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前传

文岳

首页 >> 三国前传 >> 三国前传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名门艳旅 汉乡 唐砖 极品驸马 抗日之铁血远征军 抗战之烽火 重生霸宠:摄政王爷太凶猛 抗日之铁血使命 重生之征战岁月 
三国前传 文岳 - 三国前传全文阅读 - 三国前传txt下载 - 三国前传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47章 跋扈大将军梁冀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话说这顺帝在位的时候啊,手下还是有几个厉害的官儿。就说这洛阳令任峻,那家伙可会用人了,就像个精明的管家,把每个人都安排在最合适的位置上,让他们发挥出最大的本事。而且他抓坏人那叫一个准,眼睛就跟探照灯似的,那些不法之徒在他面前根本就无处遁形。同时呢,他对老百姓又好得没话说,把洛阳城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们都对他竖大拇指,洛阳城也因此变得安定繁荣,就像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再说说冀州刺史苏章,有一回,他的一个老朋友在清河当太守,这家伙贪心不足,收了不少贿赂,干了不少违法的事儿。苏章去巡视的时候,这太守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大祸临头了,还像没事儿人一样去迎接苏章,跟他又是喝酒又是聊天,那叫一个热乎。喝着喝着,太守就开始得意忘形了,拍着胸脯说:“别人只有一个天罩着,我可有两个天呢!”他这意思就是觉得自己有苏章这个老朋友当靠山,啥都不用怕了。苏章听了,脸上还是带着微笑,可心里却明镜似的。他慢悠悠地说:“今天晚上啊,我苏儒文和你这个老朋友喝酒,这是咱们的私人交情;可明天我作为冀州刺史办公事,那可得按国法来办,这公私可得分清楚喽!”这太守一听,当时就傻眼了,脸上一阵白一阵红,就像个做错事被老师抓住的小学生,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心里那叫一个忐忑不安。果不其然,第二天,苏章就毫不留情地把他给弹劾了,这太守的官帽也丢了,还得去接受法律的审判,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苏章这事儿一传开,整个冀州的官吏都知道他是个公正无私的人,谁也不敢再胡作非为了,冀州也就变得安稳太平,就像一片风平浪静的湖面。

还有胶东相吴佑,这人治理地方讲究的是“仁”和“简”两个字。有个叫孙性的啬夫,偷偷地拿老百姓的钱去给自己的父亲买衣服,他父亲知道后,气得吹胡子瞪眼,骂道:“你这臭小子,胆子肥了啊!连吴公你都敢骗?还不快去给吴公认错,说不定他还能饶你这一回!”孙性吓得浑身发抖,赶紧跑去向吴佑自首,一五一十地把事情都说了。吴佑看着他,语重心长地说:“你看,你这是因为孝顺父亲才犯了错,这一点还是值得原谅的。古人不是说过嘛,看一个人犯的错,就能知道他有没有仁义之心,说的就是你这种情况。不过呢,你父亲确实是个明白事理的人,你应该回去好好谢谢他。这衣服你也拿回去,就当是我送给你父亲的一点心意。”孙性听了,感动得热泪盈眶,千恩万谢地走了。吴佑处理民事纠纷的时候也很有一套,每次碰到打官司的,他就先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好好反省自己有没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这才出去审问两边的人。他跟人讲道理的时候,那叫一个耐心,就像个老夫子一样,苦口婆心地劝说,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轻易用刑罚。有时候,他还亲自跑到乡下去,给大家调解矛盾,就像个和事佬似的。在他的治理下,当地的老百姓都服服帖帖的,大家都互相尊重,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监狱里都空荡荡的,几乎没有犯人。

苏章宴请朋友,吴佑送还衣服,有人说他们这是好名。可咱反过来想想,这后世又能有几个像他们这样的好官呢?当时巡行州郡的八使,大家都叫他们“八俊”。可惜啊,张纲走到半路就回来了,去广陵当了太守,最后还病死在任上。剩下的杜乔、周举这些人,那也是硬骨头,不怕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他们写的弹劾奏章,都是冲着梁氏的姻亲还有宦官的党羽去的。可这宫廷里面,都是些小人在掌权,他们的奏章就像石沉大海一样,根本没人理会。后来还是侍御史种暠又接着查,这才罢了几个人的官。

杜乔到了兖州,发现泰山太守李固的政绩那是顶呱呱的,在全国都能排第一。他就向朝廷推荐,李固也因此被召回京城,先是当了将作大匠,后来又升为大司农。太尉王龚生病了,就告老还乡了。太常桓焉和司隶校尉赵峻,先后接替他当了太尉。司空王卓去世后,光禄勋郭虔接着当司空,后来又换成了太仆赵戒。司徒黄尚卸任后,也接连换了两个人,先是光禄勋刘寿,然后是大司农胡广。

这时候梁冀掌权,那些三公九卿都像胆小的老鼠一样,对他唯唯诺诺,什么事儿都不敢说个“不”字。只有前太尉王龚的儿子王畅,有点他父亲的风范,不偏袒任何人,也不跟那些坏人同流合污。

汉安二年,匈奴句龙王吾斯又带着人来骚扰并州。王畅就推荐茂陵人马寔去当中郎将,让他去防守边境。马寔也是个有勇有谋的人,他想了个办法,找人去刺杀了吾斯,还把吾斯的脑袋送到了洛阳。第二年,他又去攻打剩下的敌人,收降了乌桓的七十多万人。朝廷高兴坏了,下诏书表扬他,还赏了他十万钱。同时,朝廷还册立南匈奴守义王兜楼储为单于,让他回去管理南庭。兜楼储以前来过洛阳,这次顺帝亲自把玺绶交给他,还赐给他车服,让太常和大鸿胪这些人在城门口给他送行,又是奏乐又是喝酒,热闹得很。兜楼储喝完酒,就拜别顺帝,回自己的国家去了。有了这个单于,南庭的匈奴人也都念着汉朝的好,变得比较老实了,北方边境也算是暂时安定下来了,就像暴风雨过后的海面,暂时恢复了平静。

西边这边呢,护羌校尉赵冲在外面剿匪抚民,两手抓两手都硬。他带着兵连破烧何、烧当这些羌人的部落,羌人有三万多户都投降了。可后来护羌从事马玄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突然背叛了汉朝,还跑出去了,跟着他跑的羌人也不少。赵冲就去追这些叛徒,没想到中了埋伏,战死了。朝廷为了表彰他,就封他的儿子赵义为义阳亭侯。虽然赵冲死了,不过羌人也被打得元气大伤,没什么力气再闹事了。再加上梁并在左冯翊这个地方,把那些叛乱的羌人离湳、狐奴都给招降了,陇右这一片也就稍微安宁了一些,总算是让人松了一口气。

到了汉安三年,顺帝已经长大成人了,可还没有儿子继承皇位。梁皇后和其他的后宫妃子,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大多数都没能生出孩子来。只有后宫的虞美人,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叫炳,这时候才两岁。顺帝就立炳为太子,把汉安三年改成了建康元年,还下诏书大赦天下,让老百姓都高兴高兴。

这时候,侍中杜乔回京城复命,顺帝就任命他为太子太傅。又让侍御史种暠当光禄大夫,在承光宫里照顾太子。有一天晚上,中常侍高梵一个人坐着车来接太子,说要带太子去见皇帝。杜乔他们就向高梵要诏书,高梵却支支吾吾地说,这是皇帝亲口说的,没有诏书。杜乔一听,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急得团团转,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这时候,种暠站了出来,“刷”的一声拔出剑来,横在路中间,大声说:“太子可是国家的继承人,关系到老百姓的命运。现在你这个常侍来接太子,又没有诏书,这怎么能让人相信呢?我种暠今天就是死,也不会让你把太子带走!”高梵一开始还仗着有皇帝的命令,嘴硬得很,可看到种暠一脸严肃,眼神犀利得像老鹰一样,吓得他腿都软了,也不敢再争辩了,赶紧回去向皇帝报告。顺帝听了,觉得种暠这人很稳重,就亲自写了诏书去接太子,太子这才进了宫。杜乔从宫里出来后,还心有余悸地赞叹道:“种公这人可真是厉害啊!碰到这么紧急的事儿,一点都不慌乱,佩服佩服!”种暠字景伯,是河南洛阳人,杜乔字叔荣,是河内林虑人。他们两个都是因为孝顺廉洁被推举当官的,在朝廷里也算是有名的大臣。没过多久,种暠就被派到益州去当刺史了,杜乔则升为大司农,后来又当上了大鸿胪。

这年八月,顺帝突然生病了,而且病得很重,没几天就去世了,享年三十岁,在位的时间和安帝一样,也是十九年。大臣们就拥立太子炳即位,尊梁后为皇太后。这小皇帝才两岁,怎么可能自己处理国家大事呢?没办法,只好按照以前的惯例,让皇太后梁氏代替皇帝管理朝政。朝廷又任命太尉赵峻为太傅,大司农李固为太尉,让他们一起参与处理朝廷的事务。过了一个月,顺帝的棺材被运到宪陵下葬,庙号敬宗。

这一天,京城和太原、雁门这些地方发生了地震,三个郡还发了大水,土地都裂开了。朝廷没办法,就下诏书让大家推荐贤良方正的人,还让百官都给朝廷写信,说说现在国家的情况,有什么问题,该怎么解决。

前安定上计掾皇甫规接到诏书后,就写了一篇奏章给皇帝。他说:“想当初,孝顺皇帝一开始的时候,那可是很勤奋地处理国家大事啊,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大家都觉得日子有盼头了。可后来呢,一些奸臣和皇帝身边的小人开始捣乱,把皇帝的权力都给分走了。这些人只知道贪污受贿,聚敛钱财,还整天吃喝玩乐,不干正事。他们靠着皇帝的宠信,卖官鬻爵,让自己的那些狐朋狗友都混进了朝廷。结果天下就乱成了一锅粥,每次打仗都输得底儿掉,老百姓和官府都被折腾得精疲力尽,从上到下都穷得叮当响。我在关西的时候,就听说了这些事儿,可没听说朝廷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改变这种情况。这国家的权力和好处,都被那些有权有势的人给拿走了。现在陛下您啊,聪明睿智,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指梁太后),刚摄政的时候,任用了一些忠臣(指用李固),把以前的一些坏毛病都给改了,大家都很高兴,觉得看到了太平的希望。可这地震之后,天气也变得不正常了,雾气白茫茫的,太阳和月亮都没了光彩,旱灾也来了,到处都是盗贼,老百姓都没法安心过日子。这都是老天爷在警告我们啊,我觉得这都是那些奸臣权力太大造成的。特别是那些常侍,没一个好东西,应该赶紧把他们撤职查办,没收他们的财产,把这些钱还给老百姓,这样才能平息老天爷的怒火。现在大将军梁冀和河南尹梁不疑,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就像周朝的周公和召公一样,是国家的顶梁柱,而且他们家和皇室还是亲戚呢。现在给他们一些尊贵的称号,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他们应该谦虚谨慎一点,多学习儒家的道理,少搞一些吃喝玩乐的事儿,把家里那些没用的装饰都去掉。皇帝就像船一样,老百姓就像水一样,大臣们就像是划船的人,梁将军兄弟就是掌舵的。要是大家都齐心协力,好好为老百姓着想,那国家就能幸福安康;要是他们偷懒不负责任,这国家可就危险了,就像船要沉到波涛里一样,可得小心啊!一个人的德行要是配不上他的俸禄,就好像在快要倒塌的墙上再加高一样,这不是自找灭亡吗?那些整天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人,就知道听坏话、说奉承话,就应该把他们都赶走,让他们知道不能胡作非为。也让梁冀他们好好想想,用对人有什么好处,用错人有什么坏处。还有,现在很多当官的都是吃白饭的,尚书们也不认真办事,下面的官员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人愿意去管这些事儿,所以陛下您听到的都是些奉承话,根本不知道外面的真实情况。我知道说这些话可能会得罪人,说不定还会招来杀身之祸,可我要是不说,怎么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呢?我从小在边远的地方长大,没怎么见过世面,今天写这封信的时候,心里害怕得很,可能有些话没说清楚,请陛下恕罪。”

这篇奏章,主要是说那些有权有势的外戚和皇帝身边的小人的坏话。梁冀看了,气得鼻子都歪了,马上就把皇甫规的名次给降了,只给了他一个郎中的官职。皇甫规也知道自己在这儿混不下去了,就借口生病,辞官回家了。那些州郡的官员,都想讨好梁冀,经常想找皇甫规的麻烦,皇甫规只好躲在家里,悄悄地教学生读《诗》《易》,这才保住了一条命。

这时候,扬徐一带的盗贼又开始闹事了。扬州的贼范容这些人,占领了历阳;九江的贼马勉,打进了当涂,还胆大包天地自称皇帝,也像模像样地建立了年号,封了一堆官员,让徐凤当了无上将军。就连广陵那个投降过的张婴,自从张纲死了以后,也开始不安分了,又召集了一些人,在堂邑和江都这一带捣乱。

梁太后正准备召集大臣们商量,派谁去讨伐这些盗贼呢。可这时候正好赶上过年,朝廷就把年号改成了永嘉,百官们都忙着庆祝,这事儿就暂时被耽搁下来了。等庆祝完了,小皇帝突然生病了,而且病得很重,没几天就夭折了,这孩子才三岁,宫里一下子就乱成了一团。梁太后因为扬徐的盗贼闹得厉害,担心国家有大丧事,会让老百姓更加恐慌,就派中常侍去告诉三公,说要先把诸侯王和列侯都召集起来,然后再发丧。

太尉李固就进言说:“虽然这继承皇位的皇帝年纪小,可他毕竟是天下的君主啊。现在他去世了,这是天大的事儿,人神都会被感动的。哪有做臣子的,反而要隐瞒这件事的道理呢?以前秦始皇在沙邱病死,胡亥和赵高隐瞒消息,结果扶苏被害,秦朝也很快就灭亡了;还有北乡侯病逝的时候,阎后兄弟和江京这些人也隐瞒消息,后来就发生了孙程杀他们的事儿。这都是历史上的教训啊,我们可不能不防备!”李固这话说得很明白,其实就是在防备梁冀,怕他搞鬼。梁太后听了李固的话,觉得有道理,就当天晚上就给小皇帝发丧了。

顺帝就只有这一个儿子,儿子死了,就得从其他的亲戚里找个人来继承皇位。于是就把清河王蒜和渤海王子缵都叫到京城来。蒜是清河孝王庆的曾孙,缵是乐安王宠的孙子,宠又是千乘王伉的儿子。蒜这时候已经长大了,缵才八岁。

太尉李固想立一个年纪大一点的皇帝,就对大将军梁冀说:“现在我们要选新的皇帝,应该选一个年纪大、品德好,而且有处理国家大事经验的人,这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希望将军您好好考虑考虑,就像当年周勃、霍光拥立汉文帝、汉宣帝一样,可别学邓太后、阎太后,为了自己的利益立一个小皇帝!”梁冀这人很固执,根本不听李固的话,他和梁太后偷偷地商量好了,就把缵接到南宫,封他为建平侯,当天就让他即位了,这就是质帝。还是由梁太后代替皇帝管理朝政,把蒜又送回了他的封国。

接着,大家就商量怎么给前幼主安葬,还要选一个地方建陵墓。李固又进谏说:“现在到处都是盗贼,到处都需要钱去剿灭他们,这花费肯定少不了。而且新建宪陵,老百姓还没歇口气呢。前帝年纪还小,我们可以在宪陵的旁边,给他建一个陵墓,这样费用能省三分之一。以前孝殇皇帝葬在康陵的时候,也是这么做的,我们现在也可以照着做啊。”梁太后听了李固的话,觉得有道理,就把前幼主的棺材葬在了怀陵,谥号为冲帝。

李固因为经常给朝廷提一些正确的意见,所以很受信任,梁太后也听他的话,把很多黄门内侍都给撤职了,大家都觉得国家有希望了,就像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可梁冀却不这么想,他觉得李固老是跟他作对,心里很嫉妒,再加上那些宦官在中间挑拨离间,说李固的坏话,梁冀就更恨李固了。不过梁太后知道李固是个忠臣,所以李固暂时还没什么事儿。

李固又和太傅赵峻、司徒胡广、司空赵戒这些人一起,推荐北海人腾抚,说他有文才武略,可以当将帅。

朝廷就下诏书任命腾抚为九江都尉,让他去讨伐扬徐一带的盗贼。腾抚也是个厉害角色,打起仗来毫不含糊,接连打了好几个胜仗,把马勉和徐凤、范宫这些贼首都给杀了,朝廷一看,这是个人才啊,就提拔他为中郎将,让他都督扬徐二州的军事。腾抚继续进军广陵,又把张婴给打败了,这时候,历阳的贼华孟,自称黑帝,也被腾抚带兵给击毙了,这下东南一带总算是平定了,老百姓也能过上安稳日子了,大家都对腾抚感恩戴德,就像盼到了救星一样。

过了一年,朝廷改元本初,又下诏书让郡国推荐明经的人,到太学去学习,等学成之后,就可以当官了。这一下,那些公卿们都纷纷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太学去,太学里的学生一下子就多了起来,有三万多人,学习的风气特别浓厚,就像春天里百花盛开一样。扬徐一带已经平定,西北两边也还算安宁,看起来这国家终于可以好好发展一下,搞搞文化建设,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了。

可谁知道,这时候贵戚梁冀却跳出来捣乱。这梁冀仗着自己有权有势,横行霸道,什么事儿都敢干,简直就是无法无天,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

原来质帝虽然年纪小,但是特别聪明伶俐,就像个小机灵鬼似的。有一次,朝廷开会,大臣们都在朝堂上,质帝看着梁冀,那小眼睛滴溜溜地转,突然冒出一句:“这就是跋扈将军啊!”这一句话可不得了,梁冀听了,心里“咯噔”一下,顿时火冒三丈,脸上一阵白一阵红,心里想:“这小毛孩,现在就这么厉害,等他长大了,还不得把我给吃了!”从那以后,梁冀就对质帝怀恨在心,一直想找机会把他除掉。

于是,梁冀就偷偷地嘱咐宫里的内侍,在饼里下了毒,然后让人把毒饼送给质帝吃。质帝哪知道这饼里有毒啊,吃了好几块,刚开始还没觉得怎么样,可没过一会儿,肚子就开始疼起来了,疼得他在地上直打滚,嘴里大声喊着:“哎呀,我的肚子好疼啊!”旁边的人都吓坏了,赶紧去叫太医。这时候,梁冀也来了,质帝看着他,有气无力地说:“我吃了饼之后,肚子难受得很,给我点水喝,是不是还能活啊?”梁冀在旁边听了,眼珠子一转,心想:“这可不行,万一喝了水把毒解了,这事儿可就麻烦了。”于是他赶紧说:“哎呀,陛下,这可不能喝水啊,万一喝了水吐得更厉害,那就更不好了!”梁冀的话还没说完,质帝就已经疼得不行了,双手紧紧地抱住肚子,脸色变得青紫,眼睛也闭上了,不一会儿就断了气。

太尉李固看到质帝死了,心里特别悲痛,趴在质帝的尸体上大哭起来,那哭声真是撕心裂肺,眼泪鼻涕流了一脸。过了一会儿,梁太后也来了,看到质帝的尸体,也忍不住哭了起来。李固这时候止住了哭声,对梁太后说:“太后,这事儿得好好查一查,肯定是有人在饼里下了毒,得把那些侍臣都审问清楚,找出凶手!”梁太后听了,只是含含糊糊地答应了一声,也没说具体该怎么办。

李固心想,这事儿得跟梁冀好好说说,不能就这么算了。可是他往旁边一看,梁冀早就不知道跑哪儿去了,李固没办法,只好先退了出去。正好这时候司徒胡广、司空赵戒听说质帝死了,也来哭灵。李固等他们哭完了,就把他们拉到一边,商量接下来该怎么办。李固担心梁冀会再立一个小皇帝,自己好继续掌权,于是就拉着胡广和赵戒一起联名给梁冀写了一封信,信上说:

“天下这是怎么了,运气也太差了,又遭遇了这样的大丧事。皇太后您圣明,代替皇帝管理朝政,这是国家的福气。大将军您呢,也是忠孝两全,为国家操碎了心。可是这几年,国家的运气实在是不好,皇帝一个接一个地去世。现在我们又要选新的皇帝了,这可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事啊。我们知道太后和将军您肯定会慎重考虑,选一个好皇帝。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一点想法,想跟您说一说。

我们回头看看以前的历史,不管是废立皇帝,还是新皇帝登基,都得征求公卿大臣们的意见,让大家一起商量商量,这样才能让老天爷满意,让老百姓信服。而且自从本初以来,国家的政治就不太好,地震把宫庙都震坏了,彗星在天上乱飞,这都是老天爷在警告我们啊,也是将军您应该操心的时候。古人说:‘把天下让给别人容易,为天下选一个好皇帝可难啊。’以前昌邑王被立为皇帝,结果他昏庸无道,把国家搞得一团糟。霍光当时又担心又后悔,恨不得把自己的骨头折断。要不是霍光那么忠诚勇敢,田延年那么积极努力,大汉的江山可就危险了。这可是关系到国家兴衰的大事,我们能不慎重吗?现在我们就盼着将军您能好好考虑考虑,为国家选一个好皇帝,这可是功德无量的事儿啊!”

梁冀收到这封信,就召集百官来商量立皇帝的事儿。李固和胡广、赵戒,还有大鸿胪杜乔,都主张立清河王蒜,说他是皇室宗亲,品德又好,名声在外,让他当皇帝最合适不过了。梁冀坐在那里,听着他们的话,脸色阴沉得可怕,一句话也不说,这事儿就这么僵住了,也没商量出个结果。

原来平原王翼被贬为都乡侯,回到了河间。他的父亲开还活着的时候,想把蠡吾县作为翼的封邑,就向朝廷上表请求,朝廷同意了,于是翼就被改封为蠡吾侯。翼去世后,他的儿子志继承了爵位。这志长得倒是眉清目秀的,可惜就是个绣花枕头,没什么真本事。顺帝去世的时候,志来京城参加葬礼,被梁太后看到了,梁太后有个妹妹,就想把妹妹嫁给志,结成亲家。因为当时国家有丧事,不方便说这事儿,就先让志回封地去了。过了两年多,志已经十五岁了,梁太后就把他叫到京城来,商量结婚的事儿。正好这时候质帝死了,要选新皇帝,梁冀心里就打起了小算盘,他想把志立为皇帝,这样自己就是皇帝的大舅哥了,以后这权力还不都是自己的?这如意算盘打得可真响,简直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

可是三公会议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主张立清河王蒜,这可跟梁冀的想法不一样,他心里着急啊,可又不好当场发作,只能坐在那里生闷气,把脸憋得通红,就像一只生气的蛤蟆。等公卿们都退出去了,天也黑了,梁冀回到家里,吃晚饭的时候都心不在焉的,一直在想这事儿该怎么办。这时候,中常侍曹腾这些人来了,他们早就知道梁冀的心思,就顺着他的话说:“将军,您家世代都是皇后的亲戚,现在掌管着国家的大权,这是多威风的事儿啊。不过这难免会有一些人嫉妒您,想找您的麻烦。您看这清河王蒜,一向以严明着称,如果他当了皇帝,恐怕会对您不利啊!不如立蠡吾侯志,这样您就能一直富贵下去了,这多好啊!”梁冀听了,皱着眉头说:“我也想立志,可是公卿们都不同意,这可怎么办呢?”曹腾接着说:“将军,您手握大权,您说的话谁敢不听啊?只要您下定决心,这事儿还不是您说了算!”梁冀听了这话,猛地一拍桌子,站起来说:“好,我……我决定了!”他这一着急,口吃的毛病又犯了,两个“我”字说得结结巴巴的,把曹腾他们都逗乐了。

第二天,梁冀又召集百官,说要立蠡吾侯志为皇帝。他站在那里,眼睛瞪得大大的,满脸通红,说话的声音特别大,好像要吃人似的,把大家都吓了一跳。胡广、赵戒这些人本来就胆小怕事,看到梁冀这么凶,都不敢说话了,只好顺着他说:“一切都听大将军的!”只有李固和杜乔,还是坚持要立清河王蒜,和梁冀争论起来。梁冀可没耐心听他们说,大声吼道:“散会!散会!”说完就气呼呼地走了。

李固还是不死心,他觉得梁冀可能会改变主意,就又给梁冀写了一封信,反复地说立清河王蒜的好处。梁冀收到信,看都没看几眼,就把信扔到地上,还狠狠地踩了几脚,心里说:“这李固,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跟我作对,看我怎么收拾你!”

然后,梁冀就先去跟梁太后说了自己的想法,让梁太后下诏书,把李固的官职给免了。接着,他就到夏门亭去迎接蠡吾侯志,当天晚上就把志立为皇帝,这就是桓帝。这夏门是洛阳西北的一个门,门外有个万寿亭。

梁太后还是继续代替皇帝管理朝政,把质帝葬在了静陵,还追尊河间王开为孝穆皇,蠡吾侯翼为孝崇皇,孝穆皇的陵墓叫乐成陵,孝崇皇的陵墓叫博陵。桓帝的生母匽氏,本来是蠡吾侯翼的妾室,这时候在园子里守孝,也被尊为博园贵人。

第二年,朝廷改元建和。正月初一,就发生了日食,这在当时可是不祥之兆啊。朝廷没办法,就下诏书让三公九卿都说说自己对国家大事的看法,看看怎么才能让国家变得更好。到了四月,京城又发生了地震,朝廷又下诏书让大将军和公卿们推荐贤良方正和直言极谏的人。

可是大家想想,这时候梁冀就像一只凶猛的老虎,在朝廷里横行霸道,谁要是敢说真话,指出他的问题,那不是往老虎嘴里送吗?肯定会被他吃掉的。所以那些贤良方正的人,就算有本事,也不敢出来当官,生怕惹祸上身。至于直言极谏的人,那就更不用说了,根本就没人敢站出来说话。

司徒胡广接替李固当了太尉,可因为夏天发生了日食,又被免了职,朝廷就让杜乔当了太尉。而且因为立桓帝这件事,梁冀觉得自己功劳很大,朝廷也得给他点好处啊,就又给他增加了一万三千户的食邑。梁冀的弟弟梁不疑被封为颍阳侯,不疑的弟弟梁蒙被封为西平侯,梁冀的儿子梁清被封为襄邑侯。就连中常侍刘广这些人,也都被封为列侯,这可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梁冀的势力变得更大了,朝廷里到处都是他的人,就像他的私人王国一样。

太尉杜乔是个正直的人,他看到这种情况,心里很着急,就给朝廷上书说:

“陛下您从一个藩王变成了皇帝,这是老天爷的旨意,老百姓都盼着您能把国家治理好。可是您现在不先重用那些忠臣贤良,却先给身边的人封官加爵,这可不好啊。这样会让好人伤心,坏人得意,那些奸臣小人就会越来越多。我听说古代的明君,奖励和惩罚都是根据功劳和过错来的,可是现在的情况却不一样,都是看谁跟有权势的人关系好。就像梁氏一门,那些宦官的后代,什么功劳都没有,却都封了侯,还占了很多土地,这也太不公平了吧!这样下去,谁还愿意为国家出力呢?有功的人得不到奖励,大家就都没了积极性;坏人得不到惩罚,他们就会更加肆无忌惮。所以就算有法律,大家也不怕;就算有奖励,大家也不稀罕。要是一直这样下去,国家肯定会大乱,到时候别说国家繁荣昌盛了,恐怕连命都保不住,这可不是闹着玩的,陛下您可得慎重啊!”

可是杜乔的奏章递上去,就像石沉大海一样,根本没人理会。以前杜乔当大司农的时候,永昌太守刘君世,让人铸了一条黄金做的文蛇,打算送给梁冀,讨好他。结果被益州刺史种暠发现了,就把这金蛇没收,交给了大司农杜乔保管。梁冀知道后,还不死心,就假装跟杜乔说,想看看这条金蛇。杜乔早就知道梁冀没安好心,就委婉地拒绝了他。梁冀因此对杜乔怀恨在心,就像一只记仇的狼。

后来梁冀的小女儿死了,公卿们都去吊丧,只有杜乔没去,这可把梁冀气坏了,心里想:“这杜乔,太不给我面子了,我一定要找机会收拾他!”再加上迎立桓帝的时候,杜乔又和李固一起反对他的意见,梁冀对他的恨就更深了,简直是恨之入骨,就像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一样。

不过梁太后知道杜乔是个忠臣,所以还是让他当了太尉。杜乔还是像以前一样正直,看到梁冀他们给自己的亲戚和身边的人乱封官,就又上书劝阻。可是他的话梁冀根本不听,还越来越讨厌他。

桓帝因为是梁冀拥立的,自然得听他的话。梁冀想让桓帝风风光光地娶自己的妹妹当皇后,好好显摆显摆。可杜乔却坚持按照以前汉惠帝娶后的规矩来办,一点都不肯增加仪式的规格。梁冀虽然心里很生气,可因为杜乔是首辅,也不好直接跟他吵,只能把这口气憋在心里,这梁冀和杜乔之间的矛盾就越来越深了,就像两个仇人一样,迟早要爆发一场大战。

后来梁冀的妹妹真的被立为皇后了,梁冀的势力也变得更大了。这时候,京城又发生了地震,梁冀就把这事儿怪到首辅杜乔头上,说都是他没把国家治理好,于是就把杜乔的官职也给免了。然后让司徒赵戒当了太尉,封他为厨亭侯;司空袁汤当了司徒,封他为安国侯;胡广又被起用为司空,封他为安乐侯。这三公都因为梁冀的关系封了侯,就都开始讨好梁冀,什么都听他的,就像一群跟在主人后面的小狗一样。

只有李固和杜乔,不肯依附梁冀,他们知道自己的处境很危险,可还是坚持自己的原则,不愿意同流合污。但是他们这样做,肯定会被梁冀陷害,就像两只羊掉进了狼群里,凶多吉少。这朝廷里的斗争越来越激烈,到底李固和杜乔会怎么样呢?咱们下一回接着说。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动漫之后宫之旅 恰似寒光遇骄阳 渔港春夜 穿越豪门之娱乐后宫 肥水不流外人田 逍遥人生 男欢女爱 福艳之都市后宫 官道之色戒 无限之信仰诸天 宋檀记事 大奉打更人 人生得意时须纵欢 都市极乐后后宫 科技衍生 田野花香 余生遥向晚 鬼医嫡妃 第一名媛,总裁的头号新妻 墨染瑾年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穿到荒年,我靠两文钱起家 我在大唐有块田 这个王爷来自地球 名门艳旅 问棠gl 八一物流誉满全球 我要当明君之大隋杨广 大宁第一衙内 唐枭 民国崛起之东北虎啸 血火河山 醉枕三界 萌宠狂妃 红楼之薛霸王 大清宫里的小人物 乱世古武之一代君王 三国之一马平川 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 大宋必须浪 
最近更新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 白话三侠五义 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 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 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 如何拯救德意志 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 立渊传 穿越之铁血捕快 沉默的战神 大唐镇国公 水浒:我武大郎,反了! 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 系统!我有召唤军火异能 三国之现代魂 时空乱叙 我孔圣唯一子孙,你问我懂论语吗 十三皇子 古镯通时空,假千金娇养江阳王赢翻了 掌握天幕,行走万朝 
三国前传 文岳 - 三国前传txt下载 - 三国前传最新章节 - 三国前传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