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刚照进院子,我坐在书房桌前,手里拿着南线三号铺子的回执单。纸上的字迹有些潦草,写着“本月订量减半,暂不加货”。这不是第一家这么写的。
我翻开账册,把最近十五天的数据一条条划出来。南线八个销售点,有五个下单频率变慢,两个干脆停了新单。库存积压比上个月多了近四成,可账面流水看着还算平稳。这说明货没卖出去,只是压在了中转仓。
顾柏舟走进来时,我正盯着系统终端屏幕。
“怎么了?”他放下肩上的布袋,擦了擦额头的汗,“仓库那边清点完了,七彩麦还剩六百斤没出。”
“不只是七彩麦。”我把终端转向他,“你看这个。”
屏幕上是系统自动生成的消费趋势图。一条红线从十天前开始往下走,标注着“家庭日常采购需求下降”。
“有人开始换牌子了。”我说,“不是因为我们的东西不好,是他们不需要这么贵的。”
顾柏舟皱眉,“那咱们降价?”
“不能直接降。”我摇头,“一降就乱,老客户会觉得被糊弄。而且对手已经在低价位站稳了,我们跟过去,等于往人家挖好的坑里跳。”
他坐下,手放在桌上,“那你打算怎么办?”
“先搞清楚他们到底在卖什么。”
我换了身粗布衣裳,戴上斗笠出了门。镇上集市刚开张,摊位挨着摊位排开。我在一家米铺前停下,听两个妇人说话。
“现在哪家还买整盒礼装米啊,又不能当饭吃。”一个妇人翻着手里的小布袋,“这家的新米划算,三顿饭够吃,孩子也爱吃。”
另一个点头,“云家的东西是好,就是太贵。过节送礼才舍得买一回。”
我走近摊主问价。
“有机糙米,小包装,两文一斤。”他说,“加了豆粉,适合小孩肠胃。”
我掏出随身带的小秤称了称,米粒偏细,颜色发灰。不是我们那种灵泉水泡出来的饱满颗粒。但价格确实低。
我又走了三家,情况差不多。有两家原来卖我们货的铺子,现在货架上摆的是别的品牌。包装简单,主打“平价养生”“一家三口吃得安心”。
回到家里,我把几张样品袋摊在桌上。李商人刚到,一进门就看见我拆包装。
“你去看了?”他问。
“看了。”我把几份米并排摆好,“他们的定价比我们低两成,主打通勤族和年轻母亲。宣传词都一样:便宜、够吃、对孩子好。”
李商人拿起一包看了看,“这是冲着日常口粮来的。咱们的礼盒装再精致,人家天天吃饭的人不会月月买。”
“问题就在这儿。”我说,“我们一直做高端礼品市场,可现在老百姓更关心每天吃什么。需求变了,我们没跟上。”
顾柏舟站在旁边没说话。
我知道他在想什么。当初第一批灵泉米出来,是他一车一车拉到镇上推销的。每袋都包得仔细,像送宝贝似的。现在那些客户要么买了几次就不续了,要么只在年节时订一点。
“我不是说要放弃原来的路子。”我看向他们,“高端线还得留着,有些人就认这个。但我们得加一条新线——专供日常吃的,价格实在,分量合适,名字也不用起得多花哨。”
李商人眼睛亮了,“你是想做‘家常款’?”
“对。”我说,“叫‘田园家味’系列。主打开胃、易做、营养齐备。用快生蔬菜搭配七彩麦做套餐,一周配好,送到家门口。”
顾柏舟犹豫,“会不会让人觉得咱们拉低档次?”
“只要品质不降,就不会。”我拿出种植指南宝典翻到食材页,“你看,这个快生菜种,三天出苗,五天能收,耗能少。配上七彩麦磨的粗粉,做成馒头或粥都很合适。成本压得住。”
李商人立刻接话,“我可以联系镇上几家小饭馆,看能不能先推‘员工营养餐’试试水。要是反应好,再往居民区铺。”
“行。”我点头,“你负责谈合作,明天就动身。另外找三家信誉好的代销点,准备试推小包装。”
顾柏舟想了想,“仓库三号窖空着,可以专门放这批原料。我让伙计们分开打包,别混了等级。”
“还有一个事。”我拿出纸笔,“我要设计几套搭配方案。比如早餐粗粮粥+凉拌菜,午餐米饭+蒸菜,晚餐面食+汤品。保证营养,也省时间。”
李商人笑了,“你现在是连饭都替人做好了。”
“老百姓忙一天,谁有空研究吃什么。”我说,“我们把搭配弄好,他们买回去加热就能吃,省事。”
顾柏舟看着我写下的第一条配方,慢慢开口,“其实村里不少人家也是这样。早上煮点杂粮,中午炒个青菜,晚上熬锅糊糊。你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平常日子过得更踏实些。”
我抬头看他,“这就是我想做的。”
李商人起身拍了拍衣服,“那我这就去准备。先把五家饭馆跑一遍,看看他们愿不愿意搭把手。”
“去吧。”我说,“记得问清楚他们的客群和用餐时间,回来我们再调配方。”
他出门后,顾柏舟也去了仓库安排物料分区。我一个人留在书房,面前摊着食材表和搭配草稿。
笔尖悬在纸上,我写下第一行字:
**田园家味·壹号餐:三口之家一周食谱方案初拟**
窗外传来脚步声,是伙计在搬麻袋。阳光移到桌角,照在终端屏幕上。系统弹出提示:
【任务【洞察市情·精准定位】已激活
目标:完成首款平民套餐设计并启动试产
奖励:能量值+200,解锁“营养均衡检测”功能】
我把这条消息存进待办栏,重新看向配方表。
七彩麦做主粮没问题,但配菜得选口感软一点的。快生菜太嫩,煮久了容易烂。我记得系统里还有个“翡翠苋”,叶子厚实,煮汤不易散,还能补铁。
我打开种子库搜索,找到“翡翠苋”,点击查看培育周期。三天半成熟,适合密植。产量高,一次播种能收三茬。
正好匹配。
我在搭配表上划掉快生菜,换成翡翠苋,又在旁边备注:“测试蒸煮时间,避免过烂。”
然后继续往下写:
周一早餐:七彩麦粥 + 翡翠苋拌豆腐
午餐:七彩麦饭 + 清炒南瓜片
晚餐:麦粉饼 + 萝卜汤
写到这里,笔顿了一下。
光有菜不行,得有点味道。普通人吃饭讲究个下饭。要不要加点酱菜?
我回忆刚才在集市听到的话。有个妇人说:“孩子不爱吃 plain 饭。”
不对,这个词不该出现在我脑子里。
我甩了下头,把那个音节赶出去。
我是云悦,活在当下,说话做事都按眼前来。
我要做的不是让人吃得 fancy,而是让他们端起碗时,觉得这一餐值得。
酱菜可以做,低盐发酵,搭配主食提味。但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能太贵。
我翻出另一张纸,开始列酱菜种类。萝卜干、雪里蕻、嫩姜丝……每样都注明用盐量和发酵天数。
门外传来敲门声。
“娘!”是顾承安的声音,“爹说新菜要用哪个窖?”
我放下笔,“告诉爹,三号窖,左边隔间单独标‘新品试制’。”
“哦!”他应了一声,转身跑了。
我继续写。
酱菜作为辅食,每周配两次就行。其余时间靠香油拌菜提香。
抬头看了眼窗外,日头已经偏西。
今天的晨会还没开,但事情已经推着人往前走。
我合上本子,站起来活动了下手腕。
明天李商人带回合作反馈,顾柏舟准备好原料,我就开始试配第一版套餐。
只要方向没错,走得慢也不怕。
我走到书架前,把种子库手册抽出来,夹进工作本里。
转身时碰到了桌角,笔筒晃了一下,一支炭笔滚落在地。
我没弯腰捡。
门外传来顾雅柔的声音,她拉着哥哥的手,仰着脸问:“娘今天又要忙到很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