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

深圳读客行空

首页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明末边军一小兵 爹爹开门,我带剧本来救全家了 老身聊发少年狂 快穿,渣儿!给你点颜色看看 快穿:珍爱生命,远离极品 科技巨头 (修真)破戒 在斗罗大陆玩王者荣耀 青云仕途 长女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 深圳读客行空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全文阅读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txt下载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最新章节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

第10章 方便品第二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方便品第二

尔时,大众中有诸声闻漏尽阿罗汉,阿若憍陈如等千二百人,及发声闻辟支佛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各作是念:今者世尊,何故殷勤称叹方便,而作是言?佛所得法,甚深难解,有所言说,意趣难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佛说一解脱义,我等亦得此法到于涅盘,而今不知是义所趣。

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这句话本来是佛讲的,那么这些「声闻、辟支佛」重复这句话,就表示心里起疑了。这也是佛的良苦用心,反反复复强调,卖关子,吊胃口。起疑了,就说明他们想来研究这个问题。

佛说一解脱义,我等亦得此法到于涅盘,而今不知是义所趣:这里他们打了个闷鼓。你过去讲声闻法、辟支佛法,我们已经成就了。按照你的教法,已经证到涅盘了。你怎么现在又在话中有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引起小乘人的一种疑心。小疑小悟,大疑大悟。

尔时,舍利弗知四众心疑,自亦未了,而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殷勤称叹诸佛第一方便,甚深微妙难解之法?我自昔来,未曾从佛闻如是说,今者四众咸皆有疑。惟愿世尊,敷演斯事,世尊何故,殷勤称叹甚深微妙难解之法。

舍利弗把《法华经》说成第一方便。因为佛把过去的种种的因缘譬喻方便,已经予以否定。现在要讲的这个法,必须以方便法来破方便法。所以这里称「第一方便」。

甚深微妙难解之法:反复讲「甚深微妙」,无非是从「空、不空、空不空」这个「一心三藏」而言。这个「一心三藏」,纵及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世,横及东南西北十方虚空,广及森罗万象。

世尊何故,殷勤称叹甚深微妙难解之法:这是舍利弗第一次请法,为四众弟子也为自己破除疑惑。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慧日大圣尊,久乃说是法。

自说得如是,力无畏三昧,

禅定解脱等,不可思议法。

道场所得法,无能发问者。

我意难可测,亦无能问者。

无问而自说,称叹所行道。

智慧甚微妙,诸佛之所得。

无漏诸罗汉,及求涅盘者,

今皆堕疑网,佛何故说是。

其求缘觉者,比丘比丘尼,

诸天龙鬼神,及乾闼婆等,

相视怀犹豫,瞻仰两足尊。

是事为云何,愿佛为解说。

于诸声闻众,佛说我第一,

我今自于智,疑惑不能了。

为是究竟法,为是所行道。

佛口所生子,合掌瞻仰待。

愿出微妙音,时为如实说。

诸天龙神等,其数如恒沙。

求佛诸菩萨,大数有八万。

又诸万亿国,转轮圣王至。

合掌以敬心,欲闻具足道。

「慧日」和「大圣尊」都是佛的一个别号。喻佛如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久乃说是法」,一个「久乃」足见佛的良苦用心。佛讲任何法,从来没有看到过像这样卖关子。久久地、反反复复地重复几句同样的话:这个法怎么怎么难说。

自说得如是,把「如是」放在「力无畏三昧」之前。这是总说自己证得了「如是法」——十个如是,百界千如。如是,「如」就是「阿」,「是」就是「弥陀」,「自说得如是」就是「如是我闻」。

道场所得法,无能发问者:佛讲的法,连问都不知道怎么个问法。无问而自说,称叹所行道。智慧甚微妙,诸佛之所得:这是总结佛讲的那么多话,我们没有办法问,只有佛在自己的现量境界,才能讲得明白。

无漏诸罗汉,及求涅盘者,今皆堕疑网:「无漏阿罗汉」,这里是统指声闻人。「堕疑网」就是疑心重重。佛何故说是:佛是什么道理?说出了以上种种的言语。

其求缘觉者,比丘比丘尼,诸天龙鬼神,及乾闼婆等,相视怀犹豫:「求缘觉者」是修十二因缘、证辟支佛果位的修行人。「比丘比丘尼」,这里是统指法会大众。天龙鬼神、乾闼婆等,这一部分众生神通自在呀!比人道的众生灵性要高。「相视怀犹豫」:就像有时候几个人听到一些莫名其妙的话,相互之间看一下,表示大家都怀疑;然后再把目光对准让我们起疑的那个人——最后又把目光转向佛,怎么回事?

是事为云何,愿佛为解说。于诸声闻众,佛说我第一。我今自于智,疑惑不能了:这是舍利弗自己的谦虚:佛啊!你当着大众说我是智慧第一,我哪是智慧第一呀?这个问题我也疑惑,我也不能了达呀!

为是究竟法,为是所行道:这两句话是真正的疑惑。佛亲口宣讲「四圣谛、十二因缘」、《金刚经》《六百部般若》《大方广佛华严经》等法,我们也信了,修了,证了。那么佛现在说这都是方便;那我们现在在怀疑了:「为是究竟法」,到底是我们证的这个果位不究竟呢?「为是所行道」,还是我们所修的这个因不真实?

佛口所生子,合掌瞻仰待。愿出微妙音,时为如实说:修证圣果是通过佛法来把我执和烦恼习气化掉,使境界提升,等于是从佛口所生。「合掌瞻仰待」是表示一种期盼的心理。「如」就是「实」,「实」就是「如」。「如」不可见,所以非「妙音」而不可言。

诸天龙神等,其数如恒沙。求佛诸菩萨,大数有八万。又诸万亿国,转轮圣王至。合掌以敬心,欲闻具足道:这是从他方佛土而来的菩萨。「具足道」,为圆满菩提,非「一心三藏」而不可言「具足」。心外无法,法外无心,称为「具足道」。

尔时,佛告舍利弗:止!止!不须复说。若说是事,一切世间诸天及人,皆当惊疑。

第一次制止舍利弗,是因为佛要说的这个法「甚深难解」。只有诸佛知道,要讲出口来很难;第二次制止,是防止天人惊恐、怀疑。

这种怀疑呢,祖师大德从四个方面来解释:一个是奇怪惊疑,佛过去讲小乘阿罗汉已经成佛了,现在说是「化城」;第二个是颠倒怀疑,不懂佛法的人认为佛在自相矛盾;第三个怀疑,带有后悔的意思:我们过去怎么没有搞明白佛这个话中有话呀;第四种怀疑,佛是在打诳语,增上慢人有这种怀疑;那如果按照我们现在讲《法华经》,还可以讲第五种怀疑。怀疑说《法华经》的人是赞自毁他。

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唯愿说之!惟愿说之!所以者何?是会无数百千万亿阿僧只众生,曾见诸佛,诸根猛利,智慧明了,闻佛所说,则能敬信。

这是舍利弗第二次向佛请法:佛啊!你只管说吧!你别担心啊!这个会上无数的众生曾见诸佛,在过去世中就已在诸佛法中修行,有这个根机。特别那些菩萨大众,有些是乘愿再来。

智慧明了:他能够辨别「方」与「便」、大与小,能够明白佛讲第一义难解之法,一定能够信受。生起疑惑的人肯定是少数,不能因为少数人怀疑就不讲《法华经》,请佛权衡利弊。是不是这个意思啊?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法王无上尊,惟说愿勿虑,是会无量众,有能敬信者。

就有点在哀求,是不是?大众中总有人能相信《法华经》的。佛在后面怎么讲的?《法华经》有一个人听,你都要讲,对一个人讲法就跟对无量人讲法一样。

佛复止舍利弗:若说是事,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当惊疑。增上慢比丘,将坠于大坑。尔时,世尊重说偈言: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诸増上慢者,闻必不敬信。

如果讲了《法华经》,那些天、人、阿修罗、贡高我慢的比丘听了以后,如果他不相信,产生怀疑心、轻慢心,要下火坑!但你生欢喜心的话,你成佛了。

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诸增上慢者,闻必不敬信:佛第三次制止:不能讲!不能讲!这个法太妙,太难解,太难思,太难议!那些增上慢的人、自以为是的人听了以后绝对不肯相信的。他以下劣心、以牛羊眼来看待佛所说法。那在末法时代有人来讲《法华经》,更难免遭到别人的误解。丑话讲在前面,请大家要把持好自己的身口意这三业。

尔时,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唯愿说之!唯愿说之!今此会中,如我等比百千万亿,世世已曾从佛受化。如此人等必能敬信,长夜安隐,多所饶益。

两个「唯愿说之」,请法越来越恳切。佛越是不讲,舍利弗越是请法,这是代表整个法会大众的心态。这就是佛的激将法。按照佛的本意,管你多少人怀疑,哪怕只有一个人请法,他都要讲。先不讲的目的,就是给大家打预防针,要你好好听。等比,就是等类。

世世已曾从佛受化:有些过去世中就已经听闻《法华经》,需要在听《法华经》中进修;有些毕竟在佛座下多生多世修行,都想听《法华经》。凡是没有明心见性的人都叫「长夜」。所以听闻《法华经》,明白「如来藏」道理,吃了一个定心丸,叫「长夜安隐,多所饶益」。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无上两足尊,愿说第一法。

我为佛长子,唯垂分别说。

是会无量众,能敬信此法。

佛已曾世世,教化如是等。

皆一心合掌,欲听受佛语。

我等千二百,及余求佛者,

愿为此众故,唯垂分别说。

是等闻此法,则生大欢喜。

我为佛长子,唯垂分别说。是会无量众,能敬信此法:舍利弗为诸弟子中首座和尚,叫「长子」,他经常代佛管理弟子大众。

佛已曾世世,教化如是等。皆一心合掌,欲听受佛语:「听受」是依教奉行之义。

我等千二百,及余求佛者,愿为此众故,唯垂分别说:我们大家都愿意听法,你只管讲,不要怕没有人听。这个意思是告诉佛不要怕晾台。其实佛才不怕呢!佛后面讲了,有一个人听《法华经》我都要讲。

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殷勤三请,岂得不说。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这才是佛的本怀。前面是卖卖关子,吊吊大家胃口而已。我怎么可能不说啊?!佛不轻易说《法华经》,又不甘心不说。要理解佛的良苦用心。

「汝今谛听,善思念之」,这里至关重要。「谛听」:「谛」就是真实。不要理解为:你要认真听。这个「谛」是表真实听,就是表「闻慧」,闻必有慧呀;「善思」就是「思慧」;「念之」就是「修慧、行慧」。小乘人修「戒、定、慧」,大乘人修「闻、思、修」。《大涅盘经》呢,把「闻慧、修慧、思慧」,再加一个「亲近善知识」作为证涅盘的四个条件,叫「涅盘四因」。没有善知识传法,你无由开悟。

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当」即正当名分,诸佛如来不打妄语。这些字眼,要注意回归「第一义谛」。分别解说,佛所证之法是无分别第一义法,但是没有分别法不足以开示众生。所以无分别不妨分别,「分别」本来是我们妄想分别。但是明心见性之人仍然利用我们的妄想心、利用假名相而说正法。当下「转妄为真,转识成智」。这个问题很重要啊!许多人在判别正法的时候,认为真法不可传,讲出来的都是错的,他不懂得「转识成智」。

说此语时,会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等,即从座起,礼佛而退。所以者何?此辈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有如此失,是以不住。世尊黙然而不制止。尔时,佛告舍利弗:我今此众,无复枝叶,纯有贞实。舍利弗,如是増上慢人,退亦佳矣。汝今善听,当为汝说。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这「五千人」也真能做得出啊!肉身佛在世时的皈依弟子,竟敢当面「礼佛而退」。再看佛前面卖了三次关子,如果不卖关子的话,可能不是五千人,而会十倍百倍都要退。就有这样狂妄的人。你最起码等佛把话讲完了以后,你觉得佛错在哪里,可以请法、沟通乃至争辩都没有关系。末法时代众生更加飞扬浮躁。所以请各位,一定要耐心从头到尾把一部《法华经》听完,你得大自在。

下面分析这五千人为什么退席。

罪根深重:无非是「烦恼障、所知障、我执」太重。我执是诸罪之根,由于我执而产生烦恼障、所知障,自以为是,让烦恼习气把自己障碍了。「未得谓得,未证谓证」,仍然是讲自以为是。自己以为懂得了什么、证得了什么,其实不是那回事。

有如此失:失于所知障,失于烦恼障,失于我执。所谓「烦恼障」,就是贪嗔痴慢疑这些习气,很难克服;所谓「所知障」,由法我执而产生的障碍。当我们想到一切人、一切鬼、一切泥巴瓦块都是我,并且深信不疑,那你在见道位即已破除我执,相对而言,这个所知障、烦恼障就要减轻。

世尊默然而不制止:佛不度无缘之人。为什么?他已经仁至义尽,已经三次卖关子把话说在前面,再讲也失去了自己的威严,所以点到为止,事不过三。

我今此众,无复枝叶,纯有贞实:这是对五千人退席的一个总结。好了,残枝败叶、不堪造就的人走了。一棵大树的枝叶有什么用啊?烧烧火而已,它不能成为栋梁之才。枝叶去除了,「纯有贞实」,剩下主干,就是顶梁柱,真正能成就的人留下来了。「贞实」,忠厚诚实之义。

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这些人走了也好啊!省得在这里影响别人。唯然:「唯」就是只有,「然」就是这样。也就是说:哦!也只有这样了。愿乐欲闻:佛啊,我最喜欢听你讲法!这是真心坦诚。

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舍利弗,汝等当信佛之所说,言不虚妄。舍利弗,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解。所以者何?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演说诸法,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所以者何?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如是妙法,就是「一心三藏」这样的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也就是说这个法可不是想讲就讲啊!不到机缘成熟的时候是不会讲的。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优昙钵华」是一种天上的花,三千年才开一次;也有的说法是在转轮王出世的时候「优昙钵华」才出现。

舍利弗,汝等当信佛之所说,言不虚妄:佛讲的话都是正当名分,恰如其分。佛当初讲小乘法的时候也是真实,佛讲《法华经》的时候,又把小乘法判为戏论法,那当你明白了《法华经》的时候,戏论法是不是也是我啊?这个法太圆融了。

舍利弗,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解:这里就是提醒,过去讲的一切的方便法,不要以为你们就懂得,这种法门的意趣是很难解的。等你听了《妙法莲华经》以后,你才能真正懂得过去讲的那个方便法。

所以者何?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演说诸法:为什么这样讲啊?我用了无数的方便、套近乎,说缘分,打比喻,演说诸法。

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那么多方便法,你们没有理解呀!也不是我所能用语言讲出来的呀!他讲出来了,说不能讲出来;人家理解了,他说人家不能理解。如果是凡夫的话,看了是不是自相矛盾?我讲的那些法,你不要以为你们已经懂得,那不是你们能懂的;我今天要讲的这个法呀,更不是以前能够用语言讲、能够用思惟来理解的,不是依文解字所能解的,「唯有诸佛乃能知之」。

所以者何?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一大事因缘」,这是整部《法华经》画龙点睛之处。「诸佛世尊」出世只为一件事,就是讲《妙法莲华经》,与后面讲的「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相一致;与在〈药王菩萨本事品〉十个比喻讲《法华经》是「经王」一脉相承。

「一大事因缘」:「一」就是讲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就是讲一个心,就是讲三个如来藏。「大」即甚深无量,过去、现在、未来无穷无尽;东南西北上下无量无边;森罗万象千变万化。「事」就是以「一」和「大」这个法来教化众生。「诸佛」就为这个「事」。佛为「能教化」,众生为「所教化」,叫「因缘」。这句话是不是讲得斩钉截铁,一点点都不拖泥带水?他讲「唯以一大事」,没有讲「亦以」,除此以外没有其它事,明白吗?佛拖泥带水讲了七方便,讲了三藏十二部经,是迫于无奈,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为什么?一开始就讲这个「如是我闻」的话,没有一个人相信,国家法律还要制裁,你怎么讲这个法呀?连泥巴瓦块、树木花草、牛马猪羊都是佛,那我们谁还愿意做牛做马呀?所以佛讲了四十一年经,从《华严经》到《阿含经》到《金刚经》都是良苦用心,方便引导。

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开佛知见」这一个「开」字,石破天惊,佛并没有讲「欲令众生得佛知见」。为什么讲「开」不讲「得」啊?因为众生本来就是佛啊!这个佛迷失在我们的妄想颠倒中,佛帮助打开你的佛知佛见,你就是佛,你悟不悟?

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开」了以后,我往里一看,是不是当下现前了?叫「示」。非「开」而不能「示」。「示」是表信用,表真实。

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悟」,这就带有修证之义。当一「开」,看到全体是我的时候,他必然来回光返照自己,否定自己过去的知见,这就叫「悟」。

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入佛知见,是无功用道,自然成佛。

「开、示、悟、入」,看上去是四步,对于大根机者来讲,可以成就于一时——即开即示即悟即入。明心见性的菩萨四十二位法身,或者讲六十个圣位,其实每一分每一位它都有无量的等级。但是你可不要害怕,无量的等级按圆顿大法来修,成就于一时,成就于一念,叫「一步登天」。你从这个「开」起,可以证到初果罗汉,一直往上,乃至可以证到等觉位;当然像龙女那样的大成就也不是没有,但毕竟是极少数极少数。

《法华经》《楞严经》反复强调,修行人听佛几句话就证果位!特别是有些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修行很认真的人,这本来是大好事,这种人明心见性以后勇猛精进,一定是大品位。但是他却以此变成执着,以此怀疑轻慢大法,反而使自己断去慧命,是不是很可悲呀?

也有些法师把这个「开、示、悟、入」与菩萨法身大士四十种果位对照起来解释,这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很不圆融——不能体现出「见道当下成就」,会使有些人认为要苦修、苦行、苦证四十个位次,与《法华经》背道而驰。因为四十个位次是佛在讲《楞严经》为照顾中下等根机的人,而一条一条地列出来。

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

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仍然是在讲前面的「唯一大事因缘」,诸佛如来都是来教菩萨法的。这个菩萨法是唯一的大乘法,《法华经》讲是「唯此一事实」,是圆教一乘,没有第二乘。

诸有所作,常为一事:这是讲佛良苦用心。虽然讲了那么多法,都是为了要引导到这「一大事因缘」。「常」是时时、事事、处处。佛讲无量法的时候,心里是「常」,说的是「便」。所以佛讲《法华经·信解品第四》时把自己过去讲的法判为「戏论之粪」。为什么自古以来「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因为都是在执着「戏论法」。请诸位敞开心量,千万不要打妄想,不要以门户之见来看待如来藏正法。佛的教导:「依法不依人」!你不要听师父讲了什么法马上就与人联系起来:是不是针对某某祖师?是不是针对某某大德?一定不要有这种心态。我们现在积重难返。所以必须大声疾呼,让大家从迷梦中醒来。

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这是重复说明「佛之知见」,无非是「一心三藏」这个无上智慧、无上妙法。

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一佛乘」就是「成佛的法华」。无有余乘,若二若三:没有其它什么乘,没有第二部经,没有第三部经,何况无量百千万的经呐?!越是真理越简单,「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就是「一心三藏」,就是「如是我闻」,就是「阿弥陀佛」。

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不光是我释迦牟尼佛,一切诸佛都是这样,佛佛道同。

舍利弗,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诸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

过去无量诸佛讲无量法,也都是为唯一的《法华经》做引子,作方便引导。听闻《法华经》的众生皆能从《法华经》证得「一切种智」。「种智」是种种差别,种种万法皆由一念而现,这叫「见性」。一切菩萨都是从听闻《法华经》而真正明心见性,这是「一切种智」。

舍利弗,未来诸佛当出于世,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

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是这样,过去佛是这样,未来佛也是这样,谁也不例外!同时,过去现在未来,无论何时何处的众生,只要听闻《法华经》,皆得究竟。

舍利弗,现在十方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诸佛世尊,多所饶益安乐众生。是诸佛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

佛陀意犹未尽啊!我们真要感动得热泪盈眶啊!

舍利弗,是诸佛但教化菩萨,欲以佛之知见示众生故,欲以佛之知见悟众生故,欲令众生入佛之知见故。

再往后听,如果说不了解佛的良苦用心,你越听越烦恼:这个佛爷是不是年纪大了,哪来这么多的啰嗦话呀?如果你真正理解佛的良苦用心,你越听越感慨呀!《法华经》哪有什么东西?就是讲「一心三藏」!越是真理越简单!在佛法里,有「加法修行」:我知道多少多少咒,我知道多少多少法门,我要念多少多少佛,做多少多少事;还有「减法修行」,越减越少,少到一句话,少到一个字都能明白。

诸佛都是反复讲,「以佛之知见」示现众生,反复讲是「教菩萨法」。因为「菩萨道」是成佛的法门啊!可是因为有中下等种种根机的众生,佛必须反反复复强调。就跟世间法一样,我讲了这么多,让你想不学《法华经》你都不好意思。也防止后来人怀疑、误解讲经的法师在故弄玄虚。

舍利弗,我今亦复如是,知诸众生有种种欲,深心所着,随其本性,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力,而为说法。舍利弗,如此皆为得一佛乘、一切种智故。

佛也胆小。因为诸佛都是这样讲的,不是我一个人这样讲。所以大家要理解师父,为什么把佛扛在头上,因为是佛讲的,不是我讲的。

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

仍然强调,天地之间就是一朵「妙莲华」,没有第二个说法,更没有第三个说法!在后面偈颂里还是要讲「无二亦无三」,也有的把它解释为「尚无二乘」。

《佛说阿弥陀经》《楞严经》《法华经》都讲到「五浊恶世」。把这个「五浊」搞明白,你对《法华经》《楞严经》的精华基本掌握,等于听了一次《法华经》和《楞严经》。

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劫浊」,是从总体、从根本上来说明众生的迷惑颠倒。「垢重」,我们现前的烦恼从何而来?是无量劫以来的习气积聚而来,这种积聚叫「垢」。在佛法里把众生分成「见、慢」之我——「见」是指我们在今生今世这一个时空点所形成的烦恼习气;「慢」是指我们过去无量劫以来累积而有的烦恼习气。当下这个人,既是个老古董,又是个现世宝。这叫「垢重」。「悭」是吝啬,是不出——不愿意别人比自己好,不愿意别人比自己官大,不愿意别人比自己钱多,不愿意别人比自己的名望好;「贪」是只往内进,所以「悭贪」是只进不出。「嫉妒」呢,比「悭」的内容更广泛一点,什么地方都只能自己占上风,自己吃不得亏。这是不是我们无量劫以来的一种普遍性的习气啊?

「成就诸不善根故」,这是不是也是「成就」啊?成佛成菩萨叫「成就」,做鬼做畜生也叫「成就」;成佛成菩萨叫解脱,做人做鬼也叫解脱;由此时此地解脱于彼时彼地,由此生解脱于彼生,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变化来变化去,总还是一个自己。

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一切诸佛出世时,由于这片国土在几千万亿年中没有佛法,所以盛行外道修行。外道修行也是行善断恶,但是不究竟。如果这个时候佛直接讲《法华经》,不仅众生不能信受,而且国家法律也会制裁。所以把这个《法华经》「如来藏」真义恒顺众生,以世间善法来引导。那么世间善法经过佛的嘴巴讲出来,又变成了善中之善。但是毕竟来讲,它没有离开世间善法。怎么「分别说三」呢?把它说为小乘、中乘、大乘。

小乘法,「苦、集、灭、道」「四圣谛」,可以证阿罗汉,证人我空,但是不能明心见性。代表作有《阿含经》等。

中乘法,修「十二因缘」,可以证辟支佛。辟支佛也不能明心见性,但高于阿罗汉。区别在哪里呢?阿罗汉他只顾自己,不顾别人。有缘的人,你找到他,他也能帮助你,但法不请不传。辟支佛能够主动利他,但是没有缘分的他不帮,非亲即故才帮。他心量稍微扩大一点,这是中乘。阿罗汉、辟支佛只知道这个肉团身可以归空,他不相信山河大地都能归空。

大乘法呢,有「权、实」之分。像修《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地藏经》的这类人,属于藏教;像受持《金刚经》《六祖坛经》这一类的人,最终能见到一分的法我空,属于通教;以《大方广佛华严经》《圆觉经》等等经典作为指导思想的这一类人,他可以从空出有、从有归空,修回向,带有明显的次第性,这属于别教。藏教、通教、别教这三教的修行人都有方便菩提心,被说为「权教大乘」,也叫「不了义大乘」。那么到了《法华经》《楞严经》,叫「实教大乘」,叫作「了义中的了义,胜义中真胜义」。它把一切的万法统统包含其中,大法、小法、正法、邪法,皆是一念之所变现。只有明白这个法,在任何时空点,皆可当下成佛;任何时空点,只要明白「一心三藏」,便不用再像别教那样还从有归空,从空再出有那样带有次第性。只要你明白了分别心,当下就是无分别。他是从这个心态上来彻底地解决。「佛前无量法,佛后一法华」。

所以「于一佛乘,分别说三」是无奈之说,无奈之举。佛在世时,通过无量的三乘方便来引导;佛灭度之前,把一切的万法归宗于《妙法莲华经》;当万法引导到《法华经》的时候,已经站稳脚跟了,嘱咐弟子们在佛灭度以后,菩萨只许讲《法华经》。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无限群芳谱 限制级末日症候 网游之奴役众神 一切从宠物模板开始 大帝姬 武侠之气运掠夺 玄医暖婚之腹黑靳爷追妻忙 灵域 我的美女董事长 汴京春深 大宋之最强纨绔 斗罗世界的巫师 洪荒降临之最强玩家 玄幻都市之超神小学生 超级神龙养成系统 万界之最强主角系统 锦绣医妃之庶女凰途 地狱电影院 鸿天神尊 
经典收藏逆青春 网游之血御天策 渡仙玄记 灵蛇转世镇百怪 我在香江当陀枪师妹 青梅竹马但嘴硬 走绿茶的路,让她无路可走 凤命凰谋 海贼:我两面宿傩,乱杀 海贼:符咒恶魔面具?我全都要! 江湖公敌,从我做起 直播小姐姐穿越后被天道宠翻天 快穿了解一下只在女尊世界做任务 夜拥吾爱 凤凰谋之吸血凰后 公主太子打赌,谁输谁要囚下苦 港综:我带曹达华当卧底 黑神话:吾为天命狼 斗罗:重生瑞兽麒麟,多子多福 穿越八零:糙汉厂长把我举高高 
最近更新田妹重生:改写命运之章 查理九世之泪雨流年 叶谨:我的黑客能力震全球 全家要我做纨绔,我靠漫画名天下 我的蛇精病反派养父 火影,开局不死不灭我要收购忍界 炮灰不走剧情,主角死活随便 暮色沉溺 我能听到系统心声 恶魔霸总强宠,爱你就要狠狠虐 校园怪谈之惊魂异事集 癫!孤身边全是神经病! 四合院的一股清流 浊修 惹清徐 名字真难想说是 恶鬼附身记 关于我们穿越到崩铁后的那些事 我在无限副本中崩剧情 穿越女尊之宠爱小夫郎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 深圳读客行空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txt下载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最新章节 - 印广法师【妙法莲华经】讲记全集全文阅读 - 好看的其他类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