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薇医生的一天从清晨六点开始,雷打不动。
当她完成晨跑,冲完澡,穿着整洁的白大褂出现在市立医院骨科诊室时,刚好七点三十分。她喜欢在正式接诊前有一个小时的缓冲时间,用来查阅最新医学期刊,回顾病例,以及享受一杯不加糖的黑咖啡。
“林医生,早。”护士长张敏笑着打招呼,将一叠病历放在她桌上,“今天预约满了,另外还有几个加号。”
林薇点点头,目光已经在电脑屏幕上今天的第一位患者信息上扫过。三十二岁,女性,办公室职员,主诉颈部疼痛。很常规的病例。
她喜欢这种秩序感和可预测性。在林薇的世界里,一切都可以用科学和理性来解释。骨骼、肌肉、神经——它们遵循着明确的生物学规律,即使出现问题,也总能找到合理的病因和解决方案。
上午的门诊按部就班地进行着。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运动损伤...她熟练地诊断、开药、安排检查,偶尔安慰几句焦虑的患者。
直到下午两点半,最后一位预约患者离开后,张护士长探头进来:“林医生,还有个加号的病人,说是急诊科转过来的,情况有些...特别。”
林薇看了眼时间,微微蹙眉,但还是点头:“让他进来吧。”
进来的是一位三十出头的男子,穿着得体,但面色苍白,眼窝深陷,走路的姿势有些奇怪——他的上半身异常僵硬,仿佛害怕转动 torso。
“请坐,我是林薇医生。”她保持着职业性的微笑,“哪里不舒服?”
男子小心翼翼地坐下,声音沙哑:“我叫周明,是...是我的肋骨。”
“肋骨怎么了?疼痛?还是曾经受伤?”
周明摇摇头,眼神闪烁不定:“它们...在变形。”
林薇的笔在病历本上停顿了一下:“变形?什么意思?”
“我能感觉到它们...在改变形状。”周明的手不自觉地抚上自己的左胸,“就像有人在里面...雕刻它们一样。”
林薇不动声色地记录着,心里已经开始列出可能的诊断:躯体形式障碍、强迫症、焦虑引发的异常感觉,或者是罕见的某种神经系统疾病。
“这种症状持续多久了?”
“大概...两个月。”周明的声音低了下去,“起初只是偶尔的刺痛感,后来变成了持续的压迫感,最近几周,我清楚地感觉到肋骨的形状在变化。”
“周先生,你有没有做过相关检查?比如x光或者ct?”
“做过。”周明从随身携带的包里拿出一叠影像资料,“两周前在另一家医院拍的,他们说...一切正常。”
林薇接过片子,对着观片灯仔细查看。胸廓骨骼结构完整,肋骨排列整齐,没有骨折迹象,没有骨质破坏,没有畸形。从医学角度看,这确实是一副完全正常的胸部x光片。
“从片子上看,你的肋骨没有任何问题。”她尽量使语气温和,“有时候,强烈的焦虑感会导致我们产生各种异常的躯体感觉...”
“不是焦虑!”周明突然激动起来,声音提高了几度,“我知道你觉得我疯了,我妻子也这么认为。但我清楚自己在经历什么!”
他猛地扯开自己的衬衫纽扣,露出胸膛:“看!仔细看!左边的肋骨,从第四到第七根,它们的轮廓是不是有点不一样?”
林薇本想制止他这种不专业的行为,但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骨科医生,她的目光还是本能地扫过他指出的区域。皮肤完好,没有红肿,没有淤青,骨骼轮廓...
她的目光停住了。
在左胸第四到第七肋骨的区域,似乎确实有极细微的不对称。非常轻微,如果不是特别指出,几乎不会被注意到。但结合周明描述的症状,这一发现让她不得不更加谨慎。
“请你躺到检查床上,我做个详细检查。”她戴上手套,语气平静。
触诊结果更加令人困惑。周明的肋骨确实有极轻微的形态异常,但那更像是先天发育的微小变异,而非疾病或创伤导致的改变。然而,当他要求林薇用力按压特定区域时,他表现出的痛苦反应却真实得不容忽视。
“这里...就像有东西在里面生长,在推挤,在重塑...”周明咬着牙描述,额头上渗出冷汗。
检查结束后,林薇沉思片刻:“我建议你做一个更详细的ct检查,包括三维重建。同时,我也会帮你转诊到我们医院的疼痛科和心理科。”
周明的眼神黯淡下来:“你还是认为这是心理问题。”
“在排除所有生理性病因之前,我们不能妄下结论。”林薇专业地回答,“医学上有许多罕见病起初都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
周明默默地系好衬衫扣子,突然像是下定了什么决心,从包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用软布包裹的物体。
“我不知道这有没有关系...”他低声说,将包裹放在桌上,慢慢打开,“但我开始有这些感觉的同时,也开始...制作这个东西。”
林薇的目光落在那个物体上,呼吸微微一滞。
那是一个用骨头雕刻而成的肋骨模型,精细得令人惊叹。不仅准确再现了人体肋骨的形态和弧度,甚至连肋间肌的附着点和血管通过的沟槽都栩栩如生。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个骨雕模型所呈现的形态,恰好与周明左胸那几根肋骨的微小异常完全吻合。
“你...自己做的?”林薇尽量保持声音平稳。
周明点头,眼神迷茫:“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做,也不知道怎么做得这么...精确。就像我的手自己知道该怎么做一样。每天晚上,我都会梦到...一个老人,在教我如何雕刻。”
林薇感到一阵寒意沿着脊椎爬升。她伸手拿起那个骨雕,触手冰凉,质地细腻,明显是经过精心处理和打磨的骨质。雕刻的技艺高超得不可思议,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也未必能如此准确地再现骨骼的微观结构。
“这是什么材料的?”她问。
“我不知道...”周明摇头,“是从一家手工艺品店买的骨料,店主说是羊骨或者牛骨...”
林薇将骨雕放回软布上,摘下手套:“周先生,这个ct检查我建议你尽快做。同时,你能不能把这个骨雕留在我这里?我想请病理科的朋友看看材质。”
周明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送走周明后,林薇独自坐在诊室里,盯着那个肋骨骨雕。作为一名坚定的科学主义者,她本能地排斥任何超自然的解释。周明的情况一定有合理的医学解释——也许是某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影响了他的骨骼代谢和感知能力,同时诱发了艺术创作冲动?
她打开电脑,开始搜索医学文献库。输入“骨骼变形感知”、“自发性骨雕创作”等关键词,得到的结果寥寥无几,且大多与已知的精神疾病相关。
就在她专注于文献检索时,一条浏览器侧边栏的推荐链接吸引了她的目光——“重复梦境与骨雕:有人有类似经历吗?”
鬼使神差地,她点开了链接。
那是一个小众灵异论坛的帖子,发帖人匿名,描述了一个与周明所述惊人相似的梦境——一个老人在昏暗的房间里雕刻骨头。帖子底下有十几条回复,有的表示自己也做过类似梦,有的提供解梦建议,更多的则是嘲笑和质疑。
林薇的理性告诉她应该立即关闭这个页面,这种非科学的信息来源对她诊断病情毫无帮助。但她的手指却不听使唤,继续向下滚动。
在众多回复中,一条最新的留言引起了她的注意:
“我也梦到了那个老人,他在雕刻一枚指骨。今早我醒来时,发现书桌上多了一枚骨制指环,上面的纹路和梦中一模一样。我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但肯定不是恶作剧——我一个人住。——民俗侦探”
林薇的眉头紧锁。“民俗侦探”?这听起来像是个笔名或者网名。她点开发帖人的资料,试图找到更多信息,但资料几乎为空,只显示注册时间是昨天。
巧合,一定是巧合。她告诉自己。压力、互联网文化的同质化、集体潜意识...这些都可以解释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相似的梦境和经历。
然而,当她重新将目光投向桌上那个肋骨骨雕时,一种莫名的不安感还是挥之不去。
下班后,林薇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带着骨雕来到了医院的病理科。她的大学同学刘俊在那里担任副主任,是对各种生物组织最有研究的专家之一。
“稀客啊,林大医生。”刘俊笑着迎上来,“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有个东西想请你帮忙看看。”林薇将包裹着的骨雕放在工作台上,“能鉴定一下这是什么骨头吗?还有大概的处理工艺。”
刘俊戴上眼镜和手套,拿起骨雕仔细端详,表情逐渐从轻松转为严肃。
“有意思...”他喃喃道,走到显微镜前,切下极小的一点样本制作成切片。
等待结果的时间里,林薇不安地在实验室里踱步。她不断告诉自己这只是在为一名症状特殊的患者收集更多信息,但内心深处,她知道自己的兴趣已经超出了纯粹的医学范畴。
“林薇,”刘俊的声音从显微镜前传来,带着明显的困惑,“你确定这是从工艺品店买的普通骨料?”
“患者是这么说的。怎么了?”
刘俊抬起头,眉头紧锁:“这绝对不是牛羊之类的常见动物骨头。从骨小梁结构和密度来看,这更接近...人类骨骼。”
实验室里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了。
“人类?”林薇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你确定?”
“九成把握。当然,要百分之百确定需要更复杂的检测,但基本的组织学特征很明确。”刘俊的表情严肃起来,“这东西是哪里来的?如果是人类遗骨,事情就严重了。”
林薇感到一阵恶心:“一个患者说自己雕刻的,他说材料是从工艺品店买的...”
两人对视一眼,都明白这种说法的可疑之处。
“我需要保留这个样本,并且可能要向相关部门报告。”刘俊说,“私自处理人体遗骨是违法的,更何况是雕刻成工艺品...”
“再给我一天时间。”林薇急忙说,“让我先和患者沟通一下,也许他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获得的材料。”
刘俊犹豫片刻,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好吧,24小时。但之后我必须按规定处理。”
带着沉重的心情,林薇离开了病理科。夜晚的医院走廊安静得可怕,她的高跟鞋敲击地面的声音在空荡的空间里回响。
人类骨骼。周明知道自己在雕刻人骨吗?如果他不知道,那么是哪家工艺品店在出售人骨材料?如果他知道...
她不敢再想下去。
回到家,林薇疲惫地倒在沙发上,却毫无睡意。她打开笔记本电脑,再次找到那个灵异论坛的页面。“民俗侦探”的留言在她脑海中盘旋。
犹豫再三,她注册了一个新账号,给那个匿名发帖人发了私信:
“我是市立医院的一名医生,最近接诊了一位有类似梦境和雕刻行为的患者。如果你愿意,希望能与你交流更多信息。——林医生”
发送完毕,她靠在沙发上,闭上眼睛。理性告诉她,这种行为很不专业,甚至有些危险。但那个肋骨骨雕的影像和周明痛苦的表情交织在一起,让她无法置之不理。
与此同时,在城市另一端的公寓里,沈哲正盯着屏幕上刚刚弹出的私信提示,心跳加速。
“市立医院...医生...”他喃喃自语,目光不自觉地飘向书桌上那枚骨制指环。
线索,终于开始交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