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入镇,忽见三名凶徒围住一名书生,厉声逼问。那书生虽言辞犀利,却孤身一人,难以脱身。
萧楚河见状,挺身而出,厉声喝止:“何方狂徒,竟敢在此逞凶闹事!”
歹徒见有人干预,二话不说,抽刀直扑而来。萧楚河施展出青城剑法,不过数招,便将三人尽数击倒。
那书生连忙上前施礼:“多谢这位武当高贤仗义援手!在下郭靖,遭此劫难,幸得贵人相救,铭感五内!”
原来此人姓郭名靖,年方十九,容貌清朗,气质不凡。本欲进镇赴考,途中却遇恶人欺凌,幸得萧楚河及时出手,方免于难。
师徒遂与郭靖同入镇中,前往老梅当铺。只见那掌柜老梅须发如雪,一见赵凌云,喜出望外,急忙迎上:“哎呀,凌云兄别来无恙!快请楼上雅座歇脚,你我畅叙旧情!”
赵凌云与老梅寒暄几句,便携手登楼入室。二人追忆往昔江湖风云,谈笑风生,其乐融融。
正叙话间,门外骤起喧嚣。众人闻声下楼查看,只见老梅之孙老二正与一壮硕大汉对峙僵持。
那大汉粗声嚷道:“老二,暂借千金应急,明日必还!你我往日有交情,何必咄咄逼人!”
老二昂首怒斥:“王伯春!你欠我家数千金未偿,哪有归还之理!如今趁我外祖父不在,竟敢上门欺压孤儿寡妇,简直无法无天!”
王伯春见劝说无用,勃然大怒:“好个有眼无珠的东西,竟敢违抗我!你外祖父若在世,见了我也得低头!”话音未落,挥拳猛击。老二武艺本就逊色,眼看便要落败。就在此时,萧楚河疾步上前,挡在老二身前,一掌推出,将王伯春震退数步。
王伯春踉跄起身,怒火中烧,冲着老梅咆哮道:“老梅,你给我看清楚了!今日这千金我势在必得!”说着又要扑上。
老梅面色冷峻,沉声喝道:“伯春,你欠我家的银钱迟迟不还,如今还敢上门撒野,简直无法无天!”
二人言语之间,杀机暗涌,气氛剑拔弩张。
赵凌云连忙上前劝道:“两位昔日交情深厚,何至于动手?银钱之事尽可商议,伯春不如先回府休整,改日再谈如何?”
王伯春自知形势不利,只得暂且罢手,愤然离去。众人这才放下心来。
事后,老梅感激萧楚河挺身相助,两家重归于好。原来王伯春天生神力,骁勇过人,却嗜赌成性、贪杯误事,曾在老梅的当铺借走数千金,久拖不还。此次强行索财,幸得萧楚河及时出手,才免生大祸。
次日清晨,郭靖前来告别。
他科考已毕,欲返乡探望双亲。
临行前留下一封家书,托付萧楚河若有机会,代为转交至邻村郭啸天手中。
送别郭靖后,众人亦准备启程离开桃花镇。忽见一名村民神色仓皇,从镇外狂奔而来,直奔老梅府邸求援。
据报,山外寨子正遭土匪围攻,百姓无力抵御,已有二百二十人惨遭杀害,形势万分危急。老梅身为武林盟主,责无旁贷。当即召集家丁,整束兵器,准备出发。
赵凌云对萧楚河说道:“随行助阵,权作历练。这些草莽匪类不足为惧,但尽己力,全力相援便是。”于是众人整队而出,迅速抵达杏花村口。
只见村外浓烟滚滚,一伙土匪正在肆意抢掠村民财物。
为首的匪首面目狰狞,率领二十余名喽啰,横行乡里,气焰嚣张。
老梅一声令下,家丁列阵迎敌,自己则携萧楚河直闯敌群。
双方顿时混战成一团。老梅虽年事已高,但武功卓绝,一式“九阴真经”打得匪徒阵脚大乱。
萧楚河亦施展青城剑法,与老梅联手夹击,将土匪层层围困。
那匪首双眼凶光闪烁,自知难逃此劫,拼死反抗。一时之间,战局陷入僵持。
忽然,山巅传来一声清越长啸,一道青衣身影如叶飘落。
少年所使身法奇特诡异,虽功力尚浅,却招招直取要害,与老梅、萧楚河三人配合默契,顷刻间便将匪众击溃。
战罢,少年向老梅躬身致谢,随即转身欲走。
老梅急忙追问其名,少年只淡然回了一句:“萍水相逢,不必知名。”言毕,头也不回地离去。
老梅与萧楚河返回镇中,却见王伯春率一众恶徒,正围攻老梅当铺,砸门抢物。
“王伯春,你何苦如此!”老梅怒吼一声,纵身向前。
王伯春回首冷哼:“老梅,今朝我定要取这千金,你莫要阻拦!”话音未落,一式“五虎断门刀”疾劈而至。
老梅亦倾尽全力迎敌,二人于当铺之内激烈交锋。
四周匪徒见状纷纷拔刀助阵,围攻老梅。
老梅渐感吃力,招架维艰。
此时,萧楚河施展轻功,纵身跃入战局,一记“青城猛剑式”横剑挡在老梅身前。
“狂妄之徒,岂容你们欺压良善!”他神色沉稳,与老梅联手将群匪逐一击退。
王伯春眼见今日无法得手,只得撂下狠话,扬言日后再来,随即率众撤离。
老梅这才松了口气,向萧楚河再三道谢,称此番救命之恩永生不忘。
萧楚河听罢心中宽慰,深觉扶危济困乃人生至乐。
当晚,老梅特设宴席款待宾客。席间,他与赵凌云再度谈及许仙此人,言及十年前其于灵蛇岛神秘失踪后,江湖中便再无音讯。
“当年许仙与我等结义为兄弟,原是武林俊彦,却不料中途误入歧途,实在令人痛惜。”老梅唏嘘不已,“不知他如今流落何方,可还有回心转意之念?”
赵凌云摇头叹道:“自灵蛇岛事变之后,我们多方查探,终无所获。许仙是否尚在人间,实难断言。”二人感慨良久,又觉旧事不便多提,遂转而言及其他话题。
次日清晨,萧楚河早早起身。想起尚有郭靖家书需送达,便独自前往郭家村寻人。
村落寂静,村民多半已赴田间劳作。步入村口,见一位老者端坐石上,凝望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