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深沉,寂静中唯有彼此的心跳,交织成歌。
权馨微微仰头,目光与凌司景相触,仿佛有千言万语在眼底悄然流转。
凌司景微微一笑,随即抬手将她额前散落的发丝轻轻别到耳后,动作轻柔得仿佛怕惊扰了这一刻的宁静。
雪花依旧无声地飘落,覆盖着屋顶、山路和远山的轮廓,整个世界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权馨闭上眼,听着他沉稳的心跳,仿佛听见了春天携着暖意踏雪而来的脚步。
她知道,这场雪终会融化,春水将润泽万亩良田,而心中的暖意却不会消散。
凌司景的手掌轻轻覆上她的手背,温度悄然传递,像播下的种子,在静默中酝酿着破土而出的力量。
远处传来几声犬吠,打破雪原的寂静,又很快沉寂下去。
屋内,炭火微红,映得两人脸庞柔和而安宁。
这一刻,无需言语,风雪与岁月皆被挡在窗外,唯有彼此的心跳,在寒冷中交织成最温暖的乐章。
凌司景并未久留,提着权馨给他的鲜蔬菜以及两条大鱼,一大盆卤肉,踏着厚厚的积雪消失在风雪深处。
权馨站在门口目送他远去,直到那身影融进白茫茫的天地之间。
她轻轻呵出一口气,唇边浮起一抹温柔的笑意。
屋内炉火未熄,余温尚存,手背上,仿佛还留着他指尖的温度。
她转身掩上门,将满室暖意与心头的悸动一同珍藏。
窗外雪落无声,而心间已有春意悄然萌动,如嫩芽破土,无畏严寒。
雪依旧下着,仿佛要将整个冬天的纯净倾注于此。
夜幕降临,靠山村被一层厚厚的白雪覆盖着,显得格外宁静和祥和。
家家户户的灯光透过窗户洒在雪地上,形成了一片片温暖的光斑。
权馨站在窗前,望着这片美丽的景象,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
她坚信,在众人齐心协力的耕耘下,靠山村终将绽放出桃源般的绚烂光景。
当红灯笼被点亮时,权学林携着三个儿子与牛棚里的几位老人,顶着纷扬的风雪,从后门悄然鱼贯而入。
大家脚步轻缓,没有发出一丝响动,悄悄入了主屋,在屋前抖落一身寒霜。
权学林缓缓摘下沾满雪花的毡帽,眉梢凝着霜花,却难掩眼底跃动的振奋。
他低声吩咐儿子们将带来的木箱小心放置墙角,牛棚老人们搓着手,目光里透着久违的光亮。
屋内炭火跃动,映照着众人冻得发红的脸庞,那几盏已经点亮的红灯笼静静悬垂,仿佛只待一个契机,便要燃破这冬夜的沉寂。
权学林带来的箱子里,全是几位老人亲手誊抄的笔记。
各行各业的宝贵传承,他们,却都留给了权馨。
权馨轻轻翻开那些笔记,纸张依旧崭新,字迹依旧清晰,一笔一画都透着岁月的沉淀和老人们的赤诚。
权学林看着权馨专注的模样,轻声说道:“权馨啊,周老他们觉得你为他们做了太多,他们没什么能报答的,就把这些宝贝交给你,说是将来有机会,把这些知识以及经验,代替他们传下去。”
他们已至暮年,连能多看几日晨光都成了奢望。
但他们的心里,都希望祖国能够繁荣昌盛,欣欣向荣。
权馨眼眶骤热,指尖微微颤抖。
这皆是千金难换的传承,是沉甸甸的期许,更是照亮漫漫前路的星火。
权馨的眼眶微微泛红,她合上笔记,抬头看向权学林和几位老人,声音带着几分哽咽:“谢谢几位爷爷,这些对我来说太珍贵了,我一定会好好保管,也会让更多的人知道咱们都是国家的宝贝。”
牛棚里的一位老人走上前,拍了拍权馨的肩膀,笑着说:“丫头,你就大胆地干,我们都相信你。
这些东西要是能在你手里发扬光大,那我们这些老家伙也就死而无憾了。”
权馨用力地点了点头,眼眶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让这些宝贵的传承在未来的日子绽放出它们应有的光彩。
年夜饭依旧很丰盛,依旧是十个菜。
桌上热气腾腾,菜香与炭火味交织在空气中,权馨夹起一筷子青菜放进权学林碗里,轻声道:“爸,今年的菜格外香。”
权学林笑着点头,眼里却泛起一丝湿意。
“以后的菜,会一年比一年香。”
权馨轻轻拧开茅子酒的瓶盖,一股醇香瞬间在屋内弥漫开来,暖意顺着呼吸缓缓沁入肺腑。
她将酒碗一一满上,最后恭敬地递到几位老人手中。
权学林举碗起身,目光灼灼:“这酒,敬周老你们,也敬咱们的来年。”
众人相视而笑,碗盏轻碰,清脆如春冰初裂。
“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响彻整个靠山村。
火光映红了半边天,孩子们欢呼着在雪地里奔逃,笑声与硝烟一同升腾。
马上要到七七年了,真好。
屋内炉火燃了一夜,虽未闻权馨的大笑声,但众人围炉而坐,嗑着花生瓜子,品着小酒,闲话家常,午夜时分还享用了热腾腾的白菜饺子。
这般温馨的夜晚,让所有人都不舍入眠,仿佛忘却了身处漆黑的夜,只静待黎明的到来。
到了大年初一,压弯枝头的暴雪,终于停了。
天气格外晴朗,湛蓝如洗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
阳光毫无阻隔地倾洒而下,将靠山村装点得银装素裹,熠熠生辉。
积雪在阳光下闪烁着细碎光芒,宛如无数细小钻石镶嵌于大地。
村里的道路上,孩子们穿着厚实的新衣,在雪地里嬉笑玩耍,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村庄。
大人们也纷纷走出家门,相互拜年问候,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权馨早早起身,穿上凌司景买给她的红色棉袄,显得格外精神抖擞。
她先去了父母的房间,给父母拜年,权学林笑着递给她一个红包,权馨推辞不过,只好收下。
接着,权馨又带着一些礼物去看望村里的长辈们。
每到一处,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和乡亲们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