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那些事

照谈古今

首页 >> 梨园那些事 >> 梨园那些事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霸道总裁爱上我 王爷太妖孽:腹黑世子妃 逼婚36计,总裁的旧爱新妻 肥而不腻(养成) 蚀骨承欢:老公,别强来 斗罗之今朝英豪 九炼归仙 仙妻攻略 空间:他们修仙我种田 至尊丹帝 
梨园那些事 照谈古今 - 梨园那些事全文阅读 - 梨园那些事txt下载 - 梨园那些事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一百一十四章 翠影惊弦:梨园风云曲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民国初期,江南水乡的越城,有一座翠影吟风阁,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这片温润的土地上,承载着越城人的戏曲痴梦。阁中,有一位名动四方的角儿,叫柳依云,她身姿婀娜,嗓音空灵,尤擅昆曲,那婉转的水磨腔,不知醉了多少人的心田。

柳依云自小被翠影吟风阁的班主苏鹤堂收养,在戏班中长大。她对戏曲有着极高的天赋与热忱,每日鸡鸣即起,苦练基本功,寒暑不辍。

一日,越城来了个留洋归来的公子哥,名叫林羽霄。林羽霄虽接受了西方教育,但对传统戏曲情有独钟。听闻柳依云之名,他慕名来到翠影吟风阁。柳依云那日演唱的是《玉簪记·琴挑》,只见她莲步轻移,眉眼含情,指尖抚琴,那如泣如诉的唱段仿佛将剧中人的情思娓娓道来。林羽霄听得如痴如醉,自此便成了翠影吟风阁的常客。

然而,翠影吟风阁的平静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当地有个恶霸钱霸天,垂涎柳依云的美貌,欲强娶她为妾。钱霸天派人前来翠影吟风阁,放下狠话,若不答应,便要砸了这戏园子。班主苏鹤堂坚决不从,钱霸天恼羞成怒,果真指使手下在演出时捣乱,打伤了戏班的几个伙计,还毁坏了不少戏服道具。

柳依云悲愤交加,但她并未屈服。她与林羽霄商议,决定借助林羽霄留洋归来在当地绅商中的影响力,揭露钱霸天的恶行。林羽霄四处奔走,联合越城的正义之士,向警局施压。钱霸天听闻风声,竟狗急跳墙,派人绑架了柳依云,将她关在城郊的一处废弃宅院里。

林羽霄心急如焚,他一边与警局紧密合作,一边暗中调查柳依云的下落。经过一番波折,终于找到了柳依云的囚禁之处,成功将她解救出来。

经此一劫,柳依云对林羽霄的感情愈发深厚,而林羽霄也决定全力支持翠影吟风阁。为了让翠影吟风阁重现往日辉煌,柳依云决定编排一出新戏《翠影惊弦》。这出戏讲述了一位梨园女子在乱世中坚守戏曲梦想,不畏强权的故事。新戏筹备期间,困难重重,资金短缺、人手不足,但柳依云、林羽霄和戏班众人齐心协力,咬牙坚持。

终于,《翠影惊弦》在翠影吟风阁首演。柳依云在台上将自己的经历与情感融入角色,她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唱词都深深打动着台下观众。演出大获成功,越城百姓纷纷传颂,翠影吟风阁再次门庭若市,而柳依云和林羽霄的感情,也在这场梨园风云中愈发坚如磐石。

在《翠影惊弦》大获成功之后,翠影吟风阁的名声愈发响亮,不仅在越城,就连周边城镇的戏迷也纷纷慕名而来。柳依云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但她并未因此而骄傲自满,反而更加刻苦钻研戏曲技艺。

此时,一位来自京城的戏曲名家——梅若鸿,听闻了柳依云的事迹与《翠影惊弦》的精彩,特意南下越城,想要与柳依云切磋交流。梅若鸿擅长京剧,在京城梨园界德高望重,他的到来让翠影吟风阁蓬荜生辉。

柳依云对梅若鸿极为敬重,虚心向他请教。梅若鸿也毫不吝啬,将京剧的一些独特技巧和表演心得传授给柳依云。在交流过程中,柳依云突发奇想,是否能将昆曲与京剧的元素巧妙融合,创造出一种全新风格的戏曲。梅若鸿对此想法大为赞赏,二人便开始了大胆的尝试。

然而,这种创新并非一帆风顺。翠影吟风阁内部分为两派,一部分老戏骨认为传统戏曲的精髓不容更改,融合其他剧种是对祖宗技艺的亵渎;而以柳依云、林羽霄为首的年轻一辈则坚信创新才能让戏曲在时代的浪潮中延续生机。两派争执不下,气氛一度紧张。

就在此时,林羽霄提出举办一场小型的新剧试演,让观众来评判这种融合是否可行。大家最终接受了这个提议。柳依云与戏班众人日夜排练,精心打磨新剧。

新剧试演当日,翠影吟风阁座无虚席,不仅有越城本地的戏迷,还有许多听闻消息赶来的周边戏曲同行。当幕布拉开,柳依云一亮相,独特的扮相和融合了昆曲与京剧特色的唱腔立刻吸引了众人的目光。随着剧情推进,巧妙的情节与新颖的表演形式让观众沉浸其中。演出结束,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那些原本反对的老戏骨,也不禁暗暗点头,认可了这种创新。

这次成功让翠影吟风阁更加坚定了创新之路。此后,柳依云不断推出融合多种元素的新剧,声名远扬至海外。一些海外的华人团体听闻后,邀请翠影吟风阁出国演出,让中华传统戏曲在异国他乡绽放光彩。

柳依云与林羽霄在戏曲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感情也修成正果。二人成婚当日,整个越城都沉浸在喜悦之中,戏班众人更是为他们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戏曲婚礼。

婚后,柳依云并未停下脚步。她深知传承的重要性,于是在翠影吟风阁开设了戏曲学堂,广纳有天赋的孩童,悉心教导。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戏曲艺术代代相传,永不落幕。在她的教导下,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戏曲人才从翠影吟风阁走出,将戏曲的种子播撒到更广阔的天地。

多年后,当柳依云白发苍苍,坐在翠影吟风阁的后台,看着新一代的角儿们在台上演绎着精彩的戏曲,她的眼中满是欣慰与满足。这座承载着无数故事与梦想的翠影吟风阁,在她和众人的努力下,依旧屹立不倒,继续书写着梨园的传奇。

柳依云创办的戏曲学堂日益兴盛,培养出的弟子们在各地戏曲舞台上崭露头角。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风气逐渐转变,新兴的娱乐方式开始冲击传统戏曲行业。尽管翠影吟风阁名声在外,但前来听戏的观众还是不可避免地减少了。

柳依云看着日渐冷清的戏园子,心中满是忧虑。她深知,若不做出改变,戏曲的辉煌恐将成为历史。此时,她的得意门生之一,名叫苏瑶琴的姑娘,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苏瑶琴自幼在翠影吟风阁长大,不仅继承了柳依云的精湛技艺,还对戏曲有着独特的见解。她建议将戏曲与民间故事相结合,编排一系列贴近百姓生活的新剧目,以吸引更多观众。

柳依云对这个想法十分赞赏,当即与戏班众人以及戏曲学堂的师生们开始筹备。他们深入越城周边的乡村城镇,收集那些流传于民间的奇闻轶事。经过数月的整理与创作,一系列新剧诞生了。其中一出名为《绣娘传奇》的戏,讲述了越城一位普通绣娘凭借精湛技艺和坚韧性格,在困境中坚守梦想,最终成为一代刺绣大师的故事。

新剧开演,翠影吟风阁重新热闹起来。台下的观众不仅有老戏迷,还多了许多年轻面孔和普通百姓。大家被贴近生活的剧情所吸引,对戏曲有了新的认识。《绣娘传奇》的成功让柳依云看到了希望,她带领众人继续挖掘民间故事,创作更多新剧。

在这个过程中,苏瑶琴逐渐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角儿。她的表演细腻动人,将每个角色都刻画得入木三分。然而,随着苏瑶琴名气渐大,一些其他戏班抛出橄榄枝,以优厚的待遇邀请她加入。面对诱惑,苏瑶琴陷入了两难。一方面是养育她成长、给予她无数机会的翠影吟风阁,另一方面是看似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柳依云察觉到苏瑶琴的心思,她并未挽留,而是与苏瑶琴促膝长谈。柳依云告诉她,无论她做出何种选择,翠影吟风阁永远是她的家。苏瑶琴被柳依云的胸怀所打动,最终决定留在翠影吟风阁。她深知,这里不仅有她的恩师和伙伴,更有她对戏曲传承的责任。

为了进一步推广戏曲,柳依云还组织戏班到越城的各个角落演出,无论是繁华的集市,还是偏远的乡村,都留下了翠影吟风阁戏班的足迹。他们的演出丰富了百姓的生活,也让更多人领略到戏曲的魅力。

时光流转,柳依云年事已高,但她对戏曲的热情丝毫未减。在她的影响下,翠影吟风阁的每一个人都将戏曲传承视为己任。越城的大街小巷,时常能听到孩子们哼唱着戏曲的旋律,戏曲的火种,在这片土地上,越燃越旺,延续着翠影吟风阁那永不落幕的梨园传奇。

随着翠影吟风阁在越城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其名声传到了一位隐居江南的前清老翰林耳中。这位老翰林名叫陈墨轩,一生痴迷戏曲,对传统戏曲文化的研究造诣极深。他听闻柳依云等人对戏曲传承与创新的种种事迹后,心生好奇,亲自来到翠影吟风阁。

陈墨轩观看了几场演出后,对柳依云、苏瑶琴等人的表演赞不绝口。但他也指出,戏曲除了在内容和表演形式上创新,在剧本的文学性雕琢上还有提升空间。柳依云等人虚心受教,诚恳邀请陈墨轩出山,指导戏班的剧本创作。陈墨轩被众人的热情与诚意打动,欣然应允。

在陈墨轩的指导下,翠影吟风阁开始对一些经典剧目进行重新润色,同时创作全新的剧本。他们以历史典故为蓝本,创作出了一部名为《秦淮风云》的大戏。该剧讲述了明末秦淮两岸文人墨客与秦淮八艳之间的故事,将家国情怀与儿女情长巧妙融合,剧本辞藻华丽,情节跌宕起伏。

为了演好这部戏,柳依云带领戏班众人查阅大量资料,深入研究那个时代的服饰、礼仪和人物性格。苏瑶琴饰演的李香君,一颦一笑皆具神韵,将李香君的才情与傲骨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另一位年轻弟子程逸飞饰演的侯方域,风流倜傥又不失家国大义,令观众为之倾倒。

《秦淮风云》首演那天,整个越城万人空巷,戏园子被挤得水泄不通。演出过程中,观众们沉浸在精彩的剧情与精湛的表演中,时而为人物的命运叹息,时而为精彩的唱段鼓掌叫好。演出结束后,掌声经久不息,不少观众感动得热泪盈眶。这部戏不仅在越城引起轰动,消息传开后,周边城市的戏迷也纷纷赶来观看,一时间,翠影吟风阁声名远播至大江南北。

然而,就在翠影吟风阁如日中天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疫病席卷江南。百姓自顾不暇,再也无心听戏,戏园子被迫关闭。柳依云看着空无一人的戏园子,心急如焚。她深知,戏班众人大多以此为生,如今没了演出收入,生活将陷入困境。

柳依云与苏瑶琴、程逸飞等核心成员商议后,决定组织戏班众人制作一些手工艺品,拿到集市上去售卖,以维持生计。他们发挥戏曲人的心灵手巧,制作出精美的脸谱、小巧的戏服摆件等。虽然收入微薄,但大家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疫病逐渐平息后,翠影吟风阁重新开门迎客。经历这场磨难,戏班众人对戏曲的热爱更加坚定。柳依云为了感谢在艰难时期一直支持戏班的观众,决定举办一系列免费演出。演出当天,戏园子再次热闹起来,观众们用热烈的掌声表达着对翠影吟风阁的喜爱与支持。

此后,翠影吟风阁继续秉持传承与创新的理念,不断推陈出新。柳依云将自己毕生的戏曲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一代,苏瑶琴、程逸飞等人也成长为能够扛起翠影吟风阁大梁的中流砥柱。在他们的努力下,翠影吟风阁的梨园传奇,在岁月的长河中,继续熠熠生辉,续写着属于戏曲人的壮丽篇章。

随着翠影吟风阁的再度兴盛,一位云游四方的戏曲名宿——余鹤龄听闻了他们的事迹,慕名而来。余鹤龄精通多种地方戏曲,见识广博,他的到来为翠影吟风阁带来了全新的思路。他提议将不同地域的戏曲特色融入到新剧目中,打造出集大成的戏曲盛宴,让观众领略多元的戏曲魅力。

柳依云、苏瑶琴等人对这个想法兴奋不已,立即投入到筹备中。他们与余鹤龄一起,走访大江南北,收集各地戏曲的经典元素、独特唱腔与表演技巧。经过长时间的整理与创作,一部名为《九州戏韵》的鸿篇巨制诞生了。

这部戏以一位戏曲艺人游历九州的视角展开,巧妙地串联起各地的风土人情与戏曲特色。从婉转细腻的吴越小曲,到高亢激昂的秦腔,再到俏皮活泼的花鼓戏等,各种戏曲元素在剧中交织碰撞,却又和谐统一。为了完美呈现这部剧,翠影吟风阁的演员们刻苦练习,力求精准把握每种戏曲风格的精髓。

《九州戏韵》的演出筹备堪称盛大,不仅对戏园子进行了精心布置,还邀请了各地知名的戏曲乐师组成强大的乐队。演出当日,观众们仿佛置身于一场跨越地域的戏曲之旅。苏瑶琴在剧中一人分饰多角,凭借精湛的技艺将不同地域女性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程逸飞则以扎实的功底,驾驭着各种风格迥异的唱段,赢得了满堂喝彩。演出结束后,观众们久久不愿离去,对这部融合多元戏曲文化的佳作赞不绝口。

《九州戏韵》的成功,让翠影吟风阁吸引了更多有志于戏曲事业的年轻人。柳依云顺势扩大了戏曲学堂的规模,广纳各地学子。她根据学生们不同的天赋与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让每个人都能在戏曲领域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在教学过程中,柳依云发现一位名叫林诗韵的女学生,嗓音独特,对戏曲情感的把握十分细腻,但因家境贫寒,面临学业中断的困境。柳依云不仅为她减免学费,还时常给予生活上的帮助,鼓励她坚持梦想。林诗韵深受感动,学习愈发刻苦,进步飞速。

随着时间的推移,柳依云年事渐高,决定将翠影吟风阁的管理重任交给苏瑶琴和程逸飞。交接仪式上,柳依云眼含热泪,将象征着戏班传承的信物交到他们手中,叮嘱他们一定要守护好戏曲这方天地。苏瑶琴和程逸飞郑重承诺,定会不负所托。

在苏瑶琴和程逸飞的带领下,翠影吟风阁继续蓬勃发展。他们带着戏班四处巡演,所到之处皆受到热烈欢迎。林诗韵也在一次次演出中崭露头角,成为戏班的新一代台柱。而翠影吟风阁,就像一座闪耀的灯塔,在传承和弘扬戏曲文化的道路上,照亮着无数戏曲人的前行之路,让戏曲这颗中华民族的艺术明珠,在岁月的长河中持续焕发出璀璨夺目的光彩。

苏瑶琴和程逸飞接手翠影吟风阁后,秉持着传承与创新的理念,不断探索戏曲发展的新路径。他们听闻邻省有一个古老的戏曲剧种,因后继无人面临失传,二人决定亲自前往探寻。

在当地一位老艺人的引领下,苏瑶琴和程逸飞深入了解这个濒危剧种的独特魅力。它的唱腔古朴醇厚,表演形式融合了当地独特的民俗舞蹈,别具一格。两人意识到,拯救和传承这个剧种不仅是对戏曲文化多样性的贡献,也能为翠影吟风阁注入全新活力。

回到越城后,他们邀请那位老艺人来到翠影吟风阁,与戏班众人一同研究如何将这个濒危剧种与现有剧目融合创新。经过数月的努力,他们创作出一部融合了多种元素的新剧《古韵新声》。这部剧以一个传奇故事为蓝本,巧妙穿插濒危剧种的经典唱段与特色舞蹈,同时保留翠影吟风阁擅长剧种的精华。

新剧首演时,整个越城再次沸腾。观众们被这种前所未有的戏曲呈现形式深深吸引,不仅为濒危剧种的独特魅力惊叹,更为翠影吟风阁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鼓掌。《古韵新声》的成功,让更多人关注到那些濒临失传的戏曲剧种,各地戏曲爱好者纷纷向翠影吟风阁请教交流,掀起了一股拯救和传承小众剧种的热潮。

在这期间,林诗韵成长为备受瞩目的戏曲新星。她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结识了一位擅长诗词创作的年轻书生——秦书羽。秦书羽对戏曲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两人因戏结缘,常常一起探讨戏曲与诗词的融合之道。林诗韵从秦书羽的诗词中汲取灵感,尝试将诗词的意境融入戏曲表演,为角色赋予更深层次的情感内涵。

随着戏曲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朝廷听闻了翠影吟风阁的事迹,特下旨邀请戏班进宫演出。这对翠影吟风阁来说,是无上的荣耀,也是巨大的挑战。苏瑶琴、程逸飞带领戏班众人精心筹备,从剧目选择到舞台布置,每一个细节都反复推敲。

进宫演出那天,翠影吟风阁的演员们身着华丽戏服,以精湛的技艺将经典剧目演绎得淋漓尽致。林诗韵饰演的贵妃,举手投足间尽显雍容华贵,她将融入诗词意境的表演发挥得恰到好处,赢得了宫廷众人的阵阵喝彩。演出结束后,皇上对翠影吟风阁的表演赞不绝口,不仅赏赐了大量金银财宝,还御笔亲题“翠影流芳”的匾额,以示嘉奖。

这块匾额高悬于翠影吟风阁之上,激励着每一位戏班成员。此后,翠影吟风阁的名声更加响亮,各地戏曲艺人纷纷前来学艺交流。苏瑶琴和程逸飞顺势成立了戏曲交流协会,定期举办戏曲研讨会和表演活动,促进了各地戏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在他们的努力下,戏曲文化蓬勃发展,翠影吟风阁成为了戏曲界的核心枢纽。而林诗韵与秦书羽的感情也修成正果,两人在戏曲的见证下喜结连理。他们婚后携手为戏曲事业贡献力量,创作出许多优美动人的戏曲作品。翠影吟风阁在一代又一代戏曲人的传承与创新中,持续书写着梨园的辉煌篇章,让戏曲文化如繁花般在历史长河中绚丽绽放,流芳百世。

翠影吟风阁获皇上御赐匾额后,声名远扬至海外藩邦。一些藩国使者听闻其名,在出访时特意要求观看翠影吟风阁的演出。苏瑶琴、程逸飞等人深感责任重大,为了向海外友人展示中华戏曲的博大精深,他们精心挑选并编排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剧目。

其中,以展现华夏神话故事为主题的《仙梦绮谭》脱颖而出。这部戏融合了多种戏曲表现手法,通过绚丽的舞台布置、精彩的武戏场面和动人的唱腔,将古老的神话传说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舞台上。演员们为了这场特殊的演出,日夜苦练,力求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唱词都尽善尽美。

当藩国使者们坐在翠影吟风阁内,目睹这场精彩绝伦的演出时,无不被深深震撼。他们从未见过如此精妙的艺术形式,对戏曲中所蕴含的中华文化底蕴赞叹不已。演出结束后,使者们纷纷表示希望能将戏曲文化引入自己的国家,并邀请翠影吟风阁的艺人前往传授技艺。

苏瑶琴和程逸飞商议后,决定选派几位优秀的艺人,跟随使者前往藩国。这些艺人肩负着传播戏曲文化的使命,踏上了异国之旅。在藩国,他们耐心地向当地民众传授戏曲的基础知识、唱腔技巧和表演方法。起初,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给教学带来了诸多困难,但艺人们凭借着对戏曲的热爱和执着,通过反复示范、比划动作等方式,逐渐让当地民众理解并喜爱上了戏曲。

随着时间的推移,戏曲在藩国逐渐生根发芽。当地民众开始组建自己的戏班,模仿中华戏曲的表演形式进行创作和演出。这一消息传回国内,让翠影吟风阁的众人倍感欣慰,也更加坚定了他们传播戏曲文化的决心。

与此同时,在国内,林诗韵和秦书羽创作的戏曲作品在各地广泛传唱。他们以民间故事为蓝本,创作出了一部名为《水乡情澜》的新剧,讲述了江南水乡一对恋人在时代变迁中的悲欢离合。该剧不仅在剧情上贴近百姓生活,而且在音乐和表演上大胆创新,融入了江南丝竹的优美旋律,使整个剧目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

《水乡情澜》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成为翠影吟风阁的又一经典剧目。在演出过程中,林诗韵细腻的表演和婉转的唱腔,将女主角的情感变化演绎得丝丝入扣,令观众如痴如醉。秦书羽则凭借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为剧本撰写了优美动人的唱词,为剧目增色不少。

随着戏曲事业的蒸蒸日上,翠影吟风阁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戏班规模不断扩大,需要更多的场地和资金来支持日常运营和新剧创作。苏瑶琴和程逸飞积极与当地富商、乡绅合作,寻求他们的资助。同时,他们还对翠影吟风阁进行了扩建和修缮,使其能够容纳更多观众,为观众提供更好的观演体验。

在传承方面,翠影吟风阁的戏曲学堂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充满热情的学子。老师们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为戏曲界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这些年轻的学子们带着对戏曲的热爱和追求,活跃在各地的戏曲舞台上,成为传承和发展戏曲文化的新生力量。

岁月流转,翠影吟风阁在一代又一代戏曲人的努力下,始终屹立不倒,成为了中华戏曲文化的一座不朽丰碑。它见证了戏曲的辉煌与变迁,也将继续承载着戏曲人的梦想,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续写着梨园的传奇故事。

多年之后,苏瑶琴与程逸飞虽已两鬓斑白,但依旧坚守在翠影吟风阁,为戏曲的传承与发展殚精竭虑。他们看着曾经亲手培育的学子们,如今已成为戏曲界的中流砥柱,心中满是欣慰。

林诗韵与秦书羽则退居幕后,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戏曲剧本的创作与整理中。他们将自己多年的创作心得与戏曲表演经验记录成册,留给后人参考学习,希望能为戏曲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思路与借鉴。

而那些远在藩国传播戏曲文化的艺人,也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藩国的戏曲已经发展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风格,他们将中华戏曲与本国文化完美融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每逢重大节日,藩国的戏班都会进行盛大的演出,戏曲成为了增进两国文化交流与友谊的重要纽带。

在翠影吟风阁的一次庆典活动上,来自各地的戏曲名角、学子以及曾经受过翠影吟风阁帮助与影响的人纷纷赶来。戏园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庆典演出中,老中青三代艺人轮番登台,各展绝技。年轻一代的演员们用充满活力与创新的表演,展现着戏曲的无限可能;老一辈的艺人则以沉稳大气的风范,为大家演绎着经典剧目的醇厚韵味。

演出结束后,苏瑶琴缓缓走上舞台,看着台下满是对戏曲饱含热爱的面孔,感慨万千。她说道:“戏曲,是我们一生的坚守,它承载着无数人的心血与梦想。如今,看到戏曲在各地开花结果,我知道,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希望大家能继续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瑰宝,让翠影吟风阁的传奇,永远延续下去。”

台下响起了如雷般的掌声,经久不息。在这掌声中,翠影吟风阁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它将带着戏曲人的梦想与期望,在历史的长河中继续闪耀,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永恒璀璨的明珠,让梨园的风华,代代流芳,永不落幕。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最后一页 疯狂升级系统 面具舞会:你我本是陌路 斗罗土着 北电艺考:从欺负神仙姐姐开始 洪荒降临之最强玩家 名门掠婚:抢来的新娘 反派:截胡师姐后,主角崩溃了 网游:我能无限释放大招 龙珠:开局赛亚人,修神象镇狱劲 帝国崛起 老子是最强皇帝 腹黑帝王的心尖宠:太后千千岁 末世超级系统 我有百万亿主角光环 玄幻:我是超级大反派 重生成蛇 动漫之后宫之旅 人族帝子,我在娘胎就无敌了 把弟弟养歪了肿么破 
经典收藏逆青春 全民转职:你管这叫散人? 重生:知识它格外迷人 跬步仙踪 泺寒轻舞 战神联盟之暗影星愿 虐冤种?我来了你们怎么不叽歪了 海军曙光 诸天影视:我努力让主角无事可做 沈夫人的马甲层出不穷 蛮横相公贪财妻 夜拥吾爱 种田之娶个夫郎过日子 贵人就是矫情 梦之幻 海贼:人在海军代号死神 斗罗:开局拍卖十万年魂骨 侯爷,见到妾身为何不跪 斗罗:重生瑞兽麒麟,多子多福 直播逃生,被病娇boss狂追亲哭了 
最近更新四合院:开局四九,军工天才 亮剑:氪金抗战,专治火力不足! 嫡女重生之我不是炮灰 我只是一个路过的正义修士 骄翎 重生杂灵根,我靠偏门证道成仙 神尊强宠,废物小姐竟是绝世女帝 园林守墓人 七日鬼差 开拓贵族:超豪华版本 星铁:虚无星神为她睁眼怎么可能 诸天:从打爆美恐开始 殉情三年,侯门主母休夫日百棺开道 异界:开局买下可爱猫娘 孽徒勿扰:重生山野种田忙 神鬼复苏:自山海经开始降临人间 看见弹幕后,白月光公主她手撕剧本! 独揽娇色 穿着满级游戏装备去修仙 和嫡姐换子后,我养成了状元郎 
梨园那些事 照谈古今 - 梨园那些事txt下载 - 梨园那些事最新章节 - 梨园那些事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