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世子的减肥大计注定充满荆棘和困难。
邵云安这边做蛋糕,不时就送两食盒过来;郭子牧在府里研究新菜式,这回研究的菜式还特别大多!
慕容世子每天中午在值房里纠结,怕送来的饭菜太好吃,又怕送来的饭菜不够吃。
实在是自从那回慕容宝宝来了一趟后,这户部的上下官员就觉得跟他这位王世子的关系拉近了不少。
这王府送来的饭菜实在是香气诱人,过来讨个点心,讨片肉总是可以的嘛。
就在慕容世子努力控制肚子上的肉不要再多了,去接人的乌甀公主、王青、慕容晖回来了。
三人乘船,顺利在半道上接到了翁瑶所搭乘的船。
翁瑶这一路回来确实有点受罪,她怀着孕,在府里还不觉得,这一上了船就开始晕。
走之前,蒋康宁给了翁瑶一个瓶子,说若是船上实在是难受就倒一些来喝。
翁瑶问这是什么,蒋康宁让她不要多问。
路上难受的实在受不了了,翁瑶就会倒一点出来兑水喝,凭着这一小瓶奇异的水,翁瑶坚持到了来接她的人。
邵云安让王青去接人,不是让他直接去就够了,自然会让王青带些东西。
邵云安当初就是因为坐船晕得厉害不得不走陆路,只能说他身体棒棒,骑马回来都没把王行翼给骑掉了。
邵云安想到翁瑶坐船很可能也会晕船,让王青带了酸梅干、葡萄干、酸萝卜等容易止吐止晕的。
这些都是空间出产,带了空间的灵泉水和灵乳的灵气。
王青手里也有一瓶特殊的水,邵云安让他见机行事。
靠着王青带来的东西,翁瑶坚持到了顺宁港码头,接下来乘车回去她就没那么艰难了。
人还在路上,翁府、忠勇公府和王府这边就提前得到消息了。
代战骁出城去接,帝师府这边老夫人也叫人套了马去接女儿和孙女。
邵云安准备了些适合孕妇吃的食物让秦茵送去帝师府,翁瑶刚回来肯定得歇几天,他先不去打扰。
午时过半,翁瑶一行人回到了京城,有老夫人在,乌甀公主、王青和慕容晖就没把人再送去帝师府。
两边半道分开,乌甀公主带着王青和慕容晖回忠勇公府。
代战骁骑马跟在乌甀公主身边,脸上的笑就没停过,乌甀公主也显得十分高兴。
这次的任务顺利完成,代战骁还来接她,说实话,她是被惊喜到了。
代战骁在做官上有着武将的迟钝,在做人家的“未婚夫”上有时候也有点直男,可乌甀公主觉得代战骁已经是十分细心和体贴了。
邵云安亲自下厨给回来的三人接风,郭子牧也过来了,和邵云安一起下厨。
出去了一趟,慕容晖是肉眼可见地开朗了不少,他还是头一回坐这么久的船,还是在大河上。
晚些时候过来的罗荣王和慕容世子也很高兴慕容晖出去了这一趟胆子大了不少。
很多天没见二哥了,乍一看到二哥,慕容宝宝还愣了愣。
等他认出来这是二哥,慕容宝宝噔噔噔走到二哥的腿边喊“珂珂”,还伸手让二哥抱,可把慕容晖给受宠若惊坏了。
乌甀公主大口吃着鸡肉蔬菜凉拌菜(沙拉),说:“翁夫人这一路上可遭罪了,不过我看她也挺想回京生产的。”
邵云安:“家人都在京城肯定会更心安,不过路上确实受罪就是了。”
乌甀公主:“九月京城是有什么庆典吗?翁夫人说蒋知府九月中得赶回来,因为这个她才决定提前回京城备产。”
邵云安:“我也不知道,反正皇上说什么就是什么呗。”
邵云安庆幸义父和师兄没在场,不然两人肯定会怀疑,毕竟皇上那边的理由是预备着要招待乌甀公主的父王嘛。
翁瑶回府,翁夫人就请了御医上门。御医检查过后说倒是没有大问题,就是路上劳累,需要静养几日。
翁夫人派人给乌甀公主、国公府、王府送了谢礼,这回真是太感谢大家伙的照应了。
蒋康辰在稍晚的时候去了趟帝师府,翁瑶平安回京,他这一颗心也算是能放进肚子里了。
翁瑶回京后不久,敕南府送来的一份奏报再次在朝堂上掀起一股玉米热浪。
敕南府的玉米收获,仅敕南府府城周围的玉米地,鲜玉米的亩产稳定在28石4斗到29石2斗之间。
今年敕南府种植的玉米地多,蒋康宁做主收了百亩的鲜玉米销售,也让府城的百姓们尝尝这鲜玉米到底是什么滋味儿。
鲜玉米的亩产产量有保障,那晒干后可以作为粮食储存的玉米亩产就有保障了。
比敕南府迟了几日,广南府鲜玉米亩产的折子也送来了,也是在28到29石之间。
因为要和去年做比较,所以肯定是要收一些鲜玉米。
其他府城玉米亩产的奏报也陆续抵达,最低的鲜玉米亩产是21石,最高的……
目前还不好说,因为虎行关、哭夜关那边还未送到。
气候湿润温暖的几个府城的奏报都到了,苦寒边关地带的都还未送达,那边收成的时间会晚一些。
诸如广南府、敕南府,奏报送达京城的时候,已经开始紧张有序地种植第二茬玉米了。
永明帝还是不放心,他怕有府城糊弄他,敕南府的产量他是亲眼见证过的,其他的州府不好说。
永明帝派出官员前往这些地区暗访,若有人欺君罔上,绝对严惩不贷!
而永明帝也不跟王石井客气,忠勇公府的玉米田,永明帝要走一半的种子,他就觉得忠勇公府出产的种子最好。
皇上开口了,王石井也不可能不给啊。
不过今年国公府可以敞开肚子吃玉米了,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宫中,喝了一口鲜榨玉米汁,永明帝满足地说:“今年的粮食不愁了。”
君后也是十分的高兴,道:“虎行关与哭夜关的玉米收获后,边关的将士也可以回京庆功了。”
永明帝点点头:“是啊,可以回京了,朕这就让中书省下发诏令。”
与胡国的仗打了近一年,胡哈尔国在版图上可以说已经不存在了。
燕国的领土扩张,作为主帅的代明军和代明荣也该回京庆功领赏了。
8月初,虎行关与哭夜关等西部、北部边关的玉米收成奏报开始陆续送达。
去年,虎行关鲜玉米的亩产在31石左右,比敕南府的还高产,今年虎行关鲜玉米的亩产依然保持在31石左右。
相反,哭夜关今年调整了催肥、追肥手段,鲜玉米的亩产追到了30石左右。
其他几处地方的亩产也稳定在26石左右,毕竟那些地方今年是头回种,还是有些经验不足。
永明帝的笑声在东临殿回荡,整个朝堂上都是一派喜气洋洋。
结果这份喜气没多久,就有一个州府的县令上奏吏部举报知府府一应官员作假。
对于朝廷下达的种植玉米一事,这位知府只是交代给了下面的人去做,压根儿就没去田间地头走一走。
知府对待玉米种植不上心,又如何能指望下面的人上心。
结果收成的时候,鲜玉米的一亩亩产才5石!与最开始种植玉米的敕南府相比完全是天差地别!
这位知府这时候才知道怕了,这亩产数量要是报上去他一家老小绝对就完了。
知府联合整个知府衙门的大小官吏作假,上报了21石,对,就是那个数量最少的州府。
这亩产5石实在是太少了,有那聪明点的县令左思右想之后,冒着被知府发现的杀头风险直接上报吏部。
永明帝原本就是因为怕下面有人作假所以派出钦差暗中查实,没想到还真有人敢顶风作案!
待到钦差送回的奏报言明那位上奏举报的县令没有说谎,亩产5石都是高的了。
那边根本就没有按照要求去堆肥,也就更别指望后续的堆肥了。
永明帝这回是真怒了,从知府到下面的小吏,凡是参与造假者全部问罪,知府满门抄斩。
永明帝下令把知府一家押送回京城,等9月的大事过了,直接来个杀鸡儆猴。
而受这件事的牵连,粟老夫人的娘家一众在朝廷做官的全部被免职。
因为牵扯其中的一位官员出自吕家,那位官员不仅满门获罪,连带着整个吕家在朝为官的都受了“无妄之灾”。
吕家的当家紧急赶来京城想要寻求鲁国公的帮助,最后只能落魄地含泪离开。
吏部的免职公文发出,鲁国公就意识到这其中的关键。
牵扯到玉米亩产造假是不假,但吕家所有在朝为官者,即便是个七品的县令都被牵扯其中,就不可能是简单的因为亩产造假一事了。
饭间,岑老说出此事,邵云安惊讶:“皇上这是不待见吕家了?”
岑老:“觊觎圣物,鲁国公被罚俸一年,吕家总不可能躲得过。”
邵云安唏嘘:“人家都是坑爹,粟老夫人这是坑儿子坑娘家。”
康瑞道:“皇上也是借此告知天下,‘圣物’不容觊觎,鲁国公尚且如此,其他人就要掂量一二了。”
邵云安:“吕家只能自认倒霉,就是还真的有人敢亩产造假呀,是以为天高皇帝远发现不了吗?”
康瑞:“对方怕是打着先瞒过去,然后派人收购玉米填窟窿的打算,没想到会被人下面的人举报。”
邵云安摇摇头,他也不懂在官场上这位举报的县令会不会得到重用。
但怕死是人之常情,至少他没有跟着一起隐瞒,起码不会害了一家老小的性命。
这回凡是参与者都是满门获罪,这里可是流行连坐的封建社会啊!
邵云安问:“那还有别的州府有造假吗?不会就这一位知府这么懒吧?”
岑老:“现在还不好说,敕南府、广南府、虎行关和哭夜关去年有亩产放在那儿,其他地方皇上都派出了钦差。
但不管怎么说,今年户部的粮食是够了。
大军即将还朝,接下来至少二十年内疆域无战事,燕国可休养生息,一心发展。”
邵云安吐了口气:“不打仗自然最好了,我也盼着我爹和我大伯、堂哥快点回来,我还没见过我大伯和堂哥呢。”
邵云安对自己这位素未谋面的大伯和堂哥十分的好奇,听说大伯是一个比他爹还要严肃的人。
而将军府这边已经开始大扫除了,就为了迎接还朝回京的三个辛苦了多年的男人。
沈冰这阵子是最忙的,往年不受京城贵女待见的代战厉今年突然招人喜欢了!
媒婆一趟趟来将军府见沈冰,就为了给镇军将军代战厉说媒。
沈冰的一块心病就是儿子的婚事,可这一下子来了这么多说媒的她又头疼了。
大将军府不同于其他人家,这儿媳妇你可以不够强势,但必须心智坚定。
哭夜关很长一段时间内或许是不会有战事了,但代战厉可能还需要驻防,那儿媳妇能忍受在虎行关的艰苦吗?
还有,若是儿媳妇留在京城,能忍受长时间见不到丈夫的孤寂吗?
总之,沈冰急是急,可这儿媳妇的人选不好定也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