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贤咬紧牙关,额头青筋来回跳动。
李业始终望着他,“邓将军,你说呢?”
虽然被合围是猜测,但他必须提前找好退路。
若是虚惊一场,大军平安撤回益州最好。
可要是撞上袁绍,像邓贤这样,治军严谨,个人又勇猛的蜀中名将,就成了最好的消耗品,为他争取时间。
想那张任,再想那刘璝。
当初李业设下必死杀局,刘瑁沦为瓮中之鳖,插翅难飞,却硬生生因为这两人一次次突出包围。
没人比李业更清楚,刘焉留下的人有多好用。
邓贤在李业的逼问下,心情逐渐平静了,他面无表情的点头道:
“末将曾答应过张将军,会拼尽一切护住益州军五万弟兄,哪怕身败名裂,甚至堵上性命。”
李业愣了一下,随后干笑道:“邓将军还有张任将军,真乃当世英雄。”
他一直都想瞒对方的事,邓贤怕是已经知道了。
张任就死在他面前,还是以一种极为屈辱愤懑的方式去死,始作俑者就是他李业。
邓贤忽略了他的回答,垂首道:
“末将愿意殿后,掩护益州军平安撤出凉州。”
“太好了!”
李业几乎是喊出来的,有对方这句话,他可以高枕无忧了。
“事不宜迟,邓将军,你即刻去传令各攻城军队依次撤退!”
拖到现在,是李业有自知之明,怕自己去办,一个不小心把军心弄溃散了,到时候撤军变成了漫山遍野溃兵,想杀出去几乎不可能。
于是就只能瞒着前线,现在邓贤回来了,以他的能耐,短时间内就可以组织起大军有序撤退,不需要担心军纪问题。
邓贤点头抱拳道:“末将告退。”
李业笑容和蔼,亲自送邓贤出了乱糟糟的营地,注视着对方的背影,内心极为感慨。
刘焉死而不僵,给益州留下的底子太好了,刘瑁刚继位就拥有完善的文臣武将集团,谁能想到瓦解的这么快。
李业在心中暗下决定,回到益州之后,他无论如何也要将严颜、泠苞、黄权之辈,想办法拉过来。
这是一张张活生生的保命符。
……
冀县,折兰铁勒艰难防守,在益州军的攻势下,逐渐力不从心。
姜囧逃亡进城后,局势进一步恶化,没了外围援军的接应,接下来他们只能固守城池。
估计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渭水被凿穿。
只是,两人没想到,在他们叫苦不迭的时候,叛军撤了。
姜囧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奇怪道:“他们占据着大好的优势,为何不打了?”
老实说,他刚刚上演生死逃亡,屁股后还有魂魄在追,正惊魂不定,对战事持悲观态度,觉得不一定能坚守到袁盟主救援。
折兰铁勒同样颇为奇怪,他迟疑道:
“我们要不要跟上去?”
叛军肯定不会无缘无故撤军,说不准袁绍真的已经打败张鲁,正向这进军。
如果是这样,能多牵制益州军一刻,就能为盟主创造一分全歼敌军的战机。
姜囧无语摇头,“我们这点人马,守城尚且捉襟见肘,再追就是送死,不如相信盟主。”
“也好。”折兰铁勒并未提出异议,喊来人吩咐道:
“盯住益州军动向。”
一旦叛军陷入鏖战,他们再杀出。
……
山林中,袁绍同样收到叛军攻势减缓的消息。
身边贾诩仅仅听了几句战报,就摇头晃脑的笃定道:
“他们要跑咯。”
袁绍眉头紧皱,望向周仓问道:“马腾到哪了?”
周仓摇头,“还没有消息。”
袁绍面色铁青,“这个家伙,要是贻误了战机,我要他好看。”
他现在根本不知道马腾到哪了,直接率大军杀出,恐怕会让叛军向北或西北逃窜。
要是正好撞上马腾还好,万一错了过去,李业的五万人乱窜,还不知会造成多大麻烦。
周仓沉吟道:“要不然我率军绕到显亲城去,配合袁将军夹击?”
他承担起马腾的任务,创造简易包围圈。
贾诩笑呵呵的接话道:“没有骑兵,拿四万五千人在野外包围五万人,叛军集中兵力至多冲个两三轮,便能逃出生天。”
周仓无话可说,围歼战,至少有两倍兵力优势才能打出不错的效果。
袁绍看贾诩的表情,就知道他肯定有所谋略,拱手问道:
“先生有何妙计指教?”
贾诩挺起胸膛,别的不说,能让袁绍低头求人,还是挺爽的。
暗爽了一会儿,他迅速进入正题,“马腾必走望垣而来,时间不定。袁将军率三万人正面迎敌,派周将军领兵一万二奔赴显亲,三千人扼守望垣渡口,叛军正面久攻不下,必向望垣逃窜,虽让其逃出包围,但其迟早必与马腾相遇。”
接着,就是十五万对不到五万人的歼灭战。
袁绍琢磨起此计可行性,眸光由暗转明。
如果是他被包围,乍一下还真可能往口袋钻去。
唯一的问题是如何确认马腾会从望垣那边过来。
他还没问出口,贾诩就吧唧嘴道:“渭水汉阳郡河段,仅有两条渡口,分别为落门聚渡口、望垣渡口。前者距离平襄城更近,至多两日路程,后者则翻倍。马腾迟迟未现,必是走了远路,因为落门举渡口河段湍急,无法承受十万人渡河需求。”
“原来如此。”袁绍恍然大悟,果然,把贾诩带上非常正确。
贾诩又望向周仓道:“周将军的时间不多了,至多两个时辰,叛军便会撤出。袁将军主力与之交战,两三个时辰后叛军会向北而去,路程又需一两个时辰。将军需要在此之前准备好一切。”
周仓简单的做了下加法,抱拳道:“末将必不辱使命。”
袁绍摆摆手,周仓就领兵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