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前传

文岳

首页 >> 三国前传 >> 三国前传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江山美色 抗日之铁血远征军 重生霸宠:摄政王爷太凶猛 抗日之铁血使命 明朝那些事儿 大唐:开局拐走李世民女儿 清末之雄霸天下 重生之铁血战将 澳洲风云1876 春秋我为王 
三国前传 文岳 - 三国前传全文阅读 - 三国前传txt下载 - 三国前传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9章 乐羊子妻

上一章书 页下一章阅读记录

话说这永初四年九月啊,邓太后的母亲新野君生病了。这新野君,之前咱也提过。邓太后那叫一个着急,亲自跑到母亲那儿去探望,在那儿一待就是好多天,都没回宫。这三公大臣们就上表,一个劲儿地恳请太后回宫,好说歹说,太后这才肯回来。

咱再说说这安帝,这时候都十七岁了,也不知道和大臣们一起请求太后把政权还回来,真是让人着急。

没过多久,新野君的病情加重了,邓太后又赶忙跑去送终。她在那儿哭得那叫一个伤心,眼睛都肿得像核桃似的,给母亲用长公主规格的赤线,还特赐东园秘器、玉衣绣衾这些高档的丧葬用品。东园秘器,之前也介绍过。让司空张敏拿着节杖去主持丧事,那场面、那规格,就跟清河王临终的时候差不多。清河王临终的事儿,在三十七回里讲过。最后还给母亲追谥为敬君,又赏赐了好多布和钱,足足有布三万匹,钱三千万呢。

邓骘他们这些人呢,就推辞不要这些钱和布,还请求辞职回家给母亲守孝。太后一开始没答应,就去问曹大家班昭。这班昭啊,可是太后一直尊敬的老师。班昭就上书说:“太后啊,您品德高尚,施行的政策就跟唐虞那时候一样好。您广开言路,连我们这些普通人的话都听,连那些割草打柴的人提的意见您都考虑。我班昭有幸能在您这圣明的时代,哪能不把心里话都说出来呢?我听说谦让这品德,那是非常好的。所以那些古代的典籍里都赞美谦让,连神仙都会降福给谦让的人。以前伯夷、叔齐离开自己的国家,天下人都佩服他们廉洁高尚;太伯离开邠地,孔子都称赞他三让的美德。他们就是因为谦让,才让自己的好名声流传后世。《论语》里说:‘能以礼让治国,从政还有啥难的呢?’这么看来,谦让的好处可大了去了。现在国舅邓骘坚持要尽忠尽孝,辞职回家,您因为边疆还不安定,就不答应他。要是以后有一点不好的事儿发生,恐怕这谦让的好名声,就再也得不到了。我因为担心这事儿,所以才冒着死罪跟您说这些心里话。我知道自己说的可能不太好,但就是想表达一下我这像虫子蚂蚁一样渺小的忠心,希望您能考虑考虑。”

邓太后一向把班昭当老师一样对待,听了她的话,就同意了,让邓骘他们回家守孝。还封了班昭的儿子曹成为关内侯。

这时候班昭还在继续写《汉书》,已经快写完了。她拿给那些士大夫们看,好多人都看不懂。以前伏波将军马援的从孙马融,和班昭是同乡,在朝里当校书郎。他听说了,就跑到宫阙下来跟班昭学习。马融的哥哥马续,小时候就特别聪明,七岁就懂《论语》,十三岁明白《尚书》,十六岁就开始研究《诗经》,把那些经典书籍看了个遍,还精通《九章算术》。邓太后听说马续有才名,也把他召到东观,让他参考《前汉书》,再做校正。所以这《前汉书》一百二十卷,除了班氏兄妹写的,马续也做了一些补充修改,这才最终完成。这些事儿在《曹大家传》里都有记载。

班昭还写了《女诫》七篇,用来教导女子。第一篇叫“卑弱”,第二篇是“夫妇”,第三篇“敬慎”,第四篇“妇行”,第五篇“专心”,第六篇“曲从”,第七篇“和叔妹”,写了好几千字呢,后来流传到后世,老百姓都叫它女四书。我这儿就不详细说每一篇的内容了,不过还记得她的序文,给大家抄录下来:

“我这人又笨又糊涂,天生就不聪明,靠着父亲的宠爱,还有母亲和老师的教导,十四岁就嫁到曹家,到现在都四十多年了。我每天都战战兢兢的,就怕做错事被休回家,给父母丢脸,给家里人添麻烦。我从早到晚都操心,干活也不喊累,现在年纪大了,才觉得自己做得还算可以。我这人性格不好,以前也没好好教育孩子,一直担心儿子曹成在朝廷里犯错。没想到皇上圣恩浩荡,还封他为关内侯,这真是我做梦都没想到的。现在儿子能自己照顾自己了,我也不担心了。就是担心几个女儿,她们都要嫁人了,我要是不好好教导她们,她们不懂妇道,嫁到别人家去,会给家族丢脸的。我现在身体不好,说不定哪天就不行了。一想到女儿们这样,我就心里难受。所以抽空写了这《女诫》七章,希望女儿们都抄一份,对她们能有点帮助。我这当妈的也要走了,你们可要好好努力啊!”

校书郎中马融,看了这七篇《女诫》,觉得特别好,就专门抄下来,拿回家给自己的老婆女儿看,还嘱咐她们好好学习。就这么着,《女诫》慢慢流传开了,一直流传了千百年。

除此之外,班昭还有《赋颂铭诔问注哀辞书论上疏遗命》,一共十六篇。等班昭去世后,她的儿媳妇丁氏把这些文章编成了全集,还自己写了一篇《大家赞》附在里面。这婆媳俩都能写文章,也算是一段佳话。

班昭还有个丈夫的妹妹叫曹丰生,也很有才气,曾经写信和班昭讨论学问,写得也很不错。班昭去世的时候,都七十多岁了。邓太后穿着素服为她哀悼,给了很多赏赐,还专门派使臣去主持她的丧事。这班昭真可以说是女子中的杰出人物,活着的时候光荣,死了也让人怀念。像她这样有才有德的人,就应该受到表扬。

当时还有广陵人姜诗的妻子,河南人乐羊子的妻子,也都很贤惠,名声一直流传。

姜诗是广陵人,对母亲特别孝顺。他的妻子是同郡庞盛的女儿,侍奉婆婆那叫一个小心。姜诗的母亲喜欢喝江水,江水离他们家有六七里地,庞氏就经常去打水回来给婆婆喝。有一天,刮大风,庞氏回来晚了,婆婆渴得受不了,姜诗就生气地责备庞氏,还把她赶回娘家了。庞氏哭着出了门,借住在邻居家,每天从早到晚不停地纺织,托邻居把织好的布送给姜诗的母亲,好几个月都没间断。姜母觉得很奇怪,就详细问邻居,邻居这才把实情告诉她。姜母又感动又惭愧,赶紧让姜诗把庞氏接回来,以后对庞氏格外怜爱。庞氏也更加细心地照顾婆婆,一点差错都没有。

后来他们有了儿子,儿子稍微长大一点,就去给奶奶打水,结果不小心淹死了。庞氏怕婆婆伤心,不敢告诉她,就说儿子出门求学去了,不方便经常回来。姜母特别喜欢吃鱼鲙,又不愿意自己一个人吃,姜诗夫妇就努力干活,挣了钱买鱼,做好鱼鲙给母亲吃,还让邻居陪着母亲,就想让母亲高兴。

也许是他们的孝心感动了上天,有一股泉水从他们家旁边冒出来,每天早上都会有两条鲤鱼跳出来,正好可以给姜母做鱼鲙。庞氏后来又生了儿子,姜家也不至于没后了。

地方上的官吏知道了他们的事儿,就推荐姜诗当孝廉,入朝当了郎中。后来姜诗又出去当江阳的长官,治理得也很好。当官几年后,在任上去世了。当地的老百姓给姜诗立了祠堂,还把姜诗的妻子庞氏的画像也供在里面。姜家这一对孝顺的夫妻,他们的故事流传了千百年,这可真是能劝人孝顺啊。

乐羊子的妻子,姓氏没传下来。羊子有一次出门游玩,捡到一块别人掉的金子,回家拿给妻子看。妻子一看,脸色就变了,严肃地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的人不吃嗟来之食。以前齐国有个叫黔娄的人救济灾民,对一个饿肚子的人说:‘嗟!来食。’那个人因为他没礼貌,宁愿饿死也不吃。你怎么能贪图这点小便宜,捡别人的金子,弄脏自己的品行呢?”羊子听了,特别惭愧,赶紧把金子扔回原地,然后就出门找老师学习去了。

过了一年,羊子回来了。妻子跪着问他为啥回来,羊子说:“好久没见,就是想家了,没别的原因。”妻子站起来,走到织布机前,拿起刀对羊子说:“这布是从蚕茧开始,在织布机上一点点织成的。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织成一丈一匹的布。现在要是把它割断,以前的功夫就都白费了,最后也织不成布。你出去求学,就应该学成了再回来;要是半道就放弃,就跟我割断这织布机上的布一样啊!”羊子赶紧拦住妻子,说自己愿意再出去求学。妻子这才把刀放下。

羊子就又走了,七年都没回来。羊子还有个老母亲,妻子尽心尽力地照顾,还经常给羊子寄东西。

有一次,邻居家的鸡不小心跑到他们家院子里,羊子的母亲就把鸡抓住杀了吃。妻子对着鸡肉一口都不吃,还默默地流泪。母亲奇怪地问她为啥,妻子回答说:“我伤心咱们家穷,让您吃别人家的鸡肉。”母亲听了,很不好意思,就把鸡肉扔了。

后来有盗贼进了家,逼着羊子的妻子受侮辱。妻子拿着刀冲出去,盗贼一看她拿着刀,就把羊子的母亲抓住,还吓唬她说:“你要是放下刀跟我走,我就放了你婆婆;不然我先杀了你婆婆!”羊子的妻子抬头看着天,长叹一声,竟然拿刀抹了自己的脖子,血一下子就流出来,死了。盗贼也很惊愕,放开羊子的母亲,就跑了。

羊子的母亲把这件事报告给太守,太守抓住盗贼判了罪,还赏赐给羊子的妻子一些缣帛,按照礼节把她安葬了,给她的谥号叫贞义。这可真是能劝人守节啊。

后来还有汉中人陈文矩的继妻,字穆姜,生了两个儿子,陈文矩前妻也有四个儿子。文矩出去当官,在安众这个地方去世了,穆姜和几个儿子带着棺材回家安葬。前妻的四个儿子觉得穆姜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经常嫌弃她。穆姜却很慈爱温和,对他们加倍地好。

邻居跟穆姜说:“这四个孩子不孝顺,太过分了,你为啥不跟他们分开住,省得受气呢?”穆姜回答说:“我正想用仁义来教导他们,让他们自己知道改正错误,怎么能跟他们分开呢?”邻居听了,很惭愧地走了。

后来前妻的大儿子陈兴生病了,病得很重,穆姜亲自给他调制药膳,白天黑夜地照顾,一点都不觉得厌烦。好几个月后,陈兴的病才好。陈兴这才感动地醒悟过来,把三个弟弟叫过来,说:“继母这么仁慈,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福气。我们以前不知道感恩,不孝顺,就跟禽兽一样。虽然继母的品德更加高尚了,可我们的过错也更深了!”让他自己醒悟,这才是好的教导方法。

说着,陈兴就带着三个弟弟到南郑的监狱里,把继母的美德都说了,还讲了自己以前不孝顺的事,请求让他们在监狱里治罪。县令听了,暗暗称奇,就去告诉郡守。郡守把四个孩子叫来审问,他们说的和以前一样。郡守就劝他们说:“你们既然知道自己不孝顺,能改过自新,以后就在家好好侍奉继母,要格外孝顺,弥补以前的过错。以前的事就不追究了,这次就原谅你们吧!”

四个孩子就一起回家,到穆姜面前跪下,愿意接受家法的惩罚。穆姜说:“知道错了能改,就好,还有啥说的呢?”

这时候,郡里已经派官吏到他们家,表扬穆姜的美德,还免除了他们家的徭役。穆姜带着几个儿子感谢。从这以后,陈兴他们都听母亲的教导,都成了好人。穆姜活到八十多岁才去世,去世前留下遗嘱,要薄葬,不要太奢侈。几个儿子都很听话,好好地办了丧事,在当地很受称赞。这可真是能劝人慈爱啊。

这三个妇人的品德,和曹大家比起来,虽然地位有高有低,行为也不一样;但是看看从古到今的妇女,能有几个像她们这样有好品德、好行为的呢?怪不得她们能在史册上留下好名声,被大家称为贤媛呢!这事儿就先说到这儿。

再说这邓太后为母亲守孝,过了一年才结束。这时候又赶上长时间不下雨,闹旱灾,太后就亲自到洛阳狱去审问囚犯。经过审理,放了三十六个本来判死刑的囚犯,还有八十个其他罪行的囚犯,然后才回宫。

到了永初七年正月,太后带着那些有封号的妇女去拜谒宗庙,和安帝一起祭祀,按照礼节完成仪式后才回来。回来后,太后下诏书减少了二十三种应时的物品。按照古代的礼节,“天子入祭宗庙,与后并献”。这时候皇后还没册立,所以是母子一起祭祀。

等到安帝二十二岁的时候,才册立贵人阎氏为皇后。这阎氏的母亲是邓弘的姨,所以能被册立,后面的事儿再说。

就是这几年,羌人老是来捣乱,边境的警报不断。汉中太守郑勤,在褒中战死了。郑勤出去在褒中驻扎,前面说过这事儿。主簿段崇和门下史王宗原展,拼命保护郑勤,也都战死了。骑都尉任仁,出去支援三辅,一场胜仗都没打过,这前面也说过。他手下的兵还不遵守纪律,朝廷没办法,就派缇骑把任仁抓回来,关进监狱处死了。

护羌校尉段禧生病去世了,没人接替,只好又让侯霸出来,派他到张掖驻扎,防御羌人。侯霸之前被罢黜,这些前面都讲过。

羌人又转过头来攻打河内,老百姓好多都往南跑,渡过黄河,人多得像蚂蚁一样,接连不断。北军中侯朱宠,奉命带着五营的士兵,去守孟津。这五营就是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朝廷还下诏书让魏郡、赵国、常山、中山这几个地方,修筑六百一十六所坞候,分段防御边境。

可这沿边的官吏,大多是内地郡县的人,不愿意在外面打仗防守,都纷纷请求把郡县的老百姓迁走,暂时避开羌人的侵扰。朝廷也没办法,就下令陇西搬到襄武,安定搬到美阳,北地搬到池阳,上郡搬到衙县。这命令一下,四个郡的官吏可高兴了,赶紧催着老百姓搬家,自己也好躲开危险。这真是“我能往,寇亦能往”,光靠躲避哪能解决问题呢?

老百姓大多舍不得离开家乡,不愿意搬走,这可把官吏惹恼了。官吏就让差役把老百姓的庄稼割掉,把房子拆掉,把营堡毁掉,把粮食和财物都拿走,硬逼着老百姓搬家。可怜的老百姓流离失所,在路上受苦。老弱的人好多都死在路边的沟壑里,妇女们也在山谷里艰难地行走,一大半人都送了命;只有一小半壮丁,还能勉强支撑着,跟着官吏搬家,算是侥幸活了下来。这官吏比羌人还厉害呢!

前征西校尉任尚,已经被免了官,又被召回来当侍御史,去攻打叛变的羌人。他到上党牛头山,和羌人打了好几次,还好赢了几次,羌人就散开跑了,河内这才稍微安定一点。任尚就把孟津的屯兵撤回来,还是去守洛阳。

没多久,汉阳的贼人杜琦和他弟弟杜季贡,还有同郡的王信,聚集了一帮人,和羌人勾结在一起,夺了上邽城,自称安汉将军,还到处散发假的檄文。汉阳太守赵博,偷偷地派刺客杜习,混进上邽城,把杜琦的脑袋砍下来,拿回来献给太守。赵博把这事报告给朝廷,朝廷下诏书封杜习为讨奸侯,赏赐他一百万钱;又派侍御史唐喜,带兵去攻打杜季贡和王信。

王信这些人占据着樗泉营,被唐喜一下子就攻破了,杀了六百多个人,王信也被杀死了。只有杜季贡逃脱了,跑去投靠滇零。正好滇零病死了,他的儿子零昌继承了羌人的首领位置,年纪还小,不太懂事儿,就让杜季贡当将军,住在丁奚城。这些都是永初五六七年间的事儿。

到了永初八年,改年,号为元初。这时,候又出了一个羌人的头目号多,是当煎勒姐这些羌人的总帅,在武都、汉中一带抢劫。巴郡有一种蛮人,以前汉朝刚开国的时候,高祖下过恩诏,免了他们的租赋,巴郡的板楯蛮人一直记着汉朝的恩情,听闻羌人在汉中捣乱,立即召集了数千人,在首领的带领下,雄赳赳气昂昂地前往相助。他们手持板楯,眼神中透着坚毅与果敢,与汉中五官掾程信的队伍会合后,一同向号多发起攻击。号多的队伍哪能抵挡得住这士气高昂的联军,顿时被打得七零八落,大败而逃,最后退到陇道,与零昌的队伍会合。

护羌校尉侯霸,带领着骑都尉马贤,瞅准时机对号多进行掩击。他们如神兵天降,杀得号多的队伍措手不及,二百多人瞬间倒地身亡。号多见势不妙,再次脚底抹油,溜之大吉。

然而,命运似乎对侯霸不公,没过多久,他便因病去世。朝廷即刻任命前谒者庞参接任护羌校尉一职。庞参深知羌人的习性,恩威并施,巧妙招诱号多。号多被庞参的谋略所折服,最终率众投降。庞参还将号多送到朝廷,号多因此被赐予侯印,之后便回到原地镇守。庞参则将自己的治所移到令居,专心守护河西通道,防御零昌的侵扰。

此时,屯骑校尉班雄,也就是班超的儿子,奉命屯兵三辅。左冯翊司马钧也被任命为征西将军,统领右扶风仲光、安定太守杜恢、北地太守盛包等,率领八千余人的队伍,与庞参兵分两路,共同讨伐零昌。

庞参带领着七八千人马,行至勇士县东首时,不幸遭到杜季贡的伏击。一时间,喊杀声四起,庞参的队伍陷入混乱,最终失利,无奈只能引兵退回。

另一边,司马钧等人的进攻起初颇为顺利,他们乘胜追击,顺利攻入丁奚城。可杜季贡也不是好惹的,他刚刚击退庞参,便马不停蹄地赶回丁奚城。当他看到城上飘扬的汉旗时,并未贸然反攻,而是狡黠地选择了撤退。其实,这背后隐藏着他的阴谋诡计。

司马钧命令仲光、杜恢、盛包三人率领数千士兵出城去割羌人的庄稼,并特意叮嘱他们切勿分兵。然而,这三人却将司马钧的命令当作耳旁风,肆意妄为地四处割禾,还一个劲儿地往深处走。结果,他们毫无意外地中了杜季贡的埋伏,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最终全军覆没。

司马钧得知消息后,心中虽有怨恨,但却固执地坚守孤城。可他也明白,孤城难守,在羌人的包围下,不久后便也灰溜溜地逃走了。

这仲光、杜恢、盛包三人不听指挥,固然有应死之责,而司马钧见死不救,其罪也不可饶恕。朝廷得知此事后,大发雷霆,立即将司马钧和庞参一并逮捕入狱。

祸不单行,北地、安定、上郡这三个地方也遭到羌人的侵害。朝廷无奈之下,特派度辽将军梁慬派遣边兵,前去营救三郡的吏民,并将他们迁徙到扶风境内。梁慬迅速行动,派遣南单于兄子优孤涂奴带兵前往。任务完成后,涂奴回到梁慬身边。梁慬见涂奴有功,便私自先给了他羌侯印绶,然后才向朝廷报告。谁料,朝廷却责怪他擅自作主,将他召回京城,关进了大狱。

幸好,校书郎中马融极力为庞参和梁慬求情,这二人这才免去死罪。但司马钧就没那么幸运了,无人救他,最终在狱中自尽。

朝廷随后任命马贤为护羌校尉,同时将班雄调回,升迁任尚为中郎将,让他屯兵三辅。这任尚,朝廷始终对他念念不忘,期望他能在防御羌人的战事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时,朝歌长虞诩已被调任为怀令。他前来拜见任尚,趁机献上一条妙计:“《兵法》上有云:‘弱不攻强,走不逐飞!’这是自然之理。如今叛羌大多骑马,日行数百里,来如疾风骤雨,去似离弦之箭。若让步兵去追击,根本无法企及。所以,即便屯兵二十余万,旷日持久,也难以奏效。依我之见,不如罢停各郡的征兵,让百姓们各出数千钱,用二十人的兵饷去购置一匹马,如此便可得到万余骑兵。凭借这万余骑兵去追逐那数千羌虏,从背后掩杀,何愁不能建功?这岂不是利民又破敌的两全之策?”

任尚一听,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心中暗喜,不禁拍案叫绝:“君所言甚是!”当下便让虞诩起草奏章,送往京师。朝廷很快批复,完全采纳了虞诩的建议。

任尚依计而行,淘汰冗兵,购置马匹,精心挑选出轻骑万人。随后,他率领这支部队袭击丁奚城。

杜季贡听闻汉军来袭,仓促出城迎战。但在任尚的猛烈攻击下,他渐渐难以支撑。这一战,任尚的军队大获全胜,斩首四百级,还缴获了马牛羊数千头。任尚满心欢喜地回营报功,又赶忙上书朝廷,详细奏明此次的捷报。

邓太后得知此事后,对虞诩的智谋大为赞赏,从此开始器重他,并将他擢升为武都太守。

虞诩接到任命后,立即率领吏属奔赴武都。当他们行至陈仓崤谷间时,前方探子来报,说有数千羌众挡住了要道。虞诩听后,立刻下令停车,然后佯装惊慌地说道:“前方羌众众多,我们兵力薄弱,必须等待援兵到来,方可继续前行。”说罢,还故意让士兵们四处散播消息,声称要请兵保护。

羌众听闻,信以为真,以为汉军被吓得不敢前进,便纷纷分兵去劫掠旁县。虞诩见羌众中计,心中暗喜,立即抓住时机,带领队伍迅速冲过封锁线,日夜兼程,每日疾驰百余里。

而且,虞诩每到一处停留,都会命令吏士们多多增灶。一开始,每日增灶一倍,后来更是不断增加。

就这样,虞诩一行人终于顺利抵达武都。下属们心中充满疑惑,纷纷前来询问:“古时孙膑行军,逐日减灶,以迷惑敌军,让敌军误以为我方兵力渐少;如今您却反其道而行之,逐日加增灶数,这是为何?况且兵法常说:‘日行不过三十里,这样才能防备意外情况。’而如今我们日行至二百里,这究竟是何道理?”

虞诩微微一笑,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耐心地解释道:“如今敌众我寡,若我们缓慢前行,必然会被羌众追上。只有加快速度,才能远离危险。我让你们增灶,就是为了让羌人摸不清我们的虚实。他们看到我们的灶数日益增多,定会以为是郡兵前来接应,而且人数众多,行军迅速,自然不敢轻易追击我们。所以,我们才能安全无忧。从前孙膑减灶,是故意示弱;而我如今增灶,是为了示强。形势不同,所用的虚实之策自然也应有所差异。你们不必多疑。”

下属们听了虞诩的解释,这才恍然大悟,心中对他的智谋佩服得五体投地,纷纷心悦诚服地退下。

不久,羌人得知虞诩已经逃脱,果然恼羞成怒,立即派兵前来追赶。当他们看到虞诩军队的灶数日益增多时,心中不禁犯起了嘀咕,都以为汉军有大批援兵到来,而且实力强大,于是心生畏惧,最终选择了退兵。

虞诩的吏士们看到羌人被成功吓退,对他的智谋更加钦佩不已。

虞诩到任后,查阅郡兵,发现人数不足三千,顿时又陷入了沉思。

正在此时,外面又传来警报,说有羌众万人围攻赤亭。虞诩心中一紧,但很快冷静下来,急令军士们加紧操演箭法。经过大约二三十天的刻苦训练,士兵们的箭术都有了显着提高,无论是技术还是射速,都达到了精湛的水平。

虞诩见时机成熟,便派遣一支由羸弱士兵组成的队伍前往赤亭诱敌,并且特别叮嘱他们,只许后退,不许前进。

羌众看到汉军前来,以为有机可乘,顿时兴奋不已,呐喊着奋勇追来。当他们追到城下时,虞诩果断发出号令,数百名弓弩手迅速出击。一开始,先用小弩射击,小弩的射程较短,只有数十步之遥。羌众见汉军的箭矢威力不大,以为不足为惧,便更加肆无忌惮地猛扑城壕,全力攻城。

虞诩见羌众中计,嘴角微微上扬,再次发出指令,让弓弩手们换上强弩,并且下令二十人集中射击一个羌人。一时间,箭如雨下,强弩的威力巨大,每一支箭都精准地射中目标,羌众顿时纷纷倒地,死伤惨重。

羌众的前队遭受重创,吓得魂飞魄散,纷纷向后逃窜。虞诩见此情形,亲自率领吏士们出城奋勇追击,又杀死了许多羌人。

残余的羌众退至数里外扎营,虞诩也收兵回城。

第二天,虞诩大开城门,命令士兵们排列整齐,从东郭门进入,再从北郭门出来,然后又从北郭门进入,如此反复多次,并且让士兵们不断更换军装。这一招与之前的增灶法异曲同工,都是用的疑兵之计,让羌人误以为城中有源源不断的援兵。

羌人远远地望见虞诩的士兵们来来往往,不知到底有多少人,心中惊恐万分,士卒们更是吓得面面相觑,互相惊吓。到了夜晚,他们再也不敢停留,仓皇失措地开始撤退。

当羌众逃至浅水滩边时,他们以为已经摆脱了危险,便纷纷下马,准备渡河。就在这时,突然一声鼓响,四周涌出许多官兵,齐声高呼:“羌奴快留下头来!”

羌众顿时吓得肝胆俱裂,四处逃窜。但他们哪里逃得过早已埋伏好的汉军的追击,一时间,浅水滩边杀声震天,血流成河。

原来,虞诩早就料到羌人会经过浅水滩,便提前在此处设下埋伏。这一仗,汉军大获全胜,彻底挫败了羌人的锐气。

虞诩以其卓越的智谋和果敢的决策,成功地保卫了武都,让当地百姓免受羌人的侵扰。他的名声也因此更加响亮,人们纷纷传颂着他的英勇事迹,对他的智谋赞叹不已。

而此时的朝廷,也因为虞诩的胜利而暂时松了一口气。但他们知道,羌人的威胁依然存在,未来的局势依然严峻。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目 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大奉打更人 无限群芳谱 林岚秦小雅 网游之奴役众神 让你当兵戒网瘾,你成军官了 一切从宠物模板开始 莽荒纪 武侠之神级大宗师 灵域 我的美女董事长 汴京春深 斗罗世界的巫师 玄幻都市之超神小学生 超级神龙养成系统 万界之最强主角系统 皇家小娇妻 锦绣医妃之庶女凰途 地狱电影院 北朝帝业 穿成反派世子爷的亲妹妹 
经典收藏满唐华彩 名门艳旅 醉枕三界 刀笔吏 萌宠狂妃 建设科技大秦,从时空售货车开始 风花醉 我对恶魔果实没有兴趣 三国之重振北疆 逍遥侯内 玄宇宙 红楼志 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 大唐岭南王 古今中外奇案录 回到明末做枭雄 迷踪谍影 (完结)女特工穿越成首富千金:特工皇后 魂穿大齐:我只想活命 儒侠英豪 
最近更新掌握天幕,行走万朝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重生1960:我承包了整座大山 探寻六爻之谜,一卦道尽乾坤万象 狂魔战神杨再兴 什么!越娶妻越强 穿越大秦,给秦始皇打晕塞麻袋里 庶子逆袭:萧逸尘的权谋征途与爱 大汉兵王 大秦:阿房之子,我为千古一帝 三国大军湿家 开局逆天任务我三国武力话事人 极品假太监 大明:打造海上帝国,夺回皇位! 我大概救了个王朝 三国:袁绍是我哥,我来一统天下! 穿越后我靠医术权倾朝野 白话聊斋志异:精编 宋末争霸:从水浒二龙山开始 我的出租屋通明末 
三国前传 文岳 - 三国前传txt下载 - 三国前传最新章节 - 三国前传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