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门曹洪暂退,北门徐晃得信,亦率军退回曹营,暂且不表。
且说陈式派遣快马飞报散关,张飞于关内接住,得了军情,遂又派人护着快马去往汉中。
此一去,自散关至南郑三百余里,数十骑士换马不换人,星夜赶路,终于在翌日辰时入了城中,面见刘备。
“什么?荆州有失?速请军师来大殿议事。”
刘备甫一闻报,当即请诸葛亮来问计。
少顷,孔明飘然而至,微微俯身见礼。
刘备手持绢书,将快马所报信息相告。
诸葛亮闻言,并不慌张,先是在殿内踱步一番,继而羽扇轻点,问快马曰:
“消息确凿?”
快马半跪于地,忽然想起陈校尉亲手交给他的铭刻,急从怀中取出,双手奉上,请罪道:
“若非军师提起,小人险些误了大事!死罪也!
有陈式将军上呈明证在此,请军师一观。”
诸葛亮上前两步,接过锦囊,拆开来看。
只见几块薄木板上刻着“军器令江陵工坊丙巳二队李”字样。
一旁刘备见状,若有所思。
久在江陵治理荆州的诸葛亮自然知道这是什么意思。
军器令是赵林昔日献上曲辕犁之后,便主持设立的新衙门,专司军器制造。
此衙门有明文规定,凡新造器械,皆铭刻制造者信息,以为质量监督。
当初还是赵林与诸葛亮商议之后,定下的法令。
军器令江陵工坊,是在西川设立分局之后,追根溯源之用。
丙巳二队,是指军器令左丞麾下,丙字工坊,巳营,第二队制造。
李字,便是二队的队长。
诸葛亮稍一回忆,便记起此李姓队长原是山中流民,善木工,与赵林麾下那大胡子李焕有亲。
正思索间,刘备开口问道:“军师,此物果真是军器令所造军械?”
诸葛亮皱了皱眉,轻声道:“是。”
刘备见诸葛亮面色有异,顿时心中一紧,忙问道:“荆州果真有失?”
诸葛亮摇了摇头,先是吩咐快马下去休息,才对刘备轻声道:
“大王,可曾记得年初之时,柏轩打发糜芳、马谡、傅士仁去西川?”
刘备不明其意,但也记得当初赵林送来的书信,于是点了点头。
诸葛亮负手而立,摇头叹曰:“当时只道此三人与柏轩有嫌隙,如今看来...”
刘备也曾任一方县尉,如何能不知贪腐之事?
遂语气一凌,言道:“倒卖军器?”
诸葛亮看了一眼刘备,行至案后坐下。
“糜氏乃大王外戚,柏轩虽性格跳脱,然于大事并不轻佻,想来是思及疏不间亲,这才打发三人入川,请大王酌情发落。”
刘备回想昔日赵林书信,隐约记起信中曾有一句隐晦之言。
“荆州多暗流,外戚当慎之...”
旋即勃然大怒,落掌拍案,厉声道:“竖子敢尔!竟以军器资国贼,若属实,孤必诛之!”
诸葛亮羽扇轻摇,缓声道:“大王息怒。此事尚有疑窦。
江陵工坊军械,皆有封记,出库需经三重勘验。
糜芳虽掌有职权,然欲私售十数架投石车,并井阑、冲车等军械,绝非一人之力可为。
且曹军所得,多是旧日改良器械,并非工坊最新制式,恐是早年流失之物。”
刘备气息稍平,沉吟道:“军师之意,莫非此间尚有人暗中勾结?”
“然也。”
诸葛亮随手将羽扇置于案上,摆弄起茶具,言道:“铭刻上写就李姓队长,此人乃李焕亲眷,久随柏轩,忠诚无虞,断不能私售军械,且曹军得了器械,却不曾消去铭刻,必有缘故。”
刘备闻言,疑道:“反间计?”
诸葛亮叹息一声,反问刘备道:“大王以为糜芳如何?”
刘备脸色又阴沉不少,从牙缝里蹦出几个字来。
“柏轩素有识人之能...”
“前日二将军来信,已有退兵之意。荆州必无所失,反有多得。
目下我军北进,已取雍州半数,看似锐意进取,实则暗藏诡谲,大王不可不慎。”
刘备听出诸葛亮话中有话,沉吟半晌,不答。
诸葛亮见状,将烹茶推至刘备身前,若有所指道:
“夫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大王欲申大义,匡扶汉室,若纵容外戚...”
刘备闻言,神色略显动摇,却仍不言语。
诸葛亮见状,起身下阶,朝着殿外走去。
“大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亮言尽于此,告退。”
刘备闻言,如遭雷击。
欲起身请诸葛亮留步,又颓然坐下。
“子方随我一十八载...备...安忍加害...唉...”
......
荆州,樊城,汉水江畔。
赵林紧随关羽下得船来,立于渡口一侧,看着百姓面带忐忑之色,下船登岸。
“父亲,赵主簿已安排妥当,百姓可分批前往襄阳安居...”
先行一步的关平纵马赶来,汇报着樊城的安排。
关羽听罢,手捋长髯,微微颔首。
“曹仁、夏侯惇如何?”
关平道:“依父亲之意,分置于县衙,尚不知彼此。”
正说话间,王甫下船登岸,报曰:“君侯,百姓、辎重皆已下船,末将请去江陵,搬请粮草...”
话音未落,赵林打断道:“此事不急,且容我与王司马同回江陵,自有调派。”
言罢,又对关羽抱拳道:“二伯,江东虎视眈眈,侄儿欲回江陵以防不测,请坦之兄与我同往,相助一臂之力。”
与此同时,长江之上,正有一队商船,逆流而上,已近江陵城外,不足百里。
货船居中,甲板上立有三人,各穿素衣白袍。
“大都督,前方十里便是江陵关卡,两岸皆有烽火台,驻兵数十人...”
吕蒙负手而立,抬头仰望着随风飘摇的商队旗号,不知在思忖什么。
“夜间起雾,不能远视,南岸烽火台形同虚设,末将请命,亲提精锐敢死之士突袭北岸,若走脱一人,愿提头来见!”
霸王自刎不过江,除却周郎谁可依?
东吴再无英雄迹,不怪后人多叹惜。
吕蒙,你就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