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口下辖的行政区包括四个市辖区,和两个县级市。
其中市辖区中,以西市区最为繁荣。
西市区一共有三所重点小学,分别是幸福小学,胜利小学和实验小学。
这三所小学都非常抢手,一来是它们本身就非常卷教育,在这三所小学上学的孩子,成绩都不错。
二来是它们直属的初中,也都是市重点。
尤其实验初中,更是重点中的重点。
当初实验中学周边要规划学区房,直接导致商溪云和赵天鹰开战,商溪云虽然拿下了这个项目,最后却也被赵天鹰给撵出银口。
由此可见
在银口流行这样一种说法,两只脚踏进了幸福胜利和实验,一只脚就踏进了985和211。
很多家长为了上这三所小学其中的一所,都挤破脑袋,绞尽脑汁,不惜高价买老破小的学区房,
然而这三所小学成立的时间都比较久,周边也都是老小区。
赵天鹰便动起了脑筋。
他在距离学校较远的地方建小区,命名为学府一号。然后在宣传的时候,称只要在这个小区买房子,就可以到三所重点小学随便一所去念书。
小区的房价由此也拔得很高。
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学业纷纷掏钱包,花高价在小区里买房子。
结果赵天鹰收完了卖房子赚的钱,回头就在小区里面建了所学校,称是实验小学的分校。
家长们都不傻,立刻就知道自己被坑了。
所谓的实验分校,跟实验基本没什么关系,就是挂个名而已。
三所重点小学之所以抢手,主要是里面的师资力量过硬,能把学生带出好成绩。
每当银口市引进新的教师资源,水平高的都会优先留在重点小学和初中。
学府一号里面的学区房,里面的教师资源根本就不行,很多甚至都是专科毕业的。
在学府一号买房子的家长于是联合起来,最初去售楼处闹,可售楼处自打房子售罄后,就一直关门,打开发商的电话也没人接。
家长们没有办法,于是又跑到市政府去闹。
结果市政府又是熟悉的操作,先是动用大量警力维稳,然后是市委书记市长站出来讲话,给闹事的家长群体吃定心丸。
然而这次的家长群体却和前两次的群体不同,他们显然更加强硬,一定要市政府给个说法。
要么就把买楼的钱给退回来,要么就让这些家庭的孩子去三所重点小学去读书。
这两种情况其实都几乎不可能。
首先是家长们的第二个诉求,要去这三所重点小学读书。
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三所重点小学爆满到什么程度,每个年级都有二十几个班,而且几乎每个班的学生都超过五十个。
三所小学都是同样的情况。
既然第二种情况不可能,那就再说说第一种情况。
也就是把家长们买房子的钱退回去。
可以这么说,这件事的难度更大。
首先买房卖房都是自愿的商业行为。
家长们会说学府一号的宣传涉嫌欺诈。
然而赵天鹰早就算到了这一步。
他对上头的说法是,三所重点小学已经满员了,学校都要挤爆了,根本没办法再塞人进去。
他为了缓解压力,才在自己的小区盖了一所分校。
上头用这种说法回应家长,家长们却并不买单。
家长代表和政府相关人员交涉的时候说:“这分明就是欺骗。我们买房子的时候也都问了,是不是买了房子就可以到这三所小学去上学?当时他们说没问题,也完全没提分校的事。我们要是知道他会盖什么分校,肯定就不会买这个房子了。”
政府负责协调的人又说:“学区房的问题先放到一边,你们买房卖房的行为,都是自愿的市场行为,已经发生了交易,就不能把房子退回去。房子这种大宗商品买卖一次要经过多少部门?里面还有税的问题,你们拿政府的工作当儿戏呢?你放眼全中国,也没有买完的房子再退回去的先例啊!”
家长代表也寸步不让:“假如没有你们政府背书,开发商敢这么胡作非为?你说全中国都没有退房子的先例,你怎么不说全中国都没有这样欺骗消费者的先例?”
家长代表这件事说错了。
其实这种情况在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并不鲜见,甚至可以说是常见。
各个地方都有重点小学和中学,也都存在开发商为了买房子,把距离重点学校较远的地方,说成是学区房,然后高价卖给学生家长。
因为原本的重点小学和重点初中都爆满,没办法继续塞人进去,因此开发商再投资盖一所学校,美其名曰是分校。
重点学校当然也可以有分校,前提条件是政府的教育系统严格进行把关,确保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过关。
这两样是硬件,如果达不到统一的标准,那分校的概念也就没有意义。
不过这些话,负责协调的政府官员心里明镜似的,却不能拿出来说。
他只能硬着头皮回复家长:“这不能叫做欺骗,分校更成立,硬件设施我们也看了,是没问题的。至于你们说的师资力量,学校把老师招进来,也需要一个过程。”
这句话又给家长抓到把柄:“你们是不是把顺序搞反了?你们应该是先把师资招上来,配套设施都搞齐了,再扩建分校。人家本校的老师都是985、211的,你们搞大专生来教我们家孩子,玩我们呢?把我们都当成是二百五?”
这件事双方都言辞激烈,说什么也不肯妥协。
袁斌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这件事其实直到现在也没有解决。
家长可能随时会因为这件事过来闹。
袁斌想的没错,当天下午,就有上百个家长来市政府闹事,要求政府给一个说法。
赵广智做了局长后,原治安管理大队队长黄友亮提为了警局的副局长。
家长队伍杀过来后,他如临大敌,第一时间给袁斌打电话:“袁市长,大事不好,前段时间那些来闹事的家长今天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