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后者,那朱厌会不会也是他们的人?”
“就算不是,也有可能是盟友一类的吧?”
“想到这里,我决定放弃进通天山。我害怕朱厌把我出卖。”
“所以情急之下我只能捏碎了它。”
“之后,我就到了这里。”
“再之后,便是你把我召唤了出去,干掉了明月在。”
江上寒微微点头,司南竹描述的跟他所想的大差不差。
通天钗是他母妃的遗物,竹玉流苏很明显原本就在通天钗上。
两者合体,才是一对真正的宝物!
竹玉流苏当年确实有可能在长安塔塔主的手里,因为此人是跟自己母妃一个年代的人。
长安塔塔主,便是周北念姑姑、司南竹的师父。
母妃在南棠当政期间,南棠与西虞曾有一段时间关系非常良好,其中很大原因是母妃与长安塔塔主建立了联系。
如此看来,很有可能是母妃把竹玉流苏给了长安塔塔主。
而长安塔塔主又把此物交给了司南竹。
长安塔塔主给了周北念半生烟雨这把绝世神兵,又给了司南竹这件传说之器。
确实很一视同仁了。
想到这里,江上寒又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
黑暗!
对,碾碎竹玉流苏后,那短暂的黑暗!
这类似的黑暗,江上寒曾经经历过!
就是周北念的伞!
当年司南竹设下杀局、长风命悬一线之际,周北念便是用这把伞把长风送了出去。
过程中,长风看见了一片黑暗。
这把伞,按照周北念的说法,有把人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的能力。
不久前,白灵在司南竹的杀刃之下险些葬生之时,周北念也是用了同样的方法救了白灵。
白灵也看见了一片黑暗......
江上寒绞尽脑汁。
周北念的伞跟这通天钗、竹玉流苏如此相似的能力,究竟是有什么关系呢?
难道说周北念的伞也是一把传说之器?
如果是真的!那半生烟雨......
正在江上寒绞尽脑汁思考之时,司南竹也在思考——
江上寒手上的这把钗子,究竟是什么?
他是怎么得到的?
他们两人现在所处的地方,究竟是哪里?
想到这里,司南竹看向天边。
司南竹已经在这里试过了,这里看起来蓝天白云,无边无际,但实际上,只有方圆二十里左右的大小。
等飞到了边缘之地,就会重新出现在一开始进入这里的地方。
而这里的草地与蓝天,也没有什么特别的。
若是说唯一有些特别的,就是不远处的那棵粗树了。
司南竹向粗树看去。
那是一棵看起来很普通的树。
树干很长,也很粗,有些微微发黑,但是并不丑陋......
司南竹犹豫了一下后,手腕翻动,三把青玉玲珑刃同时出现。
然后对着大树飞速旋转而去!
“惊蛰。”
“临秋。”
“白霜降!”
江上寒看见司南竹的动作,刚要起身阻止,但是此时已经来不及。
叮——!
大树与青玉玲珑刃的对撞,竟然发出了金属般的叮鸣之声!
司南竹与江上寒对视一眼,随后两人连忙一起对着大树冲了过去!
嗖——
嗖——!
江上寒有些迫不及待,因为不止是大树可能是什么传说之中的铁树。
他还在大树上发现了一排小字!
江上寒停在树前,看着树干上的小字,顿时愣住。
糟了!
......
司南竹站在江上寒的背后。
她没有看树,而是面色狐疑的看着江上寒。
他......他怎么会比我还要快???
司南竹面色凝重。
这时距离两人对视后一起冲过来,也才过去了两息不到。
江上寒也瞬间觉察到了自己一时疏忽,导致露了破绽。
若是一般人几乎不会多想。
但是司南竹是什么人?
她一定会多想!
此时的江上寒一身冷汗,他知道司南竹在自己背后打量着自己,但是他看不见司南竹的表情。
他也不敢冒然洞悉司南竹。
看来以后面对司南竹,还是要更加小心啊!
江上寒没有想理由为自己找补解释。
因为现在司南竹只会怀疑、多想。
若是出现了很合理的解释,那司南竹一定会想的更多。
她是一个会用‘行为’当证据的人。
江上寒压下这道思绪,继续看着面前树干上的文字——
他很激动。
虽然树干上的文字,他从未见过。
但是他却无比的熟悉!!!
【金者,可换新气】
金者!新气!!!
这段文字,江上寒太熟悉了!
他第一次见,是在天外天!
黑台!
上面也出现了一排字,在竹简上——
【黑者,可御不速客之正气】
【直至黑者,显入圣气之名止】
江上寒通过实操,不难知道,这是让黑台上的人通过控制别人身上的真气,来调整自己的真气。
让自己的真气,可以入圣。
简单来讲,黑台的作用,就是指引你入圣!
而江上寒第二次看见这段话,是在画阵笔的火焰上——
【赤者,可融万气】
虽然只有这一句话,但是江上寒不难分析出来,这个东西与四大传说之一有关。
按照江上寒基于各种已知线索的推理,最有可能的传说之地就是楼外楼!
但是具体怎么用江上寒还不知道。他只用那根笔,研究出了画阵的功能。
根据江上寒的经验来看,恐怕楼外楼内也有一个类似于黑台的地方。
那里,才是用画阵笔、用【赤者,可融万气】的地方。
那个类似黑台的地方,一定还有一句类似于【直至黑者,显入圣气之名止】的说明。
因为眼下——
就有这样的话!
【金者,可换新气】
【直至金者躯体可挣脱尘世,登仙止】
挣脱尘世!
登仙!
江上寒明白了!
这里就是王傲觉所说的道圣借助母妃之通天钗,寻求大道成功飞升之地!
这里就是通天山!
他跟司南竹,此时竟然不是在大梁城,而是在通天山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