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关中的一个大地主,以前占着几千亩地,杨建国推行新政后,他被迫交了多余的土地,心里一直恨得牙痒痒,听说要废帝,就偷偷联络了几个当地的旧官僚,想组织人闹事,结果刚一露头,就被农会的民兵抓了起来,关到劳改营里修铁路去了。
天下的读书人,反应就比较复杂了。
那些出身寒门、没考中功名,或者考中了也没当上官的读书人,大多支持杨建国。
他们寒窗苦读,本想“学而优则仕”,想要出人头地,可在旧体制下,官场被皇亲国戚和特权阶级垄断,他们根本没机会,只能一辈子穷愁潦倒。
杨建国改体制、成立议会,让百姓也能参与国家大事,他们觉得自己终于有了用武之地,纷纷表示支持。
可那些出身官宦世家、或者已经当上大官的读书人,就反对了。他们靠着祖宗的荫庇和皇家的赏识,占据着高位,享受着特权,杨建国改体制,等于断了他们的后路。
比如临安府的通判,是个大官僚的儿子,靠着父亲的关系当上了通判,平时鱼肉百姓、搜刮民脂,日子过得十分滋润。
听说要废帝、改体制,他就跟几个同僚说:“杨建国这是要砸咱们的饭碗啊!以后议会掌权,咱们这些当官的,还能像以前那样说了算吗?肯定会被那些泥腿子代表欺负死!”
他的同僚也跟着叹气:“可不是嘛!咱们读了十几年书,考中功名,就是为了光宗耀祖、享受荣华富贵,现在倒好,要跟那些种地的、打铁的一起商量国家大事,这简直是对咱们读书人的侮辱!”
他们私下里联络了一些同样出身官宦世家的读书人,想联名抵制杨建国,还想写文章骂杨建国,说他“毁儒术、乱教化”。
可他们写的文章,根本没人看。百姓们都忙着种地、上学、干活,谁有空看他们瞎写的酸文?
反而有不少支持杨建国的读书人,写了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文章,反驳他们,说:“儒术里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襄王废帝,正是为了让百姓成为天下的主人,这才是真正的儒术”。
这些文章在学堂和农会里广泛流传,百姓们看了,更觉得杨建国做得对,对那些反对的读书人,也越来越反感。
宋理宗和朝廷中的保皇派老臣、皇亲国戚们,见百姓们不支持他们,反而都拥护杨建国,心里更慌了。
荣王赵炳又召集皇亲国戚来商议对策,然而这次来的人比上次还少,不少皇亲国戚见势头不对,都躲在家里不敢出来了。
荣王看着稀稀拉拉的几个人,哭丧着脸说:“这可咋办?百姓们都不站在咱们这边,杨建国的势头越来越盛,再这么下去,咱们真要变成平民百姓了!”
礼部尚书刘宗法也叹了口气:“唉!民心已失啊!都怪以前圣上太昏庸,官府太腐败,把百姓的心都推到杨建国那边去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那咱们也得想个法子阻止杨建国啊!杨建国马上就要废了皇帝,成立议会,推选总统了,等他正式当上总统,咱们就彻底没机会了!”荣王绝望的说。
然而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想不出什么主意。
就在他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宫里传来消息,宋理宗气病了,躺在床上起不来,嘴里一直念叨着皇位、祖宗。
太后急得没办法,只能派人去临安府衙找杨建国,想求他看在君臣一场的份上,饶了宋理宗,保住帝制。
杨建国接到消息,冷笑了一声,对来传话的太监说:“回去告诉太后,帝制必须废,宋理宗要是识相,就主动退位,我还能给他留块地养老,这样还能体面一点。要是再敢耍花样,就别怪我不客气了,到时候就不好看了!”
太监吓得浑身发抖,赶紧跑回宫里,把杨建国的话告诉了太后。太后一听,当场就哭了,知道大势已去,再也无力回天。
而此时的临安城,已经到处都是支持废帝制、拥护新体制的声音。各地的农会也积极组织群众进行选举,大家公平投票,选出代表。以后从这些代表中再选出议会代表。
临安的百姓们自发地打扫街道,准备迎接议会代表的到来。每个人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保皇派老臣和皇亲国戚们,见大势已去,有的偷偷收拾行李,想逃到外地躲起来。
有的则赶紧改变态度,跑到农会或者府衙,说自己愿意支持变法,支持新体制,为百姓服务。其实是想保住自己的小命和财产。
只有少数几个最顽固的,比如荣王赵炳和礼部尚书刘宗法,还有前任宰相王成炎,还在做最后的挣扎。
荣王赵炳、礼部尚书刘宗法还有前任宰相王成炎,这仨人跟丢了魂似的,偷偷摸摸溜进皇宫。
此时的宋理宗正躺在床上,脸色蜡黄,眼神涣散,嘴里还断断续续念叨着皇位、祖宗……一看就没多少精气神了。
荣王先凑到床边,压低声音说:“陛下,不能再等了!杨建国那贼子马上就要废了帝制,到时候咱们连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宋理宗听见“杨建国”三个字,身子颤了颤,勉强睁开眼,有气无力地问:“那……那能怎么办啊?百姓都不站在咱这边,大臣们也跑的跑、降的降……”
王成炎赶紧接话:“陛下,咱们还有最后一招!杨建国不是想让您主动退位吗?咱就顺着他的意思,召他进宫来议事,说要跟他商量退位的具体事宜。咱们先在宫内埋伏好刀斧手,等杨贼一进宫,到时候刀斧手冲出来,一刀结果了他!只要杨建国死了,那些支持他的百姓没了主心骨,新政自然就推行不下去,帝制就能保住了!”
刘宗法也跟着点头:“对啊陛下!这是咱们最后的机会了!现在宫里还有不少忠心的侍卫,咱把他们挑出来,让他们扮成宫女、太监,藏在议事的大殿周围。杨建国一到,您就摔杯子为号,到时候刀斧手一拥而上,保管让他有来无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