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曦默默地听着李向北回忆着,他们初次见面,第二次见面,第三次见面的时候。
她这才明白,这人的心里其实早就把她放在心上了,就是没长一张能说话的嘴。
要是她没有主动出击,这人或许会将对她的这些好感都压在心底,时间一长也许就忘了。
也有可能过去多少年后,他一个人忆往昔时,会再从记忆的角落里再把这段记忆拎出来感慨一番。
“哼!”陈曦越想越气,伸手在李向北的胳膊上捏了一下。
“哎呀,媳妇儿,疼!”李向北夸张地说。
陈曦再哼,“你居然把我们见面的次数都记得那么清楚,可见你当时是把我放在心上的。
那为什么不大胆地跟我表白?如果,我是说如果后来不是我做出的那些努力,你是不是就一走了之了?”
至于那些努力是什么,这些年来李向北也是清楚的,当年他媳妇那是早就看上他了呢。
“嘿嘿。”李向北笑道,“我那不是正在做任务吗,不好儿女情长的。后来我们又见面后,我的心就不平静了,是想跟你说说的。
可是我发现,媳妇你对我也是不一样的,就想着要不再等等,没想到媳妇你竟然不让我等。
那时我才明白,如果我不早点儿出手,媳妇你是不会等我的。
所以,我就跟父母说了你的事情,然后他们一下子就同意了,咱们俩的事儿就顺理成章了。”
“哼!”陈曦白了他一眼,有点儿想揍人。
她现在就更不能说桃子味儿的事情了,如果让这人知道了,那不就是在说她所做的那些事情都是多此一举吗?
“嘿嘿,媳妇儿,所以我才说,我们两个是天生一对儿。”李向北很是自豪地说,“我们两个第一次见面应该就看对眼儿了吧?”
“才怪呢!”陈曦再次白了他一眼,这人还挺自恋的。
李向北不信,还捏捏媳妇的小手,“肯定是的。”
就在这时,孩子们回来。
陈曦第一时间抽回手来,小辉也跑了过来。
“妈妈,我们回来了!”
然后是小悦,双胞胎一向是同进同出的。
“妈妈,我们把小胖也带来了,让他在我们家吃饭吧。”小悦说。
“好呀,今天我们准备了不少菜呢。”陈曦笑着起来,“不过,你们回来得正是时候,都到院子里来。”
到院子里来干啥呢?
当然是大家一起来剥板栗呀,人多才好。
一大笸箩板栗搬了出来,陈曦道:“小胖,你来得正好,跟小辉他们一起剥板栗。咱们今晚吃铁锅炖大鹅,保证让你们吃得嘎嘎香!”
“好的,婶婶。”小胖笑呵呵地应下。
小胖的身量长开了,没有小时候那么胖了,可笑起来还跟小时候一样好玩儿。
“星星和露露也来帮忙……。”
陈曦话还没说完,李晓雯就举手道:“四婶儿,还有我,还有我呢!”
“对,还有雯雯。都来干活儿。”陈曦笑道,“我跟你们说,铁锅炖大鹅可好吃了,加了板栗更好吃!”
孩子们这便开始剥板栗了,家里的那些个铁片啊,削铅笔的小刀啊,都用上了。
陈曦则是回到了厨房,开始准备今天晚上的饭菜。
吃饭的人又多了一个,还都是正在长身体的孩子,饭菜不能少了。
她又拿出了一块五花肉来,“再来个回锅肉吧。”
今晚的饭菜摆了满满一桌子,中间用大盆装的是铁锅炖大鹅,边上一个是回锅肉,另一个是撕成一块块儿的烤鸭。
家里孩子多,鸭腿给谁吃都不好,不如把肉都撕了,大家一起吃。
“这板栗也太好吃了吧?”李晓雯再次夸赞起来。
陈曦说:“这是我在东北那边学的菜,确实不错。”
“嗯嗯,以后我也要学几道东北菜,好吃!”李晓雯道。
别看饭菜准备得不少,孩子们吃得也多,到了最后真剩下的米饭,还挺好的。
饭后小胖在这边又玩了一会就回家了,都是住在家属院儿里的人,没多会儿就能到家了。
孩子们也不担心小胖路上出什么事儿,反而是约好了下次再一起玩儿。
陈曦看了下时间,便让孩子们把饭桌重新擦了一遍。
“让你们写的企划书写好了?都拿出来给我看看。”
孩子们你看我,我看你的,最后还是露露先把自己写的拿了出来。
陈曦看过之后,点了点头,“露露写得不错,但是我觉得还可以再详细一些,这边,还有这个都可以再往深处想一想。”
然后就是星星了,星星的字儿写得很好,可他写的企划却是一言难尽。
“星星啊,你写得这是什么?我怎么看不懂呢。”
星星抓抓头,“妈,你就别难为我了。我对这些不感兴趣,不如让妹妹和弟弟们放开了手脚干。
对了,妈,我这半年的津贴想全部取出来,还有以前的津贴,就给妈你来开工厂吧。”
他还是个小兵,也就是今年初才刚当上了个小班长。可是这个小班长也只当了半年就参加高考了。
好在他现在还是现役军人,考的大学也是选拔军中人才的,他依旧是有津贴拿的。
就不知道上学的那几年,职位能不能升一升呢?看妈妈和妹妹弟弟们又要开店铺,又要办工厂的,肯定很缺钱,他也想分担一部分。
李向北也道:“我的工资也一样!”
陈曦笑道:“你们就不怕这钱打了水漂?”
“没事儿。”星星无所谓地摆手道,“钱没了再赚呗,我又不是不发津贴了。还有我爸,他的工资也有不少呢,够我们一家人吃用了。”
陈曦默默地翻了个白眼,这又是一个不把钱看在眼里的人,唉!
让陈曦意外的是,小悦的企划书写得还挺不错的,小辉的也还行,就是那些数字不知道他是怎么算出来了,说起来还一套一套的。
“小辉,你这脑子不去做研究亏了呀。”陈曦摸着这孩子的后脑勺说,“要不,等咱们回京的时候,我打听打听有没有天才班儿。说不定咱家小辉,能早早地就进入大学学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