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为民坐在床头,心里盘算着明天科研小组的组建工作,以及后续模拟实验的安排。
秦淮茹给他端来洗脚水:“洗洗早点睡吧”。
“孩子呢”,他说的自然是小远和琳琳,还有最小的儿子王建国。
“建国去大茂家了,京茹可稀罕他了,你说大茂和京茹都结婚好几年了,他们都没个孩子,也不知道咋回事”。
王为民洗完脚,拿毛巾擦了擦,他自然知道咋回事,心头上却说:“你没让他们两口子去医院检查检查”。
秦淮茹叹了口气:“说了呀,也找了不少偏方,中药汤子京茹也没少喝,可一直怀不上”。
“大茂呢,检查没?”
“这有大茂啥事?他跟娄晓娥可是有一个孩子”。
王为民笑了笑:“这可不一定,生孩子这事,男女双方都有可能有问题,有过孩子也不代表现在没问题,还是得去检查检查才知道,得去医院看看才行”。
秦淮茹皱着眉头,有些犹豫。
“大茂这人,好面儿,我怕跟他提检查的事儿,他不愿意”。
“你也是为他们好,好好跟他说,他会明白的,再说了,现在医学发达,要是真有问题,早检查出来早治疗,说不定很快就能有孩子了”。
秦淮茹点了点头,说:“行,等有空我再跟大茂说说,也劝劝京茹,让他们俩一起去医院”。
王为民起身,活动了一下筋骨:“去协和吧,那儿条件好,医生经验也丰富,能更准确地查出问题。
要是真有啥毛病,在协和也能得到更专业的治疗,你好好跟他们说说,把好处都跟他们讲清楚,让他们别有啥顾虑”。
秦淮茹听了王为民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便说道:“行,我记住了”。
王为民点点头,打了个哈欠:“今天也累了一天了,早点睡吧,明天还得忙别的事儿呢”。
说完,他便躺到床上,拉过被子盖好。
秦淮茹也熄了灯,轻手轻脚地走到床边,躺了下来。
房间里渐渐安静下来,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虫鸣声。
来到厂里,秘书已经事先帮他打扫完了办公室,又沏好茶,把文件给他摆好,王为民坐在办公桌前,开始仔细审阅桌上的文件。
直到中午,才算把厂里的文件审阅完毕。
“建军,建军”,他的秘书苏建军推门而进:“厂长,有事?”
“你去安排一下,把厂里学化学的大学生和教授召集过来,我要组建一个科研小组,专门研究一个新项目,顺便去找找保卫处,让李处长来一下”。
苏建军点头应道:“好的厂长,我这就去办”说,完便匆匆出去安排。
不一会儿,保卫处处长李抗战就来到了王为民的办公室。
“老王,你找我?”
“先坐,等人来了再说”。
没过多久,厂里学化学的大学生和教授陆续来到了办公室。
见人都来齐了:“苏建军同志,在门外守着,别让任何人打扰我们”。
苏建军一听王为民这么严肃,立马挺直了腰杆,认真地点了点头,转身走到门外,站得笔直,警惕地注视着周围。
王为民清了清嗓子,看着眼前这些学化学的专业人才,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同志们,今天把大家召集过来,是有一项重要的科研任务要交给你们,我们准备开展云爆弹的研究工作,这种炸弹你们可能没听说过,它在爆炸时会消耗大量氧气,形成瞬间真空,产生的冲击波和高温能对目标造成巨大破坏,是对付丛林作战、地道和掩体里敌人的利器。
之前咱们鹰酱已经有这种炸弹了,我也是在唐城期间路过一家面粉厂,地震后塌又发生了二次爆炸,我发现面粉厂的二次爆炸和云爆弹的原理有相似之处。
面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遇到火源就会爆炸,这和云爆弹爆炸时消耗氧气、形成真空、产生冲击波和高温的效果有共通点。
所以接下来,我希望大家能组成科研小组,对云爆弹的原理进行深入研究,结合面粉厂二次爆炸的现象,做一些相关的模拟实验,收集数据,看看能不能找到合适的爆炸物配方和引爆方式。大家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没?”
众人听了王为民的话,纷纷眼神坚定,齐声说道:“有信心!”
王为民满意地点点头:“这项研究意义重大,关系到国防力量的提升,大家一定要全力以赴”,看向在座的姜教授:“姜教授,这个任务你负责咋样?”
姜教授推了推眼镜,站起身来,语气坚定地说:“王厂长,我愿意挑起这个担子,我虽然没研究过云爆弹,但有多年的化学研究经验,再加上和大家一起努力,一定能把这个项目做好。
我保证会带领科研小组,按照您的要求,深入研究原理,做好模拟实验,争取早日找到合适的配方和引爆方式”。
王为民笑着点点头,鼓励道:“姜教授,有你牵头我很放心,我们要把云爆弹一定要做到小型化,做成手榴弹和炮弹,这样携带和使用起来会更加方便,在战场上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王为民只提供了一个思路,剩下就让厂里的技术人员去发挥他们的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了。
姜教授迅速组织科研小组,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他们一头扎进实验室,从理论分析到实际操作,每一个环节都严谨对待。
他们离开了办公室,王为民拧了拧眉头,感到有些累。
下午,又跑了一趟一机部和三机部,分别汇报了下接下来的工作。
接下来几天,又在厂里协调了下资源,就又回到了唐城。
来到了发动机厂,厂子很大,这是唐城给他们分的地,足足又4000亩,厂长吴峰见王为民到了:“厂长,你来了”。
王为民笑着回应:“嗯!我来看看,车间建设的怎么样了?”
吴峰带着王为民在厂区里边走边介绍:“车间已经建好了,设备正在安装,很快就能
投入使用。
现在工人们都在加班加点地进行最后的调试工作,争取能尽快开始生产。
咱们这次的发动机项目,采用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和工艺,一旦正式投产,发动机的月产量足足提高了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