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年纪轻轻,却有如此城府和狠辣手段,连始毕可汗都不是他的对手,当真是个可怕人物。”
“这样的人根本不是我们能招惹的,今后咱们只能乖乖臣服,绝不能有任何异心。”
“倭国的下场想来你们也听说了,一旦犯了这位陛下的忌讳,恐怕连整个族群都得被抹除。”韦伯堰苦笑着说道。
他的室韦部族,往日也算山高皇帝远。以前虽对大隋心存畏惧,却没真正放在心上。
毕竟大隋再强,也不可能翻山越岭来对付偏居一隅的他们。
直到见了倭国的结局之后,他才知道自己先前有多草率。
倭国远在海外,就因为得罪了大隋皇帝,大隋硬是漂洋过海将其覆灭,这份报复心实在恐怖。
大隋能灭倭国,自然也能灭室韦,所以这次他不敢有丝毫怠慢,亲自赶来表忠心。
“嘶.......”
此言一出,突地稽的眼神瞬间变得微妙,下意识捂住了自己的裆部,他可不想成为“无稽”之人。
有些伤一旦落下,就再也无法挽回。
“……”完颜玉真张了张嘴,最终却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点头。对他而言,似乎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
相比其他两人,自己的处境明显低人一等。想到这里,他眼中多了一丝不甘,难道自己就要这样做个低人一等的废物?
不对!
他突然反应过来,大隋收服契丹后,并未将其彻底覆灭,说明契丹还有存在的价值。
没错,大隋皇帝应该是需要一把“刀”,替他处理那些棘手之事。
就像大隋收拾倭国残局时,那个叫林邑的国家,不就成了杨倓的刀吗?或许这就是自己的机会。
只要把自己磨得足够锋利,就能成为陛下最倚重的那把刀。
看着三人离去的背影,樊子盖对杨倓说道:“陛下,这三人虽表面臣服,但恐怕并非真心,只是畏惧我大隋的实力。
想要将他们彻底化为己用,日后还需多调教一番,否则难免生出事端。”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个道理他比谁都清楚。
先前大隋威压天下时,周边部族个个阿谀奉承;可大隋一旦没落,落井下石最狠的也是这些人。
与他们谈忠诚,无异于与虎谋皮,最终只会自讨苦吃。
杨倓闻言冷笑一声,淡淡道:“朕不需要他们真心归顺,只需要他们听话。只要大隋的实力足够强大,只要朕的刀足够锋利,他们就不敢有半分异心。
等荡平高句丽,这片土地上再无人敢违抗大隋的意志。到时候,就算是突厥始毕可汗站在朕面前,也得夹着尾巴做人!”
在他看来,忠诚与否终究取决于实力。
有了绝对实力作为震慑,这些人的忠诚就足够可靠。至少在他们没有背叛的资本前,会比许多自己人更好用。
而有了这三股势力相助,他在高句丽的布局就能有更大发挥空间,这无疑是件好事。
做狗,就得有做狗的觉悟,替主人咬人,才是自己的价值所在。
“高元,此刻你该如何应对呢?”杨倓目光望向远方,那里烽火连天,他仿佛已看到高句丽的末日,劫难已然降临。
.........
高句丽都城,王宫议事殿内,气氛压抑得能拧出水来。
“十五万大军加上后续支援,将近二十万兵力去打新罗,竟被隋军三万偏师击溃!乙支文德,这就是你给我的交代?”
高元将密报狠狠摔在乙支文德脸上,脸色黑如锅底,怒吼声震得殿内梁柱微微发颤。
他实在无法接受这个现实,十几万兵力的折损更是让他心痛欲裂,几乎无法自持。
乙支文德颓废地站在一旁,往日的意气风发早已荡然无存。
此刻他浑身甲胄破碎,脸上还带着未愈的箭伤,显然是拼了命才从战场上逃回来的。
神话已然破灭,仿佛成了笑话。
面对国王的问责,他声音嘶哑道:“陛下恕罪!隋军虽人数不多,却有十几万倭国余孽相助,我们……我们被大隋骗了!”
“十几万倭国余孽?”听到这话,高元与殿内群臣皆是一愣,满脸错愕。
倭国不是早被大隋灭了吗?怎么会突然冒出这么多余孽,这规模几乎堪比一个完整的部族了。
乙支文德苦笑道:“陛下,对方打着倭国余孽的旗号,直接对我军发起突袭,领军的是隋将裴元庆与徐世绩!
他们趁我军全力攻城之际,从后方突然杀出,我军猝不及防,瞬间被打得节节败退。
最后又遭到隋军与新罗军的前后夹击,实在无力回天,才不得不突围撤军啊。”
“杨倓!原来是他!”听到这个名字,高元瞬间暴起,额头青筋突突直跳。
难怪大隋只派三万兵力支援新罗,原来是早埋好了伏兵,就等着高句丽往里钻!这混账东西好阴险啊。
自己可是他的老丈人,他竟如此算计高句丽,简直毫无情义。
早知道他这般不择手段,当初就不该把公主嫁过去,如今真是赔了公主又折兵。
“陛下,此次新罗未拿下,反而折损了将近十五万主力,大隋恐怕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边上的老臣渊太祚上前一步,神色凝重地说道。
这一战,除了十五万主力,连临时征召的兵力也算上,高句丽总共伤亡近二十万人,元气大伤。
群臣顿时一片哗然,脸上都露出了担忧之色。
渊太祚的话不无道理,让高句丽遭受如此重创,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大隋绝不会毫无动作。
众人不难猜到,大隋针对高句丽的新布局,恐怕已在酝酿之中。
眼下唯一的好消息,便是大隋仍在与突厥死磕。若能抓住这个间隙,高句丽或许还有扭转局势的可能。
“陛下,我们必须趁着大隋与突厥胶着的时机,尽快挽回局面,否则大隋的第四次东征,恐怕随时会到来。”高右太深吸一口气,满脸凝重地进言。
“第四次东征!”听到这五个字,群臣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这是他们最不愿见到的局面。
前几次抵御隋军东征,虽说最终都赢了,可高句丽付出的代价同样惨重,没人想再经历一次那样的苦战。
“第四次东征吗?”高元眉头紧锁,手掌死死按在座椅扶手上,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从一开始的智珠在握,到如今,他隐隐感觉到局势已脱离掌控,正朝着自己最不愿看到的方向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