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

用户30724669

首页 >> 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 >> 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一级BOSS:你结婚,我劫婚 掠天记 肥妻有喜,禁欲外交官当爹了 梦幻香江 谁与争锋 斗罗土着 嫡公主一身反骨,专爱给乾隆添堵 深渊之狱 完美世界:重生一颗草,伴生柳神 仙妻攻略 
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 用户30724669 - 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全文阅读 - 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txt下载 - 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32章 刘伯温的最后时光:传奇落幕,恩情永存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永乐年间,京城的天空仿佛被一层无形的阴霾所笼罩,压抑而沉闷。已经一百零二岁高龄的刘伯温,静静地躺在那张陪伴他多年的床榻之上。他那曾经挺拔的身躯,如今已被岁月压得略显佝偻;面容也被时光无情地刻满了深深浅浅的皱纹,犹如一幅记载着沧桑历史的画卷;但那双眼眸中,即便此刻带着几分疲惫,却依然透着往昔的睿智与深邃,仿佛藏着无数的故事与智慧。

刘伯温的府邸内,气氛凝重得如同铅块般沉甸甸的。平日里热闹的庭院,此刻安静得只能听到偶尔传来的几声鸟叫,更增添了几分哀伤的氛围。朱棣和徐妙云听闻刘伯温病重的消息后,心急如焚,匆匆赶来。踏入房间的那一刻,他们被眼前的景象刺痛了心。

只见床上的刘伯温,形容枯槁,面色苍白如纸,曾经那炯炯有神的双眼此刻也微微紧闭着,呼吸微弱而缓慢。朱棣的心猛地一揪,快步走到床前,双膝跪地,紧紧握住刘伯温的手,那双手是如此的干枯、冰冷,让朱棣不禁打了个寒颤。他的声音颤抖着,带着哭腔:“恩师,您这是…… 怎么会病成这样啊……”

刘伯温似乎感受到了熟悉的气息,微微睁开眼睛,那目光在看到朱棣和徐妙云的瞬间,瞬间亮了起来,仿佛燃起了最后一丝生命的火焰。他的嘴角泛起一丝虚弱却又饱含着无尽慈爱的微笑:“棣儿,云儿,你们来了…… 我就知道,你们会来……”

徐妙云早已泣不成声,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般不停地滚落。她轻轻地跪在床的另一侧,双手握住刘伯温的另一只手,声音哽咽:“恩师,您怎么就病成这样了…… 您可千万要撑住啊……”

刘伯温缓缓抬起另一只手,轻轻拍了拍徐妙云的手,动作虽然迟缓,但充满了关怀:“生死有命,不必悲伤。我这一生,辅佐太祖,又看着棣儿从调皮捣蛋的孩子成长为一国之君,亲眼见证大明的昌盛,已然没有什么遗憾,已然满足。”

朱棣的思绪一下子飘回到往昔那些与刘伯温相处的温馨岁月。

在大明王朝那威严庄重的宫廷之中,年少的朱棣就像一只渴望自由天空的雏鹰,宫廷的华丽与规矩对他而言,更多的是束缚。在那个等级森严、礼仪繁琐的环境里,朱棣内心的叛逆因子如同地底涌动的岩浆,随时可能喷发。

在一个阳光格外灿烂的午后,皇宫内弥漫着慵懒的气息。朱棣实在按捺不住内心对宫外世界的向往,趁着侍卫和宫女们稍有疏忽,像一只敏捷的小兽般偷偷溜出了皇宫。

一来到集市,朱棣就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街道两旁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摊位,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卖糖人儿的手艺人熟练地挥动着手中的糖勺,糖液在石板上流动,转眼间就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引得一群孩子围在周围欢呼雀跃。朱棣也被吸引过去,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

不远处,耍杂技的艺人正在表演惊险的节目。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在高空中走钢丝,手中的长杆左右摆动以保持平衡,下面的观众们不时发出阵阵惊叹声。朱棣看得入了迷,不由自主地挤到人群前面,大声叫好,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身处的环境。

随着太阳渐渐西沉,天色逐渐暗了下来。皇宫中发现朱棣不见了,顿时炸开了锅。宫女们吓得脸色苍白,太监们四处奔走寻找,整个皇宫陷入了一片混乱。

而此时,刘伯温恰好结束了在宫外的事务,骑马返回府邸。当他路过集市时,敏锐的目光瞬间在人群中捕捉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 —— 朱棣。

刘伯温并没有立刻发作,他脸上带着一如既往的温和笑容,不紧不慢地走到朱棣身边,轻声问道:“棣儿,你在这里玩得开心吗?”

朱棣正看得起劲,听到声音转头一看,发现是刘伯温,笑容瞬间凝固在脸上,心里 “砰砰” 直跳,紧张得手心出汗。他低着头,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刘先生,我…… 我只是想出来看看。”

刘伯温轻轻摸了摸朱棣的头,那宽大而温暖的手掌传递着无尽的慈爱与关怀:“外面的世界确实充满了新奇与欢乐,这我能理解。但是棣儿,你要清楚,你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你是皇子,是肩负着大明未来的重要人物。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不仅仅代表你自己,还关乎着皇室的尊严和整个朝廷的稳定啊。以后可不能再这样任性地偷偷跑出来了,知道吗?”

朱棣抬起头,望着刘伯温那慈祥且充满智慧的面容,感受到先生话语中沉甸甸的责任,心中满是愧疚与感动,用力地点了点头:“先生,我知道错了。我以后一定不会再这样了。”

在返回皇宫的路上,月光洒在他们身上,拉出长长的影子。刘伯温牵着朱棣的手,缓缓地走着,就像一位耐心的引路人。他开始给朱棣讲述民间的故事,从普通百姓如何辛勤劳作维持生计,到那些因勤奋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励志事例;又说起历史上那些因为肆意妄为、不顾身份而引发灾祸的人物。朱棣听得入了迷,他第一次发现,原来在皇宫之外,还有如此丰富多彩的世界;原来自己的身份背后,有着如此重大的责任。

从那以后,朱棣对刘伯温充满了敬意和信任。每当他遇到困惑或者难题,总会第一时间想到刘伯温,而刘伯温也总是耐心地为他解答,用生动的例子和深刻的道理引导他走向正确的方向。

徐妙云与刘伯温之间,同样有着许多温暖人心的故事。

徐妙云自幼便聪慧过人,对知识的渴望如同燃烧的火焰,永不停息。她对治国理政、诗词书画等诸多领域都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非凡的天赋。而刘伯温,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她求知的道路。

在一个静谧的夜晚,月光如水般洒在庭院中,四周静谧无声,只有书房中还透出温暖的灯光。徐妙云正坐在书桌前,专注地练习书法。她的神情十分认真,笔下的毛笔不停地挥动,然而,看着眼前写满字的纸张,她的眉头却越皱越紧。无论她如何努力,写出来的字总是显得生硬、刻板,缺少那种灵动的神韵。

就在她满心沮丧、几乎要放弃的时候,书房的门被轻轻推开,刘伯温走了进来。他看到徐妙云苦恼的样子,脸上露出了温和的笑容:“云儿,这么晚了还在练习书法,遇到什么难题了?”

徐妙云抬起头,眼中满是失落与迷茫,轻声说道:“先生,我已经很努力地练习了,可这字始终写得不尽人意,总感觉缺少了些神韵,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刘伯温走到她身边,轻轻拿起她手中的毛笔,仔细端详着纸上的字,而后微笑着说:“云儿,你莫要着急。书法之道,并非仅仅在于笔画的工整与规范,更重要的是要融入自己的心境与情感。来,随我到庭院中走走。”

徐妙云有些疑惑,但还是顺从地跟着刘伯温走出了书房。庭院里,月光洒在盛开的花朵上,花瓣仿佛镀上了一层银边,微风轻轻拂过,花朵轻轻摇曳,散发出阵阵淡雅的香气。柳枝也在风中翩翩起舞,姿态婀娜。

刘伯温指着花朵和柳枝,缓缓说道:“云儿,你看这花,它们在自然中绽放,毫无保留地展现出自己的美丽与生机,那是一种顺应天性的自在。再看这柳枝,它随风而动,灵活自如,不拘泥于一种形态,这便是懂得变通。书法亦是如此啊。”

徐妙云微微皱眉,思索着刘伯温的话。

刘伯温继续说道:“当你挥毫泼墨时,不应只是机械地重复笔画,而要将自己内心的情感融入其中。心中有山水,笔下便有山水;心中有温情,字体便会流露出柔和之态。就如同你欣赏这自然之景,用心去感受它的灵动与美好,将这份感受倾注于笔尖,字便有了神韵。”

徐妙云听着听着,眼中渐渐有了光芒,像是突然领悟到了什么。“先生,您是说,我要让书法成为我内心世界的一种表达?”

刘伯温微笑着点头:“正是如此。你本就聪慧,有着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将这些融入书法之中,它便不再是简单的笔墨书写,而是你灵魂的展现。”

徐妙云兴奋地回到书房,再次拿起毛笔。这一次,她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刚才庭院里的美景,感受着微风拂面的轻柔。当她再次睁开眼睛,挥笔写下一个个字时,仿佛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引导着她。

“先生,您看!” 徐妙云写完后,迫不及待地让刘伯温看她的作品。

刘伯温拿起纸张,仔细端详着,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云儿,你已然领悟了。这字比起之前,多了几分灵动与韵味,这便是进步。”

徐妙云开心地笑了起来,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多亏了先生的教导,若不是先生带我去庭院,给我讲这些道理,我恐怕还在迷茫之中呢。”

刘伯温放下纸张,语重心长地说:“云儿,学习之路漫长且充满挑战,不仅书法如此,日后面对治国理政等诸多事务,亦是同样的道理。要学会从生活中汲取智慧,用心去感悟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如此方能不断进步。”

徐妙云认真地点点头:“先生,我记住了。我一定会努力,不辜负您的期望。”

此后的日子里,徐妙云每当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都会想起刘伯温的教诲,用从他那里学到的智慧去面对和解决问题。而刘伯温,也始终如一地关注着她的成长,在她迷茫时给予指引,在她进步时给予鼓励,师生之间的这份情谊,如同陈酿的美酒,愈发醇厚。

此时,躺在病榻上的刘伯温微微喘着气,断断续续地回忆起这些过往,眼神中满是温柔:“那些日子,真是令人怀念啊……”

朱棣握紧刘伯温的手:“恩师,这些回忆,我和云儿一直都铭记于心。您对我们的教导,是我们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徐妙云也含泪说道:“恩师,您一定要好起来,我们还想再听您讲更多的道理,还想在您的教导下继续成长……”

刘伯温轻轻拍了拍朱棣的手,声音虽微弱却掷地有声:“棣儿,这是你自身的才能与抱负使然,老臣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你有雄才大略,心怀天下,这本就是成就大业的根基。而这一路走到现在,你也历经无数风雨,磨练得更加沉稳坚毅。日后治理国家,责任重大,切不可有丝毫懈怠。”

朱棣郑重点头:“恩师放心,儿臣定当勤勉治国,不负您的期望,不负天下百姓。”

刘伯温又看向徐妙云:“云儿,你在棣儿身边,要多提醒他,辅佐他。后宫安稳,前朝才能一心为国。你聪慧过人,又深明大义,定能做好这一切。”

徐妙云含泪说道:“恩师教诲,妙云铭记。妙云定会全力支持陛下,守护好后宫,不让陛下分心。”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蓝玉如疾风般疾驰而来。他心急如焚,一路快马加鞭,那马蹄扬起的尘土如滚滚浓烟一般在他身后弥漫开来。

眼看着府邸的大门尚未完全敞开,蓝玉却已迫不及待地翻身下马。他的动作迅速而矫健,仿佛这一瞬间的耽搁都会让他错过什么重要的事情。

蓝玉的步伐如同疾风骤雨一般,他大步流星地冲进房间,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和刘伯温两个人。

一踏进房间,蓝玉的目光便如闪电般落在了刘伯温那虚弱地躺在床榻上的身躯上。只见刘伯温面色苍白如纸,双眼紧闭,仿佛已经失去了所有的生气。

蓝玉的眼眶瞬间泛红,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他几步奔到床前,“噗通”一声单膝跪地,那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沉重。

蓝玉的声音中饱含着沉痛与敬意,带着几分哽咽:“刘先生……”

刘伯温缓缓转过头,那原本黯淡无光的眼神在看到蓝玉的一刹那,突然闪过一丝光亮,就像那干涸已久的土地终于迎来了一场甘霖。

他微微抬起那只枯瘦如柴却依然透着坚毅的手,有气无力地示意蓝玉起身:“蓝将军,快起来。”

蓝玉缓缓站起身来,高大的身躯此刻却微微佝偻着,像是被悲伤压弯了脊梁。他站在一旁,眼神中透着哀伤与不舍,双眼紧紧盯着刘伯温,仿佛要将眼前的场景深深烙印在心底,生怕错过先生的每一个瞬间。

刘伯温看着蓝玉,目光中满是感慨,思绪仿佛飘回到了过去的岁月,声音虽然微弱却尽力清晰地说道:“蓝将军,想当初初见你时,你还是个血气方刚的年轻将领,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英勇无畏。那身姿,那气势,犹如猛虎下山,令敌人闻风丧胆。战场上的喊杀声中,你总是一马当先,刀光剑影都无法阻挡你前进的步伐。这么多年过去了,你为大明立下的赫赫战功,都铭刻在这江山社稷之中啊。还记得那次边疆之战,你率领千军万马,深入敌营,以少胜多,杀得敌军丢盔弃甲,那一战,可是大振我大明军威啊。”

蓝玉的眼眶愈发红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强忍着不让它们落下。他的声音略带颤抖,充满感激地说:“刘先生,若不是您平日里的指点和教诲,蓝玉哪能有今日的成就。每次遇到难题,无论是排兵布阵,还是应对复杂的局势,只要向您请教,总能得到最睿智的解答,让我在战场上少走了许多弯路。您就像一盏明灯,在黑暗中为我照亮前行的道路。那次在西北大漠的战役,若不是您提前提醒我要注意水源和地形,恐怕我会犯下大错,导致战局失利啊。”

刘伯温轻轻摇头,脸上浮现出一抹温和的笑容,那笑容里带着欣慰,也带着一丝担忧:“这是你自身的勇猛和天赋使然。你有万夫不当之勇,又善于用兵,是不可多得的将才。你对战场的敏锐感知,还有那勇往直前的气魄,都是别人难以企及的。只是这世间之事,变幻莫测,往后行事,还需更加谨慎。这朝堂不比战场,战场上敌人一目了然,可朝堂之上,人心难测啊。”

蓝玉神情凝重地点点头,眉头紧锁,若有所思:“先生放心,末将记住了。这些年在朝堂上,末将也渐渐明白了其中的复杂。只是有时候,末将这直脾气,总是容易冲动行事。”

刘伯温微微叹了口气,那叹气声仿佛带着岁月的沧桑和对世事的无奈,接着说道:“蓝将军,这朝堂之上,风云变幻,人心复杂。你性格直爽,又战功卓着,难免会遭人嫉妒。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日后做事,要学会韬光养晦,莫要太过张扬。有时候,收敛锋芒并非是软弱,而是一种智慧,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也是为了大明的长治久安。”

蓝玉低头沉思片刻,脑海中回想着过往的种种经历,那些因自己的直率而可能引发的隐患一一浮现。他抬起头,眼神中透着坚定:“先生的话,末将句句牢记。末将定当收敛锋芒,不再像从前那般莽撞。往后定会谨言慎行,多思多虑,不辜负先生的一番苦心。”

刘伯温看着蓝玉,眼中满是期许,仿佛看到了大明未来的安稳有了一丝保障:“我知道你对大明忠心耿耿,这一点毋庸置疑。你的忠诚和勇猛,是大明的宝贵财富。但有时候,忠心还需配上智慧,才能更好地守护这大好河山。莫要留恋尘世的功名利禄,懂得适时放下,方能保得一生平安。钱财不过是身外之物,权势也如过眼云烟,唯有一颗安稳的心,才能真正长久。”

蓝玉单膝跪地,抱拳说道:“先生的教诲,如同醍醐灌顶。末将定不负您的嘱托,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末将定会牢记您的话,在朝堂上步步谨慎,守护好大明的江山。”

刘伯温微微点头,目光中满是赞许:“有你这句话,我便放心了。蓝将军,你日后若遇到困境,切不可慌乱。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冷静思考。” 说到此处,他顿了顿,似乎积攒了一下力气,“若是拿不准主意,也可寻那信得过的人商议,切不可独自钻牛角尖。”

蓝玉重重地应道:“先生所言极是。末将今后遇事必定沉着冷静,不会再冲动行事。只是先生…… 您这病……” 蓝玉说到此处,声音再次哽咽,满心的担忧溢于言表。

刘伯温微微一笑,轻轻地摆了摆手,似乎对生死之事早已看淡。他的声音平静而温和:“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不必过于挂怀。我这一生,能够亲眼目睹大明在诸位的共同努力下日益昌盛,也算是没有遗憾了。而且,我也非常想念太祖皇帝、马皇后、常遇春将军、徐达将军和汤和将军,如今终于可以与他们团聚了。”

说到这里,刘伯温的目光转向蓝玉,眼中流露出一丝担忧。他语重心长地说道:“只是,我放心不下你们这些还在朝堂之上的人啊。蓝将军,你要明白,国家的安稳,百姓的福祉,都肩负在你们这些栋梁之才的肩上。”

蓝玉紧咬着牙关,努力克制着内心的悲痛,但泪水还是不由自主地从眼角滑落。他强忍着不让自己哭出声来,声音略微颤抖地说道:“先生,末将一定会将这责任牢牢地扛在肩上,绝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只是此时此刻,想到先生即将离我们而去,末将实在是……”

话未说完,蓝玉的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哽住了一般,再也说不下去。那一颗豆大的泪珠,顺着他的脸颊缓缓滚落,最终滴落在地上,溅起了一小片尘土。

刘伯温看着蓝玉落泪,眼中也泛起一丝泪光,他用尽全力抬起手,轻轻为蓝玉拭去泪水:“男儿有泪不轻弹,蓝将军莫要如此。我虽即将离去,但我的心会一直与大明同在,与你们同在。你只要秉持着对国家和百姓的赤诚之心,我便死而无憾。”

蓝玉紧紧握住刘伯温的手,那双手的温度正在逐渐消散,但力量却仿佛通过这一握传递到了蓝玉心中:“先生,您放心。末将此生,定以守护大明为己任,绝不让您失望。若是有一日违背今日所言,愿受天谴。”

刘伯温微微摇头,轻声说道:“不必如此发重誓,我信你。日后朝堂之上,或许会有诸多纷争。你切不可卷入无谓的党争之中,要以大局为重。不管是谁主政,目的都是为了大明的繁荣,切不可因一时意气,坏了国家的根基。”

蓝玉神情肃穆地点头:“先生的教诲,末将铭记于心。末将定以国家大局为重,不会被个人恩怨和权力纷争蒙蔽双眼。”

刘伯温缓缓闭上双眼,像是在积蓄最后的力量,过了一会儿,再次睁开,目光变得更加坚定:“蓝将军,最后再嘱托你一件事。这天下,是百姓的天下。无论何时,都要关心百姓的疾苦。只有百姓安居乐业,这江山才能稳固,这才是我们为臣者的根本职责。”

蓝玉用力地点头:“先生放心,末将一定会关心百姓。今后行军打仗也好,在朝堂理政也罢,都会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

刘伯温欣慰地笑了,那笑容在苍白的脸上绽放,带着一种超脱尘世的祥和:“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啊……” 说完,他缓缓闭上双眼,仿佛完成了此生最后的嘱托,终于可以安心地睡去 。

蓝玉依旧紧紧握着刘伯温的手,久久不愿松开,泪水再次不受控制地涌出。房间里弥漫着沉重的哀伤,仿佛时间都在此刻凝固,见证着这一场令人动容的告别 。

刘伯温的目光转向自己围在床前的子孙们,他们个个满脸悲痛,眼中噙着泪水。他的眼神中满是慈爱与牵挂,语重心长地说道:“孩子们,我一生坦坦荡荡,无愧于天地。我走之后,你们要相互扶持,和睦相处。为人处世,要秉持忠义,不可贪图荣华富贵,坏了家族的名声。要勤奋读书,努力上进,靠自己的本事安身立命。”

子孙们纷纷点头,哽咽着回应:“父亲(祖父),我们记住了。”

刘伯温又看向朱棣和徐妙云,眼神中带着一丝恳请:“陛下,皇后,老臣去后,望你们多多关照我的子孙。他们还年轻,许多事还需要贵人指引。”

朱棣紧紧握住刘伯温的手,郑重承诺:“恩师放心,您的子孙便是朕的亲人,朕定会好好照顾。无论何时,只要他们有需要,朕必当全力相助。”

徐妙云也连忙说道:“恩师,您安心去吧,我们定会铭记您的恩情,善待您的家人。”

房间里安静得只能听到微弱的呼吸声和众人轻轻的抽泣声。刘伯温的气息愈发微弱,他的嘴唇微微颤抖,似乎还想说些什么。

蓝玉见状,急忙凑近,轻声道:“先生,您还有什么吩咐,末将听着呢。”

刘伯温用尽最后的力气,缓缓说道:“蓝将军…… 日后若有变故…… 切不可冲动行事…… 以大局为重……”

蓝玉强忍着泪水,用力点头:“先生,末将明白,末将一定谨记您的话。”

刘伯温的目光再次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像是要把每个人的样子都深深地印在脑海里。他的眼神逐渐变得迷离,思绪仿佛飘回到了遥远的过去。

“还记得当年…… 与太祖一同起事…… 那时候的我们…… 满怀壮志……” 刘伯温喃喃自语,声音几近蚊呐。“为了这大明的江山…… 无数兄弟挥洒热血……”

朱棣凑近倾听,眼中满是悲痛:“恩师,您累了,就好好休息吧……”

刘伯温微微摇头,继续说道:“我这一生…… 能为大明效力…… 见证它的兴起与繁荣…… 死而无憾…… 只是放心不下你们……”

徐妙云泪流满面,握着刘伯温的手贴在自己脸颊上:“恩师,您安心走好…… 我们都会好好的……”

突然,刘伯温的眼神有了片刻的清明,他努力坐直了些许身子,声音也略微洪亮了一些:“棣儿,云儿,蓝将军,孩子们…… 记住,这天下是百姓的天下,唯有以民为本,方能长治久安……”

话一说完,他的身体缓缓向后倒下,眼神渐渐失去光芒,手也从朱棣和徐妙云的手中滑落。

“恩师!” 朱棣悲痛地呼喊。

“父亲!” 子孙们放声大哭。

蓝玉单膝跪地,低头默哀,泪水不受控制地从眼眶中涌出,滴落在地面上。

徐妙云伏在床前,泣不成声:“恩师,您怎么就走了……”

房间里顿时哭声一片,每个人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一代传奇谋士刘伯温,就此闭上了双眼,带着对世间的牵挂和对大明未来的期许,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但他的智慧与教诲,如同璀璨星辰,将永远照耀着大明的历史长河,留在众人的心中。

许久,朱棣缓缓站起身来,他神色悲痛却又努力保持着镇定,声音低沉地说道:“恩师一生殚精竭虑,为我大明江山社稷立下不朽功勋。朕定要为恩师举行一场隆重的葬礼,以告慰恩师在天之灵。”

徐妙云擦了擦眼泪,哽咽着回应:“陛下所言极是,恩师当得起这最高规格的葬礼。”

蓝玉抬起头,脸上还挂着未干的泪痕,抱拳道:“陛下,刘先生一生磊落,对大明忠心不二。末将愿亲自操办葬礼相关事宜,以表对先生的敬重与缅怀。”

朱棣微微点头,眼神中透着无尽的哀伤:“有劳蓝将军了。此次葬礼,务必要办得风风光光,让天下人都知晓刘伯温先生的功绩与品德。”

蓝玉重重地应道:“陛下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

这时,刘伯温的长子刘琏走上前,跪地叩首:“陛下,皇后,蓝将军,家父一生淡薄名利,想必他老人家也不愿太过铺张。葬礼之事,还望能遵照家父生前的喜好和意愿。”

朱棣思索片刻,说道:“刘琏所言有理。朕虽想厚葬恩师,但也应尊重他老人家的遗愿。一切就按先生平日的喜好来安排,务必庄重肃穆。”

徐妙云蹲下身子,轻轻扶起刘琏,柔声道:“刘琏,你也节哀顺变。你父亲一生高风亮节,他的教诲我们都铭记于心。往后若有什么难处,尽管开口。”

刘琏感激涕零:“多谢陛下,皇后关怀。家父一生为朝廷效力,能得陛下和皇后如此厚爱,已然无憾。我等定会谨遵家父教诲,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之人。”

蓝玉看着刘琏,拍了拍他的肩膀:“刘琏,你放心。有我在,葬礼的事我会与你一同操办,不会有任何疏漏。你父亲对我恩重如山,我定要送他最后一程。”

刘琏眼中满是感激:“多谢蓝将军。”

朱棣望向窗外,天空不知何时已飘起了细雨,仿佛也在为刘伯温的离去而哀伤。他缓缓说道:“恩师虽已离去,但他的智慧和精神将永远留在我大明。朕日后定当以恩师的教诲为指引,治理好这天下。”

徐妙云走到朱棣身边,轻声道:“陛下心怀天下,又铭记恩师的恩情,想必恩师在九泉之下也会感到欣慰。”

蓝玉抱拳说道:“陛下和皇后如此深情重义,大明有此明君贤后,定能繁荣昌盛。末将也会尽忠职守,守护好这大好河山,不辜负刘先生的期望。”

众人围绕着刘伯温的遗体,默默伫立,思绪万千。在这寂静而悲痛的氛围中,每个人都在心中暗暗发誓,要将刘伯温的精神传承下去,为大明的未来而努力。此时,雨越下越大,雨滴打在窗户上,发出沉闷的声响,仿佛在为这位传奇谋士奏响一首无声的挽歌。

几日后,刘伯温葬礼的各项事宜筹备妥当。葬礼当日,京城内外一片缟素,百姓们自发地涌上街头,为刘伯温送行。

蓝玉一身素服,神情庄重地指挥着葬礼的流程。他看着那肃穆的灵柩,心中满是悲痛与不舍。

刘琏和刘璟扶着灵柩,泪水不停地流淌。他们的身后,是刘伯温的一众亲眷,个个面容悲戚。

朱棣和徐妙云身着素袍,早早来到葬礼现场。朱棣望着灵柩,眼中满是哀伤:“恩师一生奉献,为大明付出了太多,今日朕亲自送恩师最后一程。”

徐妙云轻声抽泣着:“恩师的恩情,臣妾永远铭记。”

此时,一位老臣走上前来,对着朱棣拱手说道:“陛下,刘伯温先生一生辅佐太祖、陛下,功绩卓着,其智慧谋略为我大明立下汗马功劳。今日葬礼,应当举行隆重的仪式,以彰显先生的地位和贡献。”

朱棣点点头:“朕正有此意。待葬礼结束后,朕会追封恩师,为他修建祠堂,让后世子孙永远缅怀。”

蓝玉听闻,转身向朱棣抱拳道:“陛下此举,实乃大恩大义。刘先生泉下有知,定会倍感欣慰。”

就在这时,人群中传来一阵议论声。一位书生模样的年轻人感慨道:“刘伯温先生神机妙算,辅佐太祖建立大明,又为陛下出谋划策,治理天下。他的智慧和品德,是我们这些读书人的楷模啊。”

旁边一位老者也附和道:“是啊,先生不仅有经天纬地之才,更是心怀天下,一心为民。这样的贤才,实在是难得。”

刘琏听到这些议论,心中五味杂陈。他对着众人拱手道:“家父一生承蒙各位厚爱,今日又劳烦大家前来相送,刘琏感激不尽。家父虽已离去,但他的教诲,我等定会铭记于心。”

刘璟也含泪说道:“我们定会传承家父的遗志,为大明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葬礼在一片哀恸中进行着,当灵柩缓缓入土的那一刻,众人纷纷跪地,向刘伯温做最后的告别。

朱棣站起身来,神色凝重地说道:“恩师,您安心去吧。朕定当励精图治,不负您的期望,让大明江山永固。”

徐妙云也默默祈祷:“愿恩师在天堂安息,保佑我大明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蓝玉望着墓穴,心中暗暗发誓:“刘先生,末将此生定不辜负您的嘱托,守护好大明的每一寸土地。”

葬礼结束后,朱棣回宫便立刻着手追封刘伯温的事宜。他召集大臣们商议,决定追封刘伯温为太师,谥号 “文成”,并下令在京城修建刘伯温祠堂。

朝堂上,一位大臣说道:“陛下追封刘伯温先生为太师,实至名归。先生一生为大明鞠躬尽瘁,此等荣誉当之无愧。”

另一位大臣也说道:“陛下此举,不仅是对刘伯温先生的肯定,更是对天下贤才的一种激励,让更多有识之士愿意为我大明效力。”

朱棣微微点头:“刘伯温先生是我大明的瑰宝,他的功绩和精神应当被永远铭记。修建祠堂,也是为了让后世子孙能够缅怀先生,传承他的智慧和品德。”

徐妙云在后宫听闻追封之事,也深感欣慰:“陛下如此重视恩师,相信恩师在九泉之下也会感到欣慰。希望这追封和祠堂,能让更多人了解恩师的一生。”

与此同时,蓝玉陪着刘琏、刘璟兄弟回到刘家。蓝玉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如今先生已逝,但你们的人生还长。你们要好好努力,继承先生的遗志。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尽管开口。”

刘琏感激地说道:“蓝将军,多谢您一直以来的关照。我们兄弟二人定会努力奋进,不辱没家门。”

刘璟也坚定地说:“我们会以家父为榜样,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京城的刘伯温祠堂顺利建成。百姓们纷纷前来祭拜,缅怀这位传奇谋士。而刘氏兄弟在各自的道路上努力前行,蓝玉也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职责,为大明的稳定和繁荣贡献力量。朱棣则在朝堂上,以刘伯温的教诲为指引,用心治理国家,大明在一片祥和中继续发展,而刘伯温的传奇故事,也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人们口中永恒的佳话 。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最后一页 逍遥人生 恰似寒光遇骄阳 都市极乐后后宫 名门艳旅 老子是齐天大圣 穿成潘金莲怎么破。 陈二狗的妖孽人生 玄幻之大爆特爆系统 网游神话之最强天帝 控尸领主 引凰为后 联盟之登顶 胜者为王 不灭武尊 大汉 尸婆神 七界传说 万界之最强孙悟空 七零小娇妻 
经典收藏逆青春 全民转职:你管这叫散人? 三只手 跬步仙踪 虐冤种?我来了你们怎么不叽歪了 海军曙光 迟来的深情,我不要了! 截胡魂魂,我点化了所有恶魔果实 沈夫人的马甲层出不穷 富贵美人 蛮横相公贪财妻 快穿了解一下只在女尊世界做任务 夜拥吾爱 宝可梦:重生小智,只想弥补遗憾 贵人就是矫情 梦之幻 海贼:人在海军代号死神 斗罗:开局拍卖十万年魂骨 侯爷,见到妾身为何不跪 斗罗:重生瑞兽麒麟,多子多福 
最近更新抗战:穿越晋西北,屠鬼子百万 全班炮灰读我心,逆天改命 养娇雀 预知未来后,恶毒女配她不干了! 春日咬痕 瘾欲沉沦 娶龙王,借天命 港综:开局选项,我黑吃黑三亿! 角落秘闻 穿到三年后,冷面权臣日日宠妻 听懂毛茸茸,她爆红全网带飞祖国 魂穿恶毒雌性,反派兽夫是个病娇疯批 娇软寡妇太销魂,众夫集体扶墙走 灌篮之青峰大辉模板 傅总别跪了,夫人直播闪婚了 重生离婚踹渣总,五个哥哥排队哄 被渣夫毒死后,转嫁皇叔我吃香 侯府抛妻弃女,种田暴富后跪求我回京 她复仇掀翻豪门,三个大佬红眼争宠 香雪飘来财的冒险卷 
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 用户30724669 - 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txt下载 - 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最新章节 - 不一样的燕王与燕王妃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