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脊洞天外围的临时聚居地,炊烟在晨光中袅袅升起。张峰踩着未干的露水走在石板路上,脚下的青石板是从废墟里翻出来的旧料,被工匠重新打磨过,边缘还留着战争时的弹痕。聚居地的房屋沿着山势错落分布,屋顶覆盖着深绿色的灵枢瓦——这种瓦片能吸收地脉能量,在夜晚发出柔和的光,既节能又能驱赶野兽。
“张队长,快来看看!”村长老王头举着个竹编的簸箕,里面装着刚收获的灵枢稻,米粒泛着淡淡的金光,“这新品种真不赖,三个月就成熟了,比以前的水稻多收两成!林徽医生留下的种子,果然是好东西!”
张峰接过一粒稻谷,放在指尖捻了捻。灵枢稻是林徽生前培育的杂交品种,用地球稻种与星盟带来的能量植物花粉杂交而成,不仅生长周期短,还能吸收土壤中的微量暗物质残留,最适合在战争废墟上种植。他想起林徽在笔记里写的:“守护不只是挡住敌人,还要让土地重新长出希望。”
“仓库还够装吗?”张峰问道。聚居地的粮食储备仓库是用废弃的能量舱改造的,原本能容纳半年的口粮,可最近周边村庄迁来的人越来越多,仓库已经堆到了屋顶。
老王头的笑容淡了些:“够呛。昨天秦岭那边又迁来三十多口人,都是山脚下的村民,他们的村子在暗核王自爆时被冲击波毁了。现在只能把多余的粮食堆在祠堂里,用防水布盖着。”
张峰皱起眉。平民安置的难题比想象中更复杂,除了住房和粮食,医疗、教育、就业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他跟着老王头走进祠堂,果然看到角落里堆着小山似的粮袋,几个孩子正围着粮袋玩耍,他们的衣服上还沾着未洗净的泥点,显然是刚到不久。
“李婶,这些孩子都上学了吗?”张峰问向正在给孩子分窝头的妇人。李婶是聚居地的临时教师,以前在镇上的小学教书,战争爆发后跟着村民一起逃难到这里。
“上了上了,”李婶擦了擦围裙上的面粉,指着祠堂后墙,“我们把那里收拾出来当教室,用灵枢灯照明,张队长你给的那批课本正好用上。就是……孩子们的文具不够,有的三个孩子共用一支铅笔。”
张峰掏出通讯器,给后勤组发了条消息:“送五十套文具到聚居地祠堂,再调两名会用星盟教学仪的队员过来,教孩子们认识地脉植物和基础防御知识。”
走出祠堂时,迎面撞上了背着药箱的陈医生。老医生的白大褂洗得发白,药箱上的红十字还是用红漆新刷的,他看到张峰,连忙迎上来:“张队长,你来得正好!新迁来的村民里有五个发烧的,症状像是星核病毒变种,但检测结果又不是,我正犯愁呢。”
张峰跟着他来到临时医疗点。所谓医疗点,就是用几块木板隔出来的小隔间,里面摆着三张行军床,床上的村民盖着厚厚的被子,脸色潮红,呼吸急促。陈医生递过来检测报告:“体温都在39度以上,伴有咳嗽和皮疹,但病毒活性检测是阴性,我怀疑是地脉能量波动引起的应激反应。”
“让林徽的全息影像分析一下。”张峰打开手腕上的终端,调出林徽留下的医疗数据库。影像中的林徽很快给出结论:“是地脉能量骤升导致的‘灵枢过敏’,战争时锚点能量透支,现在恢复期波动较大,体质敏感的人会出现这种症状。用晒干的地脉草煮水喝,三天就能缓解,我把药方传过去。”
陈医生连忙记下药方,又问:“张队长,医疗点的药品快用完了,尤其是消炎药和绷带,能不能再调一批?”
“我让医疗队送过来。”张峰看着隔间外排队候诊的村民,突然想起星盟的便携式医疗舱,“埃隆博士说过,星盟的医疗舱能快速治疗能量过敏,我申请调两台过来,安置在医疗点。”
安置工作的难点在就业。聚居地的青壮年大多是农民或工匠,战争后传统的生计被打破,很多人无事可做,整天蹲在村口的石头上抽烟,眼神里带着迷茫。张峰在聚居地转了一圈,发现不少人正围着几个星盟队员看热闹——那些队员在用能量焊机修补破损的灵枢瓦。
“有会瓦匠活的吗?”张峰突然喊道,“星盟的能量焊机不难学,学会了一天能修五十片瓦,管三餐还发工钱,愿意学的跟我来!”
人群里立刻炸开了锅,十几个壮汉举着手往前挤。老王头的儿子小王也在其中,小伙子以前跟着父亲学过盖房子,此刻眼睛亮晶晶的:“张队长,我学!我保证能学会!”
张峰把他们带到重建工地,让星盟队员现场教学。能量焊机的蓝色火焰在阳光下跳动,小王学得最快,很快就掌握了火候,修补的灵枢瓦严丝合缝,连星盟队员都竖起了大拇指。
“不止修瓦,”张峰对着围观的村民喊道,“防御阵的维护需要人手,灵枢稻的种植需要技术指导,净化站的日常监测也缺人!只要肯干,就有活干,有饭吃!”
夕阳西下时,聚居地亮起了点点灯光。灵枢瓦的光芒像天上的星星,映照着家家户户的窗户。张峰站在山坡上,看着祠堂里传来孩子们的读书声,医疗点的灯光下陈医生正在给村民诊病,重建工地上还能听到能量焊机的嗡鸣……他突然觉得,所谓平民安置,不只是给他们一个住的地方,更是给他们活下去的希望和尊严。
赵坤的通讯突然发来:“张峰,星盟的物资舰到了,带来了两百套住房模块和一批种子,还有……埃隆博士说,他们的社会学家想过来看看,学习地球的安置经验。”
张峰笑了。他想起梁良以前说的,战争总会留下创伤,但人类的韧性就在于,能在废墟上重建家园,能在绝望中找到光。他转身往工地走,小王看到他,举着能量焊机喊:“张队长,你看我修的瓦!”
灯光下,小伙子的脸上沾着灰尘,笑容却比灵枢瓦的光芒还要亮。聚居地的夜风吹过,带着灵枢稻的清香,也带着新生的气息——那些被安置的平民,正在用自己的双手,和守界人一起,编织着和平年代的第一缕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