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子无声
邺城,太原王府地下密室,这里比冰井台更为隐秘,空气凝滞。
只有墙壁上,镶嵌的几颗夜明珠,散发着幽冷的光辉。
映照着慕容恪、慕容泓、阳骛三人,肃穆的面容。
舆图铺在石台上,西凉、关中、河北、江东,山川河流,城池隘口,皆在其上。
慕容恪的手指,正点在西凉姑臧的位置,那里已被朱砂划上了一个刺眼的红叉。
“姑臧已陷。”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千钧重量。
“张瓘自焚殉国,凉州最后一支,成建制的抵抗力量,覆灭了。”
尽管早有预料,阳骛还是忍不住,叹了口气。
“凉州……终究还是没了,阿提拉的下一个目标,必然是关中。”
慕容泓把玩着冥羽扇,苍白脸上,露出一丝诡秘的笑意。
“狼已咬死了,第一只猎物,尝到了血腥味。”
“现在,该引导它去扑向那只最大、但也最扎手的猎物了。”
他的扇尖移向关中,“苻坚这块硬骨头,够这头狼啃一阵子的。”
“问题是,如何确保,狼一定会去啃这块硬骨头,而不是被别的‘肉香’吸引?”
慕容恪目光深邃,看向慕容泓和阳骛。
“我们之前的接触,只是表达了‘善意’,送了些无关痛痒的情报。”
“阿提拉不是傻子,空头许诺和零星信息,不足以让他完全按照我们的步调走。”
“二哥所言极是。”慕容泓收起笑容,眼神变得锐利。
“我们需要给阿提拉,送上一份,他无法拒绝的‘大礼’。”
“一份能让他坚信,东进关中是最佳选择,并且能极大增加其胜算的‘厚礼’!”
“厚礼?”阳骛捻须沉吟,“金珠美女,阿提拉未必看得上眼。”
“粮草军械,我们自己也紧缺。”
“况且,直接资敌,若被天下知晓,大燕将声名扫地。”
“当然不是,这些俗物。”慕容恪缓缓摇头。
他的手指,在舆图上陇关、萧关、大散关等几个关键点划过。
“我们要送的,是‘路’,是‘门’,是打开关中宝库的‘钥匙’!”
他沉声道:“这份‘厚礼’,需包含三样东西。”
“其一,详尽而‘真实’的关中布防图。并非全盘伪造,那样容易被识破。”
“要以真实的秦军布防为基础,进行‘精妙’的修改。”
“重点夸大陇关的‘弱点’,暗示其因年久失修,某段墙体内部,已被雨水侵蚀。”
“或者,守将邓羌与副将不和,军心不稳。”
“同时,要‘忽略’或弱化秦军在侧翼,如萧关、朝那古道的防御力量。”
“给阿提拉留下,可以迂回穿插的‘想象空间’。”
“其二,苻坚内部,‘真实’的矛盾清单。”
“将氐族贵族与汉臣的摩擦、还有降将,尤其是姚苌的怨望。”
“乃至因为西线战事加税,引发的民间不满, 选择性地加以夸大和集中呈现。”
“要让阿提拉相信,前秦看似强大,实则内部危机四伏。”
“只需在关键点,施加压力,便会从内部崩解。”
“其三,一条‘安全’的,联络通道。”
“向阿提拉透露一两条,我们掌握的、穿越边境的隐秘小道。”
“或者几个在秦军后方、可以被收买或利用的据点。”
“这既能显示我们的‘诚意’,也能为日后可能的情报传递,或‘特殊合作’留下后路。”
慕容泓抚掌轻笑:“妙!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既送了人情,又埋了钉子!”
“阿提拉得到这份‘厚礼’,必如获至宝,东进之心将无比坚定。”
“而当他按照,我们修改过的‘地图’,去攻打陇关。”
“就会碰得头破血流,才会发现所谓的‘弱点’,并不存在。”
“反而会在,我们暗示的‘安全通道’上,遭遇秦军意想不到的阻击!”
“届时,他消耗更大,对苻坚的仇恨也更甚!”
阳骛虑事周全,补充道:“此计虽妙,然执行难度极大。”
“绘制这份‘布防图’,需要极其精准的情报支撑。”
“稍有差池,便会被阿提拉身边的能人看穿。”
“传递此图的人选,更是关键,需智勇双全,随机应变,且绝对忠诚。”
“人选,我已有了。”慕容恪目光,投向慕容泓。
“四弟,你麾下那位‘贾仁’正使,可堪此任?”
慕容泓自信地点点头:“贾仁精通数种胡语,熟知地理。”
“更难得的是,其演技精湛,善于揣摩人心。”
“且他家族曾有成员死于苻生之乱,对前秦怀有私怨,忠诚无虞。他可担此任。”
“好!”慕容恪决断道,“即刻命贾仁准备,携此三样‘厚礼’。”
“再备一批,真正的珍宝作为掩护,二赴匈营!”
“告诉他,此行凶险,务必见机行事。”
“既要让阿提拉,相信我们的‘诚意’,又要保全自身。”
“若事不可为,以自身安全为要!”
“至于如何获取和‘修改’布防图……”慕容恪看向阳骛,
“阳先生,此事由你亲自负责。”
“动用‘猎鹰台’所有力量,务必在十日内,将东西送到贾仁手中!”
“臣,领命!”阳骛肃然躬身。
密议持续到深夜,每一个细节,都被反复推敲。
慕容恪如同一个最高明的棋手,在天下这张巨大的棋盘上……
落下了一枚看似助攻、实则将对手,引入陷阱的险恶棋子。
第二幕:布防图
数日后,河西之地,阿提拉的中军大帐。
与其说是帐篷,不如说,是一座移动的宫殿。
巨大的穹顶,由无数根坚韧的白蜡木支撑。
覆盖着厚厚的、缝制着金色狼头图案的黑色毛毡。
帐内铺着来自波斯的华丽地毯,角落里堆放着,抢掠来的金银器皿和丝绸卷轴。
空气中混合着皮革、汗水、香料,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血腥气。
阿提拉端坐在,一张铺着完整白虎皮的巨大座椅上。
他并未穿着戎装,只是一身简单的黑色皮袍,
但那股如同山岳般沉稳、又如同利刃般锋锐的气势,却让整个大帐都显得压抑。
他的目光平静,却仿佛能穿透人心,落在再次前来的燕使“贾仁”身上。
斯科塔依旧侍立在一旁,脸上挂着那标志性的、令人不适的微笑。
万夫长埃拉克则像一尊铁塔,站在阿提拉身侧,眼神凶悍地打量着贾仁。
贾仁心中凛然,但面上,却愈发恭敬从容。
他行了大礼,献上带来的珠宝珍玩,然后才小心翼翼地,取出了一个密封的铜筒。
“尊贵的狼主,”贾仁的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敬畏与诚恳。
“外臣奉我主,太原王之命,再次前来。”
“特为狼主献上破秦之钥,以表我大燕与贵邦,永结盟好之诚心!”
他双手奉上铜筒:“此筒内,有三物。”
“其一,乃前秦关中,详尽布防图,标注了陇关、萧关等各处关隘。”
“布置的兵力、器械、乃至……些许不为人知的隐患。”
“其二,乃前秦内部,重要人物之关系、矛盾详录。”
“何人可拉拢,何人需警惕,皆在其上。”
“其三,乃两条可绕过秦军主力、直插其腹地的,隐秘通道示意图。”
阿提拉未动,斯科塔上前接过铜筒,检查无误后,才呈给阿提拉。
阿提拉打开铜筒,取出里面的绢帛地图,以及羊皮纸文书,仔细看了起来。
他看得极慢,极认真,那双深邃的眼眸中,不时闪过锐利的光芒。
帐内一片寂静,只有羊皮纸,翻动的沙沙声。
贾仁心中紧张,但脸上依旧保持着镇定。他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了。
良久,阿提拉抬起头,目光如炬,看向贾仁。
“这份‘厚礼’,确实出乎本汗意料。慕容恪,有心了。”
他的声音低沉,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不过,本汗如何能确定,这地图与情报。”
“不是慕容恪与苻坚合谋,设下的陷阱?”
贾仁早已料到有此一问,他不慌不忙,躬身答道。
“狼主明鉴,我主与苻坚,势同水火,天下皆知。”
“苻坚僭据关中,窥伺东方,乃我大燕心腹之患。”
“助狼主破秦,于我大燕,有百利而无一害。”
“此乃借狼主之神威,除我大燕之顽敌,共赢之局,何来陷阱之说?”
他顿了顿,继续道:“况且,地图真伪……”
“狼主只需派精干斥候,按图索骥,稍作验证,便知端的。”
“至于内部矛盾,狼主亦可通过各种渠道加以核实。我主一片赤诚,绝无虚言!”
斯科塔在一旁阴恻恻地插话:“即便地图为真……”
“慕容恪如此热心助我,难道就不怕我大匈帝国,在吞并关中后,顺势东进吗?”
贾仁心中冷笑,面上却露出,恰到好处的“无奈”与“坦诚”。
“斯科塔总管所虑,外臣不敢隐瞒。我主自然有所顾虑。然,两害相权取其轻。”
“相比于近在咫尺、时刻威胁大燕的苻坚,狼主远在西来,志在西方霸业。”
“与我大燕以黄河为界,和平共处,符合狼主,当前之最大利益。”
“待狼主整合关中,根基稳固之后,是西征、南下图谋。”
“还是与我大燕,是战是和,皆由狼主圣心独断。
“至少眼下,我主相信,与狼主合作,削弱苻坚,是最符合大燕利益的选择。”
这番话,既点明了慕容恪的“现实考量”,又恭维了阿提拉的“远大志向”。
并将未来的可能性模糊化,显得无比“真诚”。
阿提拉沉默着,手指轻轻敲击着,白虎皮座椅的扶手。
贾仁的回答,几乎滴水不漏,符合一个精明、务实的,割据势力首领的心态。
“你们提出的,以黄河为界?”阿提拉缓缓开口。
“正是!”贾仁立刻道,“只要狼主承认,黄河以东为我大燕疆域。”
“我主愿与狼主永结盟好,互不侵犯。甚至,在狼主用兵关中期间……”
“我大燕可在东线,保持绝对压制,绝不让苻坚,有一兵一卒东调!”
这是慕容恪计划中,最关键的一环,以“东线无战事”的承诺。
换取阿提拉放心进攻,同时也是将祸水,彻底引向关中的保证。
阿提拉深邃的目光,在贾仁脸上停留了许久,仿佛要将他从里到外看透。
最终,他微微颔首:“慕容恪的‘诚意’,本汗收到了。”
“这份‘厚礼’,本汗会好好利用。”
他没有明确答应划界,但收下礼物,本身就是一种默许和态度。
贾仁心中一块大石落地,知道此行目的,已基本达到。
他又恭敬地,说了些预祝狼主旗开得胜的吉利话,便识趣地告退了。
贾仁离开后,阿提拉将地图和文书,递给斯科塔:“你怎么看?”
斯科塔仔细研究着地图,那只灰色的眼睛,闪烁着精光。
“狼主,这份地图……很有意思。”
“大部分的标注,与我们侦察到的情况吻合,甚至补充了一些细节。”
“但有几处关键点的‘暗示’……过于明显了,仿佛生怕我们,看不到这些‘弱点’。”
埃拉克瓮声瓮气道:“管他什么弱点!”
“既然地图大部分是真的,我们就按图打,先把陇关砸开再说!”
阿提拉眼中闪过一丝莫测高深的光芒:“慕容恪想借我的手,除掉苻坚。”
“我又何尝不想,借他的‘情报’,更快地打开关中的大门?”
“至于这份‘礼物’里,包藏的是蜜糖还是毒药……打了才知道。”
“传令下去,主力休整三日后,拔营东进!目标陇关!”
“按图所示,重点攻击,其‘薄弱’环节!”
“同时,派斥候严密监燕军在河东的一举一动!”
慕容恪的“妙计”,如同精心调制的毒饵,已被饥饿的苍狼吞下。
猎手与猎物,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在这一刻,变得模糊而危险。
第三幕:固本元
就在贾仁冒险深入,匈营献图的同时。
慕容恪在邺城,严格遵循着,其“隔岸观火,固本培元”的中策。
他并未因为西线剧变,而放松对内部的整顿,以及南线的警惕。
相反,他利用这个宝贵的,战略窗口期,加紧了各项工作的推进。
军事上,慕容恪以“应对冉闵可能之北犯”为名。
下令河北各军镇,进行新一轮的整训和装备更新。
他亲自校阅了,驻扎在邺城周边的中军精锐。
尤其是其麾下的铁骑,以及慕容泓的玄鸮军,要求他们时刻保持,最佳战备状态。
同时他秘密下令,在太行山诸陉增筑营垒,囤积粮草,名义上是防御前秦的进攻。
实则也是为将来,可能西进争夺关中,或应对任何意外情况做准备。
内政上,慕容恪采纳阳骛的建议,在河北大力推行,“占田制”和“荫户”清查。
与冉魏,在江东的残酷手段类似。
目的都是将豪强隐匿的人口,以及土地重新纳入国家掌控,增加赋税和兵源。
他手段相对温和,多以威逼利诱、分化瓦解为主。
但在触及,核心利益时,也绝不手软。
几个试图对抗的豪强,被迅速铲除,家产充公,起到了杀鸡儆猴的作用。
外交上,除了重点经营,与匈人的“关系”。
慕容恪也加强了,对周边势力的笼络与威慑。
他派使者携带重礼,北上安抚柔然、靺鞨酋长联盟等部落,确保后方稳定。
对东面的高句丽,则采取强硬姿态,陈兵边境,警告其不得趁火打劫。
对于南面的冉魏,则保持持续的,军事压力和情报渗透。
墨离的“鬼车”在河北散播的,关于慕容恪“勾结胡虏”的谣言。
虽然造成了一些困扰,但并未动摇慕容恪的根本。
这一日,慕容恪正在视察邺城武库,检查新打造的,一批箭簇和甲胄的质量。
见到了族弟慕容翰,从幽州派来了信使,信使带来了两个消息。
一是北方的柔然汗国,在“嚼骨可汗”郁久闾·獠戈的率领下,确有南下的迹象。
但其主力,似乎还在集结和观望,并未立刻发动大规模进攻。
二是慕容翰,已加固了范阳、蓟城等重镇的防御。
并派出“游弈骑”前出侦察,请大司马放心。
慕容恪看完信件,对身边的封弈道:“族弟办事,总是让人放心。”
“柔然人也在观望……看来,这头来自北方的饿狼,也在等西边的结果。”
封弈道:“正是,如今天下之局,皆系于陇关一战。”
“若苻坚胜,或能稳住局势,但必元气大伤。”
“若阿提拉胜,则天下浩荡,群雄并起。”
“我大燕唯有实力雄厚,方能在这乱局中立于不败之地,进而谋取最大利益。”
慕容恪点头,目光掠过武库中寒光闪闪的兵器,语气坚定。
“所以,我们更要抓紧,这段时间,积攒力量。”
“告诉慕容翰,继续严密监视柔然,不可懈怠。”
“告诉各州郡,整军、屯田、安民,一刻也不能放松!”
他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船长,在风暴来临前……
指挥着大燕这艘巨舰,抓紧时间修补船体、储备物资、训练水手。
冷静地等待着,风暴最猛烈时刻的到来,然后做出最有利的抉择。
第四幕:藏杀机
慕容恪的“妙计”,并非天衣无缝,就在贾仁离开匈营不久。
关于“燕使秘献布防图”的消息,就如同长了翅膀一样。
通过各种隐秘渠道,开始在小范围内传播。
首先接到消息的,自然是时刻关注,西线动向的长安。
冰井台安插在河西的暗桩,传回了“燕使携图入匈营,阿提拉甚悦”的模糊信息。
尽管没有具体内容,但结合之前,慕容恪在河东的异常收缩。
王猛几乎可以肯定,慕容恪已经将“驱狼吞虎”之计,付诸行动了!
“慕容恪!”苻坚得到王猛的禀报,怒不可遏,“此獠不除,朕寝食难安!”
王猛却相对冷静:“陛下,此消息虽坏,却也证实了,慕容恪的阴谋。”
“他既已出手,我们便不能坐以待毙。之前议定的反制之策,该实施了。”
他立刻下令:一、命“冰井台”组织人手,把握时机。
设法将“慕容恪献假图,欲诱匈人入伏”的消息,巧妙地“泄露”给匈人方面。
具体做法是,抓捕几名匈人斥候或仆从军。
在其面前“无意”中,透露此消息,然后“疏忽”地让其逃脱。
二、派遣散骑侍郎赵整为密使,携带“确凿证据”。
即刻秘密前往邺城,当面质问慕容恪!
与此同时,建康的冉魏,也通过自己的情报网络,捕捉到了风声。
墨离向冉闵汇报:“陛下,‘鬼车’在河北活动……”
“确认慕容恪近期与匈人使者,接触频繁。”
“且有一支规格很高的使团,秘密西行未归。”
“结合其在河东的收缩,几乎可以断定,慕容恪正在执行其祸水西引之策。”
冉闵闻言,冷笑连连:“慕容恪这伪君子,终于撕下脸皮了!”
“他想做渔翁?朕偏不让他如愿!墨离,加大在河北散播谣言的力度!”
“不仅要说他勾结胡虏,还要说他,暗中与苻坚也有勾结。”
“准备在关键时刻,背刺阿提拉,把水搅得越浑越好!”
玄衍则提醒道:“陛下,慕容恪此举,虽为我等所不齿。”
“然客观上,确实将匈人兵锋,引向了苻坚,为我江东赢得了更多时间。”
“我等当继续抓紧,整合内部,积攒实力。”
“同时,需警惕慕容恪在稳住西线后,可能将注意力重新转向南方。”
冉闵哼了一声:“朕晓得!就让慕容恪和苻坚,先去狗咬狗!”
“等朕彻底消化了江东,练好了精兵,再跟他们算总账!”
各方势力都在根据,这突如其来的变局,调整着自己的策略。
慕容恪的“妙计”,如同一块投入池塘的巨石,激起的涟漪影响着每一个人。
然而,这“妙计”本身,也因其复杂性而充满了变数和风险。
阿提拉是否会完全相信地图?苻坚的反制能否奏效?
冉闵的搅局会带来什么影响?一切都还是未知之数。
但毫无疑问,慕容恪已经成功地,将自己置于风暴中。
就在这场即将到来的、决定天下命运的巨大风暴的风眼之中。
他冷静地操控着风向,试图让风暴摧毁对手,而自己则安然无恙。
这份胆识、谋略与冷酷,无愧于他当世名将、顶尖枭雄的地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