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捷报传到李彻案前时,帝都正在准备过春节。
时近岁末,帝都的年味渐渐浓了起来,街上的百姓们热情洋溢,朝堂的百官也少了几分肃穆。
虽说这不是新朝的第一个年节,却是李彻登基后能正儿八经过的第一个春节。
去年此时,奉军刚刚攻下帝都,先帝驾崩未满一年,国丧期间自然不能张灯结彩。
按礼制,国丧本当守足三年,如今才第二年,本也不宜太过热闹。
但这一年多来,大庆从平定北方到收复蜀地,再到如今南方战事将定,可以说是历经千辛万苦。
念及百官操劳,百姓也难得安宁,李彻便准备借此机会,让大家好生乐呵乐呵。
这等体恤下情的恩典,自然无人会不识趣地拿礼制说事,抓住这个小毛病不放,触皇帝的霉头。
当捷报传入的那天,正是腊月初八。
大庆也有腊八,说起来还和佛教有关,相传释迦牟尼在腊月初八成道前,曾受牧羊女施舍乳糜恢复体力。
寺院效仿此故事,用香谷和果实熬粥供佛,并分发给信徒和贫困人家。
如今在大庆,喝腊八粥已经成了全民活动。
上至皇宫官署,下至黎民百姓,这一日都要熬上一锅热腾腾的腊八粥。
李彻今儿个起了个大早,亲自挽袖入了御膳房,领着御厨们熬制了数口大锅的腊八粥。
祭祀天地祖宗后,便分赐各位勋贵重臣,以示皇帝仁德。
皇帝亲手熬的粥,滋味如何倒在其次,这份殊荣让接到赏赐的大臣无不感激涕零。
待分粥的热闹散去,李彻回到养心殿。
案头上已堆起尺高的奏折,多是各地官员和出征将领送来的请安折子。
李彻仍旧照例一一亲自批阅,毕竟京官都安抚了,外官也不能落下不是。
好在没什么大事情,李彻大多只是扫一眼,便提笔写上‘朕安,卿等辛苦’之类的套话。
倒是一封来自福省的折子让他多看了几眼。
新任省长苏辰在折中写道,福州百姓重归王化,无不欢欣鼓舞,特呈上万民祈福书,为陛下祈愿。
随折附来的是一幅数丈长的白帛,上面密密麻麻按满了墨色手印,皆出自福州城中的百姓。
李彻凝视着这些手印,眼前仿佛又浮现出自己当年在福州的情景。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也是知恩的。
自己帮他们除掉了福州的倭寇匪患,清理了贪官,他们一直记在心中。
那时李彻尚是亲王,许多事不过是顺手为之,而对福州百姓来说却是天大的恩情。
也正因如此,在整个南方沦陷时,唯有福州民心始终向着朝廷。
明里顺从伪帝,暗地里却与苏辰里应外合,给了南军致命一击。
他心下一热,提笔便要写下‘免福省赋税一年’的允诺。
朱笔将落未落之际,却又顿住了。
李彻微微皱眉,很快就发觉此举不妥。
若因一道万民书便免了赋税,日后各地争相效仿,官吏为了政绩,难免会强逼百姓上表邀宠。
长此以往,国库空虚,政令儿戏,好事反倒成了祸端。
李彻深叹一口气,当皇帝越久,他越发觉得这个位置难坐。
尤其是这等关乎名声的事,最是考验心性。
毕竟,哪个君王不喜万民拥戴?
免一年赋税看似无妨,可君王一旦流露出偏爱,下头的人便会绞尽脑汁投其所好。
故而为君者,最忌让人摸清喜好。
再小的喜好,也会被放大成可趁之机。
虽然李彻清楚苏辰不是投机取巧的人,但他却不能开此先例。
李彻摇了摇头,另起一行写道:
“朕心甚慰,着内库拨银,于福州境内择地开凿官井二十七眼,以嘉尔等忠义。”
免赋税是不能了,但自己私人出钱给福州百姓挖几口水井还是可以的。
想必下面的官吏,应该也没有那么大胆子,贪墨自己给百姓挖井的银两吧。
除了苏辰这样用心的折子,也有不少让李彻头疼的,比如豫省水务总督的折子。
【水务总督:这是豫省各地十月黄河水位的情况。】
【李彻:保持得不错,但不可放松巡视,严防河堤崩溃。】
【水务总督:这是豫省各地十月黄河水位的情况。】
【李彻:保持得不错,朕已经知道了。】
【水务总督:这是豫省各地十月黄河水位的情况。】
【李彻:已经回复过了啊。】
【水务总督:这是豫省各地十月黄河水位的情况。】
【李彻:已经回复过了啊。】
【水务总督:这是豫省各地十一月黄河水位的情况。】
【李彻:十月的朕看过了,十一月的也没什么变化,不必再报告了。】
像这样的折子还有很多,主要原因在于,他手下的臣子大抵分两种:
一种是科举出身的文人,奏事总要引经据典,洋洋千言却不得要领,看得人头晕。
另一种如这水务总督,是行伍转任的粗人,不懂文书规矩,又怕出错,只好把同一件事翻来覆去地报。
李彻已打定主意,来年定要改革奏章格式,统一规范,也好省去这许多无用功。
李彻拿起最后一个折子,又是一个请安文书,乃是台省省长寄来的。
【台省省长:这是台湾的土产叫做芒果,献给陛下您。】
【李彻:知道了,这种东西没什么用,不要再送了。】
待写完最后一个字,折子总算是全部批完了,再看窗外,日头已西斜。
李彻伸展了下酸麻的肩背,正打算去后花园和小松、小团戏耍一番,却见怀恩悄步进来。
怀恩看到李彻一脸疲惫的样子,顿时欲言又止。
李彻开口问道:“可是有事?”
怀恩躬身:“禀陛下,李玠将军回来了。”
李彻顿时神情一震,李宝、李玠这对同胞兄弟如今都是海军的高层将领,分别是第一、第二舰队的二号人物。
如今他们本该在琼州岛那边打仗,却突然回帝都来了,必然是有大事情发生。
李彻追问道:“人到哪儿了?”
“刚进城门。”
“快传!”李彻立刻道,“不必走流程了,直接带到养心殿来!”