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的武士彟,还不清楚自己今日所做出的决定,到底会对他产生多大的影响,也全然不知道他的两个女儿,以后究竟会如何?
他只是自己觉得,即便真与杨玉珍和离了,他也会是一位好父亲。
可两日后的清晨,他就渐渐发现此事对他的影响了。
为何这么说?
因为,两日后的清晨,就在武士彟乘坐马车抵达皇宫门口,正准备参加小朝会时,忽然,他的不远处,一名看上去也就二十岁出头的小厮却匆忙跑了过来,对着他道:“武大人,我家老爷有请。”
“你家老爷是?”
武士彟迟疑的打量这位小厮,那小厮立刻笑着解释:“就是永安郡公,中枢令杨师道杨大人。”
“杨大人?”
瞬间,武士彟脸色一变,还想再说些什么呢,那名小厮却已经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对着他恭敬道:“武大人,请吧。”
“哎,行吧,那我就随你去见见。”
武士彟没辙,只能叹息一声,跟着那小厮一起朝皇宫外面的一处角落走去。
刚到角落,当他发现杨师道正神色冰冷的盯着他,在对方的身边,还站着杨达的几个儿子时,武士彟顿时就有些发怵了,但来都来了,他也只能对着众人拱手笑问:“武士彟见过各位大人,不知各位叫武某来,是有什么事吗?”
“呵呵,有什么事你不清楚吗?”
杨达的几个儿子刚想说话,杨师道却已经抢先冷笑,话音刚落,他就铿的一下抽出身上的横刀,架在了武士彟的脖子上,声音冰冷道:“武士彟,你好样的啊。”
“亏我父亲那般看重你,把你当做我们观王一脉的自己人对待,你居然敢在我父亲祭日期间,出入青楼那种污秽之地,我看你是活的不耐烦了吧?”
杨师道可不是杨达那几个儿子,一个个的都是文官。
这家伙,身为观王杨雄的幼子,虽然没有他大哥杨恭仁那般从小就跟着观王一起南征北战履历丰富,但却也是参加了最近这几年,大隋朝廷大大小小的战事的。
此时被他拿刀架在脖子上,武士彟顿时就害怕了,随后立刻对着杨师道他们解释:“不,几位大人误会了,下官这样做,也是有苦衷的,下官......”
武士彟还想把自己想要儿子,但是杨玉珍却生不出儿子的事,好好对杨师道他们说一下呢,但杨师道却陡然大喝:“闭嘴,如你这种忘恩负义之辈,本官与你多说一句话,都是对本官的羞辱。”
“哥几个,一起上,揍他。”
杨师道话音刚落,就嘭的一下刀背抽在了武士彟的肩膀上,抽的武士彟也瞬间就啊的一声惨叫,倒在地上想再爬起来了。
只可惜杨师道都已经发话了,杨达的那几个儿子,又怎么可能会让他爬起来?
故此,仅仅只瞬间,那些人就一拥而上,嘭嘭嘭的对着武士彟就是一通拳打脚踢。
直到一会,武士彟都被打的缩在地上只剩下哀嚎了,他的脸上也青一块紫一块,嘴角还有不少鲜血的时候,杨师道才淡淡道:“行了,这家伙怎么说也是朝廷命官,真把他打死了,咱们也没法向陛下交代。”
“今日就先这样,以后咱们桥归桥,路归路,谁也不认识谁。”
“我们走。”
杨师道说完这话,就率先离开了。
“这次算你走运,敢在我们伯父祭日期间去青楼那种地方,回头别栽在我们手上,不然让你好看。”
杨达的几个儿子也跟着冷哼一声,没多久就与杨师道一起走了。
等他们都走了,武士彟这才叹息一声,挣扎着站了起来,慢慢朝着宫门口走去了。
“武大人,您这是怎么了?”
到了宫门口,负责值守宫门的禁军顿时好奇询问。
当然了,他们也就是这样一问而已,至于怎么回事,他们虽然不清楚,但刚才杨师道率领杨达的几个儿子揍这家伙的事,他们却也看见了。
故此这会,他们其实就是那么一问罢了。
“没事,刚才走路不小心摔了一脚。”
武士彟摇头,说了这么一句就一瘸一拐的朝着乾阳殿走去了。
到了乾阳殿,发现房玄龄,长孙无忌那些朝中重臣都在盯着他,有些人更是对他指指点点的,偶尔还能听见什么和离之类的话,武士彟就更郁闷了。
但事情都已经做了,现在后悔也没用了,他也只能装作没听见,默默站在殿内,等着皇帝上朝。
就这样等了一会,大隋皇帝杨安才带着一些宫女,太监走了过来。
“臣等参见陛下。”
看见杨安来了,众人立刻跟着行礼。
“嗯,都免礼吧。”
杨安嗯了一声,示意众人免礼以后,很快便目光落在了武士彟身上,眉头皱了皱,转而对其问:“武卿,你这是咋了?被人给揍了?”
“没,没有,臣只是不小心走路摔倒了。”
武士彟可不敢说他是被杨师道揍了,无论皇帝知不知道他在观王祭日期间所做的那些事,他也不敢得罪观王的幼子,当朝中书令。
“哦这样啊,那你以后小心点,你瞅你这摔的,就跟被人揍了一样。”
杨安哦了一声,只是说了这么一句,就懒得再管此事了。
“这。”
但朝中的所有臣子,包括武士彟本人,却都脸色变了。
朝中那些臣子倒是还能好些,无非就是觉得武士彟可能失去了圣眷,武士彟自己就不一样了,心里立刻就在猜测着,莫非皇帝也已经知道了自己在观王祭日期间,出入青楼的事?
不然就冲自己伤成这样,皇帝就算是出于人道关怀,也会让太医为他瞧瞧吧?
但现在,这就没下文了?
可如果真是杨安所想的那样,皇帝确实得知了他干的那些事的话,皇帝应该会大怒,进而惩罚他才对。
如今为什么没有呢?这让武士彟想不明白。
不过无论明白与否,他都知道,从今日起,自己在这朝堂之上,可能就不好过了,甚至一想到这,武士彟的心情就有些郁闷了。
对于他的神色,杨安其实一直都看在眼里,但他却也没多说什么,只是仔细打量了一会,很快的,杨安就对着众人说:“好了好了,那些闲事咱就不说了。”
“今日朝会朕要说的事情比较多,是你们先说呢,还是朕先说?”
“启奏陛下,臣于大业十年奉太上皇旨意编纂新农书,经过七年的游历走访,田间考察,臣总算不负圣恩,为咱们大隋编纂了一本涵盖土豆,红薯,玉米,辣椒,以及古往今来咱们中原所固有农作物的种植典籍,恳请陛下御览赐名。”
杨安的这话一出,早就得到了内阁通知的前任农事司主事薛忠,立刻就走了出来,对着杨安恭敬说道。
“哦?薛卿的农书已经编纂出来了吗?快点呈上来让朕看看。”
杨安装作刚知道此事一样,对着薛忠笑道,薛忠领命,立刻就让人把那本农书呈给了杨安。
杨安也在仔细看过以后,这才对着薛忠沉吟道:“不错,薛卿的这本农书通俗易懂,比之齐民要术还要丰富太多,堪称农事第一书。”
“既然如此,此书就叫《民天宝册》,取民以食为天之意,不知众位爱卿以为如何?”
“臣等以为,民天宝册不错。”
被杨安这样一问,内阁首辅大臣长孙无忌第一个笑着回复。
“我们也觉得不错。”
其他的臣子也跟着附和,杨安这才点了点头,对着众人说:“好,既然大家都觉得不错,那就叫《民天宝册》”
“传旨农事司,即日起,将此书大量刊印,传至天下。”
“另外,前任农事司主事薛忠,虽位卑却有大义,为了能让我们大隋的农业发展的更好,七年如一日的行走于田野地头,最终着成《民天宝册》,此功堪比开疆扩土,故而加封薛忠为紫金光禄大夫,赐爵惠国公。”
杨安的话音刚落,薛忠立刻便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对着杨安大声道:“臣薛忠,谢陛下隆恩。”
“嗯,薛卿免礼,薛卿能为我们大隋的农事着想,舍弃自己的家人子女,游走于我们大隋的各个田野之间,要说感谢,也该是朕代天下百姓感谢你。”
杨安笑笑,薛忠顿时便再次道:“臣不敢,臣也只是尽了一些作为臣子的微薄之力而已。”
“好了好了,薛卿的拳拳报国之心,朕明白,薛卿就先退下吧。”
杨安摆手一笑,等薛忠退下以后,他才对着众人再次问:“还有事吗?有就接着奏。”
“陛下,臣有本奏。”
听他这样一说,负责大隋路桥重修重建事宜的工部右侍郎李春,立刻便站了出来,对着杨安恭敬行礼。
“哦?李卿也有?”
“既然如此,李卿就奏吧。”
杨安笑笑,李春立刻便朗声道:“陛下,臣自从您登基之后,奉命重修咱们大隋境内路桥事宜以来,如今也有好几个年头了,现在咱们大隋中原地区,以及西域的不少地方,官道路桥都已经修建的差不多了。”
“故此臣想问问陛下,突厥故地,以及高句丽故地那边,是否还要继续修建?”
杨安沉吟了一番,随后才对着众人淡淡道:“这件事朕已经听内阁大臣们说过了,也与他们商议了。”
“内阁大臣的意思是,突厥那边,咱们可以先建城,再修路,如此也能改变突厥故地百姓的固有生活方式,不知众位爱卿以为如何?”
杨安说的很清楚,这是他与内阁大臣们商议好的,所以在场的朝臣们,一听杨安这样说,也都犹豫了起来,不知此事到底要不要反对?
可他们犹豫的时候,刚才才被杨安给冷落了一番的武士彟,却忽然道:“陛下,臣以为此法不妥,还请陛下三思。”
“哦?有何不妥?”
瞬间,杨安眉毛一挑,眼睛炯炯有神盯着武士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