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数载寒暑的艰辛治理,承载着江泉转型希望与阵痛的雾江生态文化长廊,终于迎来了阶段性的丰收时刻。首批核心示范段——“翠湾叠翠”和“芦荻听风”景区,在完成所有基础设施建设、景观塑造和业态植入后,于一个春和景明的周末,正式向市民和游客开放。这不仅是江泉城市建设的里程碑,更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最生动、最直接的实践检验。所有人都在期待,这条倾注了无数心血的长廊,能否真正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能否让沿岸百姓切实感受到“绿色福祉”。
开放日当天,答案,在涌动的人潮和绽放的笑脸上,悄然浮现。
清晨,薄雾如纱,轻笼江面。崭新的滨江步道、错落有致的观景平台、古朴雅致的休憩廊亭,在晨光中静静矗立。沿江两岸,新植的花木郁郁葱葱,与水清岸绿的江景相映成趣。不到八点,长廊入口处已是人声鼎沸。除了扶老携幼的本地市民,更有大量手持“长枪短炮”、身着靓丽服装的年轻人,他们是从各大社交平台获知消息,专程前来“打卡”的游客。
九时整,简朴而热烈的开园仪式举行。秦风市长亲自出席,他没有发表长篇大论的讲话,而是满怀深情地向建设者们致敬,并向所有市民和游客表示欢迎:“今天,我们打开的不仅仅是一个公园的大门,更是江泉通向绿色未来、幸福生活的一扇新窗!这里的每一寸绿意、每一泓清水,都凝聚着建设者的汗水,也承载着全市人民的期盼。希望每一位来到这里的市民和游客,都能感受到江泉的蜕变,分享这份绿色的馈赠!”
随着红色绸带被剪开,人群如潮水般涌入长廊。刹那间,宁静的江畔变得生机勃勃。
“快看!江水真的好清啊!能看到水草和小鱼!”一个孩子兴奋地指着江面喊道,他的母亲连忙拿出手机拍照。
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步道上缓行,感慨万千:“几十年了,终于又能看到这么清的雾江了!以前路过都要捂着鼻子,现在成了散步的好地方,真是做梦都想不到!”
在最佳观景位“望江台”,一群打扮时尚的年轻人忙着寻找最佳角度拍照,无人机嗡嗡升起。“这里太出片了!赶紧发小红书和抖音,肯定能火!”一个女孩兴奋地对同伴说。
秦风、刘玉凤等市领导混在人群中,不引人注目地边走边看,听着游客们的议论,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刘玉凤轻声对秦风说:“秦市长,你看大家的表情,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我们这几年的辛苦,值了。” 秦风点点头,目光深远:“是啊,但这只是开始。关键要看,这绿水青山,能不能真正变成老百姓口袋里的金山银山。”
长廊的开放,迅速激活了沿线沉寂多年的经济脉动。最直观的变化,发生在紧邻长廊的东风县沿江村落。
周小龙的“渔家傲”民宿,是首批改造完成的民宿之一。周小龙,这位曾经的捕鱼好手,在政府的扶持下,将自家临江的老宅改造成了具有渔家风情的高端民宿。开放日当天,他家的十间客房早已被预订一空。中午,他正忙着给客人端上地道的“雾江鱼宴”。
一位从省城来的客人王总赞不绝口:“周老板,你这鱼太鲜了!环境也好,推开窗就是江景,比住五星级酒店还舒服!我们公司下次团建就定你这了!”
周小龙擦擦汗,憨厚地笑道:“王总过奖了!全靠政策好,把江治好了,我们这穷山沟才有了活路。以前打鱼挣不了几个钱,还辛苦。现在开民宿,收入翻了好几番,日子有奔头多了!” 他的妻子在一旁补充道:“可不是嘛,连我在家做的鱼干、笋干,都成了抢手的土特产,游客走的时候都抢着买!”
“江畔雅集”文创市集也人头攒动。本地手艺人制作的竹编、根雕、蓝印花布,大学生设计的以雾江精灵“白鹭”为Ip的文创产品,以及用江边芦苇制作的环保工艺品,都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购买。
一位年轻的文创店主李雪,正热情地向顾客介绍她的产品:“这个白鹭书签,是用回收的江边枯枝做的,每一枚纹理都独一无二,寓意也很好,‘一路(鹭)平安’。” 顾客欣然买下好几个,说要送朋友。李雪对前来调研的刘玉凤副市长说:“刘市长,真没想到我的小工作室能开到这么好的地方。以前作品只能在网上卖,现在有了实体窗口,销量和知名度都提高了不少!这里就像个聚宝盆!”
就连江上的游船项目也火爆异常。昔日用来运沙运货的小船,如今挂上了红灯笼,变成了载客游览的“画舫”。船老大老赵笑着对秦风说:“秦市长,托您的福,我这老家伙也赶上趟了!现在一天挣得比过去一个月还多!大家都说,这清水真是流金流银啊!”
开放仅仅一个月,效应已经通过实实在在的数据显现出来。刘玉凤拿着统计报告,向秦风汇报,语气中带着抑制不住的喜悦:
“秦市长,初步统计结果非常鼓舞人心!过去一个月,长廊核心区累计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其中外地游客占比达到35%。周末单日最高客流突破5万人!”
“直接经济效应方面:沿线新增民宿、农家乐、特色餐饮、文创店铺超过120家,直接创造就业岗位约800个。民宿平均入住率超过85%,周末一房难求。特色餐饮和文创产品销售额环比增长超过300%。”
“更重要的是对居民收入的带动:根据抽样调查,沿线重点村村民人均月收入环比平均增长超过40%,部分经营民宿和餐饮的家庭,收入翻了一番甚至更多!真正实现了‘点绿成金’!”
秦风仔细翻阅着报告,脸上露出了难得的、轻松的笑容:“好啊!这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实现了统一。这说明我们的路子走对了!”他顿了顿,对刘玉凤说:“要持续跟踪,总结经验。特别是要关注公平性问题,确保发展的红利能惠及更多群众,而不是少数人得利。同时,要加强管理,防止出现宰客、环境污染等问题,保护好这块金字招牌。”
经济的增长是冰冷的数字,而民心的温暖则是更宝贵的财富。
傍晚,秦风再次来到长廊,没有通知任何人。他看到一个老太太正带着小孙子在儿童游乐区玩耍,便走过去蹲下身,逗弄孩子。
老太太认出了秦风,激动地说:“您是秦市长吧?谢谢您啊!要不是您下决心治这条江,我们哪有这么好的地方带娃?我儿子儿媳也在村里开了个小卖部,生意挺好,说比出去打工强!”
在“芦荻听风”景区,一位正在写生的老画家对秦风感慨:“秦市长,我是画了一辈子江景的。以前的雾江,我是含着泪画它的疮痍;现在的雾江,我是带着笑画它的新生。您为江泉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啊!”
这些朴实的话语,比任何工作报告都更能打动人心。秦风深深感受到,当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时,政府与群众的心才能贴得最近。
周末,秦风特意把家人从省城接来,陪着妻子和女儿在长廊散步。女儿指着远处飞翔的白鹭,开心地说:“爸爸,这里的鸟真多!天空真蓝!”妻子也欣慰地看着他:“看你这么累,但看到这一切,值了。” 望着家人开心的笑脸和周围市民满足的神情,秦风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和平静。他知道,这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这寻常却又珍贵的烟火人间。
首战告捷,但秦风和他的团队没有丝毫懈怠。在总结会上,秦风告诫大家:“长廊初步成功,证明了生态经济的巨大潜力。但这只是‘点’上的突破,我们要思考如何把‘点’连成‘线’,把‘线’扩成‘面’。”
他提出新的要求:
“下一步,要加快长廊剩余段落的建设,尽快实现全线贯通。”
“要深入挖掘沿线的历史文化资源,提升文化品位,避免同质化竞争。”
“要推动‘长廊经济’向纵深发展,带动农业观光、康养休闲、体育健身等产业融合,形成更大的产业集群效应。”
“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