豫。”
房间里安静了几秒。
林悦低头翻开自己的笔记:“我可以调整施法节奏,把第一次释放往后移一点,等小舟的护盾完全充能再配合推进。”
“记下来。”沈逸说,“所有人把自己的关键操作节点列出来。不是大概感觉,是具体数值——技能冷却还剩多少秒时出手,走位偏差控制在什么范围内。”
小舟皱眉:“有些地方真没法算那么细。比如那次突进,我是看对手站位乱了才冲的,哪来得及想这么多?”
沈逸没有反驳。他按下快捷键,画面跳转到第七分钟的团战回放。小舟的角色从侧翼切入,一记震荡波击退两名敌人,为星语创造了刺杀机会。
“你看这里。”沈逸暂停画面,“你启动技能前,对方中单刚交完闪避。他们的前排还在收拢阵型,右翼有接近一秒的真空区。这不是偶然,是你观察到了节奏窗口。”
小舟盯着屏幕:“可我当时没想这么多。”
“说明你的判断已经形成习惯。”沈逸说,“现在要做的是,把这种习惯变成可复制的动作标准。以后训练,要求你在类似条件下必须完成相同操作。哪怕只快零点一秒,也是优势。”
小舟没再说话,低头在平板上写下几行字。
星语忽然开口:“我在第三局漏了一个补控。”
所有人都看向她。她很少主动提自己的失误。
沈逸调出一段未公开的视角录像。画面中,敌方残血角色正要逃离控制范围,星语的技能光效延迟了不到一秒才落下。
“差一点就能留住。”她说。
“这一秒。”沈逸指着时间轴,“会让整个团战走向改变。如果我们前面损失了前排,你就必须补上控制链。但现在你和指挥之间的沟通慢了。”
“频道里有杂音。”星语说,“我听到指令的时候已经晚了。”
沈逸点头:“设备问题要立刻报修。但从现在起,所有人在开麦后必须确认通讯状态。谁没回应,就默认没听清,重新发一次信号。”
林悦轻声说:“我以为我们都配合得很好……”
“正因为好。”沈逸说,“才更要盯住细节。别人研究我们的录像,不会夸我们打得漂亮,他们会找漏洞。一个失误就是突破口。”
小舟抬起头:“所以你现在让我们一个个抠这些数字,就是为了防止被人抓到破绽?”
“是。”沈逸说,“赢一次靠实力,守住位置靠准备。我们现在是冠军,所有人的眼睛都在盯着怎么打败我们。”
林悦翻开新的一页,开始整理技能衔接表。小舟摘下耳机,连上电脑重新校准操作延迟。星语走到监控台旁,打开训练赛数据库,输入“铁幕”作为关键词。
沈逸站在主控台前,手指划过战术板。他在“沟通响应时间”下方画了一道线,又在“技能衔接误差容忍值”旁边标注红色三角。
“接下来的训练。”他说,“每一场模拟战都要录屏。结束后的三十分钟内提交个人复盘报告。我会检查每个人的执行一致性。”
小舟叹气:“这才刚拿完奖杯,就得这么狠?”
“不是我要狠。”沈逸看着他,“是比赛规则没变。输了就是输了,不管你是冠军还是新人。”
林悦停下笔:“逸哥,你觉得‘铁幕’真的会来找我们麻烦吗?”
“他们已经在做了。”沈逸调出昨晚的登录记录,“那个叫‘影’的账号加你之后,三小时内访问了我们过去两个月的所有公开对战视频。Ip跳转过四个节点,但最终指向同一个服务器集群。”
“他们想学我们的打法?”小舟问。
“不只是学。”沈逸说,“他们在分析弱点。如果我们松懈,下一次交手,他们就会用我们的节奏反过来压制我们。”
星语合上笔记本:“我可以做一组行为预测模型,针对他们的指挥习惯。”
“去做。”沈逸说,“同时调取他们最近三次内部训练的数据流。如果有隐藏战术,一定藏在非正式比赛中。”
林悦举手:“我能帮忙整理控场技能的覆盖范围和触发条件,做成对照表。”
“好。”沈逸在任务栏新增两条记录,“明天上午九点,所有人带上优化方案进模拟舱。第一轮测试直接对抗,检验调整效果。”
小舟伸了个懒腰:“你说咱们能不能别总想着防这防那?好好打自己的不行吗?”
“可以。”沈逸说,“前提是别人也只想公平竞争。”
没人接话。
房间里的键盘声陆续响起。林悦专注地拖动时间轴,反复比对技能释放帧数。小舟戴上测试手套,连接动作捕捉系统。星语调出代码界面,开始编写对手行为分析脚本。
沈逸退回指挥席,打开系统后台。【策略模拟空间】正在运行一组新的推演,目标设定为“铁幕战队 vs 夜莺战队”,环境参数加载完毕,倒计时归零。
画面开始流动。
十分钟后,第一条推演结果跳出:胜率67%。
他盯着数字看了两秒,重新调整己方团队反应延迟系数,再次启动。
第二次推演结束,胜率下降至63%。
第三次,59%。
他停下操作,把最新数据导出到共享文件夹。
起身时,他的目光扫过三人各自的屏幕。林悦正在重绘技能释放曲线,小舟反复回放突进动作,星语的代码窗口滚动着不断更新的变量值。
“别只改表面。”他说,“要把每一个决定背后的依据搞清楚。为什么该进?为什么该退?为什么选择这个技能而不是另一个?”
林悦抬头:“你是说,要把直觉变成规则?”
“对。”沈逸说,“只有能解释的操作,才能稳定复现。运气救不了人,数据才能。”
小舟挠了挠头:“听着挺枯燥的,但好像……确实有用。”
星语合上电脑:“我今晚通宵跑模型。”
“注意休息。”沈逸说,“这不是一天的事。”
他坐回位置,重新打开决赛录像。画面定格在最后一击命中的瞬间,他的角色站在战场中央,法杖抬起,能量汇聚。
那一击毫无花哨。
精准,冷静,不容回避。
他点下播放键,从头开始。
这一次,他要看清每一个角色的移动轨迹,每一帧技能的生效时刻,每一次语音指令与动作的对应间隔。
房间里只剩下键盘敲击声和屏幕轻微的电流嗡鸣。
沈逸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一下。
和星语之前敲膝盖的节奏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