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

深圳读客行空

首页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大宋小吏。 绣色可餐 一级BOSS:你结婚,我劫婚 女巫说,今晚是个平安夜【无限】 港岛大亨 武侠之神级大师 在斗罗大陆玩王者荣耀 乡村猎艳记 继室千金 我的老婆是双胞胎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 深圳读客行空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全文阅读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txt下载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13章 譬喻品第三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譬喻品第三

譬喻,是打比方,指东说西,由此说彼。在「三周说法」里,〈序品第一〉和〈方便品第二〉属于「法说周」,这是针对上等根机之人,听佛直来直去正面开演,他就能成就;第二个叫「譬说周」,针对中等根机的人,通过打比方也能成就;第三个是「因缘周」,通过讲宿世因缘,包括示现神通,让下等根机的修行人同样成就。在本品里,首先要对舍利弗授记。因为舍利弗智慧第一,在前两品「法说周」,他就已经悟解《法华经》。那后面在《信解品》是摩诃迦叶这些修行人通过「譬说周」而开悟,故而蒙佛授记。

尔时,舍利弗踊跃欢喜,即起合掌,瞻仰尊颜,而白佛言:今从世尊闻此法音,心怀踊跃,得未曾有。所以者何?我昔从佛闻如是法,见诸菩萨受记作佛,而我等不预斯事,甚自感伤,失于如来无量知见。

踊跃欢喜:「踊跃」是喜形于色,好像心都要飞出来一样,是比喻闻法开慧的一种气氛;「欢喜」是闻法信解的一种法喜、解脱之喜,而不是凡夫的那种情执。

即起合掌:「合掌」在佛经典里是个常用的名相,在佛门修行人日常生活中、修行中是惯用的礼节;在这里「合掌」是表方便法、权法,所以「即起合掌」表示对权法、方便法已经完全理解。

瞻仰尊颜:这是以恭敬的心看着佛的尊颜;那么这里是以佛的「尊颜」表正法、实法,所以「瞻仰尊颜」是表示我们一切的心念已经归于佛道,回归到大光明藏,对正法、实法已经信解。

而白佛言:「白」是陈述之义,同时表「根本」;这是从言语表述上都归于根本,言为心声。如果用身口意这三业来对照,「即起合掌」是表身业,「瞻仰尊颜」是表意业,「而白佛言」是表口业。

今从世尊闻此法音:听佛的讲话是不是法喜充满,倍感亲切啊?所以我们要注意检验,在听解《法华经》的过程中各自心态的变化;当变化以后,再回顾自己过去的身口意业,你是不是感到很有意思啊?原来如此啊!你会暗暗地庆幸自己终于得到解脱!

心怀踊跃:这是讲许多人开悟后喜不自胜。有一位同修告诉我,把「如来藏」道理搞明白以后,他五六天晚上都睡不着觉。因为他过去读的经书太多,看的有关的光盘、有关的解释太多太多。

得未曾有:这种心态不可思议。舍利弗已经知道自己解脱了。

我昔从佛闻如是法,见诸菩萨受记作佛,而我等不预斯事,甚自感伤:这是指许多过去世中已经成就菩萨果位的修行人,在适当的时机佛也给他们授记。当时舍利弗就有失落感:我们这些小乘人当菩萨、成佛没有份,甚自感伤。那相比于摩诃迦叶、目犍连,他们是对大乘佛法不感兴趣,而舍利弗就是对大乘佛法感兴趣,但是却被佛冷落在一边。失于如来无量知见:他认为没有机会修菩萨道,把这个能够成就如来智慧的那种机会错过了。也就是当时他还不能理解佛的良苦用心。

世尊,我常独处山林树下,若坐若行,每作是念:我等同入法性,云何如来以小乘法而见济度?是我等咎,非世尊也。所以者何?若我等待说所因,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必以大乘而得度脱。然我等不解方便随宜所说,初闻佛法,遇便信受,思惟取证。

当年小乘人修行的特点,常独处山林树下,他心量小,就自己闭关。正法必须要入世,跟众生打成一片,在烦恼中证菩提!可是往往这些人还看不起大乘法,他认为自己能闭关。如果你为了调养身体,想闭关一下,那很正常;可是你以为闭关能成道,是大错而特错,那不是成佛之道。

若坐若行,每作是念:「坐」和「行」都叫禅定,衣食住行无非禅定。我等同入法性:我们都是修行人。云何如来以小乘法而见济度:为何如来却以小乘法而来救度我们?这里的「见」解释为「作为」。

是我等咎,非世尊也:他当年虽然没有直接地怪佛,但实际上也是在怀疑佛;现在明白了,这是我们的过错。我们对老师、对师父都是应该这样:只能检点自己,你不可以去怀疑师父、怨恨师父。师父讲这个法是在保护弟子的功德,你可不要以为师父在为自己辩解。祖师大德都是这样开示修行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就自己。修行人不准见老师的过失,除非你跟老师的等级一样;否则你没有资格去误解、议论老师。

若我等待说所因,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必以大乘而得度脱:佛在讲方便法的时候,少说几十部经典都有口头禅,都提到「如来藏」。即使讲方便法,讲人我空,完全可以往深处去悟解——色身是心变出来的啊。所以现在就后悔没往深处想一想。佛讲菩萨法的时候,并没有把小乘人隔开,让他们在那旁听。实际是不是就是对小乘人讲法啊?

然我等不解方便随宜所说:这是讲不懂得佛的良苦用心,认为他们在传菩萨法,我们只是来听听而已。他如果用心听,用心思惟的话,当下也成就。因为佛除了传小乘法、方便法等等,经常跟文殊这些大菩萨谈论第一义法。

初闻佛法,遇便信受,思惟取证:舍利弗听马胜传了四句偈颂,头两句叫作「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听完当下证初果罗汉。你现在应该相信,我也好,人也好,一切法也好,都是不生不灭的,都是随着一种因缘而变现「生」和「灭」,你懂了就不落三恶道。何况我们讲「一心三藏」这个法?怎么就不敢相信我们成佛了?你们还以为要成佛怎么复杂呀?有道无道自己知道,你要深信不疑。「思惟取证」:是不是心里信解、明白了就证果啊?这就是心地法门见性成佛——见道就是证道,叫「思惟取证」。他有没有讲——我念了多少佛,朝了多少山,放了多少生……就证果了?真正的成就在于我们心里的这个「信解」,在于我们心里的智慧——你明白什么样的道理,你即是什么样的理。

世尊,我从昔来,终日竟夜,每自克责。而今从佛,闻所未闻,未曾有法,断诸疑悔,身意泰然,快得安隐。今日乃知,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得佛法分。

每自克责:「克责」就是孔老夫子讲的「克己复礼,严于律己」。修小乘法,你越修越胆小,越修心事越沉重。小乘法是讲究约束身心。往前走路你只能看四步,超过第五步你就是破戒,更不用说东张西望了,是不是?心量越修越小,情执越修越重。他是修大法的一种手段和桥梁。而你把桥和路当成了佛土,把手段当成了目的,不能成就。不可以把引导法当真。按照《楞严经》来讲:「想升情坠」,他反而往下坠。他一心就是「我要成就」,把自己与大众对立起来。由于这种情执很重,往往让歪魔邪道有机可乘。

像小乘法那种修法,「每自克责」,要么你就是短命,要么你容易走火入魔。修得很认真很得当的,你证阿罗汉果位,但是又不能一概而论。憍陈如听佛几句,当下证四果罗汉;舍利弗一个礼拜证三果罗汉;摩登伽女站在那里听佛几句,当下证三果罗汉。众生心量深浅大小,天地之别;所以果报也成正比,就是现量证得的。要懂得打开心量啊!心量不开,容易生病;等生病以后,除了极个别人大心量,他可以把自己心病治好,一般的人他失去信心;他就是懂得,也不一定能挺过来。所以我们要防患于未然,始终保持一个光明柔顺的心态。那么要保持这样的心态,最好的绝招就是「如来藏」,明白这个心,包容一切的万法,你的心量没有办法小。

而今从佛,闻所未闻:「闻」到了「法华妙法」,便「断诸疑悔」;一切疑悔断也断,不断也断,它没有办法不断。比如有些人讲:「师父啊!我现在想恨一个人就是恨不起来。」这就是他心量大了,没有办法再变小。所以「身意泰然,快得安隐」。他没有办法不「泰然」,没有办法不「安稳」。即使坐到监狱里,他都「泰然安隐」;监狱就是极乐世界,哪里不是佛土啊?正好就这个机会求往生。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我们一个心,天堂也好,地狱也好,都是我。那出了监狱,也好,可以利他,更好地帮助众生;关在监狱里,也可以自利,换一个身再来教化众生。玉琳国师在监狱里,还给几个犯人皈依了。哪里不是教化众生的场所啊?!这就叫「身意泰然,快得安隐」,烦恼也是菩提,菩提也是菩提;苦也是快乐,快乐还是快乐。

今日乃知,真是佛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我们要成佛就是「从法化生」——用法把我执、烦恼习气化掉了,化成了佛;那么法又由佛金口所传,所以视同于「从佛口生」。圆顿大法只愁悟不愁证,即悟即得。得佛的法分在《法华经》第十七品更详细,各人法分不一样。从罗汉到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再到等觉,完全根据你听经闻法的心态是怎样的,而且当下证得「不退转」。什么叫「不退转」?比如说你在人道,绝对不会退转到畜生道;你是七十分的人,你听经闻法一个小时以后,就是七十一分,两天以后就是七十二分,他绝对不会降到六十九分,叫「不退转」。你没有办法退转,就是行为上有所退转,心不会退转。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我闻是法音,得所未曾有,心怀大欢喜,疑网皆已除。

昔来蒙佛教,不失于大乘。佛音甚希有,能除众生恼。

我已得漏尽,闻亦除忧恼。

昔来蒙佛教,不失于大乘,这句话至关重要。当年闻佛教的时候,他那个意识心有没有懂得大乘法,深信大乘法啊?没有。那么他现在知道「不失于大乘」,是现在得到的「大乘法」,还是当年得到的大乘法?是当年。但是他当年不知道,现在知道了;那现在知道了,仍然是当年的功德,因为他知道里面还有一个东西。所以我们一定要相信,你来听「一心三藏」的道理,即使你听不懂,即使你在这儿睡觉,你都成佛了!因为你还有一个真人,他是假人智慧的九倍。

《法华经》《楞严经》讲「见性成佛」,就是讲我们的真人「瞒天过海」,就是《弘传序》里的「俱崇密化之迹」——真人秘密地化成了佛,假人并不知道,还在跟人家搞贪嗔痴慢,这叫「带业往生」。这是妙法啊!这两句话记好。「昔来蒙佛教,不失于大乘」,现在才知道。所以佛授记是不是根据这个来给他授记的?他明白这个道理了。

我处于山谷,或在林树下,若坐若经行,常思惟是事。

呜呼深自责,云何而自欺。我等亦佛子,同入无漏法。

不能于未来,演说无上道。金色三十二,十力诸解脱,

同共一法中,而不得此事。八十种妙好,十八不共法。

如是等功德,而我皆已失。我独经行时,见佛在大众,

名闻满十方,广饶益众生。自惟失此利,我为自欺诳。

「呜呼」是个语气助词。唉!我总是自己责备自己啊!

云何而自欺:是现在以惭愧心回忆当时的境界。其实我听佛讲菩萨道,真人已经明心见性,假人却不知道,「云何而自欺」,是不是啊?

我等亦佛子,同入无漏法。不能于未来,演说无上道:这里仍然是解释「云何而自欺」。我们也是「佛子」啊!我们也「能于未来,演说无上道」。

金色三十二,十力诸解脱,同共一法中,而不得此事:「金色三十二」就是我们常讲的佛的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佛在证得妙觉位菩萨以后,还要用一百个大劫的时间来修相好。修相好也是用心来变化自己的相。这个时候还要付诸于具体的行动上,修一百种功德能够成就一项相好。这个「十力诸解脱」,前面已作解释。「同共一法中」,也就是讲:佛也好,菩萨也好,无量无量的功德都在一念之中,法尔如是。

「十八不共法」,即不共通于声闻、缘觉,唯佛与菩萨而特有之十八种功德法,全称是「十八不共佛法」。

前三个是「身无失,口无失,念无失」,这三种功德实际上就是在讲「戒」,一般地是仅仅限于佛;但是对于圆教菩萨来讲,他已经能够体会出这种法味。当我们真正刻骨铭心知道万法都是自己一个念,在这个前提之下,你所想、所讲、所做不会有大的过错;你就是开口骂人、动手打人你都没有错,他绝对不会是为了发泄自己的私愤,而是恨铁不成钢,有道无道自己要知道。

第四个,「无异想」。许多人讲:哎呀!我这个妄想怎么老是就除不了啊?我告诉你,你果真把「一心三藏」搞明白并且时时提起观照,要不了多长时间,多则一年,少则半载,你想打妄想都打不起来。

第五个,「无不定心」。我们果真明白了头上顶的蓝天,脚下踩的大地,对面吹来的风,没有哪一法不是自己,就等于「吃了秤砣铁了心」,你真正感觉这个心已经落到实处,叫「无不定心」。

第六个,「无不知己舍心」。特指我们在受到别人伤害的时候,在面对名闻利养的时候,你没有贪心,无法不舍。人家伤害你也好,骗你也好,你不会往心上去。

第七个呢,「欲无减」。这已经不是过去为名闻利养的那种欲望,这种欲是要成就众生,要弘扬佛法。相当于「四如意」里面的「欲如意」,乐于自利利他。

第八个,「精进无减」。这是念念在道。只要真正明白「一心三藏」,不用很长的时间你会有这种体会——总是想到修行,总是想到与修行有关的事情,自然而然形成一种习气,与人交谈三句话不离本行。

第九个,「念无减」;第十个,「慧无减」;第十一个,「解脱无减」;第十二个,「解脱知见无减」。这几个「无减」可以总讲。

「念无减」最重要,时时事事处处,念念在道;有了这个念你必然就有智慧,以此念,以「一心三藏」来观照一切的万法,这叫「慧无减」。智慧一现前,烦恼习气就退缩,这就是「解脱无减」。你即使烦恼现前的时候,有了惭愧心也是一种解脱,解脱了「无惭无愧」,叫「解脱知见无减」。我们刚才讲了,过了一道关,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在这个方面解脱了。比如过去看到一个人最讨厌,那么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再看到他,想恨都恨不起来,这是不是一种解脱啊?叫「解脱知见」。再过一段时间想到他很可爱,又是一种解脱。

第十三,「一切身业随智慧行」;第十四,「一切口业随智慧行」;第十五,「一切意业随智慧行」,这就是我们的「身口意」三业所显现出来的智慧行。

你看到人家生种种烦恼,念一句阿弥陀佛是不是智慧啊?叫「一切口业随智慧行」,你这一句「阿弥陀佛」,你当下的心念知道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念,就是一个阿弥陀佛,叫「一切意业随智慧行」。那么「一切身业随智慧行」,怎么样行?看到乞丐沿街讨饭,我们去供养他,这是不是身业啊?为什么供养他呀?因为他就是我,我就是他。万法都是一个本体。明白「如来藏」以后,他是「全性起修」。

第十六,「智慧知过去世无碍」;第十七,「智慧知未来世无碍」;第十八,「智慧知现在世无碍」。在如来果地上的智慧德能,对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三世万法以佛眼观之,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十八不共法」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具足啊?只是被我们的烦恼习气所迷失。因为是「迷失」,所以「迷而不失」;虽然不失,但因为在迷中,我们得不到真实妙用。所以修行的目的就是去除我执和烦恼习气,使我们在如来果地上的无量种智慧德能能够现行妙用。

如是等功德,而我皆已失:这个「失」是迷失。

我独经行时,见佛在大众,名闻满十方,广饶益众生。自惟失此利:读经、诵经、绕佛、禅定、一边走路一边思考问题……都叫「经行」。小乘人修行往往独处较多,集体活动较少,各人自己用功;那么他看到佛跟大乘人就是另外一种气氛,总是置身于大众之中,给大家讲经说法。「自惟」,是自认为;「失此利」,是我失去了这种殊胜利益——自利利他。由此足见小乘人不同根机之人心态的区别。你看摩诃迦叶这些人,对大乘佛法才不感兴趣呢。佛逼着他们出去讲经说法,他是硬着头皮答应;舍利弗却因为自己不能参与行菩萨道,感到「若有所失」。

有些人提到去教化众生,摩拳擦掌,兴高采烈,恨不得一天到晚二十四小时不睡觉;那心量小一点的就不是这样的,按部就班。人与人之间的根机千差万别,从舍利弗跟摩诃迦叶这对比我们就看得出来。修行人要懂得见贤思齐,我们为了教化众生,只要有一口气都要拼命,但是这里也是要讲究智慧。怎么讲究智慧呢?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们每当看到过去那些祖师大德,玄奘法师六十四岁就走了,智者大师六十一岁就走了,就是因为积劳成疾。匆匆忙忙地走了,是不是很可惜啊?如果再住世几十年,他们的理论也会一次比一次圆满。

每个人都有感觉:登台讲经的法师,每次的境界也不一样。一个人是这样,一个时代也是这样——总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后后胜前前。我们并不是批评古人、苛求古人,这是讲时代发展的必然规律。我们既要发大心勇猛精进,又要用智慧来使我们有足够的健康和寿命,弘扬如来家业。

我常于日夜,每思惟是事,欲以问世尊。为失为不失。

我常见世尊,称赞诸菩萨。以是于日夜,筹量如是事。

今闻佛音声,随宜而说法,无漏难思议,令众至道场。

我本着邪见,为诸梵志师,世尊知我心,拔邪说涅盘。

我悉除邪见,于空法得证。尔时心自谓,得至于灭度。

而今乃自觉,非是实灭度。若得作佛时,具三十二相。

天人夜叉众,龙神等恭敬。是时乃可谓,永尽灭无余。

佛于大众中,说我当作佛。闻如是法音,疑悔悉已除。

初闻佛所说,心中大惊疑。将非魔作佛,恼乱我心耶。

为失为不失:我到底是不是菩萨?我到底是不是佛?如来的那十八种功德我到底有没有?我到底有没有佛所讲的那些无量的智慧和德能?

我常见世尊,称赞诸菩萨。以是于日夜,筹量如是事:这四句话对前面四句是个重复,以表达舍利弗对这个事情非常上心;他说了一遍,觉得意犹未尽,就再说一遍。「筹量」就是前面的「思惟」。筹量我哪里比人家差,我怎么就不是菩萨?我怎么就没有佛的那种智慧?

今闻佛音声,随宜而说法:表达他现在明白了佛的良苦用心。真正懂得了佛现在的说法音,这样返回来就懂得了佛过去的说法音——明白了佛当时表面对菩萨讲,实际上是对我们的旁敲侧击,是对我们讲。

无漏难思议:当然是指菩萨法;他通过旁敲侧击,令众至道场:这个道场不是指讲经堂,是指到「如来藏」这个道场,大家都能到道场。所以师父讲,你别说在这里听我讲课,你即使在这里睡大觉,你到道场了没有啊?把断气的人抬过来听,他到道场了没有啊?是讲这个「到道场」,是讲我们的真人到道场了。这就是妙法,叫「闻在本识」。

我本着邪见,为诸梵志师,世尊知我心,拔邪说涅盘:舍利弗在没有剃度之前也是野心勃勃,想要来当修行界的统领。佛知道他这个野心,所以为他「拔邪说涅盘」,就是破除他这种情执。这个「涅盘」是证得人我空,超越分段生死这种「方便涅盘」。

我悉除邪见,于空法得证:以舍利弗这样的智慧,一个礼拜就证得四果罗汉,钝根之人不知道要证多少时间。证到初果罗汉还要七返人天;从三果罗汉证四果罗汉,要二十万大劫。想一想,这个利根和钝根天壤之别啊!

尔时心自谓,得至于灭度。而今乃自觉,非是实灭度:小乘阿罗汉果位破除了「人我执」,那「法执」全在;真正的涅盘必须证得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万法都是我一个念。过去认为的那种涅盘是「化城」而已,是佛的一种安慰法,是先解除你的当务之急,等于让你喘一口气,但那不是究竟的涅盘。尘沙烦恼、无明微细烦恼全部转为菩提,叫「真实灭度」。

若得作佛时,具三十二相。天人夜叉众,龙神等恭敬。是时乃可谓,永尽灭无余:这里的「三十二相」我们不能混淆为藏教菩萨所执着的那种有形有相的佛。圆顿大法所成之佛,在破除了四十二分无明微细烦恼、解脱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之后,证妙觉位菩萨;然后再进修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这里的三十二相已经经过了「一心三藏」圆满的修证。所以到这个时候是真正的灭度。

「天人夜叉众,龙神等恭敬」:这是代表一切法来恭敬。不可以把它理解为:哎呀!那样才气派嘛!才像佛的样子嘛!你错了。这是表万法来印证佛,佛来印证万法。佛证金身、法身,大至佛刹、小至微尘,十方法界一切万法,无非诸佛法身真常,这叫「自他不二」。

怎么「永尽灭无余」?「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与天龙八部、夜叉、鬼众、泥巴瓦块……一切万法证为一个本体。

佛于大众中,说我当作佛:这是佛在大众中为舍利弗授记。闻如是法音,疑悔悉已除:关键在「如是法音」,把「如是」二字搞明白,就吃了秤砣铁了心。「如是我闻」,你闻不闻呐?

初闻佛所说,心中大惊疑。将非魔作佛,恼乱我心耶:舍利弗为了防止有些人不敢深信佛语,他现身说法。现在许多人对「听经闻法直接成佛」是不是认为魔说?你们要告诉他:这不是魔说,这是佛说。《法华经》《楞严经》讲得很清楚。

佛以种种缘,譬喻巧言说。其心安如海,我闻疑网断。

佛说过去世,无量灭度佛,安住方便中,亦皆说是法。

现在未来佛,其数无有量,亦以诸方便,演说如是法。

如今者世尊,从生及出家,得道转法轮,亦以方便说。

世尊说实道,波旬无此事。以是我定知,非是魔作佛。

我堕疑网故,谓是魔所为。闻佛柔软音,深远甚微妙。

演畅清净法,我心大欢喜。疑悔永已尽,安住实智中。

我定当作佛,为天人所敬。转无上法轮,教化诸菩萨。

这段是讲:佛啊!你讲的种种的因缘法、譬喻法,来安顿我的心,我相信佛语真实,所以断除了怀疑。舍利弗在这里是故意做一些文章,为的是帮助在会的那些中下等根机的同修:你们不要再怀疑了,我已解决了这个疑惑。

下文又从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再讲到眼前的释迦牟尼佛,佛佛道同,都是先以善巧方便之法来开导、引导众生,最后归于《法华经》《楞严经》「一心三藏」。既是表自己的这个证悟的经历,也是在以此影响法会大众。

世尊说实道,波旬无此事:佛讲的这个真实法,波旬讲不出来。波旬魔王如果能讲出「一心三藏」,他就不是波旬魔王。以是我定知,非是魔作佛。我堕疑网故,谓是魔所为:「谓是魔所为」也是我的一种迷惑颠倒,现在已经破除了。

闻佛柔软音,深远甚微妙。演畅清净法,我心大欢喜。疑悔永已尽,安住实智中:这里的「实智」就是指明白「一心三藏」的道理,在明白之前,这个智慧就在,这叫「本智、根本智」;我现在明白了,叫「实智」;当这个智慧起用,反过来观照世间一切的万法,这个时候叫「方便智」。所以「方便智、真实智、根本智」是不是一个智慧?当下就是。通过这种分别,把我们的心由粗转细,这叫开智慧。

我定当作佛,为天人所敬。转无上法轮,教化诸菩萨:这是在见道位深信不疑。「定当作佛」是做究竟圆满之佛;那明白了我「定当作佛」,现在即是分真即佛;现在即已是分真即佛,最起码永远不落三恶道。「为天人所敬」:这里我们应该理解为,跟一切万法圆融、道交感应。「转无上法轮,教化诸菩萨」:怎么「转」法?用我这个心轮带动众生的心轮跟我来转法轮,转到一起,自他不二。

尔时,佛告舍利弗:吾今于天、人、沙门、婆罗门等大众中说,我昔曾于二万亿佛所,为无上道故常教化汝,汝亦长夜随我受学,我以方便引导汝故,生我法中。舍利弗,我昔教汝志愿佛道,汝今悉忘,而便自谓已得灭度。我今还欲令汝忆念本愿所行道故,为诸声闻说是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这是佛给舍利弗授记。佛在这里讲缘分:我们这个师生关系啊,已经是二万亿佛法了!再讲具体一点,从大通智胜佛以来我们与释迦牟尼佛已为师生关系。所以我们就要想一想,为什么我们一听《法华经》就能沉得住气?而当年灵山法会还有五千人退席。要明确我们肩上的担子,任重道远!我们要发心:从现在开始,把释迦牟尼佛这一万年末法要扭为正法!我们不允许进入灭法时代!只要我们发心真实,我们一定能如愿所行!诸佛菩萨、天龙八部都会加持我们!

为无上道故常教化汝,汝亦长夜随我受学:这是肯定你也有这个根机,从来没有半途而废,没有怀疑过老师。

我以方便引导汝故,生我法中:为什么我鼓励大家见人就要传法?你所传法之人将来的生生世世都是你的学生,都跟你一起弘法!包括看到牛马猪羊这些众生,你都要结缘;只要看到都要给它们授三皈依,都要结下佛缘。我们行菩萨道,就是要入世修行,广结法缘,自利利他。

我们要学会包容人,不是要人来包容你;你要学会喜欢人,不是要人来喜欢你。人的心电感应是平等的。你遇到境界很高很高的人,你不包容他,他能包容你;遇到境界次之的或者跟你差不多的,甚至比你低的,你不包容他,他绝对也是不包容你的。最后你没有路走了,这就很可悲。何况我们修行人就是要广结法缘,恨不得连哄带骗把人骗过来,是不是?佛法需要气氛。

舍利弗,我昔教汝志愿佛道:舍利弗实际上前世已经明心见性,他带着「隔阴之迷」而来,像这样的菩萨多得很。所以《法华经》就是发心的经。那么与舍利弗一对照,是不是就知道我们过去世的情况了?

那么《法华经》呢,既是对中间一部分再来的菩萨指导其进修的课程,增加他肩上的担子;也是令初学当生成就、当下成就的一乘法门。在法华会上,一般再来的菩萨叫「影响众」;有些是初发心的菩萨来成就。大家各自对号入座,从而提起我们的信心,增强我们的责任感。而且有些菩萨级别很高。比如我在这里讲法,我只能悟到三分,他能悟到四分、五分、六分;各人开智慧的时空点不一样。这是不可思议的。

汝今悉忘:「悉忘」就是因为带着隔阴之迷。而便自谓已得灭度:把阿罗汉当成了真。一般愿身再来的菩萨,即使没有人引导他来学佛,他自性中一定流露出慈悲心、正义感、安全感。有的人从来没有看到他念佛拜佛,也没有皈依,但是他为人一生就是善良、正直、为人所信任,他就是以这种自性中的气氛来加持周边的环境。

我今还欲令汝忆念本愿所行道故,为诸声闻说是大乘经:所以这次再讲大乘经,让我们在某种意义上透过隔阴之迷,知道过去世中怎么回事。

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妙法莲华」,这就是《法华经》的精华。「莲华」在十方佛土都有,你能把它观照透彻,就是明心见性。「莲华法」就是「菩萨法」,「菩萨法」是成佛之道——强调不是过去的「声闻缘觉」,也不是过去的那个权教的菩萨。如果把权教菩萨、别教菩萨叫「真」菩萨,那么圆教菩萨叫什么菩萨?叫「真真」菩萨。在〈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讲,受持《法华经》的菩萨是菩萨中的菩萨,跟《楞严经》讲「真真如性」是不是一个意思?大家注意啊,这都是佛的金口玉言,绝对不是我在这里赞自毁他。可是佛虽然这样讲,没有人强调就使许多人熟视无睹。

「佛所护念」,这是给我们传《法华经》的人吃了定心丸。因为我没有天眼通,也没有什么什么通,我并不知道你们这些人到底是不是受持《法华经》的根机;但是我现在知道统统都是,因为与我没有关系,是佛在把门,你没有这个根机你进不来。所以我也像佛一样,只是说真实法,我就没有这些顾虑。

这个「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在《法华经》里这三句话反复多次出现,非常重要。

舍利弗,汝于未来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供养若干千万亿佛,奉持正法,具足菩萨所行之道,当得作佛,号曰华光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国名离垢,其土平正,清净严饰,安隐丰乐,天人炽盛,琉璃为地,有八交道,黄金为绳以界其侧,其傍各有七宝行树,常有华果。

这是正式给舍利弗授佛记。汝于未来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是表智慧的境界,过一天、过一年、过一念都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把过去、现在、未来十方法界归于当下这一念。佛之所以是佛,佛活在一念之中;凡夫之所以是凡夫,凡夫活在过去现在未来、妄想分别。所以这里「无量无边不可思议」,一念也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你不能非要确定一定是多少数字,因缘成熟自然示现成佛。为什么呢?因为这其中既有定数,也还有变数。那么对于这种授记该如何观照呢?如果依文解字讲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劫的话,他永远也成不了佛。无量无边嘛!所以对授记的功德我们作两种观照。

第一种观照:我们从授记之日到成佛,现量功德最低保障线,是永远不落三恶道;上不封顶,一下成圆满佛都有可能,这要看你见道的深浅。我们无量劫来在六道轮回受苦,以后不落三恶道,这是不是吃了定心丸了?

第二种观照:佛既然授记他成佛,他一定是指日可待。但是有一项功德是真实:从授记之日起已是「分真即佛」,已是菩提不退转。如果是初果罗汉的话,你永远不落三恶道;乃至地位菩萨、等觉菩萨,到具体成佛都没有一个确定的数字,或者相差个十年二十年、或者相差个千年万年都没有一定——因为佛法里是讲「因缘果报」,「缘」是讲变数,计划赶不上变化,但他最终成佛是一定的。

再想一想:能不落三恶道是不是比你究竟成佛这个定心丸的分量还要重无量倍?能不能理解这个法?因为我们从授记之日到成佛,毕竟是指日可待,是个有限的量。那么我们从无始以来到不落三恶道,这段时间有没有限啊?没有限呐!所以有限的量与无限的量再比较,这个有限的量是不是小不点呐?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我们能够明心见性不落三恶道比成圆满佛,心里不知道要自在多少倍呀!所以这就是《法华经》的功德,这就是「如来藏」的功德,而且这个功德我们当下就能得到。所以我们在后面不管过多少多少大劫,我们不必去过分当真。

供养若干千万亿佛:仍然是不定数——也可以是无量数,也就是说在若干千万亿佛法中进修,这是方便说;究竟说,明心见性的菩萨时时事事处处都在供养无量佛——既包括已经圆满成佛的佛,也包括还在众生位的天人鬼畜、泥巴瓦块,我们统统都在供养,一念、一言、一行我们都在供养。世间法有讲:只要你开口讲话就是在搞宣传。对于明白「如来藏」道理的人,你尽管多开口讲话弘扬正法,加持世界,成就自己的道行。你讲一句《法华经》,则为供养一切佛!你心里经常想到一切的万法都是「我」,这就是「供养无量百千万亿佛」。常作如是观照,你一定会逐步地口业清净,身业清净。用心至关重要啊!并不是供养无量千万亿佛非要几点钟去唱,一天到晚去上供品或者怎么样。

奉持正法:吃饭、穿衣、走路,我们都在「奉持正法」。能吃的是谁啊?被你吃的是谁啊?穿衣服到底谁穿谁啊?看到父母是谁生谁啊?这就是「奉持正法」。真正明白「如来藏」道理,你会心开意解。具足菩萨所行之道,这是最后大圆满。四十二分无明微细烦恼破除了,分段生死、变易生死两种生死彻底了断。

这尊佛的别号叫「华光如来」。「华」,即成佛的《法华经》,是表「缘因佛性」,是表解脱了、化生了;「光」呢,是表「了因佛性」,开智慧了,成就了般若德;华光是已经回到大光明藏中,大光明藏就是我们的「正因佛性」,是我们的法身德。

国名离垢,其土平正:「离」是离开,「垢」是痛苦、烦恼之义。「其土平正」:不像我们娑婆世界,高山大海,到处坑洼不平。为什么「其土平正」啊?彼国众生心地平坦,心平则世界平。娑婆世界为什么坑坑洼洼的?因为此土众生的心不平等——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以下犯上,麻木不仁……现在人道里的众生杀害畜生非常普遍,乃至最后爆发战争,并使整个大自然造成失调,天旱雨涝、瘟疫流行、地震等等,都是我们的心在起作用。比如在客厅一推门,阳台的窗户就会晃动。「一枝动,百枝摇」。你手在这里摆一摆,太平洋的水浪动不动啊?一定在动。整个宇宙就是一个本体。你稍微动一动,整个宇宙虚空都在动。心力不可思议啊!

清净严饰:说明这个国土的众生盛行修行的风气。人心清净,自然环境都很清净。依报随着正报转。安隐丰乐:此处「隐」字同「稳」。此土众生安居乐业,各种的产业发展平稳,物产非常丰富,一切的众生都是快乐。天人炽盛:可能没有四恶道,只有人、天这两道。琉璃为地:琉璃是一种宝石。西方极乐世界是黄金为地,我们这里是黄沙烂泥巴为地,这都是由众生的心所感召。

有八交道,黄金为绳以界其侧:八交道,即「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最关键的是「正见」,从阿罗汉的正见到菩萨的正见,到佛的正见。

在「正见」的前提下思惟,叫「正思惟」,用正知见来观照一切。

「正语」也叫「正言」,言为心声,非正言正语而不言不语。

「正业」,分为白业与黑业——所谓白业,像经营五金啊、蔬菜瓜果啊,这些行业与杀生、与社会风气的堕落无关,叫「白业」;像杀生啊、歌厅啊、酒厅啊、那些疯狂的玩乐场所、有损于社会道德的那些行业,叫「黑业」。所以我们修行人对自己从事的职业要把持好。如果是黑业的话,祈求佛菩萨加持你转换工作。

「正命」与「正业」有点相似。「正业」是指大范畴;「正命」是指你直接依赖于活命的那种手段。

有几种饭不能吃。一种叫「方口饭」。专门是攀缘官府,攀缘大户人家。

第二种叫「仰口食」。这是指懂得天文地理的一些人,以此作为谋生的手段。

第三种叫「下口食」。「下口食」是指挖地、种地会伤害众生,叫「下口食」。这个法呢,一般地我们现在不要执着,这是阿罗汉修的小乘法,他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只保持自己的清净心。那我们现在涉及到这方面的问题就用智慧来对待。你发这个心,提前给这些众生烧香、念佛、念咒、打个招呼,在农作过程中烧香、念佛、念往生咒或者做功德回向,超度他们。

第四种叫「维口食」。就是看相算命、打卦、看风水、做阴阳先生这一类。这些人属于泄露天机,都要受报。但是你如果利用这些种种的神通、神奇的学问帮助众生发心入佛门修行,这是行菩萨道。不能一概地把这些人排斥为歪门邪道,这不公正。你即使天天讲经说法,天天念「阿弥陀佛」,你起心动念是为自己的名闻利养,你也是歪门邪道;你即使从事以上这种种不正的行业,你起心动念是为了护持如来家业、为了供养三宝、为了劝人学佛,你是行菩萨道。

还有「正精进」。精进有正、邪之别。佛在《楞严经》讲了十种仙道,还讲到一些其它的种种法门。他们那个勇猛精进啊,真是叫你叹为观止!一辈子不吃不喝,一辈子在荒郊野外受苦,吃烂泥巴、吃石头等等等等,或者喝西北风,最后也能成仙,也能得到些鬼王的福报。所以祖师大德对这些人感慨万分呐!那佛门里的「正精进」,小乘、中乘、大乘,学了以后起码不堕三恶道。最大的精进就是明白「如来藏」,一了百了,叫「正精进」。

「正念」与「正思惟」、「正见」很相似。「正念」相似于「正见」。他当下就能把持自己的每一个念头。「正思惟」呢,还要好好想一想,带有拖泥带水这种特征。所以「正念」是表一个人的定力更加圆满。

「正定」,时时住在如来大定之中,没有不定的时候。

这八个正道是从八种不同的角度由浅到深,让我们学会把握「身口意」这三业。

「黄金为绳」:黄金是表真实;「为绳」就是来约束,作为标准来检验。你看我们国家讲的《八荣八耻》,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是「黄金为绳」,还有国家的种种法律法规等等。这与上面的「八正道」相对应。「以界其侧」:我们很容易想起在大街上是不是画着各种各样的线呢?有的是公交专用车道,有的是紧急车道,有的是机动车道。像这样的佛土可能汽车都没有,它不需要搞这样的路标。这里是打比喻。

其傍各有七宝行树,常有华果:从方便法来讲,这是描述佛土的庄严丰饶;从究竟义来讲,这片国土的人盛行修行,盛行解脱,各人都有自己的果位。「行树」,是表智慧,智慧是证果之因。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无限群芳谱 宋檀记事 林岚秦小雅 网游之奴役众神 一切从宠物模板开始 大帝姬 武侠之气运掠夺 武侠之神级大宗师 灵域 我的美女董事长 靠!怀上了! 小村长的幸福生活 大宋之最强纨绔 超级神龙养成系统 万界之最强主角系统 皇家小娇妻 地狱电影院 北朝帝业 穿成反派世子爷的亲妹妹 
经典收藏逆青春 网游之血御天策 团宠小医宝逃荒种田开挂了 桃运特工俏佳人 灵蛇转世镇百怪 我在香江当陀枪师妹 青梅竹马但嘴硬 走绿茶的路,让她无路可走 琳琅诡事录 海贼:我两面宿傩,乱杀 海贼:符咒恶魔面具?我全都要! 富贵美人 套路玩的妙,总裁跑不掉 直播小姐姐穿越后被天道宠翻天 公主太子打赌,谁输谁要囚下苦 港综:我带曹达华当卧底 庶女当自强 斗罗:重生瑞兽麒麟,多子多福 身体互换,我替无能太子站稳朝堂 仙君追逃妻到蓝星挖自己墙脚 
最近更新田妹重生:改写命运之章 查理九世之泪雨流年 叶谨:我的黑客能力震全球 我的蛇精病反派养父 火影,开局不死不灭我要收购忍界 炮灰不走剧情,主角死活随便 听作精娇妻心声影帝成为正义判官 暮色沉溺 我能听到系统心声 恶魔霸总强宠,爱你就要狠狠虐 校园怪谈之惊魂异事集 癫!孤身边全是神经病! 四合院的一股清流 在异世,我用篮球当武器 浊修 惹清徐 名字真难想说是 恶鬼附身记 我在无限副本中崩剧情 穿越女尊之宠爱小夫郎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 深圳读客行空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txt下载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最新章节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