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

深圳读客行空

首页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逆青春 快穿:变美后,我赢麻了 明末边军一小兵 王爷太妖孽:腹黑世子妃 重生追美记 凡人:张铁,我有一个签到系统 快穿,渣儿!给你点颜色看看 快穿:珍爱生命,远离极品 长女 穿回七零:娇娇知青很凶猛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 深圳读客行空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全文阅读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txt下载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27章 五百弟子受记品第八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五百弟子受记品第八

第六品是〈授记品〉,这里是〈受记品〉。一个意思。「授记」是佛对弟子授记。「受记」是弟子接受佛的授记。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从佛闻是智慧方便,随宜说法,又闻授诸大弟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复闻宿世因缘之事,复闻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得未曾有,心净踊跃。

即从座起,到于佛前,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瞻仰尊颜,目不暂舍,而作是念:世尊甚奇特,所为希有,随顺世间若干种性,以方便知见而为说法,拔出众生处处贪着。我等于佛功德,言不能宣,唯佛世尊,能知我等深心本愿。

这是富楼那请法。自述了几个闻。一闻,明白了佛过去讲的是方便法,是引导法,不究竟;二闻,跟他同修的师兄弟们授记了;三闻,明白了自己和法会大众过去世中与佛的因缘;四闻,明白了诸佛大自在神通力,拓宽了心量。

心净踊跃:是由上面的四「闻」打开心量。富楼那在楞严会上,他属于那种烦恼障比较轻,所知障比较重的人。往往这些人呢,很难开大智慧;而且他自认为是说法第一,口若悬河。

即从座起,到于佛前,头面礼足,却住一面:即从座起,是回小;到于佛前,是向大。回小当下即是向大。「头面礼足」:以他的头去礼拜佛的脚,是不是表佛和众生是一个本体呀?僧、佛一体。

我等于佛功德,言不能宣,唯佛世尊,能知我等,深心本愿:这里出来个哑谜。前面在「法说周」,舍利弗是上根代表,听佛几句开示悟入,佛予授记。中间从〈譬喻品〉到〈信解品〉,到〈药草喻品〉等,是「譬说周」,佛通过打比方,摩诃迦叶这些人领悟得解,求佛印证,佛予授记。富楼那是代表下根之人,〈化城喻品〉是不是「因缘周」啊?专为下根之人苦口婆心。而富楼那得解以后耍滑稽了:「我就不讲,难道我心里想的你佛还不知道吗?」这是表现出上中下三种根机,各人求授记的方式不一样,显示出大乘佛法的生动活泼。言不能宣,体现出「以无胜有」。这又是一种妙法,在定中用他心通互相沟通。

尔时,佛告诸比丘:汝等见是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不?我常称其于说法人中,最为第一,亦常叹其种种功德,精勤护持,助宣我法,能于四众示教利喜,具足解释佛之正法,而大饶益同梵行者。自舍如来,无能尽其言论之辩。

见是:不能理解为:你们看到这个富楼那了吗?谁没有看到啊?「见是」是你了解富楼那吗?佛下面就有文章。这段经文就显示出小根机之人特别执着于行善积德,执着于事相;他不像舍利弗、须菩提等人从「智慧门」而入,他是从「行门」而入,所以把他作为下等根机的代表。「说法第一」还包括「乐说无碍」,大慈悲心。这样的话,是富楼自己讲出来好,还是佛的嘴巴讲出来好啊?当然是后者。

自舍如来,无能尽其言论之辩:除了佛以下,没有哪一个能比得上他。所以这个「说法第一」,在某种程度上也恒顺世间人的习气:这个人能说会道,把话讲得很圆满,很好听,是不是啊?但是呢,真正会说法,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评第一」,带有权巧方便之计。但是他毕竟是宣扬佛的正法。

汝等勿谓富楼那但能护持助宣我法,亦于过去九十亿诸佛所,护持助宣佛之正法,于彼说法人中亦最第一。又于诸佛所说空法,明了通达,得四无碍智,常能审谛清净说法,无有疑惑,具足菩萨神通之力。随其寿命,常修梵行,彼佛世人咸皆谓之实是声闻。而富楼那以斯方便,饶益无量百千众生,又化无量阿僧只人,令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净佛土故,常作佛事,教化众生。

过去九十亿佛法中说法第一。

诸佛所说空法:在富楼那的境界是指小乘人的「人我空、偏真涅盘」之法。对富楼那来讲,炉火纯青、无可挑剔,这是不可思议。四无碍智:「法无碍、义无碍、辞无碍、乐说无碍」。常能审谛清净说法:「审」是思维观照,「谛」是表真实;「清净」是表圆满,对小乘法的方方面面说得无懈可击。无有疑惑:自己没有疑惑,而且能解除别人的疑惑。对于任何问难,也不在话下。

具足菩萨神通之力:外现是声闻,内密菩萨行。富楼那虽然是讲的小乘法,但他不遗余力辛辛苦苦教化众生,讲的是小乘法,发的是菩萨心。就跟持戒一样,发心不同,功德也不同。

彼佛世人咸皆谓之实是声闻:当时的人都讲富楼那是个声闻:你是修小乘法的人。而富楼那以斯方便,饶益无量百千众生,又化无量阿僧只人,令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那么富楼那就是以这种方便度他们:好吧,我是小乘,你们也是小乘,我来帮你。一帮帮出这么多,「无量百千众生」,他是小乘人吗?他本身就是在行菩萨道。小乘人他只管自己。佛在教化方便法的时候,四众弟子潜移默化中,已经成就了菩萨道行。常作佛事:就是帮助众生成佛之事。

诸比丘,富楼那亦于七佛说法人中,而得第一,今于我所说法人中,亦为第一,于贤劫中,当来诸佛说法人中,亦复第一,而皆护持助宣佛法。亦于未来护持助宣无量无边诸佛之法,教化饶益无量众生,令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净佛土故,常勤精进,教化众生,渐渐具足菩萨之道。

七佛:依次是,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这三尊佛是「贤劫」前一劫「庄严劫」的最后三尊佛。下面是贤劫的最初四尊)、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本师释迦牟尼佛。在这连续七尊佛中,富楼那都是说法第一。

讲经说法叫「音声轮」。他随口而出,不经过脑袋思维。也就是达到了内外圆融,他里面的第七识直接通过嘴巴讲出来,六种意识心都来不及观照,这是不可思议的。这种法就是由于他的真诚心感动了「上帝」。「上帝」是谁啊?就是第七识。有好几个人跟师父讲:师父啊,有的法我平时看还看不懂,怎么上台一讲莫名其妙地就讲出来了?这就叫「音声轮」,这叫灵感爆发。要懂得,东西现成的都在这里(气球手套)。释迦牟尼佛在这里,阿弥陀佛的东西在这里,猪八戒白骨精的东西,都在这里。只要懂得回光返照,与里面的沟通,他一定是平等供养我们。所以好好把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认识一下。这是真的。到时候遇到什么问题你脱口而出。有时候你看不懂的名相概念,他莫名其妙地就告诉你。这些东西都是本来具足,不从外得。修禅者如何得定啊?他就定在这里,用心在第七识沟通。他总有水落石出之日,并不是不能成就,仅仅是这种成就的方法时间太漫长!

所以佛把最佳法门告诉我们:明白「一心三藏」的道理,当下我们就能开智慧。凭良心讲,无量法门没有哪一个法门不能成就,但是要经过无量无量无量……劫,中间要打许多许多许多闲岔……

渐渐具足菩萨之道:虽然在弘扬小法,期间已成就了菩萨的心量。

过无量阿僧只劫,当于此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号曰法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其佛以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土,七宝为地,地平如掌,无有山陵、溪涧、沟壑,七宝台观充满其中,诸天宫殿,近处虚空,人天交接,两得相见,无诸恶道,亦无女人,一切众生皆以化生,无有淫欲,得大神通,身出光明,飞行自在,志念坚固,精进智慧,普皆金色三十二相而自庄严。其国众生常以二食,一者法喜食,二者禅悦食。有无量阿僧只千万亿那由他诸菩萨众,得大神通,四无碍智,善能教化众生之类。其声闻众,算数校计所不能知,皆得具足六通、三明及八解脱。

其佛国土,有如是等无量功德庄严成就,劫名宝明,国名善净。其佛寿命无量阿僧只劫,法住甚久。佛灭度后,起七宝塔遍满其国。

这里有两个问题要观照。从他所得的果位来讲,在《法华经》里几乎是独一无二。一般的佛是以一个大千世界为佛土,他的佛土是「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土」。他成佛的过程呢,是「过无量阿僧只劫」。时间之所以长,就是因为他太执着于事相,不容易很快开大心量。国土这么大,成就的众生是不是越多啊?就这么圆融。

七宝为地,地平如掌:是比喻我们要修平等心,没有一丝一毫的分别。作为说法第一之人,他能教化那么多众生,可见他心是多么地平等!有多大的心量,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无有山陵、溪涧、沟壑:这是表无量的种种分别。这个佛土处处都是光明、平等。这与富楼那菩萨无量劫以来的以平等心教化众生相关。七宝台观,充满其中:「台观」是指小凉亭之类,也就显示出这个国土的自在,到处都有歇脚、休息的地方。

诸天宫殿,近处虚空,人天交接,两得相见:地上人跟天人可以对话。几千年以前天人下凡是正常现象,后来人却当成神话。古代人心淳厚,但是有些人以此认为末法时期众生根机差,你错了。有时候人越狡猾、越坏,他越容易成佛。他那个可以开发智慧,叫「两头冒尖」。

亦无女人:如果讲没有男人,对不对啊?男人和女人是相对而言。有了男人就有女人;没有女人,男人就没有男人的那种气氛,所以修出世道没有男女之相。所以你看我们和尚尼姑是不是都光头啊?这是平等相,没有男女相,这是表这个法。一切众生皆以化生:「化生」,是「从法化生」。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规范我们的「身口意」三业,自己化自己。有禅定功夫的人,他在地球上能直接升到七层天,乃至到二十八层天都行,把肉身丢下来。那么在富楼那的国土,你在人道就可以换一个身体,这是我们的一种本能。无有淫欲:没有两性就没有淫欲了,淫欲是破坏禅定的罪魁祸首。三十二相而自庄严:在凡夫位都能得三十二相,就是因为心清净。没有淫欲生活就没有名闻利养,没有名闻利养,我们的心自然清净,身体自然明亮。你就是过几万岁都跟小童子一样。

其国众生常以二食:一者法喜食,二者禅悦食:「法喜食」:听经闻法,肚子就饱了,为什么?听经闻法,明白宇宙人生真理,本身就是一种能量,精神力量是最大的能量。记得我原来在外面上学回家,我父亲正在生病,一听到我回来就什么病也没有了,跳起来了,这是不是「法喜食」啊?「禅悦食」:这是保持一种平衡的心态,他本身就没有能量消耗。有些人一入定几天、几年、几百年、几千年,他不吃饭。为什么?他没有能量消耗,始终维持平衡。练气功的人,可以几年、几十年不吃饭。所以苏联科学家研究的结果,就是说在我们人的胃里有一种叫酶,它可以把空气中的那种氮气直接转化为蛋白质。

有无量阿僧只千万亿那由他诸菩萨众,得大神通,四无碍智:它没有四恶道,只有人道和天道;而且还没有女人,那生儿育女怎么办呢?自己化生自己。无量百千万亿都是菩萨大众,几乎都是愿身菩萨。得大神通,不是鬼神之通。鬼神之通还没有离开男女之欲望。这个「大神通」是明心见性菩萨的神通,他没有任何的执着,都属于自性流露。「四无碍智」:具足大神通,又明心见性的,无论是所见所知都能通达明了。

善能教化众生之类:富楼那尊者在因地修行「说法第一」,名师出高徒,老师是这样,带出的学生也是那样。

宝明:以「佛知佛见」开示众生,令其悟入。善净:见「如来藏」之法为万「善」之最。法住甚久:包括正法、像法。甚久,就没有办法计算。一般来讲,「法住」要比佛肉身住世的寿命长很多倍。佛当年住世只有八十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还有一万年。

佛灭度后,起七宝塔遍满其国:这个「七宝塔」就是在他灭度以后,「如来藏」正法遍及全国。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诸比丘谛听,佛子所行道,善学方便故,不可得思议。

知众乐小法,而畏于大智,是故诸菩萨,作声闻缘觉。

以无数方便,化诸众生类,自说是声闻,去佛道甚远。

度脱无量众,皆悉得成就,虽小欲懈怠,渐当令作佛。

内秘菩萨行,外现是声闻,少欲厌生死,实自净佛土。

示众有三毒,又现邪见相,我弟子如是,方便度众生。

若我具足说,种种现化事,众生闻是者,心则怀疑惑。

自说是声闻,去佛道甚远:是为了接近众生,隐大示小:我跟你们都差不多啊!斗大的字认不得三箩筐。

佛菩萨教化众生,不拘一格。该说大话的时候要说大话,你看前面〈药草喻品〉,是不是啊?老子是「如来、应供、正遍知」,还不来听我说法?该示软的时候他能示软:我们来探讨探讨。

度脱无量众,皆悉得成就,虽小欲懈怠,渐当令作佛:有教无类。对那些懈怠的、贪心重的,我们都要耐心成就他们。不要指望每个人都能三两句话就跪下来磕头:「嗯!我明白了。」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

内秘菩萨行,外现是声闻:这是刚才讲的「隐大示小」。人道中不乏许多老古佛、大菩萨乘愿再来。肉身相就是「外现是声闻」,他内在的素质「内秘菩萨行」就是佛菩萨的境界。

少欲厌生死,实自净佛土:「少欲厌生死」,这是小乘人修行的一种心态和行为。从行善断恶这种「因缘法」下手。「实自净佛土」,佛土就是自己的身心。

示众有三毒,又现邪见相:示众有三毒,有二义:一者,告诉大家贪嗔痴三毒;二者,有时也示现自己的贪嗔痴,但是菩萨内心清净,他示现贪嗔痴有功德。「又现邪见相」,先示现恶业,然后再示现改邪归正。所以诸佛菩萨到这个世界上既可以现善相、智慧相教化众生,又可以现恶相、愚痴相来教化众生,不一而论。

我弟子如是,方便度众生:为了方便教化众生,可以示现种种的手段——该骂的骂,该哄的哄,该骗的骗,该打的打;有时候也可以示现世俗的那种人情关系,但是目的,是你必须至始至终为了把众生引导至正法。如果你把人家吓走了,要检查你用的是什么心,不可以利用大乘法来为自己的私心杂念作辩解:你不是讲吗?可以示现恶相教化众生嘛!你辩解不了。在我这个道场有一个标准:你示现善相恶相,都可以。你必须能留住人,能安定人心,不管是强盗土匪,都要把他留下来,因为我们要成就他。我们这个道场不是搞子孙丛林。对于我的弟子和来挂单的和尚,我们不是一视同仁。为什么呢?挂单的和尚一定比我剃度的弟子更重要,后来的人比先来的更重要。因为我们建立这个道场的目的是要成就人,非常明确!所以我们到外面去接道场,由于有了这条原则,人家不能住的我们能住。

一个道场如果没有众生来接受教化,道场再大,钱再多,我都不要。我最近就拒绝了福建一个道场。他说叫我派五六个人去,每人开工资一千块。功德箱里的钱、香火钱全部是我们收,他们只收门票,还供养我们吃住。因为他是搞旅游的。我不干,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果这个道场有人可以教化,再穷、再破、再小,我们都去,就是这个原则。正法道场就是为了成就人,没有其它事。

若我具足说,种种现化事,众生闻是者,心则怀疑惑:佛在这里大概地说一说。如果讲很真实、很多的话,众生可能要怀疑。比如说:这个人知道吗?他前世就是舍利弗,那个人前世是阿难,那个人前世是摩诃迦叶……讲多了以后了人家要怀疑你,是不是造谣惑众呢?

那过去已经成就的诸佛菩萨到哪里去了?六道里都有!不要轻视一只猫或者一只老鼠。你不妨把所有的人都当成佛菩萨一样看待。当你开始对某某人生憎恨心之时,不妨提醒自己一下:哎呀!他可能是个菩萨啊!

由此而知,这个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地震呢?就是众生有眼无珠,以下犯上。诸佛菩萨不会生你的气,可是他们的护法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憎恨心。无量的护法大部分都还没有明心见性。他看到你诽谤他们的老师,他这个心里的无明火压制不住,明白吗?我们人与无情都是道交感应的。那这个地球某方面承受不了的时候,它这个薄弱的环节就要出事情。就跟我们人发脾气一样,如果这个人肝脏部位本来就是薄弱环节,这个时候可能从肝脏部位就突破,明白吗?就得肝癌。道理都是一样的。有些人不懂佛法,认为我们讲迷信:哎呀!地震是地壳的运动嘛!这与人有什么关系?地壳的运动是不是我们的心在运动啊?这是大到佛土,小至我们个人,你要受报应。这是不是佛传的法呀?你对受持《法华经》的人皱一皱眉头,都要下无间地狱。你心里一念轻慢心,这个力量不可思议。何况整个世界上大部分人都在迷惑造业,尔虞我诈,怎么能不乱呐?而且受宰杀的那些众生,其中有带着隔阴之迷来示现的菩萨,你杀了他,还得了?佛讲这句话用心良苦。他要真正把事情讲出来,反而众生会起疑惑。

今此富楼那,于昔千亿佛,勤修所行道,宣护诸佛法。

为求无上慧,而于诸佛所,现居弟子上,多闻有智慧。

所说无所畏,能令众欢喜,未曾有疲倦,而以助佛事。

已度大神通,具四无碍智,知诸根利钝,常说清净法。

演畅如是义,教诸千亿众,令住大乘法,而自净佛土。

未来亦供养,无量无数佛,护助宣正法,亦自净佛土。

常以诸方便,说法无所畏,度不可计众,成就一切智。

于诸佛所:前面讲的九十亿佛法中,这里又讲贤劫千佛中。现居弟子上:「现」就是现量,在诸佛法中他都是上座,都是大弟子。「居弟子上」也就是一般地在大丛林里都有长老。大会一开,中间方丈,两边是长老,坐在大众前面。

所说无所畏:富楼那的「无所畏」除了精通佛法,还表现在他重在「实修实证」。所以在佛弟子中他的证量很大,不像阿难。阿难是悟量大于证量,他的心能达到那个境界,他的行为未必达到那个境界。富楼那呢?是证量大于悟量,他所能讲到的他一定能做到,因为他的证量已经大于悟量。所以他这个也是「所说无所畏」。

能令众欢喜,未曾有疲惓:他所教化的国土范围那么大,他肉身住世的时间那么长,因缘即在于此。他教化众生从来不知道疲倦,他是作为一种快乐,作为一种法喜。

常以诸方便,说法无所畏,度不可计众,成就一切智:这里「一切智」应该是「一切种智」。因为这段偈颂是五个字,如果是六个字的话它就是「成就一切种智」。「一切种智」就是圆顿菩萨因地修行的智慧、圆教佛果地圆满成就的智慧。

一切种智,包括「一切智」和「道种智」:「一切智」是「明心」,「道种智」是「见性」。「一切智」呢,它知道我们这一个心能够变化出无量的万法;「道种智」呢,它知道万法任何一法皆由我的真心所变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所以「知其然」者一般地来讲判为「见道」;「知其所以然」者一般地判为「证道」。但是这是方便说,在我们圆顿大教,往往见道即是证道。

供养诸如来,护持法宝藏,其后得成佛,号名曰法明。

其国名善净,七宝所合成,劫名为宝明,菩萨众甚多。

其数无量亿,皆度大神通,威德力具足,充满其国土。

声闻亦无数,三明八解脱,得四无碍智,以是等为僧。

其国诸众生,淫欲皆已断,纯一变化生,具相庄严身。

法喜禅悦食,更无余食想,无有诸女人,亦无诸恶道。

富楼那比丘,功德悉成满,当得斯净土,贤圣众甚多。

如是无量事,我今但略说。

这里提醒一下「供养诸如来」,不能仅仅说为供养他的老师、老古佛,这是皮毛。这里「供养诸如来」一定要观照到「第一义谛」:即供养一切的万法。对天人鬼畜、有情无情一切众生,对它的来龙去脉明了、清清楚楚,叫「供养诸如来」。弘法利生就是最大的「护持法宝藏」。所以前面讲「供养诸如来」可以着重为「自利」,与一切万法道交感应;后面的「护持法宝藏」可以观照为「利他」,护法、度众生,都是利他。这是菩萨的「自利利他」功德。到了极果如来,「自利利他」达到究竟圆满。这个「法明」是富楼那未来佛的别号,与他「说法第一」这个因缘相关。「法明」,一切法明明白白。

其国名善净:这个与他们国土的众生没有男女之欲,都是莲华化身这种殊胜的功德相关。「善净」是清净到极点,几乎跟西方极乐世界就没有什么差别。劫名为宝明:「劫名」是年号,从时间、从国土来显示出这个佛土的气氛庄严。有关的名相概念我们自己去把以前所讲复习一下。

如是无量事,我今但略说:前面长行里已经作了解释。

尔时,千二百阿罗汉心自在者作是念:我等欢喜,得未曾有,若世尊各见授记,如余大弟子者,不亦快乎。

佛知此等心之所念,告摩诃迦叶,是千二百阿罗汉,我今当现前次第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于此众中,我大弟子憍陈如比丘,当供养六万二千亿佛,然后得成为佛,号曰普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其五百阿罗汉,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迦留陀夷、优陀夷、阿?楼驮、离婆多、劫宾那、薄拘罗、周陀、莎伽陀等,皆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尽同一号,名曰普明。

各见授记:各自得到授记。不亦快乎:我们不也是跟他一样很快乐吗?

憍陈如比丘是「供养六万二千亿佛」,像他这么快成佛,可能还是唯独仅有,这个人特别利根。他仅仅听了一次「苦集灭道」「四圣谛」,当下证四果罗汉。开始学小乘法就是这样,如果后来再听一遍《妙法莲华经》,他是不是一下就证到等觉位啊?

在《楞严经》讲:「决定成佛,譬如以尘扬于顺风;何籍劬劳,肯綮修证」。谁叫你去认真修?谁叫你去刻苦修?把两个耳朵拿过来来听一听,你成佛了,就这么简单。现在有几个人信这个法呀?可是《法华经》《楞严经》金口玉言,不是讲一次、不是讲十次八次,而是反反复复在讲!如果讲一次的话,情有可原,可是佛是反反复复讲、反反复复讲,简直是太多了。而且不是一部经讲啊!《法华经》《楞严经》《阿弥陀经》都在讲。所以他在「六万二千亿佛法」中,就能究竟成佛。与那个什么无量诸佛法中,什么十天下微尘数佛中成佛,相比而言,是不是等于一步登天呐?

普明:是他的别号。十方三世,十法界森罗万象,无所不明,无一不明,叫「普明」。如来十号,每一号都能叫我们开智慧。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憍陈如比丘,当见无量佛。过阿僧只劫,乃成等正觉。

常放大光明,具足诸神通。名闻遍十方,一切之所敬。

常说无上道,故号为普明。其国土清净,菩萨皆勇猛。

咸升妙楼阁,游诸十方国。以无上供具,奉献于诸佛。

作是供养已,心怀大欢喜。须臾还本国,有如是神力。

佛寿六万劫,正法住倍寿。像法复倍是,法灭天人忧。

其五百比丘,次第当作佛。同号曰普明,转次而授记。

我灭度之后,某甲当作佛。其所化世间,亦如我今日。

国土之严净,及诸神通力。菩萨声闻众,正法及像法。

寿命劫多少,皆如上所说。迦叶汝已知,五百自在者。

余诸声闻众,亦当复如是。其不在此会,汝当为宣说。

前面讲了「六万二千亿佛」,怎么又变成了「阿僧只劫」啊?这里的「当见无量佛,过阿僧只劫」是说,从时间、空间万法上皆得成就。「过」是成就,十方三世森罗万象,皆通达明了,皆证得法身,叫「见无量佛」,叫「过阿僧只劫」。

咸升妙楼阁:「升」为成就之义,「妙楼阁」是表明白「一心三藏」的道理,是「不二法门」。大雄宝殿是不是「妙楼阁」啊?外面看是二层,进去看是一层。你不能讲它是「一」,也不能讲它是「二」,叫「妙楼阁」。所以「楼阁」你不要以为住在二层楼,这个「楼」是不一不二的一个楼,这叫「不二法门」。

「阿弥陀佛」是不是「不二法门」呐?「阿」是表「空」,「弥陀」是表「有」。「空」和「有」就是一个「阿弥陀」。明白这个道理啊!我们讲《法华经》《楞严经》,就是讲「阿弥陀佛」。你连阿弥陀佛你都不懂,你念什么「阿弥陀佛」?所以这是不是「妙楼阁」啊?

所以「阿弥陀」是不是不二法门呐?有没有哪一个人不是「阿弥陀」啊?我在讲「阿弥陀」的时候,这个声音就是「弥陀」,是不是?在没有讲、没有想「阿弥陀」的时候,这个阿弥陀在不在我心里啊?在。虽然在,有没有形相啊?没有。那就是「阿」。所以我当下是不是「阿弥陀」啊?明白这个道理,这就是「妙楼阁」。

三藏十二部经,处处指归,没有哪一句话不指归。你们随便从《法华经》《阿弥陀经》《地藏经》任何一部经,你随便找一句话,随便找一个字,我都能讲成「妙楼阁」。或者把学生讲的那个语文、数学、天文、地理……你拿来,我也给你讲成「阿弥陀」,唐诗、宋词、汉赋、元曲,我统统能讲成「阿弥陀」,俺吹的是「大白牛」,就叫你们懂得怎样才叫修行。是修我们这个心开智慧,叫你当下成佛。你哪怕儿子女儿给你写一封信,我都能讲成「阿弥陀」,而且叫你自己就不得不信。并不是由我来强词夺理,这是对于这些很明显的名相概念我们适时地提醒大家,要理解佛菩萨的良苦用心。每一句话、每一个字他都慎重考虑。所以「咸升妙楼阁」是讲这些菩萨都是明心见性的大菩萨。

游诸十方国:一念明心见性,当下「游诸十方国」,供养一切佛。

以无上供具,奉献于诸佛:「无上供具」是什么?就是这一念明心见性。一念就供养无量佛。心就是「无上供具」。不要理解为要买供桌、水果,要买佛像、念佛机、念珠……师父非常吝啬,走到哪里连一个念珠都舍不得给你们。但是,我会给你们每个人一个「无上供具」,还不用我花钱。开口之劳,当下现成。

其五百比丘,次第当作佛。同号曰普明,转次而授记:法无定法。这里呢,是五百比丘在同一个国土、同一个空间、是不同的时间成佛。所以「转次而授记」,前者为后者授记,而且是同名同号。后面还讲到那二千个声闻啊,他是在同一个时间在不同的国土成佛,也是同一个名号。

国土之严净,及诸神通力。菩萨声闻众,正法及像法。寿命劫多少,皆如上所说:五百尊佛,每一佛出世这个众生的情况都是一样,在佛法里叫「同分」,造「同分业」,我们在「同分土、同分时」受同样的报。

尔时,五百阿罗汉于佛前得授记已,欢喜踊跃,即从座起,到于佛前,头面礼足,悔过自责。世尊,我等常作是念,自谓已得究竟灭度,今乃知之,如无智者。所以者何?我等应得如来智慧,而便自以小智为足。

再次强调一下,即从座起,到于佛前,头面礼足:这是表「即开即示,即悟即入」,见到了佛,明白了佛,你就是佛;所以「即从座起」就是妄心见到了真心,离开了原来的迷惑颠倒;「到于佛前」,见到了佛,当下就是佛;「头面礼足」,以众生之头与佛之足相合,就是表「即已食时,还到本国」,僧佛是一体。

悔过自责:菩萨明心见性以后,自己左右开弓,打自己的嘴巴:太愚痴了!这么简单的事,还吃了那么多苦,原来成佛就这么容易!所以「悔过自责」。

世尊,我等常作是念,自谓已得究竟灭度。今乃知之,如无智者。所以者何?我等应得如来智慧,而便自以小智为足:自以为证得阿罗汉果位就是「灭度」,就是「成佛」。那么现在知道了,这是愚痴。「如无智者」就是愚痴。为什么这样讲呢?我等应得如来智慧:「如来智慧」是我们本有,「应得」是「道交感应」,一旦「道交感应」了,我这个智慧就现前;不现前的时候,它本来就在。而我们却以阿罗汉那种小智小慧而满足,只知道执着于一点点既得利益。这点既得利益在前面摩诃迦叶他们打比方讲:比如我们证得「涅盘」,无量的时间空间万法都是「我」;那么证得「阿罗汉」只是「一日之价」。越想越惭愧。

世尊,譬如有人至亲友家,醉酒而卧,是时亲友官事当行,以无价宝珠系其衣里,与之而去。其人醉卧,都不觉知,起已游行,到于他国。为衣食故,勤力求索,甚大艰难,若少有所得,便以为足。

这段比喻在佛法里也是有名的,叫「乞丐怀珠,枉受贫穷」。譬如有人:是指那些小乘修行人;至亲友家:这是大乘法门;醉酒而卧:这是讲无明烦恼;是时亲友官事当行:「亲友」是比喻佛;以无价宝珠系其衣里:佛传大乘佛法,「系」是以「如来藏」这个宝给他种下金刚种子。我们对号入座以后再作解释。一个穷人到亲友家里去攀缘,还不是想讨一点借一点?所以亲友先给他一顿酒肉。他从来没有吃过那么好的酒肉,还不是酩酊大醉?这体现出众生的无明烦恼和贪心。那么亲友他不能陪着他睡觉,如果等他醒来再给他东西的话,就耽误时间了,索性提前离开了。丢了个如意宝珠给他,不也够意思了?可穷人起来以后压根不会相信亲友会给他如意宝珠。所以醒来后还是去外面乞讨。

都不觉知,起已游行,到于他国。为衣食故,勤力求索,甚大艰难:不明理的人是盲修瞎练,甚至修出名闻利养来,把道场作为经商的场所,把传法作为交易。修行人如果为了名闻利养,你是把自己送到地狱里去。真正当四众弟子,连生命都要来供养众生,供养三宝,何谈名闻利养?你想都不敢想。

若少有所得:得一点就满足了。这就是「乞丐怀珠,枉受贫穷」。这就是比喻我们,有没有哪一个没有如意宝珠啊?都有。之前不知道我就是「阿弥陀佛」。讲了「如来藏」的法,就是「以无价宝珠,系其衣里」——这个「如来藏」之法已经装到你的阿赖耶识里去了,这就是你的「衣里」。

这里「若少有所得,便以为足」,通小通大,通凡通圣。通圣:小乘阿罗汉证得「人我空」就满足了,再也不愿意到世间来教化众生;通凡:我们在凡夫因地修行,得到一点人天福报满足:哎呀!还是念佛好啊!你看看,儿子考上了大学,老公发了财,女儿嫁了个好婆家……你把修行变成了一种情执。

于后亲友会遇见之,而作是言:咄哉!丈夫,何为衣食乃至如是?我昔欲令汝得安乐,五欲自恣,于某年日月,以无价宝珠系汝衣里,今故现在,而汝不知,勤苦忧恼以求自活,甚为痴也。汝今可以此宝,贸易所须,常可如意,无所乏短。

后来亲友遇到了,看到他在那里做苦工或者乞丐之类的。咄哉:是个语气助词,哎呀!丈夫:伙计啊!你为了糊口饭吃,落到这步田地呀?那年你到我家里去,我不是给了你个如意宝珠吗?你就能发大财呀!怎么还受这份苦啊?

这是比喻佛开讲《法华经》之时,开讲「一心三藏」的道理。明白了「一心三藏」,没有哪一法不是「一心三藏」;明白了「一心三藏」,你当下即是「一心三藏」。没有明白的时候,你虽然是「一心三藏」,得不到其妙用。我过去不是也给你们讲了吗?佛在五时说法「次第圆融」,小法时期也讲过《楞严经》。

汝今可以此宝,贸易所须,常可如意,无所乏短:你现在用这个如意宝珠可以变换成资生产业,你就可以得到自在快乐啊!比喻当我们明白了「如来藏」的道理以后,一切的万法是不是都是我们自己啊?是不是都是我们的「资生产业」啊?长养我们的法身慧命。

佛亦如是,为菩萨时,教化我等,令发一切智心;而寻废忘,不知不觉,既得阿罗汉道,自谓灭度,资生艰难,得少为足,一切智愿,犹在不失。今者,世尊觉悟我等,作如是言:诸比丘,汝等所得,非究竟灭,我久令汝等种佛善根,以方便故,示涅盘相,而汝谓为实得灭度。世尊,我今乃知实是菩萨,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以是因缘,甚大欢喜,得未曾有。

这是五百罗汉打比方来求佛印证,印证他们明白了一心三藏没有。

一切智愿,犹在不失:不管你会不会用,我们的如来智慧德能从来没有失去。只是你不明白,你冤枉受苦受累。

诸比丘,汝等所得,非究竟灭:你们证这个阿罗汉呐,虽然是我教你们的,但真正来讲,那只是方便安慰而已啊!不是真正啊!

我久令汝:在过去二万亿佛法中我就是你们的老师啊,让你们修种种的善根,这都是以方便的手段来引导你们成佛。方便的手段包括示现小乘人的那种「方便涅盘」,但是你们却信以为真,当成「究竟大涅盘」。

世尊,我今乃知实是菩萨,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佛啊,我们现在听闻了《妙法莲华经》才知道,我们其实就是菩萨,行的是菩萨道。

尔时,阿若憍陈如等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等闻无上,安隐授记声。欢喜未曾有,礼无量智佛。

今于世尊前,自悔诸过咎。于无量佛宝,得少涅盘分。

如无智愚人,便自以为足。

无量智:也是佛的一个别号,无量的智慧。我们可以把「无量」解释为「阿弥陀佛」。「无」就是「阿」,「量」就是「弥陀」。

今于世尊前,自悔诸过咎:「咎」就是「过」,「过」就是「咎」。小乘阿罗汉果位是「少涅盘分」。少到什么程度啊?无量分之一,也就是「一日之价」。真正来讲,「大涅盘」才是无价之宝。

譬如贫穷人,往至亲友家。其家甚大富,具设诸肴膳。

以无价宝珠,系着内衣里。默与而舍去,时卧不觉知。

是人既已起,游行诣他国。求衣食自济,资生甚艰难。

得少便为足,更不愿好者。不觉内衣里,有无价宝珠。

与珠之亲友,后见此贫人。苦切责之已,示以所系珠。

贫人见此珠,其心大欢喜。富有诸财物,五欲而自恣。

肴膳:是表无量的小法。无价宝珠:就是「如来藏」。「如来藏」的法义已经通过这个「肴膳」在旁敲侧击,只是小乘人不往里想,佛又不好过分地明讲。过分地明讲,他会生起逆反心理,反而造成更大的障碍,反而连那小小的善根都要丢失。这是佛的良苦用心。默与而舍去:不能讲得太明显,讲得太明显就好像逼人太甚,也会把他们吓跑。时卧不觉知:他们当时在迷惑颠倒中,不明白佛的良苦用心。诣:就是到;他国:是修其它的法门。

求衣食自济,资生甚艰难:「求衣食自济」显现出小乘人「个体户」的心态,他修行是为了自己。菩萨道修行是为了教化众生,让大家来成佛。现在那些念佛的,有几个人是为了让别人去成佛的?都是自己要往生。这是自了汉,心量没有打开,不能往生。

示以所系珠:这就是到了讲解《法华经》的时候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阿弥陀佛,就是「示以所系珠」。

贫人见此珠,其心大欢喜。富有诸财物,五欲而自恣:这里「欢喜」是法喜,明白万法皆是「我」,所以「富有诸财物」,无一不是我,「同体大悲」。「五欲而自恣」:你就感到奇怪了,明心见性的人还「五欲自恣」啊?这个「五欲」,是表「胜义五欲,法性五欲」。吃喝玩乐无非解脱,看你怎样用心。过去吃一口饭:哎呀!真好吃!这下给我逮到了!现在是为了众生而吃饭。

我等亦如是。世尊于长夜。常愍见教化,令种无上愿。

我等无智故,不觉亦不知。得少涅盘分,自足不求余。

今佛觉悟我,言非实灭度。得佛无上慧,尔乃为真灭。

我今从佛闻,授记庄严事。及转次受决,身心遍欢喜。

转次受决:给五百个阿罗汉一个一个往下授记。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恰似寒光遇骄阳 无限群芳谱 限制级末日症候 林岚秦小雅 一切从宠物模板开始 莽荒纪 大帝姬 灵域 汴京春深 大宋之最强纨绔 斗罗世界的巫师 玄幻都市之超神小学生 超级神龙养成系统 皇家小娇妻 锦绣医妃之庶女凰途 地狱电影院 鸿天神尊 穿成反派世子爷的亲妹妹 金粉 
经典收藏逆青春 梦幻香江 网游之血御天策 渡仙玄记 桃运特工俏佳人 我在香江当陀枪师妹 重生逃命,竟敲开京圈太子的房门 青梅竹马但嘴硬 海贼:我两面宿傩,乱杀 江湖公敌,从我做起 直播小姐姐穿越后被天道宠翻天 快穿了解一下只在女尊世界做任务 凤凰谋之吸血凰后 公主太子打赌,谁输谁要囚下苦 庶女当自强 黑神话:吾为天命狼 斗罗:重生瑞兽麒麟,多子多福 穿越八零:糙汉厂长把我举高高 仙君追逃妻到蓝星挖自己墙脚 离奇的事情 
最近更新田妹重生:改写命运之章 查理九世之泪雨流年 叶谨:我的黑客能力震全球 我的蛇精病反派养父 盗墓:兄弟来自古代,怎么办 火影,开局不死不灭我要收购忍界 炮灰不走剧情,主角死活随便 听作精娇妻心声影帝成为正义判官 暮色沉溺 我能听到系统心声 恶魔霸总强宠,爱你就要狠狠虐 校园怪谈之惊魂异事集 癫!孤身边全是神经病! 四合院的一股清流 在异世,我用篮球当武器 浊修 惹清徐 恶鬼附身记 我在无限副本中崩剧情 穿越女尊之宠爱小夫郎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 深圳读客行空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txt下载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最新章节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