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机船表演完了之后,王通并没有马上离开青岛。而是依旧留在青岛,与工匠们一起对现有的机器进行改良。
希望能制造出更好的蒸汽机。
怀了孕的甄宓和大乔让人护送回邺城养胎,再让人将闲着的张魅娘、杜秀娥和邹翠花叫过来。
王通非一人之敌。
身边有五六个妃子伺候,是很正常的事情。
……
由于最近海军没有什么任务,甘宁、周泰、蒋钦、吕蒙四人,也留在造船厂,每天驾着蒸汽机船横冲直撞,进行各种情况下的海试,以及战术演练。
世子王成本就好动,整天跟着甘宁他们跑,与甘宁他们的关系混得极好。
这也是王通的意思。
要巩固世子之位,必须与军方的大将们多建立一些交情。有了军方的支持,就有了底气和威信。
而军方的支持,首推海军。
因为未来的世界在海外,能得到几位海军统帅的支持,王成将来就能很好的掌控海外的势力。
比如说,将来有皇子被分封到欧洲、美洲某地,只要王成掌控了海军,就不用担心那些皇子们会不听命于中原的皇帝。
因此,从长远看,海军的重要性还要胜过陆军。而王通让王成每天跟甘宁他们一同试驾新船,就是想让王成跟他们多联络一下感情。
王成的表现,没有让王通失望。
在甘宁等人的带领下,很快就学会了游泳、学会了驾船、学会了在摇晃的船上打斗,不仅如此,还学会了不少水师作战方面的知识。
除此之外,王通偶尔也会将王成带到蒸汽机制造厂和造船厂,跟他讲一些科技方面的知识。
甚至,有时候为了磨练他,还让他与普通工匠们一起动手劳作,帮工匠们打下手,拧螺丝等等。
一个月下来,王成瘦了很多,也黑了很多。但看起来却比之前更加健壮,眼神也比之前更加坚毅。
……
朝中的政务,有三位宰相和六部尚书们在处理。需要王通亲自裁决的奏折,直接用快马送到青岛便是。
主要是最近也没什么战事。
现在,战争的主动权在王通手上,只存在王通去打别人,不存在别人主动来打王通。
王通也不打算这么快开战。
因为时间是在王通这边。由于王通掌握着很多后世的先进知识和先进理念,其统治的地盘,发展的速度会远超其他原本这个时代的诸侯。
时间越久,王通会越强大。
王通越强大,在以后与诸侯们作战时,就越能以碾压之势将之打败,从而在统一天下的战争中,少打些仗,少死些人,为这个民族多保留一些元气。
除此之外,就是在过去的大半年里,王通同时与孙权、刘备、曹操三个“五保户”作战,动用了大量的军队。那些军队,现在也需要休整。
所以,王通决定先休息一下,多积蓄一些实力。
……
一晃又是一个多月过去,转眼到了春耕春播的季节。
春雨初歇,薄雾如纱。
即墨的田野上变得很是喧嚣,水田映照着天光,明晃晃如一片片碎镜。农人们赤足挽裤,吆喝着沉浑的号子,驱赶着膘壮的黄牛。
犁铧破开黝黑湿润的泥土,翻涌起阵阵新泥的腥香。整个原野都沉浸在一种紧张而充满希望的劳作节奏里。
为了让王成体验生活。
王通也带着王成来到了田地之间。
在农夫们惊慌失措的时候,王通已经抢过一把曲辕犁,一鞭子抽在前面老黄牛的屁股上,口里叫了声“号嗤!”
然后,熟练地犁起地来。
(备注:别问王通为什么会犁地,问这个问题的都是哼哼。)
如图所示:
……
(附录图片:哼哼。)
……
王通本身就是农村子弟,耕田耙地样样都干过,而且,还有那个摸尸系统,这古代的士卒,绝大多数都是农家子弟,会耕种的可不少。
所以,王通会耕地并不奇怪。
王通一边熟练地操持着曲辕犁,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与跟在后面的农夫聊天。
“老丈,这几年过得可还好。”
“很好,很好!”
“粮食可够吃?”
“够吃,够吃!”
“你幸福吗?”
“幸福,幸福!”
“有几个儿子?”
“儿子,儿子!”
……
农夫惊恐莫名,问什么都是回答四个字。
王通只好换一种方式,问道:“粮食收成如何?”
“尚好,尚好!”
“粮食亩产多少?”
“多少,多少!”
“我问你亩产几石?”
“几石,几石!”
王通彻底无语。
此时,农夫的儿子……一个十四岁左右的少年刚好放学回来,看到手足无措的父亲,便走到田埂,对王通行了一礼道:
“小子戴禹,代家父回答大王的问题。”
王通见这人不卑不亢,便对着前面的老牛吆喝了一声“踩一脚”。
前面的老牛闻声,停了下来。
王通扶着犁把手,好奇地打量了这少年一眼,赞许地说道:
“不错啊,读过书的就是不一样。”
“谢大王,小子世代务农,无人识字,也是得大王恩泽,才有机会去学堂读书。大王恩典,小子铭刻于心。”
“不必如此。”
王通笑了笑,又接着说道:“你可知这水稻一亩产多少谷子。”
“若是丰年,可产两石。”
东汉一石只相当于后世的60斤(30公斤),两石,换算成后世的计量单位,也就是120斤(60公斤)。
而在后世,普通水稻亩产达600~800斤,杂交水稻亩产达1200~2500斤左右。
甚至,还有人做到过亩产斤!
而在汉末,却只有亩产60公斤,这也太少了。按这样算,一家六口人如果只有三亩地,都有人要被饿死。
这些情况,王通自然是知道的。
只不过,以前王通的地盘,很少种水稻,而种水稻主要是在荆州、益州、扬州、交州。
所以,王通也就不去管这件事。
但是,现在荆州和扬州都变成了王通自己的地盘了,那这件事就非管不可了。可以说,这次王通留在青岛的目的之一,也正是因为看到这里是种水稻的。
如今,因见这位名叫戴禹的少年不卑不亢,性格沉稳,又孝顺父亲,而且还知道感恩。
便想着送他一场富贵。
于是,便停下来,对戴禹道:
“臭小子,本王教你一个法子,让这水稻的产量,至少增加三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