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网红苏眉山

耕文轩主人

首页 >> 大宋网红苏眉山 >> 大宋网红苏眉山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江山美色 调教女王 亿万盛宠只为你 汉阙 贞观憨婿 北朝求生实录 贵女撩夫攻略 重生霸宠:摄政王爷太凶猛 三国之袁氏天下 帝国吃相 
大宋网红苏眉山 耕文轩主人 - 大宋网红苏眉山全文阅读 - 大宋网红苏眉山txt下载 - 大宋网红苏眉山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55章 白衣仙人在高堂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现如今的杭州“茶乡第一村”——龙井村,因盛产顶级西湖龙井茶而闻名于世。

该村东临西子湖,西依五云山,南靠滔滔东逝的钱塘江水,北抵插入云端的南北高峰,四周群山叠翠,云雾环绕,犹如一颗镶嵌在西子湖畔的翡翠宝石。

龙井之南为九溪,其西部为十八涧,一路向前可达月轮山。“月轮”这一颇具诗意的山名,曾引起许多文人的咏叹,也产生了不少传说故事。

月轮山是眺揽钱江美景的最好去处,站在山巅,极目南望,感受到的是湿爽怡人的习习江风,映入眼帘的是由古塔、大桥和滔滔江水构成的别具雄浑情韵的壮丽图画,使人心胸宽朗,神思如翔。

耐人寻味的是,六和塔与钱塘江大桥这对一古一今,一横一竖,风格完全不同,照理应该是很不和谐的搭配,却在这里完美无缺地与周边的自然环境融合在了一起,不由让人感叹造物的神奇。

月轮山又是杭州金鱼的发祥地。

大家知道,中国是金鱼的原产地,杭州又是中国金鱼的故乡。

那么,杭州金鱼的发祥地又在哪里呢?

后世有人根据苏轼的诗句“我识南屏金鲫鱼,重来拊槛散斋余。”(《去杭十五年复游西湖用欧阳察判韵》),断定杭州金鱼的发祥地也许就在西湖南岸的净慈寺、兴教寺一带,就在月轮山腰的水池之中。

俗话说,“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

在月轮山上,有一座六和塔,六和塔原是开宝年间的知觉禅师为了震慑江潮里的“河妖”而修建,此塔高九级,三十余丈,宋时夜间出海的海船皆靠着此塔辨别方向。

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其名称之由来,或谓取诸佛教典籍中的“六和敬”之和有六义: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这天,苏轼与职方员外郎张吉甫同游六和寺。此次苏轼陪同张吉甫同游,是为张职方送行的,因为老张要到七闽之地去出任漕运官了。

职方古指职掌方面之官,为尚书省兵部职方司的副长官,与郎中共掌天下地图、城隍、镇戍、烽候等事。

而“七闽”根据《周礼·夏官》载:职方氏掌管着天下的地图,从而辨别自己国土上的各种都邑,以及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等地方,所以说“七闽”指古代居住在今福建省和广东潮汕地区的闽人,因分为七部,故称之。

说到“漕运”,我们有必要为现在年轻的新生代们普及一下了:

古时车运称“转”,水运称“漕”。

漕运的通渠积谷功能,漕运是北宋经济的生命线,主要由运河和长江两大河流组成,经过精心设计,这些航道得以充分利用,它推进了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国家的兴盛统一。

宋廷在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力推动和支持粮食贸易。朝廷设立的“粮仓”、“河道船闸”以及其他基础设施为保障漕运提供了必要条件,它们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高效的运输方式之一。

此外,古代运河的发展其实与漕运息息相关,大运河最大的作用就是漕运,狭义上的漕运就是指利用水路来运输粮食的一种方式。由于通过大运河进行的货运总量比长江流域还要多,所以许多货物都可以跨越黄河而进入更遥远的北方市场,这使得宋帝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交通枢纽。

漕运对北宋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随着历史的发展,漕运运输的商品不只局限于粮食,茶叶、食盐等各种商品均有。它不仅帮助商人和农民获得大量贸易机会,也使北宋王朝在海运上取得成功。

北宋时期开封附近河流系统十分发达,在此基础上北宋开凿了四条漕运线路——汴河线、蔡河线、金水线、广济线,流贯城内,以通各地漕运,合称漕运四渠,形成了以东京开封府为中心的水运交通网。

因此,漕运是宋朝繁荣昌盛的重要基础之一。

汴梁自身并非一个富庶地区,北宋王朝只是企图利用发达的漕运使他们的都城更接近于富庶地区,补给京师之所需。漕运不仅能够养起北宋一朝君臣,还能养起守护汴梁的几十万禁军。汴梁之所以能够成为北宋的都城,根本的原因在于汴梁处于“四达之会”,使其能够有效地控制富庶的长江下游三角洲和太湖地区。

因此,汴梁在五代与北宋时期能够作为都城受到重视,并一度繁荣发展成为百万人口的大都市,与漕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刚把张吉甫人送走,就收到了弟弟苏辙的来信。

信上说,哥哥,上次我们去过的陈州开元寺,由于寺里的柳湖长年干涸,殿下的那株山茶树虽然长得枝繁叶茂,可好多年都不曾开花了。

上次哥哥到陈州时没有看到山茶花,还每每以此为憾。如今我们这里的柳湖忽然间蓄满了水,那株山茶竟然就开满了花。

给哥哥报告了这件奇事,苏辙还照例叙述了兄弟俩的一些别后思念之语。

四月初四,王闰之为苏轼生下了第三个儿子。

这个男婴生下来就活力十足,颇为健壮好养,苏轼给他起一小名叫似叔,这就是日后那个表字叔党、自号“斜川居士”的苏过。

苏过的童年是极为艰辛的,多是随父亲的游宦生涯在频繁的迁徙中度过的。在随侍父亲的过程中,时常与苏轼进行诗词唱和,受父亲的影响最大,因此在其兄弟三人中,属苏过的文学成就最高,人称“小东坡”。

江南一带的蚕老麦黄之际,这时候家中添了男丁,苏轼的心情非常欣慰。

但这种欣慰却又是极为短暂的,因为在杭任职以来,苏轼不是来杭州过自己的小生活的,他见到当地百姓一直受着水旱蝗灾的严重侵害,而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却如泥塑木雕的神像一般,受着百姓供养,却对造成夏收时节男废耕、女废织的水涝灾情毫不关心。

于是,满怀心思的苏轼冒雨去了当地的天竺灵感观音院。

杭州的天竺山在西湖西面,是环湖群山中最高的一座。三天竺在天竺山和灵隐寺之间,自灵隐寺山门向南直上,可依次到达下天竺、中天竺和上天竺三所古寺。

天竺在历史上是杭州的佛国,所以天竺三寺的香火极盛。

上天竺距中天竺约二里,为五代时钱鏐所建,初名天竺看经院。宋仁宗时,因祷雨有应,赐名“灵感观音院”,是供奉观音菩萨的道场。

上天竺,也就是苏轼此刻所到访的灵感观音院。

“蚕欲老,麦半黄,山前山后水浪浪。农夫辍耒女废筐,白衣仙人在高堂。”(《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这是苏轼在游灵感观音院时有感而发的的一首诗。

就诗题上粗看,这像是一首纪游诗,但又不是常规的纪游诗,而是一首反映现实、为了人民疾苦而有感而发的政治讽刺诗。

此时的蚕到了快要吐丝的季节,需要勤饲桑叶。麦子也半黄快熟了,需要及时松土,而此时的天气却是接连下雨。在这种情况下,农夫不能把耒锄土,农家妇女更不能携筐去采带有雨水的桑叶饲蚕。

眼看的丰收转眼将化为乌有,农民们的焦急与痛苦可想而知。在这种令人焦心的时刻,被百姓奉为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却无动于衷,仍端坐庙堂之上享受着善男信女的礼拜。

在封建时代,苏轼敢于指斥被人们普遍崇奉的观音菩萨,这本身就需要有一定的勇气和唯物主义的观点。

更为重要的是,苏轼在这里,不单单是借题发挥地指责那些所谓的神灵。

出京之后,他游历了很多地方,对新法执行中的某些弊端有了更多的了解。在新法的条例中,如青苗法、免役法等都规定赋税只要钱而不收米,所以,有些地方官才对农业生产更加漠不关心。

这首诗,表面上看是指责万人供奉的“白衣仙人”观音大士,实际却是在讽刺高高在上不顾百姓死活的变法官僚集团。

此诗一出,就连后世爱好苏诗的清乾隆皇帝也觉得该诗不仅“如古谣谚,精悍遒古”,诗句中的“辍耒废筐”之词还极具对当权者的嘲讽之意。

其时,苏轼的恩师欧阳修大人还在颍州。

不久前,年满八十岁已经归老乡土的南京虞城(河南省虞城)人赵概(字叔平),八十高龄还专程自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来访欧阳修,欧阳修就将自己西湖居所西侧的会客室加以整修,作为接待赵概的场所,加之时任颍州知州吕公着也闻讯而来,三人遂会于此堂,饮酒赋诗,流连十余日乃去。

知州吕公着有感于二老相会,遂为此堂题写匾额为“会老堂”,欧阳修也即席赋诗:“金马玉堂三学士,清风明月两闲人。”,使得“会老堂”成了古今闻名的文人雅士相会之所。

这次聚会间欧阳公所作的两首诗作被苏轼看到,带着对这三位德高望重的朝廷重臣人格的敬重,苏轼提笔还分别作了和诗。

处理完政务的闲暇时光,苏轼被一官居三品的侍郎蔡准相邀去游览西湖。

“西湖”原称作明圣湖,湖岸线总长三十里,三面环山,上游有溪流源源不断地注入,而下游也有一条像泉源的泄水道,大量的溪谷之水在这里潴留就形成了一座湖,又因位于杭城之西,因此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作是“西湖”。

这位蔡侍郎说出来大多人都不太熟悉,他是兴化仙游县连江里赤湖蕉溪村(今福建莆田仙游县枫亭镇赤湖蕉溪东宅村)人,生卒年月不详,就连一个表字也没有流传下来。但若说出他大儿子的名字之后,想必都会一下子记住他的。

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即是北宋权相、书法家,被后人称为徽宗时期“六贼之首”的大奸臣蔡京。

这位蔡侍郎确有不一样的官场功夫,他不仅与苏轼能够投缘,曾和苏轼畅游西湖,相与和诗。又与变法派首领王安石相善,以至于王安石把一个女儿嫁给了老蔡的二儿子蔡卞。有了王安石这位亲家的加持,老蔡可谓是顺风顺水。

至于为何老蔡要邀约苏轼一起郊游,这也许是单单仰慕苏轼的才学,又或者老蔡自身也是一位真君子。

但史料中关于老蔡的介绍不多,只说他为官“有材廉之称,无失缪之举者”。在此时,我们不妨把低调的他看作是仅仅爱好西湖风景的一位文人而已。

蔡郎中在与苏轼游览西湖的过程中,挥笔写下了一首下平十一尤的平声韵长诗,从诗作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的确是西湖游览的观景诗。苏轼竟一口气和了三首,以苏轼的个性,可见苏轼至少并不讨厌此人,甚至还把他看成是可以与之诗文唱和的文人知己。

用今天的话来说,——老蔡也许真是一位情商极高的人。

我们注意到,在苏轼的第二首和诗中,有描写东晋陶渊明的“君不见抛官彭泽令,琴无弦,巾有酒,醉欲眠时遣客休”(《和蔡准郎中见邀游西湖三首·其一》)句,里面的典故是说,陶渊明本来不善音律,但会在家中常备素琴一张,只是琴上却并不安装琴弦,每逢朋友们在一起饮酒相会,陶令公也会像模像样地在他的无弦琴上抚而和之。

据传:有一次,陶渊明正在酿酒,郡将前来探望。正赶上出酒,陶渊明就顺手取下头上的葛巾漉酒,漉完之后,仍将葛巾罩在头上,然后才接待这位郡将。

晋人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咏怀诗以《杂诗》十二首和《读山海经》十三首为代表。

而他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也最高。陶渊明的田园隐逸诗,对唐宋诗人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就连苏轼后来也由衷地称道说,“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

在这里之所以对陶渊明这个人着墨较多,是为了让大家有个心理准备——为什么苏轼在暮年之际被贬到儋州这一荒蛮之地时,还要屡次唱和陶诗呢?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动漫之后宫之旅 恰似寒光遇骄阳 福艳之都市后宫 官道之色戒 大帝姬 特种兵在都市 修罗武神最新章节列表 田野花香 让你当兵戒网瘾,你成军官了 凤还朝,妖孽王爷请让道 醉吟江山 穿书之末世崽崽不好养 穿成反派世子爷的亲妹妹 全球高考 软妹子重生记 明末边军一小兵 慕爷的小祖宗可甜可飒 都市之最强狂兵 玄幻之我来到十亿年后 都市强化系统全领域制霸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名门艳旅 大宁第一衙内 醉枕三界 萌宠狂妃 建设科技大秦,从时空售货车开始 风花醉 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 大清宫里的小人物 穿越三国:吕布成为我岳父 红楼之补苍天 大秦:我,公子扶苏,新一代祖龙 三国之一马平川 陛下,臣只想吃软饭 我的灵异笔记 大唐安史之乱我不想你乱 女皇的男闺蜜 我被丧尸了100年 走司马懿的路,让司马懿无路可走 我是无敌的大寨主 
最近更新三国:结拜关张,开局灭黄巾 一觉醒来我在龙椅上了 开局:从揍朱元璋开始 大宋网红苏眉山 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 回到古代过日子 秦末之霸王再世 唐刀陌刀 草原铁骑,生化大军 大秦:签到天下,霸临大秦 大唐:公主逆天路 大秦:开局直接坑害刘邦! 清末崛起之第二次上帝之鞭 梦回春秋当大王 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 穿越到大唐,我囤积了万亿物质 大唐:弃文从商,我要当财神 宋终:一拳镇关西 从小县令到主宰万界 穿越红楼后我竟然六元及第 
大宋网红苏眉山 耕文轩主人 - 大宋网红苏眉山txt下载 - 大宋网红苏眉山最新章节 - 大宋网红苏眉山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