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

深圳读客行空

首页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快穿:变美后,我赢麻了 皇兄个个不当人 鸾凤替,皇的神秘隐妃 凡人:张铁,我有一个签到系统 雄霸蛮荒 老身聊发少年狂 武侠之神级大师 在斗罗大陆玩王者荣耀 乡村猎艳记 玉妃养成记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 深圳读客行空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全文阅读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txt下载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44章 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又阿逸多,若有闻佛寿命长远,解其言趣,是人所得功德,无有限量,能起如来无上之慧。

对于佛所讲「寿命长远」,信解的程度是逐步加深:一者,一念信解——不怀疑为「信」,懂了叫「解」;二者,能够「解其言趣」,讲出来给人家听。所得功德,无有限量,能起如来无上之慧:你讲给一个人听,就等于供养一切佛。

何况广闻是经,若教人闻,若自持、若教人持,若自书、若教人书,若以华香、璎珞、幢幡、缯盖、香油、酥灯,供养经卷,是人功德无量无边,能生一切种智。

这是第三个层次的信解,由信解了「寿命长远」,进而到「广闻是经」。读懂了整部经典,并且还劝人来读《法华经》,而且亲自把《法华经》的内容讲给别人听,劝大家一起来受持,并且以种种的「华香、璎珞、幢幡、缯盖、香油、酥灯」来供养——这都是造成这一种气氛。那像我们现在供养《法华经》,根据现代人的情况,主要是组织法会,通过各种渠道流通法宝,等等。你能做到这一点,功德更是无量无边。

能生一切种智:你能够成就如来果位上一切的智慧和德能。「一念信解」的功德,比修持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这五度修得非常圆满,而且修了「八十万亿那由他劫」的功德,还要大无量倍。这里在那个基础之上,更是无量无边,能成就如来果位。

阿逸多,若善男子善女人闻我说寿命长远,深心信解,则为见佛常在耆阇崛山,共大菩萨、诸声闻众,围绕说法。又见此娑婆世界,其地琉璃,坦然平正,阎浮檀金,以界八道,宝树行列,诸台楼观,皆悉宝成,其菩萨众,咸处其中。若有能如是观者,当知是为深信解相。

则为:就是比量功德,你能深心信解「如来寿量」这个法义,最起码是阿罗汉位的现量功德。所以把这个信解判在前十信位。这是生「一念信解」最低保障线,最高一直到等觉菩萨。佛翻来覆去就强调这个问题,就是「信解」。信和解有没有涉及到什么动作行持啊?「则为」功德。见道即为证道。法华大教就是强调一步登天,只愁悟,不愁证。有形有相的行持是间接提醒这个心,它属于助行;听经明理属于正行。不要搞颠倒。修是修心,不是修行,就把这个心调理好。耆阇崛山:这段经文相当于二乘、藏教、通教菩萨的实证功德。「耆阇崛山」跟娑婆世界比的话,是恒河里一粒沙子而已。「

又见此娑婆世界,其地琉璃,坦然平正,阎浮檀金,以界八道,宝树行列,诸台楼观,皆悉宝成,其菩萨众,咸处其中:根据藕益大师判教,这是菩萨的实报庄严土相。比量于圆教初住位、别教初地位现量功德。「其地琉璃,坦然平正」:这是菩萨的平等心,哪像阿罗汉在耆阇崛那个山——看到的仍然是坎坷不平,而菩萨的净土就不一样。

「阎浮檀金」,是表真实。下面种种的名相概念,自己去复习一下。圆顿大法啊,就是乘理修观,只是一念信。一念妙理就圆满具足。你真正明白了万法就是我们一念心之所变现,你作如是观,就已经圆满具足。想得清楚明白,深信不疑,这就是圆满功德。

这里问:「何须以国土来譬喻我们这个信解之相?我们不着相,怎么还着相了?」藕益大师这样回答:「藏教、通教修行,初期修行的时候都要灭六根。」怎么灭六根呢?不往外看,不往外想,六根、六尘统统都要停止妄想,然后成就了;了脱了这种分段生死以后才能见到方便土。而别教菩萨也是直到五蕴破了以后,明心见性以后,才见到实报庄严国土。所以藏、通、别都要强调实修实证。破除了肉团身这种生命轮回以后能够现出这个灵体,才能见到菩萨净土。所以前面的见「耆阇崛山」,后面的见娑婆世界庄严土,都是在同一个空间。同样在这里,我们是肉眼看,二乘人是一种灵体,看到的是方便土,仍然是讲经堂,跟我们看到的没有大的区别。而菩萨在这里看的是整个娑婆世界,空间大了,但这里就不是这个东西了——黄金为地、楼台宫殿,等等,不一样。他必须是灵体出窍才能看到。

藕益大师强调是这样的,唯有圆教当下一念具足「三谛三千」。圆教一念就知道三个如来藏——「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整个十法界森罗万象,他不需要分析就知道都是我们一个念观照的。这实际就是「无观而观、观而无观」,但你必须是深信不疑。这种情况被藕益大师称作「一心一切心,一身一切身,一土一切土」。就是讲手套大法:我这一个心,就是一切无量的心;我这一个身体,是不是就是无量的身体?我这一片国土就是无量的国土。也就是说「如来藏为总,万法为别,互为总别」。佛唯恐我们缺少信心,在这里举出藏、通、别实证的境界来打譬喻。你只要是「一念信解」了,则为藏、通、别那种现量功德。因为许多人非要执相啊——你说我成佛了,为什么我现在肉团还在这里?我怎么没有飞到灵鹫山?我怎么现在没有飞到整个一个银河系?

若有能如是观者:「观」是「见不见之见」。你可不要着相,就是从理上深信不疑,这就是靠智慧。当知是为深信解相:从横向看,无量的分身佛所体现的佛寿无量;从纵向看,无量的大菩萨众体现的佛寿无量——都是佛一念之所成就。佛能一念如是成就,任何一个众生都能一念成就。所有的念都是一个念,这一个念又是十方三世十法界万法,「自他不二」。这是「深信解相」,就看我们信不信。

到这里为止,佛从四个不同的层次来描述这个「一念信解」的特征和比量的功德。「比量功德」是方便说,在某种意义上,「比量功德」就是「现量功德」。

又复如来灭后,若闻是经而不毁訾,起随喜心,当知已为深信解相,何况读诵受持之者!斯人则为顶戴如来。

前面是讲听闻〈如来寿量品〉之「一念信解」的功德。既包括佛在世,也包括佛灭度以后,这等众生的根机。从这里是专门讲佛灭度以后,根据众生对这《法华经》的态度来判这个人的境界和功德。要分清楚。佛灭后呢,如果一个人听到这个《法华经》不会毁谤,不会怀疑指责,而起随喜心,当知已为深信解相,什么意思?这个人是再来的菩萨。

在我传法的过程中,先后有三个人:一个人来听经,我讲这是「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她马上汗毛就竖起来了。还没有读,就发心这辈子一定要把《法华经》《楞严经》要读懂。第二个人呢,听说《法华经》以后,第二天上午就把《法华经》请到手,开始读诵。第三个人呢,他到寺庙里去请《法华经》。一边讲话一边把经书放到香袋里去了,钱就给人家了。她已买好了,才想起来,高兴得不得了。

前面讲了能够生欢喜心,你就是明心见性的菩萨再来,不用怀疑。这里来讲,你「何况读诵受持」,你即使一个人读诵,是不是尽虚空遍法界都能听到啊?就像宝塔上的众宝铃在妙音传法。而且「受持」,包括观照,发心生生世世弘扬,还劝导别人来修行。斯人则为顶戴如来,是什么样的菩萨啊?都是观世音那样的大菩萨。你看那阿罗汉头上有没有「顶戴如来」啊?没有的。

阿逸多,是善男子善女人不须为我复起塔寺,及作僧坊,以四事供养众僧。所以者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是经典者,为已起塔,造立僧坊,供养众僧,则为以佛舍利起七宝塔,高广渐小至于梵天,悬诸幡盖及众宝铃,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众鼓伎乐、箫、笛、箜篌、种种舞戏,以妙音声歌呗赞颂,则为于无量千万亿劫作是供养已。

有些人向藕益大师请法,涉及到执着事相的问题。藕益大师这个回答也是良苦用心。他讲,这是诸佛慈悲关照初发心的菩萨,防止被事情来妨碍正修。护法属于助修。正修是听经闻法,明白道理。他是防止初心菩萨有退转心,适合放下那些事情,专门从理论上来观照明白。

藕益大师讲,「废事从理。所益宏多。若至后心。理观既熟。则涉外不妨内观。事资于道。如油多火猛。顺流扬帆。又加橹桌。其势转疾也。」

所益宏多:「宏」就是大,所得到的利益太大太多。后心:理念已经坚固的菩萨。理观既熟:观照已经熟悉了;想都不要想,他刻骨铭心就知道万法都是我一念所现的。涉外不妨内观:「涉外」就是做外相上的种种法会啊,种种护法啊,也「不妨内观」。事资于道:事相上来帮助我们的正行,助行帮助正行。如油多火猛:就好像油越多,火就越猛。顺流扬帆,又加橹桌:本来船是顺流,又有了帆,又有了摇船的橹,是不是更快了?佛在后面也还是这么讲:你又明了理,又能怎么怎么样,那又是更加殊胜。

塔寺:「塔」是宝塔,「寺」是寺庙。僧坊:一般指居士道场。「僧」是修行人团体组织——不管在家人、出家人,有四个人以上在一起叫「僧」。一个家庭里有四个人在修行,就是「僧坊」。「坊」是处所。

四事供养:供养出家人「衣食住药」。为什么这么讲啊?能够受持《法华经》的人「则为起塔」,明白了《法华经》,你这个色身是不是就是「法华塔」?你这个心就是《法华经》。明白了《法华经》,你这个「身」就是「僧坊」,色身就是修行场所。你这个「心」就是「僧团」在修行。怎么叫「僧团」啊?我们讲了,你这个色身是无量的众生啊。所以我们成佛以后,那么多分身佛、化身佛,是不是都是一个「僧团」呐?这上面种种的「箫、笛、箜篌、众宝铃」,都是表一念供养的气氛殊胜。

阿逸多,若我灭后,闻是经典,有能受持,若自书、若教人书,则为起立僧坊,以赤栴檀作诸殿堂三十有二,高八多罗树,高广严好,百千比丘于其中止。园林浴池,经行禅窟,衣服、饮食、床褥、汤药,一切乐具充满其中。如是僧坊堂阁若干百千万亿,其数无量,以此现前,供养于我及比丘僧。是故我说,如来灭后,若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若自书、若教人书,供养经卷,不须复起塔寺,及造僧坊,供养众僧。

这是佛灭度后流通《法华经》第三种情况的功德。与第二种相比,多了一个「若教人书」,多了一个「为他人说」,特指讲经说法的法师。那这个功德比前面第一、第二的功德更加殊胜。怎么殊胜?你看看,用红色的栴檀做殿堂,三十有二——过去做殿堂要三十二间啊,表四方、八正道。「高」呢,八多罗树,一个多罗相当于七仞,一仞相当于七尺,你看多大的价钱啊?而且又有百千比丘于其中止:「百千比丘」是表无量的,因为这个「殿堂」也是无量的。后边讲「若干百千万亿」这样的殿堂、僧坊,而且其中公园、浴池、禅房,衣食住药,皆「充满其中」。

所以佛再三讲「是故」,我灭度以后啊,如果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能够书写——「自书」,过去没有经典,你写一本经典功德不可思议。不像我们现在「自书」。现在「自书」是成就你自己,过去「自书」是成就别人。过去有的大财主倾家荡产也只能供养一本经书。

若教人书:你自己拿钱,请别人做书,这世界上就增加一部经典。当年印度的梵文佛经是刻在贝树叶上,不知道要耗多大的心血。所以佛讲啊,你能够讲经说法、利益他人,就等于做这么大的供养。这是比量功德。

况复有人能持是经,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其德最胜,无量无边。譬如虚空,东西南北、四维上下、无量无边,是人功德,亦复如是无量无边,疾至一切种智。

这是讲第四个层次了,他不仅能读经、讲经,还能「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什么都修,那这个人的功德就如虚空一样,「无量无边」。「疾至一切种智」,很快就成佛。

在这里藕益大师有一段论述,他提醒修行人:「勿慕大节而昧存亡」,不能只知道正行观照:我明白这个道理就行了,而对这些行持麻木不仁。第二个,「勿据小文而迷观道」,也不要执着于这些有形有相的行持,而对佛之正法正理麻木不仁。「若得今意」,你真正明白佛的良苦用心。「先以理教定,次以行位验」,先以法理法义把你这个心定下来,接着呢,要从行持上来验证你是不是真修。「倘不尔者,鸟鼠人也」,两条做不到,你是小鸟、小老鼠那样的人,谈不上「论品论位」。这个意思是圆融的。

见道明理之人,哪有不严格要求自己,哪有不为众生着想的?我们强调不明理,只是在事相上执着行善积德,你不能成佛,绝对不是讲我们明理以后不需要行善积德。这往往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断章取义。菩萨的责任就是要「自利利他」,特别是在「明理见性」以后的种种修持,既是利他,又是更好地利己,成就定力,提升品位。

藕益大师还讲:「圆观渐深,涉事不妨正行。」按照「一心三藏」圆融、圆满、圆通这个法理法义来观照,慢慢地我们会越来越有成就。这个时候呢,做有形有相的助行,只会使我们的道行更加「渐深」。也就是以助行来帮助正行,这个功德更加殊胜,不可思议。

譬如虚空,东南西北、四维上下:「四维」就是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角;东、南、西、北,属于「四方」,这是八方;加「上下」叫「十方」,这是比喻「无量无边」。「四维上下」有没有边啊?没有边。

若人读诵受持是经,为他人说,若自书、若教人书,复能起塔及造僧坊,供养赞叹声闻众僧,亦以百千万亿赞叹之法,赞叹菩萨功德,又为他人种种因缘,随义解说此法华经,复能清净持戒,与柔和者而共同止,忍辱无瞋,志念坚固,常贵坐禅,得诸深定,精进勇猛,摄诸善法,利根智慧,善答问难。

阿逸多,若我灭后,诸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是经典者,复有如是诸善功德,当知是人已趣道场,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坐道树下。阿逸多,是善男子善女人,若坐若立若经行处,此中便应起塔,一切天人皆应供养,如佛之塔。

这种功德最殊胜,基本上就到等觉、妙觉。已趣道场:坐在树下就等着示现成佛。坐道树下:佛坐在菩提树下示现庄严相,破除生相无明,究竟成佛。

所以这里呢,就是在总结前面那四种功德的基础之上,又加了一些「供养赞叹声闻众僧」。前面佛是保护初心,不准与声闻人接触。这里也不妨了,你定力成就,怎么样修都行。对佛讲《法华经》前后浅深这个次序,要搞明白。不要到最后自相矛盾。

对一些修小法的同修啊,我们不要轻易讲:「你是小法,我们是修的大法。」你可以引导他们,这个《法华经》讲「一念信解」的功德有多大?你要尽力地看一看,我们互相来成就。一定要注意引导。只要我们发心是度他们,你跟这些小法的人在一起没有关系。佛是防止我们跟修小法的人在一起,你反而被他转了境界。对《法华经》深信不疑的人,你不妨跟他们在一起。你始终知道,你一念明白「如来藏」,比他修多少多少功德,怎么怎么精进地持戒,怎么大把大把供养,怎么怎么修忍辱……比他那无量的功德还大无量倍。你始终抱着这个信念来帮助他们。特别是对一些非常老实、非常认真的修行人,他们特别注重戒律,这并不是坏事。越是这些人越要让他们懂得,明白道理是你持戒功德无量倍的无量倍,但并不是不要持戒。明白道理的人反而去破戒,那说明你这个明理是假的。

有些人别有用心利用大乘佛法——听说这一念信解比那持戒、忍辱、精进的功德要大无量倍,他心里高兴了:「这下我可以去放心地破戒,去干坏事了。」你这个戒是一破一切破,你那一念信解已经破了,你是没有「信」,也没有「解」,这是狂解。恶心持法,罪加一等!现在就有这样的修行人啊,非常放纵自己,自作聪明,背着僧团破戒犯戒,而且是破大戒。

这段经文是佛灭度后弘扬《法华经》的第五种层次,是最高层次。哪怕是你今生今世才开始起修,你能做到这一点,都快成佛。人家可能无量劫,你可以几年、几天。我们这个「一念」心性千差万别。其实就是我们现在就成佛,算不算早啊?都已经晚了。无量的老古佛都在前面啊。更何况还有些人:「哎呀,成佛怎么可能这一下子的事情啊!」又是用无量无量无量劫,这都是些无稽之谈。心性不可思议,只在于你会不会用心。易如反掌啊!

现在明白这个道理,你现在一锤定音:我从现在开始,什么坏事都不做,什么坏话都不讲,什么坏事都不想——不想是不可能的,想了以后,当下转念,回光返照。不怕念起,就怕觉迟。抓住当下。

阿逸多,是善男子善女人,若坐若立若经行处,此中便应起塔,一切天人皆应供养,如佛之塔:这段并不是说讲经说法的人在哪里坐一下、站一下,都要起一个塔。现在土地这么贵,你买不起,有钱也不给你起,起满了,那好了,妨碍交通。正解呢,是讲这个人的功德不得了。他站在那里就是塔,坐在那里就是塔,走到哪里就有塔。为什么?成就了一个人就是成就了一个塔。他也成就了无量的塔。

「一切天人皆应供养」:一切天人跟那个法师都是道交感应,互相供养。他也供养了天人,天人也供养了他。他帮助众生开智慧,这个智慧就是道交感应,就是「自他不二」。弘扬《妙法莲华经》的人,你回家给爸妈讲「一心三藏」的道理,他们当下就是如来塔,你天天在造宝塔。跟夫妻儿女、同事同修,你讲给一个人听,你就造了一座宝塔。同时还有一些天人鬼神大众在旁边听你讲法,他们是不是也变成「如来塔」了?真理不可战胜,关键是法靠人弘。现在那么多讲经法师,如果都能把「如来藏」的道理公诸天下,地球环境马上改观!依报随着正报转,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我灭度后,能奉持此经。斯人福无量,如上之所说。

是则为具足,一切诸供养。以舍利起塔,七宝而庄严。

表刹甚高广,渐小至梵天。宝铃千万亿,风动出妙音。

又于无量劫,而供养此塔。华香诸璎珞,天衣众伎乐。

然香油酥灯,周匝常照明。恶世法末时,能持是经者,

则为已如上,具足诸供养。

表刹:「表」是装潢,「刹」就是佛刹、佛塔。这段是恒顺众生在事相上的执着,显示出有形有相的比量功德。而受持《法华经》的人,就等于做了这么大的供养。

若能持此经,则如佛现在,以牛头栴檀,起僧坊供养。

堂有三十二,高八多罗树,上馔妙衣服,床卧皆具足。

百千众住处,园林诸浴池,经行及禅窟,种种皆严好。

若有信解心,受持读诵书,若复教人书,及供养经卷。

散华香末香,以须曼薝卜,阿提目多伽,熏油常然之。

如是供养者,得无量功德,如虚空无边,其福亦如是。

况复持此经,兼布施持戒,忍辱乐禅定,不瞋不恶口。

恭敬于塔庙,谦下诸比丘,远离自高心,常思惟智慧。

有问难不瞋,随顺为解说,若能行是行,功德不可量。

若见此法师,成就如是德。应以天华散,天衣覆其身。

头面接足礼,生心如佛想。又应作是念,不久诣道场。

得无漏无为,广利诸人天。其所住止处,经行若坐卧,

乃至说一偈,是中应起塔。庄严令妙好,种种以供养。

佛子住此地,则是佛受用。常在于其中,经行及坐卧。

经行,一般地就是念佛堂、诵经堂。禅窟,是专门打坐的地方。须曼薝卜:是一种小黄花,也叫适意花,这种花善解人意。阿提目多伽,这是「龙吐珠华」,就像龙嘴里含着一个宝珠那种花,在台湾有。上面这两种花籽榨出的油特别香。

如是供养者,得无量功德,如虚空无边,其福亦如是:所以前面就是说排除那个布施、忍辱等五种功德,只修智慧,得那么大的功德。这里呢,如果你不仅修智慧,而且修忍辱、禅定、布施这无量的事相上的功德,你这个人就已经快成佛了,是这个意思。

应以天华散:这是讲修行到已经感应道交天地万法都在跟你沟通感应。好,大家到市场上买点花,今天往印广师头上一甩,这不是「应以天华散」。天衣覆其身:你走到哪里都无所畏。你已经置于安全地带,已经解脱。生心如佛想:我心即是佛,佛即是我心,念念都是这样。

又应作是念,不久诣道场。得无漏无为,广利诸人天:又应该这样看,这个人马上快成佛了。「诣」就是到的意思。不用太长时间,就会到菩提树下。「得无漏无为」,这是究竟如来果位。就是到等觉菩萨都还有漏,漏在「生相无明」。乃至说一偈,是中应起塔:讲这个「一偈」是不是就是佛的舍利啊?所以听者闻者是不是当下就把这个舍利装到肚子里去了?那听者闻者当下是不是就是塔了?所以「应起塔」,不是叫你应该给他起个塔,那我在这里你马上起个塔,你往哪里起啊?当下就感应为这里,是不是起了许多塔了?种种以供养:与「如来藏」,与佛道交感应。一供养,就是一切供养。

佛子住此地:这是佛子到了这种境界,不是讲住在哪里。则是佛受用:代佛传法就是佛受用。他没有什么烦恼,也没有大喜大悲。即使有,他是在喜不喜,在悲不悲。修行人到了这种境界已经自在无碍。苦就苦一点,乐就乐一点,不是刻意地追求执着。常在于其中,经行及坐卧:讲法也好,听法也好,吃饭也好,都在道中。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无限群芳谱 限制级末日症候 林岚秦小雅 网游之奴役众神 让你当兵戒网瘾,你成军官了 一切从宠物模板开始 莽荒纪 大帝姬 武侠之气运掠夺 灵域 汴京春深 斗罗世界的巫师 超级神龙养成系统 万界之最强主角系统 皇家小娇妻 洪荒之太上老子 锦绣医妃之庶女凰途 北朝帝业 穿成反派世子爷的亲妹妹 
经典收藏逆青春 网游之血御天策 渡仙玄记 桃运特工俏佳人 灵蛇转世镇百怪 离婚后她成了财阀前夫的白月光 我在香江当陀枪师妹 重生逃命,竟敲开京圈太子的房门 青梅竹马但嘴硬 走绿茶的路,让她无路可走 海贼:我两面宿傩,乱杀 江湖公敌,从我做起 快穿了解一下只在女尊世界做任务 公主太子打赌,谁输谁要囚下苦 港综:我带曹达华当卧底 庶女当自强 快穿之大佬自救系统 黑神话:吾为天命狼 身体互换,我替无能太子站稳朝堂 仙君追逃妻到蓝星挖自己墙脚 
最近更新田妹重生:改写命运之章 一袭幽梦 查理九世之泪雨流年 恶灵缠绕 踏天之路! 快穿之炮灰逆袭上位 我的蛇精病反派养父 盗墓:你们真的不是npc吗? 话说王爷不好当啊 暮色沉溺 我能听到系统心声 精神一科 癫!孤身边全是神经病! 四合院的一股清流 灵根隐者 五行迷途 恶鬼附身记 天上掉下一个小神仙 回国后,我成了豪门万人迷 穿越女尊之宠爱小夫郎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 深圳读客行空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txt下载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最新章节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