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重生的杨桃

首页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全文阅读(目录)
大家在看江山美色 三国之召唤猛将 大夏第一假太监 红楼春 无敌天下 重生霸宠:摄政王爷太凶猛 兵锋无双 抗日之铁血使命 重生之大清逍遥亲王 明朝那些事儿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重生的杨桃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全文阅读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txt下载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1899章 军靴与棉衣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巨大的车站陷入蒸汽中,到处都是积雪,到处都是忙碌的工人。

整齐停靠的货运列车如同巨龙,重型吊车还在吊装战防炮。

车站就留下两条绝对畅通的路线,每隔十分钟,既有一列冒着浓烟的军列匆匆路过。

十月十二日,星期一。

杨明志没有打算在彼尔姆再逗留下去,今天必须继续行程。

雪停了,明明已经是上午九点,升起的太阳还是贴近地平线。以后的情况会愈发糟糕,毕竟彼尔姆的纬度很高。

气温依旧很低,杨明志裹着厚实的羊毛大衣,头顶一个哥萨克绒帽,他背后的军列时不时释放大量温暖潮湿的蒸汽。

“你们就送到这里吧。”杨明志对送行的二十多人说,“我是低调的来,我也该低调的撤离。”

“将军,如果可以,我还想和您再聊聊。”巴尔岑满是不舍。

“昨天我们不是聊了很多?我要说的已经都说了。”

巴尔岑点头说:“是的,我睡醒后赶紧总结一下。”

“这就够了。”杨明志再看看其他几人,“新的大战即将到来,你们按照我说的训练部队。你们也不要觉得我回新西伯利亚,彼此联络就很平淡。恰恰相反,我回去了就监督他们拼命生产。兄弟们,我必须保证你们三个师完成换装。”

就在刚才,巴尔岑三人组和他们的随从们,杨明志已经在车站候车厅和他们聊了很多。

尤其是娜塔莎,这姑娘请了一上午假,只为亲自送送自己的“叔叔”长官。

军列突然一阵悠长的鸣笛,车头亦喷出大量蒸汽。

“就到这里吧!”杨明志猛地转身,就抓着蹬车的栏杆。

突然,一只有力的胳膊拉住他的衣服。

是娜塔莎……

今天的娜塔莎故意化了妆,她涂了口红还擦了粉,非常完美的遮盖住脸上的雀斑。她今天漂亮极了,却因为流泪,脸颊上又显出两道泪痕。

杨明志转过身:“亲爱的,你又哭了,别伤心,我还会发电报的。在旅馆打电话的时候,你的贝茜卡姐姐也知道你现在生活很舒服。”

“可是……”

“别担心,一切都是越来越好的。”杨明志情不自禁拍拍她的脸,“就此别过吧。”

娜塔莎知道自己什么也不能改变,她大声一喊:“叔叔,替我向贝茜卡姐姐问好!”

“好的。”杨明志说了一句,登上自己的豪华车厢。

接着,他就坐在车窗边,看着自己的战友们渐渐远去,看着冬日冰雪下的彼尔姆渐渐远去。

一条黑龙在冰原上疾驰,入夜时分军列抵达叶卡捷琳堡,杨明志很清楚自己翻越了乌拉尔山再度回到亚洲。

接下来又是一次漫长的旅途。

刚刚结束的降雪袭扰了大半个东欧以及整个西伯利亚,相比之下还是西伯利亚的雪最为厚实。

进入亚洲后,白天的气温不上零度,夜里的情况更加糟糕,零下十度是非常正常的。

杨明志觉得自己乘坐的就是彻头彻尾的雪国列车,好在煤车的燃料非常充裕,餐车的食物储备不但充实,还有不少伏特加和红酒可供畅饮。

不过在斯摩棱斯克地区,随着阳光的全面回归,之前因为寒流稍稍冻结的烂泥沼泽,尔今又成了纯粹的烂泥地。

一年多以来,德军已经受够了俄罗斯的烂泥地,当然苏军也非常讨厌烂泥。

气温回升了,莫德尔的心情稍稍好转。

土地状况继续恶化,狼堡方面命令自己“更主动一些”,现在自己就是想组织一个师展开进攻,泥泞也会让人们想到去年进军莫斯科的“九月泥路”。

泥泞最大的好处还有一个,它是最为关键的好处。

苏军的坦克也会陷入泥地,步兵也要面对没膝深的泥浆,因此苏军不会愚蠢的在十月份发动进攻!

莫德尔断定十月份的战线将是稳定的,但是,恐怕稳定的持续时间必然非常短暂。

每年的十一月俄罗斯必然下大雪,寒流南下必带来极寒!

虽然1942年的冬季的俄罗斯式的暖冬,是德军完全能够容忍的,也是德军军械的汽油、润滑油能够忍受。

何况现在德军的燃料里加入了更高级的防冻剂,即便是1941年级别的寒冬,德军的后勤部门认为部队也是可以应对。

德军的后勤部门有着高度信心,广大士兵的心理动态就非常微妙了。

莫德尔麾下有大量参与过去年远征的士兵,他们结结实实的感受到了俄罗斯冬季的恶意。那是他们第一次进入俄罗斯,结果就遭遇到二十世纪最寒冷的三个冬季之一。但他们又不知这些,他们觉得那种冬季接近零下三十度的极寒,在广袤的俄罗斯是一种正常。

当下莫德尔和保卢斯的部队都面临很大挑战,压力最大的当然是保卢斯。

宏观上天气越来越冷,德军需要更多的燃料更多的粮食,以及更多的冬衣。

德国自产的棉花并不充裕,所以在战争爆发前,德国一直是巴西的第一大棉花进口商。这一时代,巴西是南美的产绵大国,出口棉花也是创汇的重要经济作物。即便当战争爆发,巴西还在向德国输送棉花,直到巴西迫于英美等国的压力,于1942年的棉花收获季,突然与德国断交,紧接着就是宣战。

巴西开始与盟军合作并签署了一些贸易协定,所以本给输送给德国的棉花,经美国人一转手,就成为按照《租借法案》输送给苏联的战略物资之一。

在这个问题上,美国人堪称优秀商人的典范。根据苏联需要的物资清点以及可能欠缺的物资,对他们施行精确输送。

恼羞成怒的小胡子立刻命令大西洋上游弋的U艇,找寻巴西货轮发现即击沉。

断交的那一个月,就有十艘巴西货轮伴随着大量的棉花和大豆沉入大洋。

当前德国还有相当数量的棉花库存,面临恶劣的现状,德国不得不加紧从西欧搜刮棉花和羊毛,德国的纺织工厂也开动马力生产棉衣和毛毯。

小胡子和狼堡的参谋们当然不希望战争持续到冬季还是当前的僵局,可现实是德军在两个战线上都不能再取得重大突破。

德军不希望这样,他们不得不面对,最糟糕的消耗战已经开始了。德军也是吃一堑长一智,不管是南方的保卢斯还是北方的莫德尔,当地的德军战士都获得了全新的棉衣。

每个战士还获得一条羊毛围巾,羊毛手套,以及加厚的军靴或棉鞋。

由于这些后勤物资都是一个师一个师的发放,以至于物资发放的数量总高于领取人数。

这是怎么回事呢?

此又是一件德军师长们苦恼的事。

无论是维亚济马还是斯大林格勒,或者说当属斯大林格勒的情况最为极端。这两处战场的交战态势极度胶着,每一天德军都要阵亡超过四百人,另有近五百人受伤。总的来说,德军平均每天要损失一千个战斗力,迫于现状,德军不得不将给德军搬运物资的俄国人当成正规士兵用。

保卢斯现在纯德军的作战兵力三十余万,另有近三十万的各类民夫,以及数十万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和意大利的友军。民夫的籍贯构成一样非常复杂,有法国人、荷兰人、罗马尼亚人、保加利亚人,其中还有超过一半是苏联公民。

他们可以说是苏联的叛徒,然而在他们看来,是撤退的苏军抛弃了他们这些平民,为了活下去,只好给德军工作换取苟活的粮食。

无论德军是否承认,失去这些苏联平民组成的“搬运工”,仅靠那二十多万又是一线作战又充当运输队的意大利军,大量作战物资就甭想搬到前线。随着战争的持续,德军的许多师长,干脆拔掉民夫的破旧衣裳,直接给其套上德军的制式棉衣、战靴,外面套上德国国防军的制服,最后用制式围巾裹住大半个脑袋,部分人头上还顶着破旧的钢盔。

如此这般打扮,就是近距离看,也没有人会相信他们实际是俄国民夫。

他们妥妥的就是德军士兵!

德军已经感受到了严重人力资源匮乏的压力,而苏军呢?情况和德军其实也差不多。

在战略物资上,德军的情况宏观上也是越来越糟糕,为了获取宝贵的粮食和石油,德军才拼命要拿下整个南俄。

目前,德军利用自己的库存以及从欧洲占领区的略多,至少在这个冬天,给德军近七百万在役军人配发整齐的棉衣毛衣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在1942年的冬季没有问题。

如果到了1943年冬季呢?情况恐怕非常糟糕。到了那个时候战局又是如何?苏德双方都不能很好的估量。

但仅从冬季服装上来看,苏军的情况是比德军好很多的。不仅仅是苏军得到了西方盟友们的重点棉花援助,苏联广大的中亚地区本就是产羊毛和棉花的宝地。

何况当局不要求棉衣的质量有多高,形制有多么美观,只要足够保暖就行。危局之下实用主义才是最好的,苏联的纺织厂一样开足了马力。所谓棉衣就是土色细麻布编制成的口袋,里面塞进各种纤维物,无论是棉花还是羊毛,塞够即可。经过一番加工,棉衣就成性了。

杨明志的返程之路再度途径了苏联亚洲部分的许多沿铁路的,于自古游牧民族活动区建立的城市。这些城市清一色的具备不俗的轻工业能力。

固然整个苏联的轻工业能力糟糕,局部地区的情况好好很多。尤其是广大的哈萨克地区,这里是苏联第一大羊毛产地,而今几乎供应苏军一大半部队的羊毛制品之需求。

毕竟按照纯粹的配给制供应军队完全一样的棉衣和毛衣,一个哈萨克今年冬季的羊毛产量,即可快速变成超过四百万套制式毛衣。

其实仅靠苏联当前控制区的棉纺织品产能,即可完全满足苏军士兵的衣物需求。不可否认的是盟友的增援在衣服问题上是锦上添花,而在军靴问题上,一时间给予苏军重大帮助。

苏联战前就给军队装备制式的高帮军靴,但制作军靴需要牛皮,碍于苏联并非发达的养牛业,用较长的时间生产高帮军靴再供应给数量并不太多的军队,这是丝毫没问题的。

在1941年之前,苏军的作战兵力多达一百五十万,给这么多军队统一装备高帮皮靴是没问题的。尔后军队在半年时间扩充到五百万人以上,仓库的存货和工厂的产能勉强能够达到军队的需求。

当战争爆发后,各个工厂还在拼命生产,奈何军队的大溃败使得战争的前半年,军队愣是损失了超过二百万人。

部队不得不进一步扩编,扩编力度更为疯狂。苏联国内的各个军靴工厂,工人们即便保持着强烈的战斗热情,他们也不得面临巧妇无米之催的尴尬。好在美英盟友从他们的库存,以及民间征集了多达三百万双军靴,一股脑的扔给苏联人。由于货船大部分是可以挨过U艇的袭击,大部分靴子上了岸,很快就发给基层士兵。

它们不是制式高帮军靴,它们甚至五花八门。本着实用主义穿上总比冻断、磨断脚的原则,苏军接受了这些鞋子。

时间已经是1942年的初冬,英国人陷入战争已经是第三年了。

大西洋上德军潜艇依旧猖獗,这种情况正逐渐被英美两国的海军遏制住。即便如此,每周都有大量的盟军运输船沉没大西洋。

这使得英国从殖民地得到的战略物资没有预想的那么丰富,英国不得已在战争爆发后就启动了节约的国策。

英国的确支援给苏联不少军用衣物和靴子,但英国自己的情况也不好。

曾经华丽的英伦风格服装已经不合时宜,所有的裁缝店、制衣厂得到议会的命令,他们不得不减少新生产衣物款式的布匹用料。

整个社会因此开始流行起简约风。男人的裤腿有所缩短,女士新衣也没有了华丽的装饰。便服不仅简约了,社会上还流行起军用斗篷式的风衣。

英国是如此,美国的情况也颇为类似。

他们或许想不到,大战时期流行起的简约风尚,以及迎合社会上的从军热而流行的有军装风格的新衣,当战争结束后它还会继续流行。

非常有趣的是,军用大衣本是战地士兵的标配,战后它的改良款,却逐渐成了年轻女士们的最爱。

英国节约了大量的布料皮革,在部分支援苏联的同时,更多的做成本国军队和撤过来的法军的军装。

财大气粗的美国的大宗援助还在运来的路上,英国能够支援苏联的皮革量也是有限的。对于苏联,各地的皮革工厂只能另想办法,所以羊皮、马皮和驴皮,这类皮革都开始用来制造军靴和皮带。

皮革的缺乏也让军需部门作出妥协,故而进入冬季后,皮革工厂开始生产低帮军靴,这算是应对对皮革缺乏办法。

除此之外,这些低帮军靴的主要材料里还加入了其他成分,例如毛毡和亚麻的混合物。

它们是低帮的军靴,曾经的高帮军靴能遮盖军人的大半个小腿,而今穿着低帮靴子后,士兵们不得不再度打上绑腿。

所以说,当1941年秋季,战役之后仅剩下一千人的284师残兵逃到沼泽地开始招兵买马,严重缺乏高帮军靴的他们不得不穿着所有找得到的鞋。缴获德军的军靴是一种重要获得鞋子的途径,然德军士兵清一色的低帮军靴。

当时的杨明志一直要求恢复实力的部队加紧体能训练,强令所有人打上绑腿进行高强度奔袭训练。其实当时如果军队清一色装备高帮军靴,麻布绑腿基本就可以不打了。

碍于现在糟糕的情况,新组建的部队大部分是得不到高帮军靴供应的,他们不得不接受新型低帮靴子,即便他们还是喜欢以前的。

他们不得不适应新情况,打上绑腿,弄得自己又恢复到沙俄时期情况似的。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动漫之后宫之旅 肥水不流外人田 带着物资穿到年代搞事业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重生十岁救黑爹 千万别看纯靠瞎写 懒得说 大妆 网游之修罗传说 欧皇?我吗?也就十连出金吧 万古魔剑帝 正义判定2069 默读 重生豪门女学霸 都市花语 艳海风波 深海世纪 上古风云之刑天 开宗立派当反派 重生之神级明星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穿到荒年,我靠两文钱起家 问棠gl 大宁第一衙内 醉枕三界 萌宠狂妃 建设科技大秦,从时空售货车开始 风花醉 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 刷视频给老祖宗们看新时代 偷听女主吃瓜,竟躺成千古仁帝? 重返十三岁 重生之项羽崛起 大秦:我,公子扶苏,新一代祖龙 我在黄巾做首席军师 庭院带着我来到了古代 这里有家咖啡厅 刀镇寰宇 新战国七雄:赵国崛起 大燕风华 
最近更新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 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 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 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 冰临谷 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 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 三藏还俗 大唐躺平王 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 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 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 唐代秘史 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 浴血山河 靖康前夜:帝业重光 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 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 铁骑红颜:大秦霸业 我,秦王世子,用盒饭暴出百万兵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重生的杨桃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txt下载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最新章节 -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