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东君不同,玄鸟出生就能化形,倒是不用特地往扶桑神树去一趟。
而且,玄鸟身上的神性很奇怪,竟然不是太阳神,而是:时间。
时间与空间两种神力非常稀少,到现在为止一共也没几个,除了神兽混沌与烛龙,就数帝江与烛九阴有名。
这二位已经陨落在天外,连祖巫精魄都未留下,导致瞬明与噎鸣至今未入神辉境!
玄鸟之所以出生即能化形,大概也是因为时间之力的特殊性,虽然很强大,但修行起来也着实困难。
不过,孩子刚出生,帝辰与北幽都没考虑那么多,虽然难以修炼,但他帝辰的女儿,又怎么会泯然于众?
……
帝辰因女儿出生,搁置了原本的战略,人皇升天引起的这波政局动荡,也总算是平稳渡过。
但随着时间流逝,人族内部又开始出现了问题。
即便有赵朗等人辅政,但姜临的威望远比不上姜炎,各路诸侯虽不敢明着对抗,但减少朝贡次数、拖欠赋税这种事,还是可以一试的。
洪荒大陆之上,算上姜国,目前有两万一千五百二十六个国家,按规定,每百年诸国国主都要亲自或派使节前来朝拜炎帝。
前几次国主们来得还算齐,从第四次开始,使者的比例就开始增大,更有甚者使者都不派了。
当然,都是有借口的,不然讨伐军很快就来了。
以前杀妖族赵朗等人可以毫不留情,但面对人族,更多是以威慑为主,最多把首恶抓走。
人都是有私心的,诸侯国建立久了,逐渐发展出独属于自身的文化与制度,国民与中央又久不来往,就不太愿意听中央的命令了。
但为了不至于被中央派兵征讨,这帮人就死盯着姜临,只要有一丁点过错,就无限放大,然后上纲上线说他不配为天下共主。
姜临本来就被繁重的政务压得喘不过气来,这下压力就更大了。姜炎升天不过五百年,他的头发就白了一半。
……
神农一四五六二年,南洲西南部的黎国发生内乱。
起因是老黎王寿元将尽,本来应该是长子继承王位,但黎王晚年不太喜欢长子,喜欢英明神武的幼子老九。
老九被黎王安排统领王宫宿卫,掌握着很强的军事力量,因此对王位产生了觊觎。
老黎王快驾崩时,召诸子入宫准备传位,九王子悍然发动兵变,将屠刀挥向八个哥哥。
其结果是老黎王直接被气死,包括长子在内的七个王子被杀,只有老二逃出宫来。
第二天,九王子就自立为王,并封锁全国,不得走漏风声,并全力搜捕二王子。
一个月后,二王子的一个亲信带着一封血书来到函夏,向炎帝陈述事情真相,并请炎帝出兵讨伐九王子。
姜临立即命刑天率军出征,先调查事情真相,若属实就把九王子抓回来明正典刑。
刑天动作很快,当天就来到黎国,审判之力一出,谁有罪谁没罪,都是一目了然。
但比他更快的是九王子,早在半个月前,就击败了负隅顽抗的二王子,并将他全家杀尽。
也就是说,老黎王目前唯一的血脉就是九王子。
刑天可不管这些,将人绑了带去函夏,即便洪荒有两万多个国家,但像九王子这么暴虐的,也属首例。
赵朗还想查一下是不是入了魔,或者那受未知的邪神影响,结果让他很失望也很痛心,这就是九王子自己的选择。
无数先贤为之奋斗牺牲的人族,竟然有人堕落至此!
经裁定,判处雷殛之刑,形神俱灭。
元凶是解决了,但黎国谁来继承?
经此一事,老黎王的后裔尽灭,九王子虽有子嗣,但也连坐入了狱,不可能赦免出来。
经过商议,最终是姜尤被封为新的黎王,执掌黎国。
同时,三代奢比,雨师屏翳也入驻黎国,助姜尤镇压一方。
此事一出,诸国顿时噤若寒蝉,因为都认识到了一个事实,自己的国家,并不一定非要由自己后裔继承。
而且,中央的强大也不是谁能挑战的。
所以下一次朝拜,各国来得就更勤快了。
但他们也注意到了另一个情况:炎帝更加苍老了。
当年天皇时代的许多官员,如萧升、曹宝,在承受繁杂的工作之时,身体都不可避免的开始了衰老,后来不得不离职修仙,这才勉强得了长生。
毕竟这是洪荒世界,长生是肉眼可见的,能不死当然最好。
但姜临不能退休,他才刚即位不久,长子姜承也还没有积累起足够的威望,此时传位,必须引起动荡。
阐教二教都炼制有仙丹给姜临,但只能延缓他的衰老,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个时代的炼丹术,还没有后世外丹派那么发达,做不到用丹药提升境界。
姜临倒是洒脱,自言生死有命,仍旧废寝忘食的工作。
同时,又有意的将政事交给姜承主持,若需要动刀兵,就让姜尤主持。如此的好处,是希望自己死后,两兄弟能互相扶持。
二人修为虽不太高,但手下有精兵强将,所以大都不需要动脑,基本都是是大军一至,敌将就授首了。
姜临一天天的衰老下去,最后的几年,常独自坐在殿中,对着空荡荡的御座出神。
他的案头永远堆着如山的奏章,那盏长明灯映照着他日益稀疏的白发和愈发佝偻的背影。
神农一五一二七年,二代炎帝姜临驾崩,在位一千〇七十六年,虽然短暂,却也为天下燃尽了自己的一切。
同年,姜承继任为三代炎帝。
新帝登基,总体大政方针维持不变,但提拔了两个人,一个是温琼,封为昭武将军,协助姜显与赵朗统率地府的大军,但可以开府治事。
第二个是姜尤,加封为刀兵主,主人间征伐。
这事是赵朗与刑天主动提及的,因为论辈分,二人实在太高,与姜承在一起,总是给他带来无形的压力,让他不好开展工作。
但他们也是退而不休,仍旧呆在函夏,随时会给炎帝提供帮助。
玄都与广成子等人也脱离了朝堂回山,但应赵朗所请,广成子去了崆峒山,守护圣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