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全唐诗

A微笑的鱼A

首页 >> 夜读全唐诗 >> 夜读全唐诗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江山美色 调教太平洋 大宋的智慧 贞观憨婿 青鸾乱 帝国霸主 日月风华 乱世枭雄 游戏民国 重生之征战岁月 
夜读全唐诗 A微笑的鱼A - 夜读全唐诗全文阅读 - 夜读全唐诗txt下载 - 夜读全唐诗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00章 李世民《两仪殿赋柏梁体》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太宗李世民诗之九十九

柏梁雅韵颂盛景:《两仪殿赋柏梁体》赏析

两仪殿赋柏梁体《两京记》:贞观五年,太宗破突厥,宴突利可汗于两仪殿,赋七言诗柏梁体。

绝域降附天下平——李世民,八表无事悦圣情——淮安王。云披雾敛天地明——长孙无忌,登封日观禅云亭——房玄龄,太常具礼方告成——萧瑀。

在历史与文学交织的灿烂星河中,唐太宗李世民的《两仪殿赋柏梁体》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贞观五年(631年),大唐在对外征战中取得辉煌胜利,成功破突厥。在这荣耀时刻,李世民于两仪殿宴请突利可汗,君臣齐聚一堂,共赋此诗。这首七言诗以独特的“柏梁体”呈现,不仅是文学创作的佳话,更是那个盛世的生动注脚,展现了唐朝的强盛国力、文化自信以及君臣一心的和谐氛围。

逐联细品,诗韵悠扬

首联:远域归降,天下初定

“绝域降附天下平,——李世民”,诗的开篇,唐太宗李世民以豪迈之笔,点明了诗歌的核心主题——国家的安定与统一。“绝域”一词,指代遥远的异域,那些地处边陲、远离中原的地区。而“降附”二字,生动地描绘出远方外族纷纷归顺大唐的景象,彰显出唐朝强大的国力和对外族的强大威慑力。唐朝,在李世民的英明领导下,凭借卓越的军事策略和包容的民族政策,使得四方来朝,万邦归服。此句不仅是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如实描绘,更饱含着李世民对国家太平的自豪之情。这种自豪,源自他多年来的励精图治,源自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责任与担当。站在历史的高度,我们仿佛能看到大唐疆土在不断拓展,边界线上,外族使者带着敬意和诚意,纷纷前来归附,天下呈现出一片太平祥和的景象。

次联:八方无事,圣情欢悦

“八表无事悦圣情,——淮安王”,淮安王紧随其后,进一步强化了国家安宁的主题。“八表”,即天下四方,这个词汇形象地勾勒出唐朝辽阔的疆域。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整个大唐版图之内,一片安宁祥和,没有战乱纷争,没有忧患困扰。“无事”二字,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无尽的深意,它是国家治理卓有成效的有力证明,是百姓安居乐业的生动写照。而“悦圣情”则直白地表达出君主内心的愉悦。李世民作为一国之君,心系天下苍生,国家的安定、百姓的幸福,是他最大的心愿。如今,这一美好愿景得以实现,他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一句不仅反映出国家的繁荣昌盛,更展现出君臣一心、天下太平的盛世气象。在那个时代,君臣共同努力,为国家的繁荣而奋斗,这种和谐的君臣关系,正是大唐盛世的重要基石。

三联:云雾消散,天地清明

“云披雾敛天地明,——长孙无忌”,长孙无忌以细腻的笔触,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象征了国家的清明与繁荣。在诗中,“云披雾敛”描绘出一幅云雾渐渐散去的画面。云雾,在古代文学中常常象征着黑暗、混乱与未知,而云雾的消散,则寓意着黑暗的消除,混乱的终结。随着云雾的退去,“天地明”的景象豁然呈现,阳光洒遍大地,一切都变得清晰明亮。这不仅是自然景象的转变,更是国家命运的隐喻。它象征着唐朝在李世民的治理下,成功消除了内忧外患,国家走向繁荣昌盛,君主的英明领导如同一束光芒,照亮了大唐的每一个角落。这种对国家命运的美好期许,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得以生动展现,让读者在欣赏诗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坚定信心。

四联:泰山封禅,文治武功

“登封日观禅云亭,——房玄龄”,房玄龄以“登封日观”这一宏大场景,展现了唐朝的礼仪与文化成就。泰山,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封禅泰山是古代帝王向天地宣告自己统治合法性和功绩的重要仪式。“登封”即登上泰山举行封禅大典,这一行为不仅体现了唐朝对传统礼仪的尊崇,更展示了唐朝的强大国力和辉煌成就。“日观”是泰山的着名景点,在这里举行封禅仪式,更增添了仪式的庄严与神圣。而“禅云亭”则象征着对天地的敬畏与对国家的祈福。唐朝在李世民的统治下,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辉煌成就,在文化和礼仪方面也达到了新的高度。通过这一句诗,我们仿佛能看到唐朝君臣在泰山之巅,举行盛大封禅仪式的壮观场面,感受到唐朝的文治武功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五联:礼仪完备,大功告成

“太常具礼方告成,——萧瑀”,萧瑀的这句诗,总结了国家礼仪的完备与成功。“太常”是古代掌管礼仪的机构,“具礼”指准备好各种礼仪程序。在唐朝,礼仪制度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国家的秩序和规范。萧瑀通过“太常具礼”的描写,展现了唐朝礼仪制度的完善和严谨。每一个仪式、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精心策划和准备,确保万无一失。而“方告成”则宣告了国家大礼的圆满完成,象征着国家的繁荣与昌盛。这不仅是对唐朝礼仪制度的赞美,更是对国家治理成果的肯定。唐朝以礼仪之邦着称,通过完善的礼仪制度,彰显了国家的威严和文化底蕴。

整体剖析,意蕴无穷

主题思想:盛世礼赞,君臣同心

通观全诗,《两仪殿赋柏梁体》紧紧围绕国家的安定与繁荣展开,通过君臣合作的独特形式,生动展现了唐朝的强盛与文化自信。诗歌开篇以“绝域降附天下平”点明主题,随后各联从不同角度对国家的太平盛世进行了细致描绘。诗中既有对国家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赞美,也有对君主英明领导、君臣一心共治天下理念的歌颂。这种对盛世的礼赞,不仅仅是对当时政治局势的简单描述,更是对唐朝未来发展的美好期许。在那个时代,君臣共同努力,为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而奋斗,这种团结一心的精神,正是大唐盛世得以延续的重要保障。

艺术特色:创新形式,象征表意

这首诗在艺术特色上独树一帜。采用“柏梁体”形式,每句独立成韵,由不同的人分别续写,这种创作方式在唐代文学中具有创新性,体现了唐代文学的开放与包容,以及君臣之间的文学交流与合作精神。诗中巧妙运用自然景象与礼仪制度的描写来象征国家的昌盛与君主的英明。“云披雾敛天地明”以自然景象的变化象征国家从混乱走向清明;“登封日观禅云亭”“太常具礼方告成”则通过对礼仪活动的描写,展现了唐朝的文化成就和国家的繁荣昌盛。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意境更加深远,让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能更深刻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主题。

诗人情感:自豪期许,和谐团结

通过君臣的共同创作,这首诗充分表达了对国家太平的自豪与对未来的期待。李世民开篇的豪迈之语,展现了他作为帝王对国家成就的骄傲;其他臣子的续写,也饱含着对国家繁荣的赞美和对君主的敬意。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唐朝君臣之间的和谐与团结。在两仪殿的这场文学盛会中,君臣们围绕国家的主题,各抒己见,共同创作,展现出一种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的良好氛围。这种和谐的君臣关系,不仅是文学创作的基础,更是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支撑。

《两仪殿赋柏梁体》无疑是唐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是唐代君臣文学交流的典范,更是对贞观之治盛世景象的生动写照。让我们在这首诗的引领下,走进那个辉煌的时代,感受唐朝的强大与繁荣,体会君臣之间的和谐与团结,领悟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最后一页 逆青春 福艳之都市后宫 白色年华 花都太子 莽荒纪 大奉打更人 完美世界 田野花香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剑徒之路 超级电力强国 艳福不浅 权力巅峰 第九特区 永不解密 快穿攻略之赚钱养反派 鬼不语 无穷重阻 他的小祖宗甜又野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名门艳旅 我要当明君之大隋杨广 血火河山 重生南非当警察 皇叔威武:霸宠小娇妃 魔妃快投降 大明:朕杀敌成神 三国:狱中讲课,我教曹操当奸雄 明末永昌 红楼之薛霸王 大清宫里的小人物 无敌天下内 北宋诡事录 大秦:开局三千精甲复国称帝 穿越三国,从七擒孟获开始 三国:我靠系统漏洞艰难求生 女皇的男闺蜜 乱世军阀:帝国创造者 捡个女帝当老婆 
最近更新赶你去封地,你竟带着北凉王造反 三国开局觉醒无双神力我乱世杀神 穿越红楼,开启与美人的羁绊 寒门人杰 我的外卖通万朝 特种女兵王回到大唐做女帝 开局十颗中子弹,抢夺联合舰队 身为镇北王,我为女帝稳江山 谋定天下:从一首诗震惊长安开始 仓库通明末,我在明末当知县 穿越大唐重整山河 异界风云之君临天下 我,贾蓉,不做绿帽王 权征 刚激活军火库,皇帝派人抄我家? 明末人民 三国:我谋士mvp,刘备躺赢狗 花荣打造忠义新梁山 楚汉,开局收编刘邦带韩信搞事情 我家床底通大明 
夜读全唐诗 A微笑的鱼A - 夜读全唐诗txt下载 - 夜读全唐诗最新章节 - 夜读全唐诗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