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聊斋志异:精编

清风随竹影

首页 >> 白话聊斋志异:精编 >> 白话聊斋志异:精编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名门艳旅 汉乡 男儿行 唐砖 古代美食生存手札 抗日之铁血远征军 重生霸宠:摄政王爷太凶猛 大秦:开局融合十倍吕布战力 重生之征战岁月 
白话聊斋志异:精编 清风随竹影 - 白话聊斋志异:精编全文阅读 - 白话聊斋志异:精编txt下载 - 白话聊斋志异:精编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卷七 牛成章 青娥、镜听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牛成章

牛成章是江西的一个布商,娶了郑氏为妻,两人育有一儿一女。可惜牛成章三十三岁时就因病去世了,当时儿子牛忠才十二岁,女儿也就八九岁的样子。郑氏没能守住贞节,变卖了家产装进自己腰包,改嫁他人,留下这两个年幼的孩子,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好在牛成章有个堂嫂,六十多岁了,贫困孤寡无处可去,便过来和孩子们一起生活。

几年后,堂嫂也去世了,家境愈发衰败。但牛忠渐渐长大,想着继承父亲的事业,却苦于没有资金。他的妹妹嫁给了姓毛的人家,毛家是富商。妹妹心疼哥哥,求丈夫借了几十两银子给牛忠。牛忠跟着别人前往金陵,没想到途中遭遇了强盗,钱财被洗劫一空,只能四处漂泊,无法回家。

有一天,牛忠偶然走进一家当铺,看到当铺老板和自己父亲长得极为相似。他出去后偷偷观察,发现老板的姓名都和父亲一样,心里又惊又奇,实在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此后,牛忠每天都在当铺附近徘徊,观察老板的一举一动,可老板对他丝毫不在意。就这样过了三天,牛忠越看越觉得,老板的言行举止和父亲一模一样,绝对错不了。但他又不敢贸然上前相认,便向当铺的伙计们诉说自己是老板的同乡,请求能在这里当佣工。立下契约后,老板看到牛忠填写的籍贯和姓氏,似乎有所触动,便问他从哪里来。牛忠哭着说出了父亲的名字。老板听后,神情怅然若失,过了许久,问道:“你母亲还好吗?” 牛忠不敢说父亲已死,委婉地回答:“我父亲六年前出去经商,一直没回来,母亲改嫁了。幸好有伯母抚养我,不然我早就死在沟渠里了。” 老板神色哀伤地说:“我就是你的父亲啊。” 父子俩激动地握手,悲喜交加。随后,父亲带着牛忠进去拜见继母。继母姓姬,三十多岁,还没有孩子,见到牛忠十分高兴,在寝室门口设宴款待。

然而,牛成章始终唉声叹气,闷闷不乐,一心想回故乡看看。妻子担心当铺没人打理,便劝阻他。牛成章只好带着儿子管理当铺事务,过了三个月,他把各种账本交给牛忠,收拾行囊准备回乡。

分别后,牛忠如实地把父亲去世的消息告诉了继母姬氏。姬氏大惊失色,说:“他在这里做生意,以前交好的朋友留下当铺让他经营,他娶我都已经六年了,怎么说死了呢?” 牛忠又详细地讲述了事情的经过。两人满心疑惑,实在想不通这其中的缘由。

过了一昼夜,牛成章竟然回来了,还带着一个头发蓬乱的女人。牛忠一看,竟然是自己的生母郑氏。牛成章揪着郑氏的耳朵,一顿痛骂:“你为什么抛弃我的孩子!” 郑氏吓得趴在地上,一动也不敢动。牛成章又用嘴去咬她的脖子。郑氏向牛忠呼喊:“儿子救我!儿子救我!” 牛忠实在不忍心,赶紧上前挡在中间。牛成章还是愤怒不已,可就在这时,郑氏突然消失不见了。众人都大惊失色,纷纷叫嚷着遇到鬼了。转头再看牛成章,只见他脸色变得十分难看,衣服掉落在地,化作一团黑气,也很快消失了。牛忠母子又惊又叹,只好将牛成章的衣冠埋葬。

牛忠继承了父亲的产业,后来家财万贯。回到家乡一问,才知道改嫁的母亲在那天去世了,家里人都看到了牛成章。

青娥

霍桓,字匡九,是晋地人。他的父亲曾担任县尉,可惜早早离世。霍桓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却聪慧过人。十一岁时,就凭借神童的身份进入了县学。然而,他的母亲对他过于宠溺,禁止他踏出家门一步。到了十三岁,他甚至连叔伯甥舅都分辨不清。

同村有位武评事,喜好道术,进山后就再也没有回来。他有个女儿叫青娥,十四岁,容貌绝美,世间罕见。青娥小时候偷偷读过父亲的书,十分仰慕何仙姑的为人。父亲归隐后,她便立志不嫁,母亲也拿她没办法。

有一天,霍桓在门外偶然瞥见了青娥。他虽还是个孩子,却只觉得无比喜爱,却说不出缘由,便直接告诉母亲,想要托人去提亲。母亲知道这门亲事不太可能成,便故意为难他,霍桓为此整天郁郁寡欢。母亲担心违背儿子的心意,就托往来的人向武家表达心意,结果果然遭到拒绝。霍桓整日苦思冥想,却毫无办法。

恰好有个道士在门口,手中握着一把小镵,长度仅有一尺左右。霍桓借过来翻看了一番,问道:“这有什么用呢?” 道士回答说:“这是采药的工具,别看它小,坚硬的石头都能钻进去。” 霍桓不太相信。道士便用它去砍墙上的石头,石头就像腐朽的东西一样应声掉落。霍桓大为惊异,爱不释手地把玩着。道士笑着说:“公子既然喜欢,就送给你吧。” 霍桓大喜,想要付钱,道士却不接受,转身离开了。

霍桓拿着小镵回家,在砖石上一一试验,发现它真的无坚不摧。他突然想到,用这把小镵挖墙,就能见到美人,却没意识到这是不合法的行为。

到了晚上,霍桓翻墙而出,径直来到武家。他挖穿了两重墙壁,才到达庭院。看到小厢房里还有灯火,便趴在那里偷看,只见青娥正在卸妆。不一会儿,蜡烛熄灭了,四周寂静无声。霍桓挖穿墙壁进入房间,青娥已经熟睡。他轻轻脱下鞋子,悄悄爬上床,又怕惊醒女郎,遭到斥责驱赶,于是就潜伏在绣被旁边,微微闻到她的香气,心里暗自欣慰。但半夜的这番折腾,让他疲惫不堪,刚一合眼,就不知不觉睡着了。

青娥醒来,听到呼呼的鼻息声,睁开眼睛,看到墙壁上的缝隙透进光亮,大吃一惊。她急忙起身,在黑暗中轻轻打开门,敲窗叫醒女仆,一起拿着灯火和棍棒前往查看。只见一个扎着发髻的书生,正酣睡在绣床上,仔细一看,认出是霍桓。众人推他,他才醒来,迅速起身,眼睛明亮如流星,似乎也不太害怕,只是羞愧得一句话也不说。众人指责他是贼,大声呵斥。霍桓这才哭着说:“我不是贼,实在是因为爱慕娘子,想亲近她罢了。” 众人又怀疑挖穿几重墙壁,不是一个小孩子能做到的。霍桓拿出小镵,讲述了它的神奇之处。众人一起试验,惊讶不已,都惊叹这是上天赐予的。大家打算一起去告诉夫人,青娥却低头沉思,似乎觉得不妥。众人窥探到她的心意,便说:“这孩子出身名门,名声也不错,配得上你。不如放他回去,让他再请媒人来。明天早上,就假装家里进了盗贼,告诉夫人,怎么样?” 青娥没有回答。众人便催促霍桓离开。霍桓索要小镵。众人笑着说:“傻孩子!还不忘你的凶器啊?” 霍桓看到枕边有一支凤钗,便偷偷藏进袖子里。这被婢女看到了,急忙告诉了青娥。青娥既没说话,也没生气。一个老妇人拍着他的脖子说:“别看他年纪小,心思可真够古怪的!” 于是拉着他,仍然从挖开的洞出去了。

霍桓回到家,不敢如实告诉母亲,只是嘱咐母亲再请媒人去提亲。母亲不忍心明显拒绝,只好四处托媒人,急忙为他另外寻找好的姻缘。青娥知道后,心里十分着急,暗中派贴心的人暗示霍桓的母亲。霍桓的母亲很高兴,托媒人前去。恰好小婢女泄露了之前的事情,武夫人感到羞辱,愤怒不已。媒人一来,更激起了她的怒火,她用拐杖指着地,骂霍桓和他的母亲。媒人害怕,逃了回来,详细讲述了当时的情况。霍桓的母亲也生气地说:“我那不成器的儿子做的事,我都一无所知。她怎么能如此无礼!他们私会的时候,怎么不把这放荡的小子和淫荡的女子一起杀了?” 从此,霍桓的母亲见到亲戚,就会倾诉这件事。青娥听到后,羞愧得想死。武夫人非常后悔,却无法阻止她不说。青娥暗中派人委婉地告诉霍桓的母亲,并且发誓非霍桓不嫁,言辞十分悲切。霍桓的母亲被感动了,便不再提起这件事,而议亲的事情也就此搁置。

恰逢秦中的欧公担任本县县令,看到霍桓的文章,对他十分器重,时常把他召入内署,给予极高的优待和宠爱。一天,欧公问霍桓:“你结婚了吗?” 霍桓回答说:“还没有。” 欧公又详细询问,霍桓回答说:“我以前和已故武评事的女儿有过婚约,后来因为一点小嫌隙,就中断了。” 欧公问:“你还愿意娶她吗?” 霍桓羞愧地没有说话。欧公笑着说:“我会为你促成这门亲事。” 于是就委托县尉、教谕,向武家送去聘礼。武夫人很高兴,婚事就这样定了下来。过了一年,霍桓把青娥娶回了家。

青娥为人温柔善良,沉默寡言,每天三次去拜见婆婆,其余时间就闭门安静地坐着,不太留心家务。母亲有时去参加吊唁或庆贺之事,她就会料理一切事务,井井有条。一年多后,青娥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孟仙,她把孩子都交给乳母抚养,似乎也不太在意。又过了四五年,青娥忽然对霍桓说:“我们夫妻恩爱的缘分,到现在已经八年了。如今相聚的时间越来越少,分离的时间越来越多,这可怎么办呢!” 霍桓惊讶地询问,青娥却已经默默不语,她盛装打扮,拜别婆婆,回到自己的房间。霍桓追过去询问,却发现她仰面躺在床上,已经气绝身亡。母子俩悲痛万分,购买了上好的棺材将她埋葬。

霍桓的母亲已经年迈,常常抱着孙子思念儿媳,肝肠寸断,因此得了病,疲惫不堪,卧床不起。她不想吃东西,只想吃鱼羹,可附近没有鱼,要到百里之外才能买到。当时家里的仆人、马匹都被派出去了,霍桓生性纯孝,心急如焚,怀揣着钱独自前往,日夜不停赶路。回来时,已经到了山中,天色已晚,他的双脚磨出了水泡,一瘸一拐,走不了几步。这时,一个老头走过来,问道:“你的脚是不是磨出泡了?” 霍桓点头称是。老头便拉着他坐在路边,敲石取火,用纸裹着药末,为他熏烤双脚。熏烤完后,让他试着走路,不仅疼痛消失了,还更加矫健。霍桓感激不已,向老头道谢。老头问:“你为什么这么着急赶路?” 霍桓回答说母亲生病,还详细讲述了事情的经过。老头问:“你为什么不再娶一个妻子呢?” 霍桓回答说没有遇到合适的。老头远远地指着山村说:“那里有一个佳人,如果你能跟我去,我就为你做媒。” 霍桓推辞说母亲生病等着吃鱼,暂时没有闲暇。老头便拱手作别,约定以后到村里,只要问老王就行,然后就离开了。霍桓回到家,煮好鱼献给母亲。母亲吃了一点,几天后病就好了。霍桓于是吩咐仆人备好马,前去寻找老头。

到了原来的地方,却迷失了村子的方向。他徘徊了许久,夕阳渐渐西下。山谷错综复杂,极目望去也看不到尽头。他和仆人分别爬上山顶,眺望村落,可山路崎岖,难以骑马,只能艰难地徒步攀登,天色已经昏暗,烟雾弥漫。他们四处张望,再也找不到村落。正准备下山时,却发现回去的路也迷失了,霍桓心中焦急如焚。在慌乱逃窜中,他不小心坠入了绝壁。幸好几尺下有一条狭窄的荒台,他掉落在上面,荒台仅能容身,向下望去,漆黑一片,深不见底,他害怕极了,不敢稍有动弹。又幸好崖边生长着许多小树,环绕着身体就像栏杆一样。过了一会儿,他看到脚边有一个小洞口,心中暗自高兴,背靠着石头,像蛴螬一样爬了进去。他心里稍微安稳了一些,希望天亮后可以呼救。不一会儿,深处有一点光亮,像星星一样。他慢慢靠近,大约走了三四里路,忽然看到了房屋,里面并没有灯火,却明亮如白昼。一个美丽的女子从房间里走出来,霍桓一看,竟然是青娥。青娥看到霍桓,惊讶地说:“你怎么能来到这里?” 霍桓来不及细说,抱住她的衣袖悲痛哭泣。青娥劝他不要哭。霍桓问起母亲和儿子,青娥一一讲述了家中的困苦情况,霍桓听后也十分凄惨。霍桓说:“你已经去世一年多了,这里难道是阴间吗?” 青娥说:“不是的,这里是仙府。以前我并不是真的死了,埋葬的只是一根竹杖。你今天能来,说明你有仙缘。” 于是她带着霍桓去拜见父亲,只见一位长着长须的男子坐在堂上,霍桓赶紧上前拜见。青娥说:“霍郎来了。” 老人惊讶地起身,握住霍桓的手,简单地聊了聊家常,说:“女婿来了很好,理应留在这里。” 霍桓推辞说母亲在家盼望,不能久留。老人说:“我也知道。但只耽搁三几天,又有什么关系呢。” 于是用酒菜招待他,还让婢女在西堂设下床铺,铺上锦被。

霍桓退下后,约青娥同榻而眠。青娥拒绝说:“这是什么地方,能容你这样亲昵?” 霍桓拉着她的手臂不肯放手。窗外婢女嗤嗤地笑起来,青娥更加羞愧。两人正在争执时,老人进来了,大声呵斥道:“你这俗骨玷污了我的洞府!你马上离开!” 霍桓向来有骨气,羞愧得难以忍受,脸色一变说:“男女之情,人所难免,您为什么要窥探我们?要我走也不难,但要让青娥跟我一起走。” 老人无话可说,招呼青娥跟他走,打开后门送他们出去,等霍桓离开门口后,父女俩便关上了门。霍桓回头一看,只见峭壁险峻,没有一丝缝隙,自己孤孤单单,无处可去。他望着天上斜挂的明月,星星已经稀少。他惆怅了很久,由悲伤转为怨恨,对着墙壁大声呼喊,始终没有人回应。他愤怒到了极点,从腰中拿出小镵,凿石进攻,一边凿一边骂。瞬间,洞就凿进了三四尺深,隐隐约约听到有人说:“你这个孽障!” 霍桓更加奋力地凿。忽然,洞底豁然打开两扇门,把青娥推了出来,说:“可以走了,可以走了!” 墙壁随即又合上了。青娥埋怨说:“既然你爱我,娶我为妻,哪有这样对待丈人的?是哪个老道士,给了你这个凶器,把人纠缠得要死!” 霍桓得到了青娥,心愿已经满足,不再辩解,只是担心路途艰险难以回去。青娥折了两根树枝,两人各跨上一根,树枝立刻变成了马,跑得飞快,不一会儿就回到了家。此时,霍桓已经失踪七天了。

当初,霍桓和仆人走散后,仆人怎么找也找不到他,只好回家把这事告诉了霍桓的母亲。母亲赶忙派人在山谷中四处搜寻,却连一点踪迹都没有。一家人正忧心忡忡、不知所措的时候,突然听说霍桓自己回来了,都满心欢喜地出门迎接。霍桓的母亲一抬头,看到霍桓身旁的青娥,差点惊得昏过去。霍桓简单地讲述了事情的经过,母亲这才放下心来,心里愈发欣慰。

青娥因为自己的经历太过离奇诡异,担心会引起旁人的惊怪和议论,便请求尽快搬家,霍桓的母亲同意了。他们在别的郡县有一处别院,于是便定好日子搬了过去,外人都不知道他们的去向。霍桓和青娥在那里一起生活了十八年,还生了一个女儿,后来女儿嫁给了同县的李氏。

后来,霍桓的母亲寿终正寝。青娥对霍桓说:“我们家的茅田里,有野鸡孵着八颗蛋,那个地方可以用来安葬母亲。你和儿子扶着母亲的灵柩回去下葬。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你就应该留在那里为母亲守墓,不用再回来了。” 霍桓听从了她的话,安葬好母亲后就独自返回。

一个多月后,孟仙前去看望父母,却发现父母都不见了踪影。他向老仆人询问,老仆人说:“他们去安葬老夫人还没回来。” 孟仙心里明白其中必有蹊跷,只能长叹一声。

孟仙在文学方面声名远扬,然而在科举考试中却一直不太顺利,四十岁了还没有考中。后来,他以拔贡的身份进入京城参加顺天乡试。在考场里,他遇到了一位同号舍的考生,年纪大约十七八岁,神采飞扬,十分俊逸,孟仙很是喜欢。他看了看对方的试卷,上面注明是顺天廪生霍仲仙。孟仙瞪大眼睛,惊讶万分,于是便自报姓名。仲仙也感到很诧异,接着便询问他的籍贯,孟仙详细地告诉了他。仲仙高兴地说:“我来京城的时候,父亲嘱咐我,在考场中如果遇到山右姓霍的人,那就是我们的族人,要好好接待,没想到今天真的遇到了。只是为什么我们的名字会如此相同呢?” 孟仙于是询问他高祖、曾祖以及父母的姓名,听完之后惊讶地说:“这是我的父母啊!” 仲仙怀疑他们的年龄对不上,孟仙说:“我的父母都是仙人,怎么能根据外貌来判断他们的年龄呢?” 接着便讲述了过去的事情,仲仙这才相信。

考试结束后,两人都来不及休息,仲仙便雇了马车,和孟仙一同回家。刚到家门口,家人就迎上来告诉他们,就在当天夜里,老主人和老夫人不见了。两人大吃一惊。仲仙进屋询问妻子,妻子说:“昨晚还一起喝酒呢,母亲说:‘你们夫妻二人年纪小,不懂事。明天大哥来了,我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早上我进屋,就发现屋里空无一人了。” 兄弟俩听了,急得直跺脚,悲痛万分。仲仙还想要去追寻寻找,孟仙觉得这样做也没什么用,便劝阻了他。

这一年,仲仙考中了举人。因为山西是祖宗坟墓所在的地方,他便跟着孟仙回到家乡。他心里还抱着一丝希望,觉得父母或许还在人间,所以一路上都在四处打听探访,可最终还是没有找到父母的踪迹。

镜听

益都有郑氏兄弟俩,都是读书人。大哥大郑很早就声名远扬,父母一直特别疼爱他,爱屋及乌,对他的妻子也十分喜爱。二弟二郑却穷困潦倒,不太讨父母欢心,父母连带着厌恶二弟的妻子,甚至都不把她当家人看待。在这样冷热悬殊的对待下,二弟媳心中难免产生了怨恨。

二弟媳常常对二郑说:“都是一样的男子汉,你怎么就不能为老婆孩子争口气呢?” 说完便赌气不和他同床共枕。二郑被这番话刺激,心中既感慨又气愤,从此发愤图强,刻苦钻研学问,也渐渐有了名气。父母对他的关照也多了一些,不过比起大哥,还是差了许多。

二弟媳对丈夫寄予厚望,这一年恰逢乡试,除夕夜里,她偷偷用镜听之术来占卜丈夫的前程。当时有两个人刚起床,互相推搡着开玩笑,一个说:“你也凉快凉快去吧!” 二弟媳回到家,琢磨不出这是吉是凶,便把这事放在了一边。

乡试结束后,兄弟俩都回到了家。那时暑气还很旺盛,两位妇人在厨房做饭,准备给在田里劳作的家人送去。酷热难耐,她们正苦不堪言。突然,有报喜的人骑着马来到家门口,告知大郑考中了。母亲赶忙走进厨房,呼唤大儿媳说:“你丈夫中举了!你可以凉快凉快,不用在这热厨房里忙活了。” 二弟媳听了,心中又气又悲,流着泪继续做饭。不一会儿,又有人来报二郑也考中了。二弟媳一听,用力把手中的饼杖一扔,站起身来大声说:“我也可以凉快凉快了!” 当时她情绪激动,这话不自觉就脱口而出。等说完了冷静下来一想,才明白除夕镜听的占卜竟然应验了。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动漫之后宫之旅 恰似寒光遇骄阳 渔港春夜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肥水不流外人田 逍遥人生 福艳之都市后宫 男欢女爱 农家仙田 官道之色戒 抗战之血染山河 我有一柄打野刀 大奉打更人 雅拉冒险笔记 世界不需要魅魔拯救 抗战之烽火 重生之福星贵女 我要做球王 大帝姬 都市之齐天大圣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穿到荒年,我靠两文钱起家 我在大唐有块田 这个王爷来自地球 名门艳旅 问棠gl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我要当明君之大隋杨广 大宁第一衙内 唐枭 民国崛起之东北虎啸 血火河山 醉枕三界 游龙戏唐 萌宠狂妃 从封地开始,到拥兵百万雄霸天下 大清宫里的小人物 三国之一马平川 穿越三国,从七擒孟获开始 大宋必须浪 
最近更新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 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 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 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 手握百万铁骑,你说朕是反贼? 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 什么?我一个科研人员成皇子了?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穿越亮剑之抗日签到系统 三国,我曹贼,爱江山更爱美人! 明末之我若为王 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 学名张好古 明朝小匠:穿越江湖的逆袭之路 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 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 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 家父吕奉先 穿书太子被猜忌陷害,我当场发癫 大周九皇子 
白话聊斋志异:精编 清风随竹影 - 白话聊斋志异:精编txt下载 - 白话聊斋志异:精编最新章节 - 白话聊斋志异:精编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