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
朝阳调查局。
物证鉴定室内!
马主任听了沈庭的问题,立刻道:
“准确度方面,沈组长你倒是不用担心。
社会上的材料鉴定机构,很多是和大学的国家级实验室合作的。
如果机构本身鉴定不出来,他们会摇人帮忙鉴定。
直到鉴定出明显的材料组成为止。
如果实在是没见过的特殊材料,甚至可以组成课题组,专门研究。
只不过,这一来一去,所需要的时间,就比较久了。
有的时候,可能需要两三周,甚至更长的时间。
就算没有意外的话,一般也需要排队。
至少也要一周,才能出鉴定结果。”
最少都要一周啊?
那肯定不行。
系统给的破案时限,只有五天。
而且金属颗粒出了鉴定结果,还不一定能直接锁定凶手。
“还是我自己来,更方便一点。”
想着,沈庭看向破案系统技巧栏里的“刑侦金属学”。
随着现代化进程,金属在人类社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
做饭的器具,日常生活里,使用的大量电器,都涉及到金属。
房屋建造、装修,也用到了大量金属。
出行所需要的轿车、公交、地铁、飞机等等,也都涉及到金属。
这些金属制品,由于磨损、碰撞等原因,会产生大量可见或不可见的金属微粒。
这些微粒,会附着在每个人的体表或衣服上。
甚至会进入人体内部。
可以说,每个人都是一个行走的金属微粒库。
也因此!
金属微粒在刑案中,越来越常见。
相对应的,结合冶金学、材料学的相关知识,形成了刑侦金属学。
顾名思义!
这门学科,专门研究涉案金属。
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对各类金属进行检验、分析,并对来源进行解释。
在如今的刑案调查中,金属微粒作为证据,已经不罕见。
比如,几年前,某精密仪器厂,大量高端仪器失窃。
找到的嫌疑人声称,他根本没去过涉案仪器厂。
但技术人员利用刑侦金属学,从嫌犯的鞋子表面,鉴定出了非常罕见的金属微粒组合——
其中含有比例特殊的锑、钡和铝。
而鉴定人员在失窃仪器车间取样发现,车间地面上的灰尘里,特定金属微粒的比例,和在受害者鞋子上,鉴定出的微粒比例,完全一致。
嫌犯的狡辩,不攻自破。
沈庭看着刑侦金属学的介绍,没有过多犹豫:
“兑换刑侦金属学!”
【恭喜宿主,消耗13个技能点,成功兑换刑侦金属学。
特别提示:技能点剩余14个,请酌情谨慎使用。】
伴随提示音落下,大量和金属相关的知识,涌入沈庭的脑海。
其实!
沈庭之前兑换的微量物证,也包含了金属学的一些知识。
不过,微量物证包含的范围太广。
纤维、油污、粉末等等,都在微量物证的研究范围内。
研究的广度有了,深度自然就差了一点。
沈庭大致对比了一下,有关金属鉴定的相关知识,还是刑侦金属学,更加系统。
不但包含了金属学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
还包括如何将这些成果,应用在刑侦调查中。
有了之前微量物证的经验,沈庭吸收刑侦金属学后,很快就知道如何应用。
稍微一沉吟,就有了对油污中,金属微粒进行鉴定的方法。
沈庭直接看向马主任:
“找人花费的时间太长,还是我自己来吧!”
马主任一听,脸上的期待,很快就变成了激动:
“好啊好啊!
我马上让实验员,准备金属微粒。
沈组长你换一下衣服,马上就可以鉴定了。”
“没问题!”
沈庭很快换好衣服,等再来到物证鉴定室时,里面的实验员,明显多了很多。
马主任迎了上来,笑道:
“我把鉴定室的年轻实验员,还有实习生,全都叫来了。
让他们都来学习学习。”
沈庭咧了咧嘴:
“这个,不至于吧!”
“至于,当然至于。”
马主任笑道:
“我们物证鉴定人员,想要提高,最好的方式,就是观摩大师的鉴定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能很好的发现自己的不足。
还能学习大师的鉴定习惯,和独特的鉴定手法。
但这样的机会,可不常见。
那些最厉害的鉴定大师,谁理你啊!
别说观摩他们的鉴定过程了,连见一面都难。
尤其是金属鉴定这种,特殊材料的鉴定过程,我们想学都没处学。
这次观摩你鉴定,这些小家伙里,说不定有人能得到启发。
案件鉴定室,或许能多出个鉴定科目呢!”
“那……你们随便吧!”
沈庭倒是无所谓,在一众实验员好奇的目光下,来到实验桌旁,立刻开始操作。
鉴定任何物证,第一步基本都是宏观检验。
金属微粒也是一样。
需要使用肉眼、放大镜、立体显微镜,确认金属微粒的形状、颜色、尺寸、加工痕迹等等。
这一步比较简单。
之前鉴定员发现这些金属微粒的时候,其实已经做过了。
沈庭确认没有问题,直接进行第二步——
金相分析!
这是金属鉴定,最核心的内容。
金属内部微观结构,通常称为金相组织。
不同的元素组成,不同的热处理和加工工艺,会形成不同的金相组织。
可以说,金相组织相当于金属的指纹。
金相分析的步骤,就复杂多了。
先是获取微小样本,然后将样本,用树脂固定。
接着,打磨抛光,将样本表面,打磨成尽可能光滑的镜面。
之后,用特定的化学试剂,腐蚀金属颗粒表面。
让金属的晶界、相等微观组织,显露出来。
最后,自然是观察。
使用专门的金相显微镜,或者扫描电镜,对处理后的样本,进行观察、拍照。
整个过程,看起来似乎还挺容易的。
沈庭周围的鉴定员,几乎全都一看就懂。
稍微练习几次,让他们自己上手操作,也可以轻松做到。
而最困难的点,其实正是最后一步,“观察”!
这一步,不需要或复杂或精确的操作。
需要的是,海量的金属知识。
因为通过观察金相,需要溯源金属经历过哪些工艺。
是否经历过淬火?
是否经历过回火?
还有铸造、锻造?
有没有做过渗碳?或者渗氮?
表面有没有做过电镀?热浸镀?或者气相沉积?
这些细节,就需要强大的眼力了。
而眼力,是从金属知识里得来的。
也因此!
之前看沈庭处理样本,还感觉轻松的鉴定员们。
此刻看着沈庭长时间观察后,在鉴定本上写下铜合金基底、喷镀工艺等专业文字,都露出懵逼表情。
如果对金属样本进行处理,他们能够轻松学会。
可如何观察样本,得出精确金相组织的精确结论。
这就不是他们想学就能学会的了。
沈庭花了一点时间,这才完成第二步,金相分析。
接着进行第三步,成分分析。
这一步,通常会使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对金属微粒进行元素定性和定量分析。
以此确定,具体的化学元素组成和含量。
第四步和第五步,分别是断口分析和机械性能测试。
主要用来确定,金属断面形态。
以及通过确定硬度、强度等性能,辅助判断金属的种类和状态。
这两步,并不是所有的金属,都需要进行。
沈庭快速略过。
他接着又挑选了多个金属微粒,重复鉴定。
这也是常规流程。
只鉴定一个微粒,得出的结论,是没有说服力的。
而随着鉴定过的微粒数量增多,沈庭的脸上,也出现了一丝意外。
从清晨,一直鉴定到日上三竿,然后太阳西垂。
差不多下午三点的时候,沈庭在鉴定报告上写写画画,并在最后签名。
将报告一归拢,沈庭看向旁边的马主任:
“有结果了。”
“这么快吗?
什么结果?
对案件调查有帮助吗?”
马主任连忙道。
周围的其他鉴定员,也都好奇的看向沈庭。
从观察金相组织开始,他们基本就只能看懂,沈庭是如何操作仪器的。
他在观察什么,通过那些特征得出的结论,大家就完全不知道了。
沈庭看了眼鉴定室外,同样望眼欲穿的关关度和郑远桥,笑道:
“出去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