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凌烟志

凌云朗月

首页 >> 大唐凌烟志 >> 大唐凌烟志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误惹豪门:强娶迷糊小甜妻 掠天记 霸道总裁爱上我 凡人:张铁,我有一个签到系统 雄霸蛮荒 武侠之气运掠夺 在斗罗大陆玩王者荣耀 师娘,别玩火 传奇 乡村猎艳记 
大唐凌烟志 凌云朗月 - 大唐凌烟志全文阅读 - 大唐凌烟志txt下载 - 大唐凌烟志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67章 浅水原战役唐军受挫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前章我们讲到唐高祖李渊祭奠了李唐皇族宗庙,又册立了宗室皇亲,皇亲国戚们拜谢皇恩,各自欢喜,领赏而归。

正在此时,招抚使马元规差驿卒来报,称隋朝南阳郡丞吕子臧主动归降唐朝了。

前章我们讲过,李渊为稳定长安城周边局势、安抚民心,特遣马元规远赴山南地区进行慰抚事宜。然而,这其中却生出一番波折来。

原来,那南阳郡丞吕子臧,竟仗着自己手中有些兵马,胆大包天地独自霸占了郡城,并公然对抗唐军!吕子臧,河东(今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在隋末动荡时期,被隋炀帝任命为南阳郡丞,坚守南阳郡。

两个月前,当时唐王李渊派遣了马元规前去执行安抚任务。马元规深知使命重大,不敢有丝毫懈怠。他先是好言相劝,希望吕子臧能够迷途知返,归顺朝廷。为此,他还多次派遣使者前往城中,试图与吕子臧沟通协商。可谁曾想,那吕子臧却是个冥顽不灵之人,不仅对朝廷的好意毫不领情,更是残忍地将这些前来劝和的使者一一杀害!

不久,隋炀帝被弑杀的噩耗便传遍天下。听闻此讯,吕子臧心中亦是悲痛。他知道如今局势已然大变,再继续负隅顽抗下去,恐怕唯有死路一条。于是,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吕子臧终于决定放下心中的坚守,向唐朝俯首称臣。他先是为隋炀帝举办了一场隆重的丧礼,以表哀悼之意,而后又主动联系马元规,并上书唐朝朝廷,表示愿意归降。

高祖李渊见吕子臧诚心悔过,且其占据之地对于巩固统治亦有着重要意义,遂顺水推舟,接受了他的投降。不仅如此,为示皇恩,高祖还特意下旨,册封吕子臧为邓州刺史,并赐予他南郡公的爵位。至此,这场纳降风波方才得以平息。

吕子臧被后世评价为忠诚于国家的典范,他在隋末的动荡中坚守原则,宁死不屈,展现了过人的勇气和决心,他不仅在军事上有着不俗的表现,其忠诚和勇猛的精神也被后人广为传颂。

公元618年六月初十,唐朝朝廷接到紧急战报,薛举入侵泾州,意图斩断关中和灵武的联系,与突厥和梁师都建立联系。

泾州,地处交通要冲,是关中与灵武之间的重要枢纽。薛举深知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若能成功入侵并据为己有,便如同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插入了一把锋利的匕首,可以轻易地斩断关中和灵武之间的联系,进而阻断唐朝的战略通道。

不仅如此,薛举还企图与北方的突厥以及同样心怀不轨的梁师都建立联系。突厥在当时是大唐北方的强大威胁,而梁师都则是占据一方之地的割据势力。薛举妄图借助外力,扩充自己的实力,在大隋遗留下的混乱局势中浑水摸鱼,以实现他那称霸一方的野心。

唐高祖李渊,作为新朝的开国之君,目光远大且深谋远虑。他明白薛举此番行动对大唐的威胁极大,若不加以抵抗打击,恐怕会引起连锁反应,使得周边势力纷纷效仿,大唐将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

于是,高祖李渊果断地下达了命令,任命秦王李世民为元帅,率领八个总管的兵力前去抵御薛举大军。

李世民此时已经二十一岁,年纪虽轻,却久经沙场,在军中拥有极高的威望,且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果敢的领导风范而备受将士们的敬仰。

李世民接到命令后,迅速集合军事力量。他率领着自己总管的八个兵力组成的大军,浩浩荡荡地奔赴前线。所带将领均是身经百战,他们麾下的士兵们个个英勇善战、士气高昂。他们在李世民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前行,如同一支钢铁之师,向着敌人的方向开进。

那八总管之兵,或来自步卒之列,步伐整齐,武器精良;或来自骑兵之中,马蹄飞扬,威风凛凛。他们的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仿佛在向敌人示威。

李世民骑在战马上,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他知道这场战争的胜负不仅关系到大唐的边疆安定,更关系到整个大唐王朝的未来。

唐朝的泾州,即今天的甘肃省泾川县,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具有重要的军事、经济和文化地位。泾州在长安城的西北方向,两地相距约490里,按照古代军队正常的行军速度,从长安城到泾州大约需要12到16天。

泾州在古时相当于长安的西大门,是防御西北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屏障。泾州属于泾河流域,土地平坦,农业发达,是西北地区着名的产粮区。丝绸之路上的商贾旅人将泾州作为中转站,促进了东西方商贸的往来。

泾州不仅是军事重镇,也是文化交流的中心,佛教、道教等宗教在此传播,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这里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如李商隐、温庭筠等,他们在此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后唐的安史之乱后,吐蕃多次侵犯泾州,泾州成为唐蕃争夺的焦点,发生了多次重大战役,泾州在唐朝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战略地位、经济繁荣和文化影响力使得它在唐代历史中占据了独特的地位。

在秦王李世民大军到达泾州前,秦州总管窦轨率军阻击来犯的薛仁杲军队,结果失利。薛仁杲率军包围了泾州城。

当时,刘感任骠骑将军镇守泾州以抵御薛仁杲的进攻。很快,城中粮食将耗尽,刘感将自己骑乘的马杀了,分给将士们充饥;他自己则一口肉也没吃,只是煮马骨取汤,拌着木屑勉强下咽。

期间,泾州城多次濒临陷落,形势十分危急。

就在这时,长平王李叔良率领的援军赶到泾州。李叔良被高祖李渊任命为刑部侍郎,进爵为长平郡王,率军前来镇守泾州。

薛仁杲得知后,故意散布谣言说自己的军队粮草已尽,随后率军南撤。薛仁杲又派高墌人假装献高墌城投降。

李叔良不知是计,便派刘感率军出城前往接收。刘感的军队到达高墌城下,城上的人喊道:“贼军已经撤走了,你们可以翻墙进城。”

刘感下令烧毁城门,城上的人却用水将火浇灭。刘感察觉到其中有诈,便命令步兵先行撤退,自己率领精锐部队断后。

不久,城上燃起三处烽火,薛仁杲的军队从南原大举杀来,双方在百里细川展开激战(百里细川位于今天的甘肃省灵台县西南,这一地区在唐代属于泾州管辖)。

结果唐军大败,刘感被薛仁杲俘虏。薛仁杲再次包围泾州,逼迫刘感向城中喊话,劝守军投降。

刘感假意答应,到了城下却大声喊道:“逆贼已经粮尽,灭亡就在旦夕之间!秦王(李世民)率领数十万大军,正从四面赶来,城中将士不必担忧,一定要坚守到底!”

薛仁杲大怒,将刘感绑在城旁,埋土至膝盖,然后骑马射箭,将他活活射死。刘感至死神色不改,声音越发激昂。

李叔良在泾州城中坚守,勉强保住了城池。

刘感是刘丰生的孙子,刘丰生是南北朝时期北齐的名将。普乐(今宁夏吴忠市)人,生于北魏时期,卒于北齐天保年间(550年-556年)。刘丰生以其雄姿壮气、果毅绝人的性格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而闻名,《北齐书》评价他“壮勇善战,为诸将所推”,他的军事才能和英勇事迹在南北朝时期备受赞誉。

刘感的壮烈事迹和牺牲极大地鼓舞了泾州城内的唐军士气,使得他们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依然坚守城池。他的忠诚和勇敢成为了唐朝初期的佳话,后来唐高祖李渊用重金购回刘感的尸体,追赠他为瀛州刺史,封平原郡公,并谥号为忠壮。刘感的事迹也被记载在《旧唐书》等史书中,成为后世颂扬的典范。

之后,唐朝陇州刺史常达在宜禄川与薛仁杲交战,斩杀了一千多名敌军。

宜禄川即现今的黑河川,位于甘肃省,流经华亭、崇信、泾川、灵台等地,是古代重要的农牧业开发区域。其名称源自古时的“宜禄”,意指适宜农耕、收取俸禄的地方。

常达是唐初的一位重要将领,以忠勇闻名,常达在隋朝时期担任鹰扬郎将,后投靠唐王李渊,曾参与多次征战,表现出色,深得李渊的信任。

薛仁杲多次进攻常达,但始终无法攻破他的防线。于是,薛仁杲派部将仵士政率领数百人假装投降,常达对他们厚加安抚。仵士政趁常达不备,率领部下发动突袭,劫持了常达,并挟持城中两千人投降了薛仁杲。

常达被带到薛仁杲面前,言辞和神色毫不屈服。薛仁杲欣赏他的勇气,便将他释放。

然而,薛仁杲身边奴贼张贵见到常达,挑衅地问道:“你还认得我吗?”

张贵曾是常达的奴仆,因犯错受到惩戒,逃跑后投靠了薛仁杲。

常达冷冷回答:“你不过是个逃命的奴贼罢了!”

张贵大怒,想要杀死常达,幸好有人及时相救,常达才得以幸免。

尽管遭遇困境,常达在薛仁杲被平定后,因忠节受到李渊的表彰,重新被任命为陇州刺史,并在任上去世。

秦王李世民率军增援泾州出发后,高祖李渊又派遣太仆卿宇文明达到山东地区去招抚隋朝残余势力,并任命永安王李孝基做陕州总管。

古代山东主要指的是太行山以东的地区,这一范围包括了现在的一部分河南省、河北省以及山东省。在唐代,这一地区通常被称为“山东地区”。

在隋末唐初,由于隋朝的统治范围广泛,山东地区的具体指代可能会因政治和军事需要而有所不同。李渊在618年派遣太仆卿宇文明达到山东地区招抚慰问,这里的山东地区可能指的是唐初统治范围内的东部地区,即今天的河南省东部、河北省南部以及山东省西部地区。

太仆卿宇文明达被派往山东招抚,这一举措有助于唐朝扩大自己的疆域。山东地区地理位置重要,经济相对发达,且有丰富的物产和人力资源。通过招抚,唐朝得以将山东地区纳入自己的版图,增加了自己的人口数量、土地面积和财政收入。

宇文明达以其出色的外交才能和亲和力,在山东各地开展招抚工作。他向隋朝残余势力宣扬唐朝的正统性和宽大政策,使得许多原本犹豫不决的势力纷纷选择归降唐朝。例如,一些地方的割据诸侯看到唐朝的军事强大且政策宽松,主动献出城池,表示愿意接受唐朝的统治。

对于山东地区的百姓来说,唐朝的招抚避免了更多的战乱。隋朝末年的战争使得山东地区民不聊生,百姓们渴望和平与稳定。唐朝的招抚使得当地的百姓能够尽快地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恢复生产,发展经济。这也使得唐朝在山东地区赢得了民心,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唐朝的陕州是现今的三门峡市陕州区,陕州位于长安的东方,两地相距约400公里,均地处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地理分界线——秦岭之北,黄河支流渭河与洛河两岸。

陕州在唐代设立,管辖范围包括今天的陕州区一带,1949年后,陕州被撤销,其辖区并入三门峡市,后设立陕县。2016年,陕县撤县设区,成为三门峡市陕州区。陕州区作为陕原的核心区域,见证了周、秦、汉等多个朝代的历史变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陕州位于豫、陕、晋三省交界,是洛阳和西安之间的东西走廊和通道,不仅是豫、陕、晋三省交界处的商贸重镇,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永安王李孝基被任命为陕州总管,这一任命有助于加强对陕州地区的管理。陕州地理位置重要,是连接关中地区与中原地区的重要枢纽。李孝基上任后,他积极组织当地百姓修建道路,改善交通条件,促进了陕州地区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发展。

他还注重地方的治安维护,严禁盗贼和不法行为。他建立了严格的治安管理制度,组织巡逻队伍,确保了陕州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在他的治理下,陕州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商业活动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

陕州总管李孝基还承担着重要的军事防御任务。他的辖区面临着来自其他割据势力的潜在威胁。李孝基积极组织军队进行防御演练,加强城防设施建设。他修筑城墙、加固城门,并且储备了充足的粮食和武器装备。这一系列的军事防御措施有效地保卫了陕州地区的安全,也为唐朝在中原方向的边疆稳定做出了贡献。

至于秦王李世民此次率大军前往泾州,大唐初建,他是否心存压力,能否成功抵御薛举军队,还是未知。

彼时,薛举,这位野心勃勃的西秦霸王,正率其虎狼之师,一路进逼高墌。

高墌城是唐朝时期的一个重要军事据点,位于今陕西省长武县西北3公里的地掌村、戴家岭村、浅水村一带的浅水塬。

高墌城所在的邠、宁、泾州区域是丝绸之路关陇北道、关陇中道的重要途经地域,其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自安史之乱之后,丝路东段干道逐渐北移,灵州成为交通要冲,也是西北民族地区茶马互市中心之一。

李世民听闻薛举的行军计划,便决定驻守高墌。

薛举的看李世民驻守高墌,便派出两路军马,作为游击部队,如一群饥饿而贪婪的狼群,狂飙突进,竟然蔓延至豳州(今陕西彬县)、岐州(今陕西凤翔)一带。一时间,边境之地烽火连天,百姓们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面对薛举的强大攻势,李世民深知此时不宜轻举妄动。他站在高墌城的高坡之上,望着城外那一片虎视眈眈的敌军,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沉稳。他果断地命令唐军,深挖壕沟、高筑壁垒,宛如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防线,以逸待劳,不肯轻易与薛举正面交战。

然而,天不遂人愿,李世民突然染上疟疾。那病痛如恶魔一般缠绕着他的身躯,令他时常高热不退,身体极度虚弱。但他心系大唐的万千子民和万千将士,深知此时绝不能将军事大权随意交付。

经过深思熟虑,他将军事事务托付给了长史、纳言刘文静。刘文静,此人足智多谋,对朝廷忠心耿耿,深得李世民的信任。

与此同时,李世民还任命殷开山为行军司马,殷开山以吏部侍郎的身份膺此重任。他为人豪爽,且精通兵事,但或许在这一场战役中,已五十岁的他尚未完全领会秦王深意,且有轻敌之意。

李世民生病之际,专门对殷开山等人再三叮嘱:“薛举此次孤军深入,虽气势汹汹,但实则暗藏危机。他们远离本土,粮草的供应极为艰难,且长途行军,士兵早已疲惫不堪。若是那贼军来此挑衅,尔等切不可轻举妄动。待我痊愈之后,定当率军为尔等破此贼寇,扬大唐之威。”

殷开山领命而出,心中却另有一番盘算。他退出后,便与刘文静说道:“秦王意外染病,无法披挂上阵,心中或许是怕您无法应对这复杂战局,故才这般叮嘱。您想想看,那薛举长途行军,得知王爷卧病,必定会在心中轻视我们。此时,我们若能主动出击,炫耀武力,定能让那贼军心生畏惧,不敢轻举妄动啊!”

刘文静听闻,本欲劝说,但见殷开山态度坚决,且周围将领也纷纷附和,心中无奈,只得听从。于是,唐军便在高墌西南摆开了阵势。那一片战场上,军旗猎猎,刀枪粼粼,唐军将士们士气高昂,仿佛胜利就在眼前。

薛举那边,何尝不知唐军的动向。他暗中派出细作,密切关注着唐军的一举一动。当他得知唐军依仗人多的优势而缺乏严密防备时,嘴角不禁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容。他迅速调兵遣将,准备给唐军来个措手不及的突袭。

六月二十六日,那是一个阴沉压抑的日子,乌云蔽日,仿佛预示着这场战役的残酷。突然,战鼓声、呐喊声如雷般在唐军后方滚滚传来,唐军顿时陷入了混乱之中。

原来,薛举看到唐军依仗人多,后方却没有防备,便派出精锐兵力,如鬼魅般悄然出现在唐军的后方,突然发动袭击。

浅水原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双方的将士们如猛虎般相互厮杀。薛举的军队在背后突然杀出,让唐军顿时阵脚大乱。唐军八个总管将军虽有万夫不当之勇,但在薛举的精锐兵力突袭之下,也渐渐力不从心。

战场上,鲜血飞溅,尸骸遍地,那惨烈的战斗画面,仿佛是地狱之门被打开,死亡与恐惧笼罩着每一个角落。

经此一战,唐军的八个总管皆遭惨败,士兵死伤惨重,据史书记载,此次浅水原战役,唐军死亡者达十分之五六。其中大将军慕容罗睺、蔺兴粲等将领战死,李安远、刘弘基等着名将领也被薛举擒获。

殷开山、刘文静等组织兵力虽拼死抵抗,但终无力回天,望着那惨烈的战场,心中满是无尽的悔恨与自责。

李世民在病榻之上,听到前方传来的战报,心急如焚。他不顾自己虚弱的身体,亲自率领剩余的军队撤回长安,以稳定军心和民心。

而薛举乘胜追击,一路攻下了高墌。面对战场上那数以千计的唐军遗体,他竟下令将唐军死者收集成一座京观。那座由唐军遗体堆砌而成的高冢,如同一座冰冷的墓碑,见证着这场惨烈的战役,也让唐朝将士们心中的仇恨与耻辱更加深沉。

回到长安后,高祖李渊得知此战惨败的原因,龙颜大怒。刘文静等人因违背秦王之命,导致兵败,且间接致唐军损失惨重,被革职除名。

这场战役,成为了唐朝初期军事史上的一次惨痛教训。

浅水原战役初期,李世民的军事防御策略是非常合理的,他命令深沟高垒不战的策略是基于当时双方的实际军事状况。薛举的军队深入唐朝控制区域,后勤补给线长,而李世民的军队以逸待劳。在这种情况下,坚守不出是一种明智的战略选择,可以消耗敌军的士气和物资。

从历史记载来看,这种战略在很多战役中都有成功应用的先例,例如韩信的井陉之战,也是先坚守等待敌军露出破绽。

此战失利,源于殷开山和刘文静未能坚决执行首帅李世民的命令,二人违背李世民的命令出战,主要是出于对敌军心理的误判。他们认为薛举得知李世民生病会轻敌,想通过主动出击来打击敌军。然而,他们忽略了自身兵力对比以及敌军深入后的军事优势。中国古战争史中,这种将领因轻敌而违背主将战略决策的情况并不少见,往往会给军队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同时,唐军在浅水原的大败,在政治影响层面也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对唐朝内部产生了不良影响,这场战役的失败使得唐朝在初期的军事扩张中遭受重创。众多将领战死,士兵大量伤亡,这对唐朝的军事力量是一个沉重打击。

刘文静等人被革职除名,反映出唐朝初期对于军事纪律的严格要求。即使是朝廷重臣,如果在军事指挥上犯错,也会受到严厉的惩处,这有助于维护军队指挥体系的严肃性。

就双方士气而言,薛举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薛家军的士气,同时也让唐朝在周边势力面前暂时处于弱势地位。

而唐朝方面,这场失败可能会引起内部的恐慌和不安,需要李世民等人在后续的军事行动中尽快扭转局势,重新树立起唐朝军队的威望。

浅水原战役,唐、薛两军的军事对峙从618年六月到十一月,历时五月之久。最终谁能最终胜出,我们下章再接着讲述。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动漫之后宫之旅 恰似寒光遇骄阳 福艳之都市后宫 官道之色戒 都市皇宫 无限之信仰诸天 特种兵在都市 西游之大娱乐家 莽荒纪 无限群芳谱 林岚秦小雅 后宫春春色 都市花缘梦 洪荒降临之最强玩家 都市之最强狂兵 慕爷的小祖宗可甜可飒 风水大相师 红尘都市 重生长嫂奋斗记 武侠从神雕开始 
经典收藏逆青春 网游之血御天策 渡仙玄记 桃运特工俏佳人 灵蛇转世镇百怪 离婚后她成了财阀前夫的白月光 我在香江当陀枪师妹 重生逃命,竟敲开京圈太子的房门 青梅竹马但嘴硬 走绿茶的路,让她无路可走 海贼:我两面宿傩,乱杀 江湖公敌,从我做起 快穿了解一下只在女尊世界做任务 公主太子打赌,谁输谁要囚下苦 港综:我带曹达华当卧底 庶女当自强 快穿之大佬自救系统 黑神话:吾为天命狼 修仙之鸿蒙炼神决 [综]滚开,渣男 
最近更新重生夺回气运,冷面军少被我哄成恋爱脑 快乐的寻法路没有你可不行 萌宝助力:冷面总裁追爱记 宁先生的小软糖走丢了 天命卡牌 刘三旺的屁,响天动地 公主夜夜撩,她反而虚了 幽小白传记 快穿:反派每天都在求我别死 我,正立于废墟图书馆中等你 凡修问仙 海盐味奶糖 快穿:宿主是你得不到的爸爸 玄幻:开局捡到战力榜 上官璃璃的际遇 综漫,从地错开始渐渐变态 在异世苟活 在异界开始抄游戏 黑莲花重生:摄政王榻上驯我 全文完结后,绝美万人嫌变团宠了 
大唐凌烟志 凌云朗月 - 大唐凌烟志txt下载 - 大唐凌烟志最新章节 - 大唐凌烟志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