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了房间里,新的一天开始了。这是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周末清晨,我正悠闲地坐在沙发上看着书,享受难得的闲暇时光。
然而,一阵叽叽喳喳声打破了这份平静——原来是可爱的小外孙女跑过来紧紧抱住我的胳膊,并摇晃起来,嘴里还不停地嚷着想要出去玩儿呢。面对她那充满期待和渴望的眼神,我不禁感到有些哭笑不得,但又无法拒绝这个小家伙的请求。于是,我放下手中的书本,笑着对她说:宝贝呀,咱们家附近的那些景点几乎都已经被咱们逛遍啦,那你说说看,今天我们该去哪儿玩儿好呢?
只见外孙女眨了眨眼,眼珠子滴溜溜一转,然后突然蹦出一句清脆悦耳的话来:外公,我们去新民学会吧! 听到这话,我不由得一愣,心里暗自嘀咕道:咦? 这丫头怎么会知道有个地方叫新民学会呢? 带着满心疑惑,我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脑袋瓜,接着问道:嗯......可是,宝贝啊,你能告诉外公,新民学会到底在哪里吗?
“姥爷,您不会百度吗?百度一下不就知道了嘛。”外孙女娇嗔地说着,然后像只小猫咪一样蹦到我身边,把她那可爱的小脸紧紧贴在我的脸上,同时还将自己手中正亮着屏幕光的智能手机伸到了我的面前,并露出一副仿佛在看一个老古董似的神情来看着我。
被这小家伙一闹,我突然灵光一闪,顿时明白过来:对啊!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信息传播如此之快且便捷,如果想要了解某件事情或者某个地方的相关情况和资料等,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去查询啊——只要轻轻一点击搜索引擎就能轻松获取所需信息呢!于是乎,我连忙接过外孙女递过来的手机,迫不及待地点开了搜索页面……
我们乘坐公交车穿梭于新民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车辆之间。这条街道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路边的商铺琳琅满目,行人来来往往,好不热闹!
下了公交车后,我全神贯注地寻找目的地时,眼前突然出现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一片青瓦竹篱悄然出现在街角处。它仿佛是从另一个世界穿越而来一般,与周围喧闹的环境格格不入,但又显得如此和谐自然。那一片片青色的瓦片整齐排列,宛如鱼鳞般紧密相连;而那些翠绿的竹子则编织成一道道绿色的篱笆墙,将这片小天地与外界巧妙地分隔开来。
我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被这奇妙的景象所吸引。此时,一阵微风轻轻拂过,带来了远处岳麓山的清新空气以及湘江水面上弥漫的水汽。这些水汽随着风儿缓缓飘来,给人一种如梦似幻的感觉,同时也让空气中增添了一丝淡淡的湿润气息。
门口两块匾额格外醒目,“蔡和森故居”是邓小平同志的题词,“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由陈云同志题写,笔墨苍劲,透着历史的厚重。这处占地约5000平方米的院落,藏在岳麓山风景名胜区里,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AAAAA级景区的一部分。
跨进竹篱围起的院门,脚下的卵石小径蜿蜒向前,通向那栋175平方米的清代农舍。小青瓦铺就的屋顶,木排架支撑的房梁,竹织壁糊就的墙面,处处透着湘江沿岸农舍的质朴。院子南侧的菜地里种着时令蔬菜,绿意盎然——讲解员说,当年毛泽东和蔡和森常在这里劳作,歇工时便纵论天下 。
堂屋正中间摆着一张方桌,几条木板凳围在四周,正是1918年4月14日新民学会成立时的模样。讲解员轻声诉说着那天的场景:“阳光正好,满院桃花盛开,毛泽东、蔡和森等13位青年围坐在此,激烈讨论后定下‘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的初旨。
蔡母在厨房忙碌着,用湘江的鱼虾、院里的蔬菜招待这些有志青年,毛泽东还特意举杯向蔡母致敬 。”我仿佛看见那些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眼中燃烧着理想的火焰。
转到东向的辅助陈列室,“建党先声”专题陈列静静诉说着学会的历程。“建党先声”意指新民学会是中共成立前的重要思想和组织准备,其成员毛泽东、蔡和森等人最早提出建党理论,被中共党史称为“建党先声”。展柜里的《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尤为珍贵,其中蔡和森致毛泽东的信件里,清晰写着“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的主张。
从最初组织湖南青年前往法国做工求学开始,一直发展到后来成功领导驱赶军阀张敬尧的运动,最后更是把学会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提升到了一个全新高度——“改变整个国家以及全世界”!就是这样一个仅仅只有 70 多位成员的小型团体,竟然能在短短三年内就完成如此伟大且艰巨的使命,并为之后建立党组织奠定下坚实可靠的理论根基还有实际经验。
此刻正悬挂于墙壁之上那座栩栩如生的浮雕人像,则默默地见证并记载下来每一位曾经加入过该学会的成员们当时的样子;尤其是像向警予、蔡畅这些勇敢无畏而又充满智慧才情的女性会员所创造出来那些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光辉业绩,甚至连身为她们后代子孙之一的外孙女都不禁会情不自禁地低声发出阵阵惊叹之声呢!
临走时,我们在2025年初建成的诗词文化墙前驻足。毛泽东、蔡和森等人的24首诗文被刻在墙上,笔墨间满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外孙女踮着脚,逐字读着那些诗句,小脸上满是认真。
出了院门,夕阳为青瓦镀上一层暖光。外孙女攥着我的手,兴致勃勃地说:“姥爷,班里小朋友都不知道这个地方呢!我明天要告诉他们,这里有群老爷爷年轻时为了国家奋斗的故事,我还能说上蔡和森写信的事,肯定能牛气一把!”
我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并轻轻点了下头,表示认同和理解。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远方,落在那座以“新民”命名的小学校舍之上——它正是因为当年伟大的新民学会而声名远扬。就在此时此地,仿佛有一道灵光闪过我的脑海,让我突然间领悟到这片古老遗迹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遥想百年之前,无数仁人志士怀揣着满腔热血与抱负,聚集于此,共同探讨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等重大问题。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点燃起希望之火;又似点点繁星般闪烁于青瓦竹篱之间,将救国救民之道照耀得通亮无比!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但这段历史却如同一盏明灯,永远指引着后来者前行的方向。
时至今日,虽然时代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些先辈们留下的精神财富依然熠熠生辉。它们通过一代又一代人口口相传,不断滋养着我们年轻一代的心灵世界。正如那熊熊烈火一般,在新时代的舞台上持续绽放出耀眼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