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网红苏眉山

耕文轩主人

首页 >> 大宋网红苏眉山 >> 大宋网红苏眉山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男儿行 江山美色 调教太平洋 唐砖 汉阙 霸天武魂 1908远东狂人 三国之袁氏天下 退下,让朕来 明末之大国崛起 
大宋网红苏眉山 耕文轩主人 - 大宋网红苏眉山全文阅读 - 大宋网红苏眉山txt下载 - 大宋网红苏眉山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9章 开始受到冷落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在上皇帝书中,不依不饶的苏轼接下来说:

陛下您还很年轻(宋神宗时年二十二岁,苏轼已三十五岁)啊!您有天生神智勇武,如果陛下不采取谨慎的态度而是急功近利冒进前行,就会像是驾着轻车快马,冒险夜行,那一帮人还在后面策马扬鞭,那还不是要翻车吗?(注意这句话的份量,语气重且已经极为露骨和直白了)

陛下您应该专门操持国家最重要的事,治理国家的根本,平时修养自己的身心与性情,清静无为而治,这样一来,万事万物都遵循自然、回归正道。像什么百工与朝廷各部门的些小杂事,连宰相都不屑于过问,陛下还要去过问吗?

苏轼最后说:我仁宗朝时,事情无论大小,全部按照法律办事。人不论贤愚,全部根据公议升降。而现在擢拔新人,完全根据好恶,那些被提拔起来的小人,坐席未温,就会反过来去攻击提拔自己的人。这些人聚散无时,互相攻击,遇到国家危机,定会迅速土崩瓦解,最终定会贻误朝廷的大事。一百个人聚在一起议论一件事,就不会有偏颇就会非常公正。我的陛下啊,如今天下已经众口一词,都在认为新法的不便,而陛下却要孤注一掷地去实行,微臣真不知道您要走到何种田地!

上书说了这么多,苏轼是解气了,但后面的事情发展就不是他能够左右的了。

在苏轼私底下给自己书画界的朋友、简州阳安(今四川简阳)人刘泾写的信中,苏轼自诉近来的文人学士都在业余时间谈论什么理学啦、佛学了,看似时尚其实都不值得肯定。自己先前在科场中写的文章,都是些不得已的应时性文章,但被很多人传阅,实在是惭愧至极(主要还是仰仗欧阳修等文坛大佬们的宣传之功)!近来,朝廷根据名声选拔出来的官吏,有些人虽说言谈举止与和孔孟没什么两样,而已经试用,其作为却很少不为人们所耻笑(迂腐)。其笔锋所指,明眼人一看即是指王介甫也!

熙宁三年(1070)春二月,苏轼在京城当差,弟弟苏辙也被差调入贡院,再有半个月,苏辙的工作将告一段落,就可以出来休息了。汴梁城的宜秋门内外,到处都是高槐古柳,全然就像深山老林的环境,倒很适合苏轼狂放的个性。

苏轼如今所住的南园,还是父亲留下来的产业,里面有一处小花圃。寂寞独居时,苏轼就教育并逗弄一下膝下的幼童,种植一些菜蔬,聊以遣怀。

从首次上书论奏,指斥上元节有关部门拿圣旨横行霸道、压低市价,从民间购买四千盏花灯,建议朝廷取消这一决定起,神宗皇帝立即采纳了苏轼的建议。苏轼方天真地认为圣明的神宗皇帝什么时候都能虚怀若谷,充分采纳各方面的意见。

之后苏轼又趁热打铁奏上了一道六千多言的奏折,意气风发地充分论证了新法的不周之处。

接着,苏轼又趁进士考试,准备好了一份《拟进士对御试策》乘机献上。这次神宗皇帝虽然没有听从,但也胸怀宽广地表扬了苏轼的正直与忠勇。起初,神宗皇帝并没有当回事,但王安石却大为光火,其同党更是咬牙切齿,开始着手争相排挤苏轼。

御史知杂(侍御史知杂事的简称)谢景温首先发难,使出浑身解数罗织罪名,终于找到理由告发苏轼,说其在父丧扶柩回乡时,用官船捎带私盐回乡贩卖渔利。于是,朝廷命令各路侦探将当时的梢工及篙手一干人等,抓来严刑拷打,寻求证据,但因实无此事而不了了之。

据传,神宗皇帝当初看到苏轼上奏的《拟进士对御试策》时,当场就把它出示给王安石征求意见。

一直带着有色眼镜的王安石看后,鄙夷道:苏轼这人,但从才学论,有着很深的修为。但是,此人所学的东西来路不正,尽是些欺世盗名之学!此次又是因自己不得志的原因,言语中已经跌宕失态到如此地步,请圣上将其罢黜了事。

当时在场的曾公亮插话道,我觉得苏轼只是持有不同的言论,并没有可以加罪的地方。

过了一段时间,王安石又怂恿神宗道:陛下何不将苏轼罢黜出朝廷,难道是因为怜惜他的才学吗?譬如我们要调教一匹恶马,首先须减少它的草料,再多加鞭笞(减刍秣,加捶扑),使其服服帖帖后才能为我所用。就像苏轼这厮,不加以磨练其心性,压灭他的浮躁之心,怎能为陛下所用。这种人,其才学能为世所用者甚少,而为害世道者甚大,陛下不可不察啊!

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轼在朝廷中的影响还真就变得越来越微妙了。

邵武(今福建南平市属县级市)人叶祖洽(字敦礼),在殿试后神宗令当时的变法二号人物、宰相陈升之把的关,被赐予进士及第第一,当时任编排官的苏轼与苏辙、刘攽等人上书反对,认为叶祖洽不仅学识粗浅,议论不当,而且策论的卷子中还有“祖宗以来至于今,纪纲法度因循苟简而不举者,诚为不少”等语,实有轻率和对祖宗不尊之举。苏轼的意思是将叶祖洽罢黜,如若不然,像这种靠着诋毁祖宗以献媚时君的小人,一旦擢为进士及第第一,何以正风化。

遗憾的是,这次神宗对于苏轼的上奏并不认可。

相反,对于此次科场的进士胡璞(字器之),此人博学工诗,曾经在路过采石渡时题诗凭吊了诗仙李太白。

采石渡,也即采石矶,又名牛渚矶,是中国长江中游南岸的一个港口,位于今安徽省马鞍山市的长江南岸。采石矶为长江沿岸三矶之一(另两矶分别为燕子矶和城陵矶),历来为江南名胜,古往今来,吸引着许多文人名士,像白居易、王安石、苏轼、陆游、文天祥、陈运和等都曾来此题诗咏唱。特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这里饮酒赋诗,相传最后因酒醉赴水中捉月而淹死,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胡璞的题诗为一七绝:

抗议金蛮反见仇,

一杯蝉退此江头。

当时醉弄波间月,

今作寒江万里流。

苏轼初见此诗,惊为唐人所作,玩味不已。从苏轼对待叶祖洽与胡璞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苏轼的喜好与文人心底特有的那种纯真。

可以说,在苏轼的心底,他对李太白的诗才是极度仰慕的。尽管此时的苏轼还不知道,在他逝去之后,自己也俨然成了与李太白比肩式的人物了。

李白和苏轼都是我国历史上文学巨匠,他们的诗词作品一直被后人传颂至今,但这两个人在个性上有很大的不同:

李白是一个自信豪放、热情奔放之人,他的诗歌中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和万丈豪情。他用想象和笔墨创造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场面和绚丽的画面,他在诗中自称“太白”,自认为是自己就是盛唐的骄傲和光辉,这种自信不仅体现在他的言行中,也反映在他的诗词作品中。他追求自由与梦想,不会拘泥于一些庸俗的道德规范和传统观念,这使得他的人生充满了激情与色彩。

相比之下,苏轼则更为内敛、沉稳、深刻。他的诗歌中体现出了一种深沉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思辨。他面对现实世界的问题时,不会轻易地放弃,而是通过思考和实践来解决问题。他的诗词作品中,常常有对时代和社会的思考与反思。

在宋神宗看来,李白确实是一个天赋异禀的才子,但他经世致用的学问却远不如苏轼了。他始终认为李白虽有苏轼之才,却无苏轼之学。

其实,宋神宗评价得很准,李白和苏轼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李白的诗是诗人之诗,而苏轼的诗则是学人之诗、学者之诗。

我们说苏轼乃“千古第一文人”,是因为在中国历代文人中,没有哪个人的文化造诣与文化成就能够超越他——他不仅在诗歌、散文、词赋、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都有卓越成就;他还在儒学经典、诸子百家、中医中药、佛教道教、水利制墨、美食造酒等多个领域,都有深湛的研究,堪称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这是李白所不能比拟的。

以上就是苏轼与李白的对比,从苏轼对胡璞题诗“惊为唐人”的态度,就表明了苏轼对于李太白不羁才学的崇敬之情。

还有一位叫顿起的举子,作为编排官的苏轼苏大人见到小顿的策论中用语憨直、不避世俗,尤为欣赏。顿起虽然出自吕惠卿的门下,而独守故学,对于王安石、吕惠卿之流订立的新学敬而远之。因此,在其后的一次洛阳城里考试举子之后,和弟弟苏辙一同邀上小顿去登了嵩山,还饶有兴致地一口气登到了山顶。

是科进士中,还有一位无锡籍人士叫陈敏(字伯修)的,尤为王安石所嘉许,称其堪大用,被除以太学正。这是个正九品官,隶属于国子监,职责是辅佐博士施行教典、学规,凡是违犯学规者,以五等处罚予以处理,并将学生守纪律、治经学、考试成绩等情况上报博士。奇怪的是,此人也与苏轼交游来往,私交甚厚。

后来的陈伯修同志出守台州期间,朝廷下令全国范围内都要树立元佑党籍碑(上有苏轼等人不行新法的党人名单),伯修坚辞不从,其下属就偷偷立之。待伯修知道后,怒而碎其石,“挂冠而去”,从此自号濯缨居士,年八十一岁而终。由此可知,这种人与苏轼相厚,原来是冥冥之中的水到渠成、物以类聚啊!

这年三月间,武穆王钱镠五世孙钱藻(字醇老)以尚书司封郎秘阁校理出守婺州(今浙江省金华市)。此人曾进士及第,又中贤良方正科,曾经当过知制诰,加枢密直学士知开封府,后改翰林侍读学士,除审官东院。老钱为人“清谨寡过,为治简静,人称长者”,以明经进士制策入等,入馆阁,编校书籍,其文章学问有过人之处,放在天子身旁在合适不过了。但他因不奉新法而是自愿前去治理一州,最终竟选择去了穷山恶水的婺州。

按照宋时的官场惯例,馆阁人士补放外任,同舍之人皆会饯送一下的。在送别的酒席上,按当时惯例是先向老钱索要一首诗作,就像今人索要名片一样(尽管背过身就会扔进垃圾堆里)。不过,要是在场的尽是文人雅士,可能要例外了。因为当时流行以主人的一首小诗的每一个字为韵,每人都要重新作一首送行的诗。这与当今的KtV里一样,大家都尽情地释放一下自我。

年长苏轼十五岁的老钱做了一首七绝,苏轼分得一个“英”字为韵,本来这是一群文人们在一起玩的一种文字游戏,但苏轼却在日后因该诗而得祸。

原因是苏轼在诗中借孙醇老的求出外郡,讥讽了当朝的许多投机钻营的急进者。另外,还借此揭露了青苗及助役等新法实施以来,百姓输纳不前,官吏们用皮鞭捶打。老百姓只能在醉酒时诉诉苦,一旦酒醒还会后怕不已,唯恐得罪朝廷,“临分敢不尽,醉语醒还惊”(《送钱藻出守婺州得英字》)。

暮春时节,正当苏轼在与诸位同仁诗词唱和之际,弟弟苏辙打起背包要去赴陈州(今河南淮阳)教授任了。

四月初七,苏轼给二堂兄苏不疑回了信。因为前些时,二堂兄通过驿站给苏轼寄书来,告知老家的各位亲属都身体康健,让苏轼安心在京城公干。苏轼在回信时告诉二堂哥,自己的家眷,还有陈州那边苏辙的家眷都很好,不必挂念。

接着,苏轼又向堂哥抱怨道,近来的朝廷上下,凡是不配合青苗法推行工作的官员,都要被收拾,就连前任的宰辅也不能幸免。自己要是请求外任到地方上任职,必定要不折不扣地带头去推行新法,但依自己的个性定然不会屈就,到时候肯定会被朝廷整治得死无葬身之地的。

因此,苏轼对堂哥倾诉说,现在自己还没有下决心请求外任,姑且在京城的闲职衙门里再等等看,先悠闲自得地消磨一段时光再说吧!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动漫之后宫之旅 肥水不流外人田 恰似寒光遇骄阳 福艳之都市后宫 官道之色戒 大奉打更人 大帝姬 修罗武神最新章节列表 永不解密 田野花香 无限群芳谱 凤还朝,妖孽王爷请让道 万古不死,葬天,葬地,葬众生 全球高考 软妹子重生记 明末边军一小兵 慕爷的小祖宗可甜可飒 玄幻之我来到十亿年后 都市强化系统全领域制霸 逆青春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这个王爷来自地球 名门艳旅 大宁第一衙内 醉枕三界 刀笔吏 萌宠狂妃 风花醉 从封地开始,到拥兵百万雄霸天下 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 开局:大唐万里一孤城 穿越三国:吕布成为我岳父 人在三国,开局等一个出逃的曹操 陛下,臣只想吃软饭 我的灵异笔记 大唐安史之乱我不想你乱 女皇的男闺蜜 走司马懿的路,让司马懿无路可走 我是无敌的大寨主 儒侠英豪 
最近更新三国:结拜关张,开局灭黄巾 一觉醒来我在龙椅上了 开局:从揍朱元璋开始 大宋网红苏眉山 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 回到古代过日子 秦末之霸王再世 唐刀陌刀 草原铁骑,生化大军 大秦:签到天下,霸临大秦 清末崛起之第二次上帝之鞭 梦回春秋当大王 穿越大明朱雄英 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 穿越到大唐,我囤积了万亿物质 穿越大明做女皇 大唐:弃文从商,我要当财神 宋终:一拳镇关西 从小县令到主宰万界 穿越红楼后我竟然六元及第 
大宋网红苏眉山 耕文轩主人 - 大宋网红苏眉山txt下载 - 大宋网红苏眉山最新章节 - 大宋网红苏眉山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