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老朱死后,我直接炮轰金陵

古代小王子

首页 >> 大明:老朱死后,我直接炮轰金陵 >> 大明:老朱死后,我直接炮轰金陵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亿万盛宠只为你 重生之女将星 驻马太行侧 京门风月 谍网 四季锦 纵天神帝 北朝帝业 崛起之第三帝国 三国:从拯救家族开始风起陇西 
大明:老朱死后,我直接炮轰金陵 古代小王子 - 大明:老朱死后,我直接炮轰金陵全文阅读 - 大明:老朱死后,我直接炮轰金陵txt下载 - 大明:老朱死后,我直接炮轰金陵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82章 朱允熥要做的是让这些倭国人,永远的活在恐惧之中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第八十二章 朱允熥要做的是让这些倭国人,永远的活在恐惧之中

朱允熥猛地一拍桌案,“砰”的一声巨响在寂静的御书房内回荡。

他大声下令道:“传朕旨意,着郑和在倭国及其周边来一场犁庭扫穴!朕意已决,宁杀错,不放过!”

“但凡有犯事者,一律格杀勿论!不仅是倭国境内的乱党,就连倭国周边的残余倭寇与海盗,也一个都不许放过!”

“分兵行动,分别从南北两个海域同时展开扫荡。”

“南路军要以雷霆之势,将倭国以南直至南洋群岛的倭寇与海盗势力连根拔除。”

“北路军则向北进发,占领倭国以北以及西北地区的西伯利亚。”

“让那些妄图侵扰我大明的宵小之辈,知道我大明的天威不可侵犯!”

朱允熥深知,此次行动不仅是为了剿灭倭寇,更是为了彰显大明的国威,拓展大明的疆土,确保沿海地区乃至更广阔海域的长久安宁。

随后,朱允熥转头看向一旁的赵谦,神情严肃地说道:“赵谦,你即刻去将此次行动中伤亡人员的处理情况详细公布出去。”

“要让大明所有百姓都知道,朕绝不会亏待任何一位为大明流血牺牲的将士。”

“他们是大明的英雄,朕要让他们的功绩为天下人所铭记,让他们的家人得到应有的抚恤与敬重。”

赵谦赶忙躬身领命,恭敬地说道:“陛下圣明,臣定当全力办妥此事。”

言罢,他转身快步离开御书房,去执行朱允熥交付的重任。

赵谦领命后,立刻有条不紊地展开行动。

一方面,赵谦选派了数名精明强干且熟悉海路的信使,携带陛下旨意,乘坐快船,远渡重洋。

务必将朱允熥要求加大清剿倭寇力度、加强沿海防御的指令,准确无误地传达给郑和、李景隆和王景弘等人。

另一方面,赵谦安排人手在金陵城的大街小巷张贴告示。

同时通过驿站快马加鞭,将优待伤亡将士的政策传达到全国各个州县。

一时间,大明各地都知晓了朝廷对这些保家卫国英雄们的关怀。

对于牺牲的将士,朝廷制定了极为优厚的政策。

首先,由礼部牵头,为每一位牺牲将士举办隆重的葬礼。

葬礼规格极高,以彰显他们为大明捐躯的荣耀。

在葬礼上,宣读祭文,追述他们的英勇事迹,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铭记他们的功绩。

同时,追封爵位,根据将士生前的战功和职位,追封相应的爵位。

这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意味着家族从此享有诸多特权,如免除部分赋税、徭役,子孙可优先进入官学读书等。

此外,朝廷还会赐予丰厚的抚恤金,足够其家人衣食无忧地生活。

并且,在当地为牺牲将士建立祠堂,供后人瞻仰祭拜,让他们的精神得以世代传承。

对于受伤的将士,朝廷也有着周全的安排。

那些伤势较轻,不影响基本行动和教学能力的将士,被返聘回军营担任教官。

他们凭借着亲身经历的实战经验,能给予新兵们最实用的指导。

在训练场上,他们言传身教,从武器的使用技巧,到战场上的应变策略,无不倾囊相授。

比如,在火枪射击训练中,受伤将士会亲自示范如何在不同地形、不同气候条件下精准瞄准。

在战术演练时,他们会讲述在与倭寇交锋中,怎样利用地形优势设伏、突袭。

他们的教导让新兵们少走许多弯路,更快地成长为合格的战士。

同时,朱允熥还下令筹备成立一所军校。

这所军校选址在金陵城郊,占地广阔,建筑宏伟。

军校聘请受伤将士们担任实战经验课程的讲师。

他们会在课堂上,生动地讲述与倭寇作战的真实场景,分析战斗中的得失,让学员们深刻理解战争的残酷与复杂性。

除了受伤将士,朱允熥还征召了军中多位经验丰富的将领来担任老师。

这些将领不仅有着卓越的指挥才能,还精通兵法谋略。

他们会教授学员们排兵布阵、后勤补给、战略规划等军事理论知识。

在军校的演练场上,将领们亲自指挥学员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模拟各种实战场景,让学员们在实践中提升军事素养。

通过这种方式,为大明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军事人才,进一步增强大明的军事力量,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

当百姓们得知朝廷这一系列抚恤伤亡将士与强军的举措后,整个大明瞬间沸腾起来。

在金陵城的街头巷尾,人们纷纷围聚在告示前,仔细阅读着上面的内容。

老人们捋着胡须,不住地点头称赞:“陛下圣明啊!如此厚待这些为国家出生入死的将士,大明何愁不兴!”

年轻的后生们更是热血沸腾,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一位年轻的书生模样的人,握紧拳头说道:“朝廷如此看重将士,对牺牲和受伤的英雄们照顾得这般周全,我们怎能不响应号召,为大明效力!”

在江南的水乡小镇,消息传来,茶馆里的人们也在热烈讨论着。

一位渔夫放下手中的茶杯,感慨道:“以前就听闻将士们在前线奋勇杀敌,如今看到朝廷对他们的抚恤,心里真是暖乎乎的。”

“要是我再年轻几岁,定要去投军!”

一旁的年轻渔夫立刻接话:“爹,我去!有这样的好政策,我去当兵,您和娘也不用担心我以后的日子。”

周围的人纷纷投来赞许的目光,整个茶馆里洋溢着对朝廷的赞誉和对投军的热情。

在北方的城镇,百姓们同样深受触动。

集市上,一位铁匠拍着胸脯说:“咱虽不能上战场杀敌,但咱能把兵器打得更锋利,给投军的后生们多一份保障。”

而那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更是成群结队地前往征兵处。

征兵处前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一位负责征兵的官员忙得不可开交,但脸上却洋溢着欣慰的笑容。

他大声喊道:“大家排好队,一个一个来登记!”

只见年轻人一个接一个地走上前,眼中满是坚定和期待,纷纷表示要像那些英勇的将士一样,为大明的安宁和荣耀而战。

这股投军的浪潮迅速席卷全国,各地的征兵处都被踊跃报名的年轻人挤得水泄不通。

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身份,但此刻都怀揣着同样的报国之心。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让百姓们看到了朝廷对将士的关怀。

更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为大明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新生力量。

在朝堂之外。

夏元吉、黄观和解缙三人听闻了朱允熥关于抚恤伤亡将士、筹备军校,以及大力清剿倭寇等一系列举措后,不禁齐聚一处,纷纷对陛下的圣明之举赞不绝口。

夏元吉眼中满是钦佩之色,率先开口道:“陛下此乃一举多得之良策!”

“对伤亡将士的优厚抚恤,既抚慰了将士及其家属之心,又彰显了朝廷的仁德与关怀,此乃收拢民心之举。”

“而筹备军校,更是为我大明长远的军事发展奠定根基,实乃高瞻远瞩。”

黄观点点头,接过话茬说道:“不错,陛下此举,让天下百姓看到朝廷对保家卫国之士的敬重。”

“如此一来,民心所向,投军热潮高涨,大明兵力得以充实,国防更为稳固。”

“再者,对倭寇的持续清剿,更是顺应民意,保我沿海百姓安宁,陛下实乃心系天下苍生。”

解缙,这位才高八斗的翰林学士,更是激动地说道:“陛下之策,不仅在军事与民生上思虑周全。”

“从文化层面而言,为牺牲将士立祠,让其事迹世代传颂,此乃弘扬忠义精神,激励后人。”

“如此,我大明之精神脊梁得以挺立,国威必将远扬。”

“陛下圣明,实乃大明之幸,百姓之福!”

三人相视,皆从对方眼中看到对陛下的由衷赞誉。

他们深知,朱允熥这一系列举措,从军心、民心到国家的长远发展,都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

金陵城外,那座被特别行动大队严密封锁的小村庄。

尽管与外界相对隔绝,但关于大明发生的种种大事,却总能及时传至此处。

宋忠如往常一样,将近期收集到的消息整理妥当,恭敬地呈递给朱元璋。

接过宋忠递来的文书,朱元璋立刻被上面的内容吸引。

当看到倭国人妄图反抗,勾结海外残余势力,给大明军队造成伤亡时,朱元璋气得一拍桌子,怒声骂道:“这些倭国人,真是不知死活!”

“竟敢在我大明的眼皮子底下兴风作浪,当我大明无人乎!”

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狠厉,又回到了当年金戈铁马、征战四方的岁月。

然而,当朱元璋继续往下看,看到朱允熥针对此事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时,脸上的怒色渐渐缓和,取而代之的是一抹赞许。

他微微点头,自言自语道:“允熥这孩子,倒是有些手段。”

“对伤亡将士的抚恤,做得很是周全,如此一来,军心可稳,民心也能收拢。”

可当看到朱允熥下令筹备成立军校这一项时,朱元璋的神情变得凝重起来,陷入了久久的沉默。

他深知,一所军校的建立,对于一个国家的军事发展意味着什么。

这不仅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专业的军事人才,提升大明军队的整体素质,更能从长远上影响大明的军事格局。

朱元璋想起自己当年南征北战,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麾下勇猛的将士,打下了大明的江山。

但他也明白,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形势不断变化,培养新一代军事人才迫在眉睫。

朱允熥此举,无疑是抓住了关键。

许久,朱元璋缓缓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轻声说道:“允熥啊,看来你已经有了自己的治国方略,希望你能将大明治理得越来越好……”

说罢,他再次将目光投向手中的文书,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一切都看完后,朱元璋陷入沉思,脑海中关于军校筹备的想法如潮水般涌现。

他深知军校对于大明未来军事发展的关键意义,思索片刻后,觉得有诸多要点需与朱允熥提及。

首先,朱元璋认为军校选址极为重要。

他觉得应选在地势开阔、交通便利之处,既方便学员们进行大规模军事演练,又利于物资运输与人员调配。

像金陵城郊虽已被选定,但周边地形需再详细勘察。

要确保有足够空间用于建设训练场、营房等设施,且能有效防御外敌突袭,保障军校安全。

师资方面,朱元璋觉得仅靠受伤将士和军中将领还不够。

除了这些实战经验丰富的人才,还应广纳精通兵法韬略的文人学士。

这些文人虽未亲身征战,但对古今战例研究透彻,能从理论高度为学员们剖析战争规律。

可邀请那些对《孙子兵法》《吴子兵法》等兵书有深入见解的学者。

让他们来为学员们讲解战略谋划、军事哲学等知识,让学员们既有实战经验,又有深厚理论基础。

课程设置上,朱元璋认为要丰富且实用。

除了常规的使用等军事技能训练,还应着重培养学员的战术素养和指挥能力。

可以设置沙盘推演课程,模拟各种复杂的战争场景。

让学员们在沙盘上排兵布阵,锻炼他们的临机应变和指挥决策能力。

同时,增设情报收集与分析课程也至关重要。

教导学员如何获取准确情报,并从繁杂信息中分析出敌方战略意图,做到知己知彼。

另外,朱元璋考虑到军校的管理。

他觉得必须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赏罚分明。

对于学习刻苦、表现优异的学员,要给予物质奖励和荣誉表彰,激励他们不断进取。

而对于违反校规、训练懈怠的学员,则要严惩不贷,以整肃学风,保证军校培养出的都是纪律严明、作风过硬的军事人才。

最后,朱元璋想到军校与实战的衔接。

他认为不能让学员们只在军校里纸上谈兵。

应定期安排他们到前线部队实习,参与实际战斗或军事行动。

让他们在实战中检验所学,积累真正的战场经验,如此才能培养出能征善战、保家卫国的栋梁之材。

脑海中思索完,朱元璋将自己的想法写下。

“宋忠,你把这封信交给外面的人,让他们给允熥!”

“遵旨!”

宋忠接过信件,立马转身离开,不敢有丝毫的耽搁。

……

在那高高的城头上,朱允炆被绳索紧紧缚住。

当听闻朱允熥所做的一系列举措后,他先是一愣,随后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身旁同样被绑着的方孝孺、齐泰、黄子澄,亦是面色复杂,无言以对。

过了片刻,方孝孺率先打破沉默,冷哼一声道:“哼,朱允熥这分明是在收买人心,不过是些小把戏罢了。”

齐泰也跟着附和:“没错,他这般作为,无非是想让天下人都对他感恩戴德,稳固他那来路不正的皇位。”

黄子澄皱着眉头,一脸不屑:“这些手段,看似高明,实则不过是为了满足他的私欲。”

然而,话虽如此,他们心中却也不得不承认,若是换做自己,确实很难想到如此周全且有效的办法。

方孝孺暗自思忖,抚恤伤亡将士、筹备军校。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能收拢军心民心,更对大明的长远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他一心钻研儒学经典,在治国理政的实务上,竟不如朱允熥这般思虑周全。

齐泰与黄子澄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无奈与佩服。

朱允炆却依旧满脸怒容,他咬牙切齿地骂道:“他做得越好,我就越恨!”

“这本该是我坐的皇位,这些功绩也该是我来建立。”

“他不过是个篡位者,凭什么能得到这一切!”

他想起自己在位时,虽也一心想要治理好大明,却因种种失误,最终落得如此下场。

而如今朱允熥的所作所为,更是让他觉得自己的失败愈发刺眼。

在这城头上,朱允炆丝毫看不到朱允熥举措背后对大明江山社稷的深远意义,只是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怨愤之中,不停地咒骂着朱允熥。

……

金陵城下,倭国天皇直挺挺地跪在城门口。

他的膝盖早已麻木,彻底失去了直觉,身下是一大片凝固的血迹。

当听闻倭国人竟对大明将士造成了伤亡时,倭国天皇的脸上竟浮现出一丝诡异的笑容。

这笑容中夹杂着扭曲的快意,看到了大明军队受挫,就能让他找回些许作为一国之君的“尊严”。

然而,这笑容仅仅维持了片刻。

紧接着,他的眼眶中涌出泪水,先是无声地抽泣,随后竟嚎啕大哭起来。

他心里比谁都清楚,倭国此举无疑是彻底激怒了大明。

以大明的国力和威严,接下来必将对倭国展开更加凶残的报复。

在这金陵城下,倭国天皇的哭声回荡在空气中,充满了绝望与无助。

他知道,倭国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但,这一切都是倭国应得的报应!

……

在倭国,郑和接到旨意后,神色一凛,即刻雷厉风行地展开行动。

他迅速修书送往李景隆和王景弘处,将陛下的命令以及对清剿倭寇不力的质疑清晰传达。

安排妥当后,郑和转身面向麾下将士,目光如炬,大声下令:“从今日起,在倭国对倭寇实施大清洗政策!”

“但凡发现有一人反明,其所在全村皆要株连!”

“若有主动举报反明倭寇者,重重有赏!”

此令一出,将士们迅速行动。

一队队士兵奔赴倭国各地。

他们在各个村庄、城镇张贴告示,将大清洗政策公之于众。

告示上,血红的大字触目惊心,详细说明了株连与举报奖励的具体内容。

在一个沿海渔村,士兵们将村民们集中到广场。

一位将领站在高处,大声宣读政策:“尔等听好,若有窝藏反明倭寇,或是参与谋反者,一经查实,全村人都别想逃脱!”

“但要是有人主动举报,不仅能免罪,还能得到丰厚奖赏,粮食、钱财任你拿!”

村民们听后,神色各异,有的面露惊恐,有的则暗自思量。

很快,大清洗行动全面展开。

士兵们挨家挨户搜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之处。

一旦发现有反明迹象,整个村子便会被围得水泄不通。

有个村子,因一名年轻人参与了倭寇的秘密集会,被士兵查出后,全村男女老少皆被控制。

那年轻人吓得瘫倒在地,而其他村民则哭天喊地,后悔没有早发现举报。

与此同时,举报者也陆续出现。

在一个小镇上,一位商人因举报邻居参与倭寇活动,获得了一大笔钱财和粮食。

这一消息传开后,更多人开始留意身边的异常。

一时间,倭国上下人心惶惶,反明势力人人自危。

郑和希望通过这种铁血手段,彻底震慑住倭国的反明力量,让倭国真正臣服于大明的统治之下。

郑和推行的大清洗政策,在倭国百姓中激起了千层浪,引发了各式各样的反应。

绝大多数倭国百姓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之中。

“一人反明,全村株连”的严苛条款,让他们时刻提心吊胆。

走在村子里,邻里之间眼神交汇都多了几分警惕。

在一些小村庄,村民们不敢随意聚集交谈,生怕被人误解为密谋反明。

夜晚,家家户户早早紧闭门窗,原本宁静的乡村被一种压抑的死寂笼罩。

有位老妇人,听到士兵宣读政策后,吓得整日卧床不起,嘴里不停念叨着祈求平安的话语。

她担心家中哪怕有一人不小心说错话、做错事,就会给全家乃至全村带来灭顶之灾。

举报有奖的政策,在部分百姓心中种下了矛盾的种子。

一方面,一些生活困苦的百姓,被丰厚的奖赏所诱惑。

在一个贫困的小镇,有个年轻人为了得到粮食和钱财,暗中观察邻居的一举一动。

当发现邻居与可疑人员来往密切后,他毫不犹豫地向大明士兵举报。

邻居一家因此被抓走,而他则如愿以偿获得了奖赏。

另一方面,许多人内心十分纠结。

他们虽知晓举报能获利,可又不忍出卖亲朋好友,在利益与情义之间痛苦挣扎。

还有一小部分倭国百姓,选择支持和迎合大明的政策。

这些人大多是在大明统治下,已经尝到一些甜头的。

他们深知大明的强大,明白反抗毫无意义,只有顺从才能继续安稳生活。

他们积极配合士兵的搜查工作,还帮忙劝说其他百姓不要参与反明活动,期望能借此获得大明更多的信任和优待。

郑和的政策让倭国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整个倭国社会在恐惧、矛盾与迎合的复杂氛围中。

但,大清洗,大围剿,并不会结束!

朱允熥要做的是让这些倭国人,永远的活在恐惧之中!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闪婚老公太凶猛 波斯刺客:囚徒之舞 萌妻难养,腹黑老公有代沟 给人喜当爹:竟是自己亲女儿 我掌握外星科技超越地球 艳海风波 幻世逆途 童小话儿童睡前故事集 大奉打更人 千金嫁到之爱上俏总裁 总裁情人十八天 此爱,何以安生 霄渊剑 诡事绘 太古玄荒录三部曲之一荣耀传奇 重生1976:我靠打猎吃饱饭 小马宝莉逐梦之旅 股市传奇之异能,我有涨停板系统 一品医道 独爱重生小妻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这个王爷来自地球 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 大宁第一衙内 民国崛起之东北虎啸 橙心如意剑 魔妃快投降 三国神才之胖子威武 汉逆之吕布新传 从封地开始,到拥兵百万雄霸天下 风云朝堂 犬子汉高祖 我,贾蓉,不做绿帽王 三国之重振北疆 重生之成为现代女神 红楼志 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 我的灵异笔记 古今中外奇案录 迷踪谍影 
最近更新谁主噬心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这破系统非要我当皇帝 大明锦官梦 龙吟三国 原始蛮荒部落生存记 东汉末年:我携百科平天下 大明权谋录 穿越大唐,我靠变身闯天下 穿越成献帝,我为大汉再续三百年 惭愧惭愧,小爷天生富贵 庆熙风云录 逍遥王传说 北军悍卒 大夏第一神捕 比武招亲,我竟成了女王爷的夫婿 朱由校:向天再借三百年 长安烬长月烬明 钢轨上的家族 我在大明开医馆 
大明:老朱死后,我直接炮轰金陵 古代小王子 - 大明:老朱死后,我直接炮轰金陵txt下载 - 大明:老朱死后,我直接炮轰金陵最新章节 - 大明:老朱死后,我直接炮轰金陵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