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

深圳读客行空

首页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明末边军一小兵 凡人:张铁,我有一个签到系统 绣色可餐 老身聊发少年狂 快穿,渣儿!给你点颜色看看 学长凶猛 快穿:珍爱生命,远离极品 乡村猎艳记 青云仕途 我的老婆是双胞胎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 深圳读客行空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全文阅读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txt下载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16章 譬喻品第三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譬喻品第三

是时,长者见诸子等安隐得出,皆于四衢道中,露地而坐,无复障碍,其心泰然,欢喜踊跃。时诸子等各白父言:父先所许玩好之具,羊车、鹿车、牛车,愿时赐与。

四衢道,指城市道路的十字路口。露地而坐,是讲小乘人已经圆满了四圣谛或者十二因缘的修证,乃至达到无学位。「露」,表解脱了这个界内见思烦恼的束缚;「而坐」,表已经得到自在,安下心来。

无复障碍,其心泰然:这进一步解释过去种种的烦恼障碍已经消除,心地清净。欢喜踊跃,这是讲「解脱知见」。

时诸子等各白父言:父先所许玩好之具,羊车、鹿车、牛车,愿时赐与:这是比喻,你先前讲小乘法、中乘法能证什么什么果位;现在呢,请佛给我们授记。

舍利弗,尔时,长者各赐诸子,等一大车。其车高广,众宝庄校,周匝栏楯,四面悬铃;又于其上张设幰盖,亦以珍奇杂宝而严饰之,宝绳交络,垂诸华缨,重敷綩筵,安置丹枕。驾以白牛,肤色充洁,形体姝好,有大筋力,行步平正,其疾如风。又多仆从,而侍卫之。

这里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没有授记。过去的那种说法是方便法,就是种种譬喻因缘,目的是归于「一大乘」,叫你们成佛道,所以赐予诸子「等一大车」,要求受持《法华经》,修菩萨道。「等一」就是「万法归宗」,归于「如来藏」心地大法。祖师大德称其为「许小予大」,如果「许大予小」,那是打妄语。许小予大,表面上好像不真实,但能不能叫妄语啊?许银给金,难道还不好?

其车高广:是比喻「如来藏」心地法门彻法源底,从纵:过去、现在、未来,无穷无尽;从广:东南西北上下,无边无际;从多:十法界森罗万象、千变万化,也是无量无尽。这句是总说,比喻「如来藏」心地法门之殊胜。众宝庄校:这是补充说明心地法门,具足无量的智慧德能。周匝栏楯:「周」就是「匝」,「匝」就是「周」。横者为「栏」,竖者为「楯」,是表我们的心地法门摄受万善,载于众恶。「栏楯」起什么作用啊?保护慈善功德,又防止一切的污染来干扰。四面悬铃:是表「如来藏」心地法门就是一个广长舌,就是一个无碍辩才。那个宝塔周围悬着个铃,它随风起声,能不能受到障碍?障碍不了。明白了「如来藏」道理,溪声尽是广长舌,只看你懂不懂。

又于其上张设幰〈xiǎn〉盖:在上张设其幰盖,遮风遮雨,表我们「如来藏」心地法门悲心普覆,以慈悲心护持一切的万法。

亦以珍奇杂宝而严饰之:「珍奇杂宝」是给予快乐,是表「如来藏」心地法门无缘等慈。不讲任何缘分,平等地赐给你快乐。宝绳交络:是表「如来藏」心地法门广结法缘,像绳子一样把一切的万法连持成一个本体;像桥梁和纽带一样把万法连接在一起。垂诸华缨:表接引。「缨」是绳,绳子上有花装饰;垂下来是表接引众生。重敷綄筵:是指车子里面的绫罗绸缎、细软被条铺盖得很好,我们在那安心休息;是表明白「如来藏」的道理,你心里一块石头落地,松了一口气。这下自在,就像睡在那个软软的沙发垫被上。「綄筵」就是不可思议的那种轻柔。安置丹枕:是表高枕无忧——明白「如来藏」的道理,当下见性成佛,最起码永远不落三恶道。「丹」是表灵丹妙药。

驾以白牛:车子还要牛来拉,否则不能叫牛车了。「白」表根本,「牛」表力量。所以「如来藏」心地法门是从根本上解决我们的智慧德能。肤色充洁:「肤色」是表有形有相的无量的万法万德。「充」是表圆满充足;「洁」是表没有污染纯洁。形体姝好:「形体」与「肤色」一样,也是表万种功德。「姝好」,殊胜;「好」是自在。有大筋力:「大筋力」就是大脚力。「脚」比喻「信、进、念、定、慧」这五根五力。但五根五力既通小也通大,在这里当然是讲通大。行步平正:「行」就是表我们的行持;「平正」是表行持的过程中圆融自在,定慧均等。用七菩提分「择、进、喜、除、舍、定、念」这七法调平,不打闲岔。用《楞严经》讲,叫「无有诸委曲相」,也就是说明白「如来藏」心地法门以后,你怎么样修证,都自在无碍,修任何法门都能成就。其疾如风,是讲「如来藏」心地法门一步登天,无修无证。

又多仆从,而侍卫之:《法华经》妙就妙在这里。在读懂《法华经》之前,佛把三藏十二部经统统说为「戏论法」;明白了《法华经》之后,所讲一切的万法皆是《法华经》,没有一法不是「我」,没有一法不是佛。「又多仆从」就是讲无量的万法,大法、小法乃至邪法。

所以者何?是大长者财富无量,种种诸藏,悉皆充溢,而作是念:我财物无极,不应以下劣小车与诸子等,今此幼童皆是吾子,爱无偏党。我有如是七宝大车,其数无量,应当等心,各各与之,不宜差别。所以者何?以我此物,周给一国,犹尚不匮,何况诸子。是时诸子各乘大车,得未曾有,非本所望。

财富无量:是表佛福慧具足,万德齐备。种种诸藏:佛证万德,明了十法界万法无一不是万德具备,跟佛无二无别。但是众生在迷中不得受用,所以叫「种种诸藏」。没有哪一法不是「如来藏」。悉皆充溢:任何一法、任何一个众生跟佛一样,自利万德具足,利他也是万德具足。「充」是自利,「溢」是利他。众生跟我佛一样,既有自利功德,也有利他的功德。可是他不懂啊!他不懂得用啊!

我财物无极,不应以下劣小车与诸子等:诸佛出世,已具足无量的智慧德能,不应以小法来度化众生,否则是为吝法。

今此幼童皆是吾子:「幼童」是佛的儿子还是佛的老子啊?也是他的儿子,也是他的老子。这仍然是方便说,大光明藏中谁不是谁啊?佛、菩萨、一切万法,都是一体。爱无偏党:诸佛菩萨教化众生,以平等心供养大众。「偏」就是「党」,「党」就是「偏」。

我有如是七宝大车,其数无量:「七宝大车」就是《法华经》。「七」是表圆融、圆满、圆通,表无量;「宝」,非「莲华」而不可为「宝」,非「一心三藏」而不可为「宝」——佛在《楞严经》把诸佛十二部经说为「只益戏论」;在《法华经》把其它所讲之三藏十二部经说为「诸法戏论之粪」;唯有《法华经》《楞严经》「一心三藏」为「宝」。

应当等心,各各与之:「各各与之」,是开口之劳。怎么「与」啊?你自己就是,告诉你一下就等于给你了。就跟这个钥匙一样,把这个心钥给你一开,成佛了。不宜差别:不应该对张三说这个法,对李四说那个法。

以我此物,周给一国,犹尚不匮,何况诸子:「一国」就是十方虚空万法万相,有没有哪一法不是如来呀?「周」,普遍地都有。「犹尚不匮」,就是不缺少。

是时诸子各乘大车,得未曾有:只要点明心地法门这个心车,你一懂自己就能开,这是自性中本来具足的功德。你明白了什么东西,它当下就是什么东西,这也是心法之妙。得未曾有,非本所望:那听佛一讲就明白,原来我就是佛啊!过去没有想到啊!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是长者等与诸子珍宝大车,宁有虚妄不?舍利弗言:不也,世尊。是长者但令诸子得免火难,全其躯命,非为虚妄。何以故?若全身命,便为已得玩好之具,况复方便,于彼火宅而拔济之。世尊,若是长者乃至不与最小一车,犹不虚妄。何以故?是长者先作是意,我以方便令子得出,以是因缘,无虚妄也。何况长者自知财富无量,欲饶益诸子,等与大车。

这段大概就是说:我许了他们的羊车、鹿车、牛车,但是出来以后只给他大车,好像没有兑现自己的诺言。这个叫不叫打妄语呀?所以舍利弗讲了:不是的啊!人命为贵。你把他们哄出来是为了救他们的命;保住了命什么话都不用讲了嘛,还有什么虚妄不虚妄啊?何况许小给大!即使许大给小也不能叫虚妄;即使什么也不给,也不能叫虚妄。我的目的是把你骗出来保你的命。

这就比喻佛当年讲人天福报、声闻缘觉法、禅宗的见空性、别教的二行位等等,佛以种种的法门引导过来,告诉大家这些法门都能成佛。那到最后呢,统统把门一关:老实给你们讲,我快要灭度了,现在要给你们讲真话,以前讲的都不算数。现在听我讲《法华经》,《法华经》是叫众生究竟成佛,你明白了这个《法华经》,当下就成佛,这叫不叫「虚妄」啊?不叫妄语。心正即行邪法也是正法,心邪即行正法也是邪法。大乘法「论心不论事」。

佛告舍利弗:善哉!善哉!如汝所言。舍利弗,如来亦复如是,则为一切世间之父。于诸怖畏、衰恼、忧患、无明闇蔽,永尽无余,而悉成就无量知见、力、无所畏,有大神力及智慧力,具足方便智慧波罗蜜,大慈大悲,常无懈倦,恒求善事,利益一切,而生三界朽故火宅,为度众生,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愚痴闇蔽、三毒之火,教化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见诸众生,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之所烧煮,亦以五欲财利故,受种种苦,又以贪着追求故,现受众苦,后受地狱、畜生、饿鬼之苦,若生天上及在人间,贫穷困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如是等种种诸苦。众生没在其中,欢喜游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亦不生厌,不求解脱,于此三界火宅东西驰走,虽遭大苦,不以为患。

这个「善哉!善哉!」,要理解佛的良苦用心。世间法也是一样,往往自己一片好心想要帮助别人,那如果从自己口里讲出来,总难免要有点口舌。那么通过别人一讲呢,恰到好处!所以佛赞「善哉!善哉!」。佛自己讲出来,还没有舍利弗讲出来更加令人信服,是这个意思。

如来亦复如是,则为一切世间之父。于诸怖畏、衰恼、忧患、无明闇蔽,永尽无余:佛先介绍自己于两种生死、四十二分无明微细烦恼已全部断尽;而悉成就无量知见、力、无所畏,这是「以法合喻」,佛介绍他的智慧道力。法力是法,以此法合比喻,来印证舍利弗讲得是对的,表舍利弗知道佛的良苦用心。

所以这里的「于诸怖畏、衰恼、忧患、无明闇蔽,永尽无余」,就是合上面的「其年衰迈」,叫作「断德」;断德就是断除了两种生死、断除了无明烦恼,也叫「涅盘之德」。「无量知见」是佛的「智德」。「智德」叫「菩提果」,「断德」叫「涅盘果」;「智德」也可说为佛的「报身功德」;「断德」就是「解脱功德」。「力、无所畏,有大神力及智慧力」,这是说佛的智慧「报身功德」。

具足方便智慧波罗蜜:以上讲智慧知见是总讲,是讲真实的智慧,也叫「实智」;这里是讲方便智慧。方便智慧由真实智慧起用,真实智慧由方便智慧显现,二者是一是二,非一非二。一个事情从两个方面来开示说明。

大慈大悲,常无懈惓:这是佛度化众生的恩德,与上面的「幰盖」、「宝盖」相对应;这里是「智慧力」、「具足方便」等等,与上面的「诸多仆从」、「栏楯」、「丹枕」等等,相对应。

恒求善事,利益一切,而生三界朽故火宅:这与上面的老长者站在门口来劝儿子相对应。「三界朽故火宅」与上面那个「其家舍宅」破破烂烂相对应。

为度众生,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愚痴闇蔽、三毒之火:佛出世就是为了成就有缘众生。所以「为度众生,生老病死」,上面不是「十、二十、三十」吗?是与三乘修行人相对应。「生老病死」往下等等,就是上面的「欻然火起」呀——那个房子烧得噼里啪啦呀,相对应。

教化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与上面的「唯有一门」相对应,就是《楞严经》所讲「归元性无二」——只有《法华经》《楞严经》这个「如来藏」心地法门才能成就众生。

见诸众生,为生老病死忧悲苦恼之所烧煮,亦以五欲财利故,受种种苦,又以贪着追求故,现受众苦,后受地狱、畜生、饿鬼之苦,若生天上及在人间,贫穷困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如是等种种诸苦:

这里讲三界六道众生种种轮回之苦。小乘人修行以苦求苦,外道修行更是受无益之苦。修行的也在受苦,不修行的也在受苦,这段经文一目了然。

「爱别离苦」:指一家亲人或者相处很好的朋友,谁都不希望分别。有执着就会有痛苦,有智慧的人就此要看破放下。当年净饭王不准悉达多太子出家。悉达多就向父王提出:如能满足他的四个要求,他就不出家——一是没有衰老的现象,二是没有疾病的痛苦,三是没有死亡的恐怖,四是所有的东西不损不灭。当然,不仅是净饭王,谁也不能满足这些要求。

「怨憎会苦」:谁都不愿意跟自己讨厌、怨恨的人在一起,见到就生烦恼。可是,「不是冤家不聚头」。当然呢,众生是无量苦啊!

众生没在其中,欢喜游戏,不觉不知,不惊不怖,亦不生厌,不求解脱:跟前面的那些儿子一样,沉迷在外面起了火的房子里玩乐,什么是火,什么是危险都不懂。现实中不乏这些麻木之人啊!他不知道死到临头,不知道转眼之间就是千万亿年的地狱之苦、饿鬼之苦、畜生之苦。跑不了啊!想到这些众生啊,我们一是可怜他们,同时感慨我们终于遇到了救命的法宝。要珍惜这个大法呀!

于此三界火宅东西驰走,虽遭大苦,不以为患:注意,「三界火宅」包括天界。欲界还有六层天,更不用说有色界十八层天、无色界四层天,统统都是火宅。你还以为在天堂里怎么快乐啊?一天到晚两条腿绷得紧紧的,不敢越雷池半步。有智慧的人情愿在三恶道里受苦,要闻到正法,也不愿意在天堂里享乐而不闻正法,那是享痴福,何况那种痴福本身就是苦,有什么福啊?并不是演电影那样,天人一天到晚载歌载舞。天人的禅定就是「坏苦」。他那种快乐本身就是苦,更不知道乐过去以后是更大的苦。

舍利弗,佛见此已,便作是念:我为众生之父,应拔其苦难,与无量无边佛智慧乐,令其游戏。

这都是方便说,一切众生都是一个人。佛在这里恒顺众生的心态,欲用因缘法来感动众生。「拔其苦难,与无量乐」就是究竟成佛,仍然强调诸佛出世本怀是「唯以一大事因缘,开示众生悟入佛知佛见」。所谓三乘法并没有真实的实体,全是方便说,目的就是要给众生无量乐,「无量乐」只有成佛。

令其游戏,又是讲「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见道以后,修任何法门都能成就;成佛以后可以现无量色身三昧来教化众生,游戏三界。

舍利弗,如来复作是念:若我但以神力及智慧力,舍于方便,为诸众生赞如来知见、力、无所畏者,众生不能以是得度。所以者何?是诸众生,未免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而为三界火宅所烧,何由能解佛之智慧。

佛真可怜,再三表白自己。因为众生会有一种误解:你既然说只有《法华经》是了义的,那为什么不开门见山直接讲《法华经》呢?佛讲他的苦衷,什么苦衷啊?如果我不用方便法,直接讲「佛知佛见」,众生不能成就。为什么?因为众生苦恼,习气太重,决定了他的心量很小。

舍利弗,如彼长者,虽复身手有力而不用之,但以殷勤方便,勉济诸子火宅之难,然后各与珍宝大车。如来亦复如是,虽有力无所畏而不用之,但以智慧方便,于三界火宅拔济众生,为说三乘,声闻、辟支佛、佛乘,而作是言:汝等莫得乐住三界火宅,勿贪粗弊色声香味触也。若贪着生爱,则为所烧。汝速出三界,当得三乘,声闻、辟支佛、佛乘。我今为汝保任此事,终不虚也。汝等但当勤修精进。如来以是方便,诱进众生,复作是言:汝等当知此三乘法,皆是圣所称叹,自在无系,无所依求。乘是三乘,以无漏根、力、觉、道、禅定、解脱三昧等而自娱乐,便得无量安隐快乐。

这段是佛来以法对照上面的譬喻。虽然「身手有力」,但是派不上用场。

但以殷勤方便,勉济诸子火宅之难:这个「殷勤方便」就是比喻佛讲了小乘、中乘、不了义大乘无量之法门,与上面种种的「方便、因缘、譬喻」,「羊车、鹿车、牛车」相对照。「勉济」就是先解决众生当务之急,先用小法安顿,然后再导归大法。如来亦复如是,虽有力无所畏而不用之:「力无所畏」指佛之智力。但此时用不上。

但以智慧方便,于三界火宅拔济众生:这个「智慧方便」无非人、天、声、缘、藏、通、别前七种方便,无非「苦集灭道」、十二因缘等等方便,这都是引导法门。为说三乘,声闻、辟支佛、佛乘:这里的「佛乘」属于权教菩萨的法门。

汝等莫得乐住三界火宅:这里是大声疾呼:你们要看破放下,不能执迷不悟,执着在三界这种「名闻利养」。勿贪粗弊色声香味触也:此五种浮尘就是六道凡夫所贪之「名闻利养」。若贪着生爱,则为所烧:如果贪着名闻利养,便产生法爱情执,这是讲六道众生受苦之因,它属于「集谛」。「所烧」就是六道众生的苦报,这就是「苦谛」。

汝速出三界,当得三乘,声闻、辟支佛、佛乘。我今为汝保任此事,终不虚也:这里的「三乘」可说为「灭谛」。三乘既可以得到阿罗汉小乘果位,又可以得到辟支佛中乘果位,又可以得到这个不了义的大乘菩萨果位。佛讲这三乘法的时候,都讲这个法是第一,这个法可以成佛,这是安定人心之方便说。佛不这样说不足以引导众生,但却使很多小智之人以此执着而拒绝学习了义大乘。汝等但当勤修精进,这是「道谛」。注意,这个「苦集灭道」四圣谛一般说为小乘法。

如来以是方便,诱进众生,复作是言:汝等当知此三乘法,皆是圣所称叹:「圣所称叹」就是下面比喻中讲的「玩好之具」,在当时这种称叹都是方便说。

自在无系,就是「无漏无碍」。无所依求,就是所作皆办,不受后有。阿罗汉再也不会漏到六道轮回;明心见性的菩萨再也不会漏到「方便有余土」。真正的「无所依求」只有究竟圆满成佛。

乘是三乘,以无漏根、力、觉、道、禅定、解脱三昧等而自娱乐:三乘有无量法门,在不同的境界上也可以说为「无漏」,说为「觉悟」,说为「禅定」。

「根」即「五根」——信、进、念、定、慧;「力」即「五力」;「觉」即「七菩提分」;「道」即「八正道分」。(详解请看《佛说阿弥陀经讲记》)

「禅定」:有凡夫禅,有外道禅,有出世间禅,有世出世间禅,有如来禅……无量的禅定。所谓「禅定」,就是思惟宇宙人生的真理。

「解脱」:无量法门,法法解脱。做饿鬼,做畜生,下地狱,都是解脱法门。没有哪一个法门不能解脱,但是不一定你这个人能够解脱。一句佛号能不能解脱?能解脱。六万个人有一个人可以解脱,你修它干什么?禅宗能不能解脱?能解脱。恒河沙数的人中可能有一个解脱。这些法都是祖师大德金口玉言。而「如来禅」,「法华三昧」,从比例上来讲百分之百、千分之千,无一不成佛;从时间上来讲,当下就成就,你何苦而不来?

「三昧」:是禅定的果地功夫,「禅定」成就了,叫「三昧」。成佛以后是「无量色身三昧」,非生示生,非死示死,非牛示牛,非狗示狗,那是最大的解脱。

而自娱乐,便得无量安隐快乐:三乘无量法门对应众生不同根机,步步引导而走向大乘最终解脱。

舍利弗,若有众生,内有智性,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勤精进,欲速出三界,自求涅盘,是名声闻乘,如彼诸子,为求羊车出于火宅。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勤精进,求自然慧,乐独善寂,深知诸法因缘,是名辟支佛乘,如彼诸子,为求鹿车出于火宅。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所畏,愍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菩萨求此乘故,名为摩诃萨,如彼诸子,为求牛车出于火宅。

前面是总说,此段是分说。

如果有这样的众生——「内有智性」是指前世根机;「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是指今世的增上缘;殷勤精进,这是今生的品性和习气;欲速出三界,是有出离心;自求涅盘,这里指「人我空」,也叫「偏真涅盘」,是名声闻乘。

如彼诸子,为求羊车出于火宅:之前讲了,羊类前不顾后,左不顾右,被称为「自了汉」,根机比较浅。

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勤精进,求自然慧,乐独善寂,深知诸法因缘,是名辟支佛乘,如彼诸子,为求鹿车出于火宅:这一类的众生呢,是修「十二因缘法」。他们在过去世中有善根,而且还有宿命通,他把过去世修行的能够联系到今世来观照。他从十二个因缘的任何一个因缘都能起修。「求自然慧」,这是他从宿命通,从对万法生住异灭之观察中,他能够开智慧。「乐独善寂」:他一个人束缚在一处,专心致志研究。所以这种人根机非常好,只可惜不修大法。如果修大法的话,他成就比一般人又要快,他能修苦行。可往往因为优点把自己执着了,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个与「鹿车」相应,鹿有慈悲心,但是胆子太小,也属小根机。

强调一下,他不一定是今生今世「从佛闻法」,他在没有佛法的世间也能成就,归结于他过去世中是「从佛闻法」。这样理解便与下面的「求自然慧」就圆融起来。

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所畏,愍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此处为「权教大乘」。这里「一切智」与「空如来藏」相对应,也叫「总相智」。所谓「一切智」,就是知道我们的心能够变现出万法。「佛智」就是前面讲的「十种智力」。「自然智」就是说明心见性以后,不用老师指导,无功用道。「无师智」也就是不从他悟,自己生来就明白这个道理;但他属于前世已经明白,仍然是「有师智」。

「如来知见力」,即如来「十种智力」。「无所畏」,即如来的「四无所畏」。「愍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这是特别强调也能够利他,像地藏王菩萨那样,「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舍利弗,如彼长者,见诸子等安隐得出火宅,到无畏处,自惟财富无量,等以大车而赐诸子。如来亦复如是,为一切众生之父,若见无量亿千众生,以佛教门,出三界苦,怖畏险道,得涅盘乐。如来尔时,便作是念:我有无量无边智慧、力、无畏等诸佛法藏,是诸众生皆是我子,等与大乘,不令有人独得灭度,皆以如来灭度而灭度之。是诸众生脱三界者,悉与诸佛禅定解脱等娱乐之具,皆是一相一种,圣所称叹,能生净妙第一之乐。

这些修行人有的证到阿罗汉,有些证到通教、别教佛的果位,在不同境界上都已经解除了当务之急,是「到无畏处」。即使阿罗汉,他再也不害怕六道轮回了。真正的大乘是「财富无量」啊!此时宣布:之前统统都是方便说,

等以大车,即圆教的大车,这个「大车」不像前面那么复杂。这个「大车」就是明白「万法唯一念所变现」。越是真理越简单。假传无量法,真传一句话。如来藏、如是我闻、如是等、一心三藏,种种说法不一样,其实就一个意思,是不是?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一个念变出来的。根机深的人只听这一句话,深信不疑,你就成佛。这是《楞严经》讲的,哪里靠你去刻苦修?

诸佛法藏,就是「如来藏」。这个「一心三藏」,说尽了十法界一切万法,具足了诸佛如来无量智慧德能。修「如来藏」心地法门,自古说为「全性起修」,一修一切修。

是诸众生皆是我子,等与大乘:此处「大乘」就是「七宝车」,是圆教的大乘。

不令有人独得灭度,皆以如来灭度而灭度之:佛以平等心供养众生,不会让任何一个人单独来学大乘,而对其他人说小乘。要理解佛菩萨的良苦用心。不懂得还情有可原,懂得了「如来藏」心地法门,你废寝忘食都要开示众生,否则你要堕落。

是诸众生脱三界者,悉与诸佛禅定解脱等娱乐之具,皆是一相一种,圣所称叹:明白了圆教大乘,当下就明白三乘。再讲远一点,乃至一切外道邪门,「皆是一相一种」。

「一相」就是「一个实相」,分说有三:「无相之实相、无不相之实相、无相无不相之实相」。我当下就是一个「实相」。比如我讲「一二三四五」,有声音振动,有文字形相,有文字义理,是不是「无不相之实相」啊?那么在我讲「一二三四五」之前,它的字形字相、声音振动,在不在我心里?虽然在,有没有任何形相啊?这就是「无相之实相」。那「无相之实相」当下是不是就是「无不相之实相」啊?是不是「无相无不相」?那当我们讲出来以后,变成了「有相之实相」,那它当下是不是就是没有现相的「无相之实相」啊?是不是「无相无不相」?这是「一实相印」。所以无量法门,没有哪一法不是「一实相印」。那么我这个无相的「相」,跟你那个无相的「相」能不能区别分开?所有的「无相之实相」就是一个「相」,这就叫「阿弥陀佛」的「阿」;现出来的「无不相之实相」就是「弥陀」;这就是「阿弥陀」。

「一种」,就是一个智慧。前面「相」是讲「本体」,后面「种」是指「一切种智」。你懂了以后就是「一切种智」,叫「一相一种」。你一旦明白此理,深信不疑,你现在就是「分真即佛」。

能生净妙第一之乐:这个「乐」是法乐,是「解脱德」。我们在见道位即已经解除了对死亡的恐惧,解除了对成佛那种种的困惑。

舍利弗,如彼长者,初以三车诱引诸子,然后但与大车,宝物庄严,安隐第一,然彼长者无虚妄之咎。如来亦复如是,无有虚妄,初说三乘引导众生,然后但以大乘而度脱之。何以故?如来有无量智慧、力、无所畏诸法之藏,能与一切众生大乘之法,但不尽能受。舍利弗,以是因缘,当知诸佛方便力故,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但与大车:「但」就是「只」,「与」就是「给」,只给大车。宝物庄严,安隐第一:先「三车诱喻」,那个「大车」是「权宜之教」,后只给的那个「大车」是「真实之教」。这个「宝」,非「一心三藏」而不可言「宝」。因为《法华经》已把其它万法说为「诸法戏论之粪」。

如来亦复如是:这是「以法合喻」,以佛讲的真实的法理来对应上面所打的比喻。长者许了三车,给了一个大车;如来呢,讲了三藏十二部经,最后只给了一部经,唯此一事实,一样的。其心是为了让众生究竟成佛。种种方便引导是迫于无奈、是恒顺众生,并不是佛自己要怎么样把它讲得很玄很妙。所以我们看到佛是不是很可怜呐?还来自己表白,按照道理来讲很简单:过去是引导你们的,现在是跟你们讲真话,听不听由你们。

如来亦复如是,无有虚妄,初说三乘引导众生,然后但以大乘而度脱之:翻来覆去强调:过去三乘都是引导法,为了最后开示《法华经》。

如来有无量智慧、力、无所畏诸法之藏,能与一切众生大乘之法,但不尽能受。舍利弗,以是因缘,当知诸佛方便力故,于一佛乘分别说三:再三讲原因,佛就是具足一切「诸法之藏」,佛以一法概说无余,佛有能力给予一切众生「成佛之道」,但是众生根机不同,不一定马上就能接受。你们就应该理解啊!一切诸佛用方便法来引导的本意和苦衷即在此。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限制级末日症候 网游之奴役众神 一切从宠物模板开始 莽荒纪 大帝姬 武侠之气运掠夺 武侠之神级大宗师 灵域 汴京春深 大宋之最强纨绔 斗罗世界的巫师 玄幻都市之超神小学生 超级神龙养成系统 万界之最强主角系统 皇家小娇妻 洪荒之太上老子 地狱电影院 北朝帝业 穿成反派世子爷的亲妹妹 
经典收藏逆青春 渡仙玄记 灵蛇转世镇百怪 我在香江当陀枪师妹 重生逃命,竟敲开京圈太子的房门 青梅竹马但嘴硬 走绿茶的路,让她无路可走 琳琅诡事录 海贼:我两面宿傩,乱杀 江湖公敌,从我做起 直播小姐姐穿越后被天道宠翻天 快穿了解一下只在女尊世界做任务 凤凰谋之吸血凰后 公主太子打赌,谁输谁要囚下苦 港综:我带曹达华当卧底 庶女当自强 快穿之大佬自救系统 斗罗:重生瑞兽麒麟,多子多福 身体互换,我替无能太子站稳朝堂 仙君追逃妻到蓝星挖自己墙脚 
最近更新田妹重生:改写命运之章 一袭幽梦 查理九世之泪雨流年 恶灵缠绕 叶谨:我的黑客能力震全球 我的蛇精病反派养父 火影,开局不死不灭我要收购忍界 炮灰不走剧情,主角死活随便 暮色沉溺 我能听到系统心声 恶魔霸总强宠,爱你就要狠狠虐 校园怪谈之惊魂异事集 癫!孤身边全是神经病! 四合院的一股清流 浊修 惹清徐 名字真难想说是 恶鬼附身记 我在无限副本中崩剧情 穿越女尊之宠爱小夫郎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 深圳读客行空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txt下载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最新章节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